“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
资的时候,要学会应用当前已经成熟的这些投资方法,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方法,制定、改善地区合作框架,建立有能力保证投资决策执行的正式监管机构,降低投资风险,从而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1]高洋.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财政,2018,(11):52-54.
[2]葛晓燕,于若冰.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J].新疆财经,2017,(05):59-64.
[3]许子莹.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曹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进展[J].经济师,2015,(06):32-34.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研究
陈 洁,罗春霞,陈元芳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崇左 532100)
摘 要: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日本的长期贸易合作伙伴。2l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速前行中,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显。长期以来,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比较依赖日本等一些先进国家的市场。这种现状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这也造成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在未来仍将长期存在。伴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推进,中国将带动日本实现“经济双重崛起”,因此,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贸易的往来,对推进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倡议,是搭建起附近国家互联互通桥梁的大工程,“一带一路”让欧亚非大陆提高了区域间贸易,实现了投资的便利化。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涵盖的重要区域之一,日本又是“一带一路”经过之地,“一带一路”将成为从内涵和规模上推动日本和东盟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前进的载体和助力,“一带一路”为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平等协商”“互助共建”“开效共享”的新理念。与之相对应的是,2006年日本提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计划,东南亚是这一计划的重点地区,该计划进一步加强了东南亚与东欧、中亚、南亚弧形地带的贸易、投资以及援助。日本通过与东南亚合作把本国的发展置于多边框架之内,在东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1]。
1 日本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1.1 2000年前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与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较为紧密的经贸联系,半个多世纪来日本一直是东盟极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东南亚就己经建立起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并出现迅速发展壮大的局面。到6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己经超越美国,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撤退,东盟必须寻求新的经济贸易伙伴,而此时日本也愿意同东南亚各国在经济领域建立相互依赖关系,至此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日本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如石油、铝矾土、铜、木材等自然资源,有近2/5都是从东盟进口,天然气进口量超过4/5、还有3/4的热带作物也是从东盟进口[2]。
1.2 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新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逐渐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对外贸易也向好的方向发展,2000年日本和东盟10国的贸易额达到1284.76美元,比上年(1999年)增长28.0%。而从东盟的进口额达到597.91美元,向东盟的出口额达到686.185亿美元,进出口额比1999年增长了29.5%和26.7%。但这一增长势头只维持了一年,受日本经济萧条的大环境影响,2001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再次下跌,在2000-2003这三年中,日本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连续减少,但在2004以后,日本与东盟又连续保持着较快的良好增长态势。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08年,其中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四年的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分别为1491亿美元,1563亿美元,1739亿美元和208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度同比增长6.3%,4.8%,11.3%和20.1%。2005-2008年日本从东盟的进口贸易额增长比分别为8.41%,9.46%,8.63%和22.12%。2004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少于其与中国、美国、欧盟的贸易额,位居排行第四。日本和东盟贸易额从2008年的2089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584亿美元,降幅达到了24.17%,这其中,出口贸易额由2008年的1027.97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804.51亿美元,降幅达到21.74%;进口贸易额由2008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为:2017KY1446,课题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研究》
经济研究
年的1061.19亿美元降到2009年的779.36亿美元,降幅26.56%;从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2009年日本与东盟贸易额超过了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额,东盟10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对象[3]。由此可见,东盟各国经济不仅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还受到因为日本经济衰退带来的重创,东盟各国的经济普遍出现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的局面。
1.3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21世纪以来,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规模的波动极大,在2000年、2003年先后出现两次投资低谷,但又很快地反弹回去。2004年以后,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出现连续上升的趋势。实际上日本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在20世纪50年代时就开始了。90年代后,东盟各国也一直是日本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比较多的区域。2005年以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同时东盟各国的经营环境也有所改善。随着日本经济形势的好转,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再一次掀起了高潮。2008年直接投资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上升趋势。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集中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2 日本和东盟贸易关系分析
2.1 贸易额方面分析
在东盟各国中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这四个国家是日本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以2008年贸易额为例,日本与印度尼西亚贸易额为448.01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21.45%,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额多年来一直处于大幅度增长的状态。日本与泰国贸易额达498.8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23.88%。日本与新加坡贸易额达342.54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16.4%。日本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369.56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17.69%[4]。2.2 进口方面分析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四个国家是日本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家。以2008年进口贸易额为例,日本从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进口的贸易额分别为206.27亿美元、322.93亿美元、90.27亿美元和230.27亿美元,这四个国家的进口贸易额分别占日本从东盟进口贸易总额的19.4%、30.5%、8.5%和21.7%。2.3 出口方面分析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这四个国家是日本在东盟最大的出口贸易对象,继续以2008年出口贸易额为例,日本向这四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64.25亿美元、163.29亿美元、125.08亿美元、292.53亿美元,分别占日本向东盟出口贸易总额的25.7%,15.9%,12.2%、28.5%。
2.4 贸易增长速度方面分析
日本和越南的进出口贸易近几年来突飞猛起,
除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以外,2001年-2008年间日本与越南的贸易额从44.01亿美元增长到167.94亿美元,这八年间增长了281.6%。单从2008年的贸易增长速度来看,日本向越南出口贸易额由上年的17.85%亿美元增长到77.67亿美元,而日本从越南进口贸易额由上年的26.16亿美元增长到90.27亿美元,进口贸易额增长245.1%、出口贸易增长335.1%,相比之下,在日本与东盟其它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日本和越南的贸易增速是最快的,日本向菲律宾进出口贸易额增速相对缓慢,进口由64.53亿美元增长到83.55亿美元,增长幅度29.5%。出口由82.28亿美元增长到94.58亿美元,增长幅度14.9%,其中,与文莱和缅甸的贸易在2004年、2005年、2006年这三个年度出现负的增长,而日本对柬埔寨、老挝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一直都很小且增幅不大。总之,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从经济商品的互补性看,东盟对日本的贸易依赖性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并且,长期以来日本对东盟10国的经济援助规模巨大,每年投入较多的资金援助为东盟10国发展经济[5]。随着越南、文莱、老挝、缅甸及柬埔寨的经济发展,对日贸易份额也将进一步增大,这些国家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也会进一步加强。
3 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投资比较缓慢,甚至近几年来有所下降,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商机,尤其是广西地区的企业,广西本身就在政治、文化、经济、地缘方面与东南亚地区联系紧密。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与东南亚地区接壤,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东南亚地区一直保持联盟的贸易互通关系,其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要发挥广西对外贸易的优势,借助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发展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虽然日本加大了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力度,对我国特别是广西的经济贸易有一定的冲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地区发展平台很大,自身具备产业升级的优势,但是存在不利于扩大开放、产业转移发展的劣势。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广西地区企业整体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如何整合自身的优劣势,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挑战,并抓住良好的外部机遇,推动广西地区开放式发展,促进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当前广西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广西地区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企业又缺乏自主品牌,因此,企业所面临的紧要问题就是要加快现代化步伐,并结合东南亚市场和区域内市场的需求,重组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整合区域资源,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对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要全面参与深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