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测试题名师点拨(21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A、C、D三句表述的重点都在“诗歌是一种超级复合体”上,而 这句话的前后文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 “形成‘空白’点”和“诗歌是一种超级复合体”没有逻辑关联,而B项的语 意重点在“诗歌作者”的做法上,诗歌作者的做法和后文“形成‘空白’ 点”才有因果关联,故此选B。
答案 B
题组提升测试16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时间:40分钟 满分:2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20·四川省遂宁市摸底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模糊性是诗歌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种语言具有两重性,即在本质上是明
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因而能构
成诗歌作品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吸引鉴赏者去咀嚼、去品味。鉴赏者尽可以
答案 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是一种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诗歌作者自己 无限的心灵世界的超级语言复合体。 B.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 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 C.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 心灵世界,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D.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 则来表现的,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解析 学生应读懂前三句意思,找出关键词,发现共同点。“血液”“血丝”等 词都和生命有关,“动情”“澎湃”都显示了活力,前三句话共同的关键词是“诗 人”,因此,在横线上填写的句子必须与“诗人”(或“诗”)有关,要展现其本质特 点。
答案 示例一:真正的诗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热血生命歌唱。 示例二:不是用热血生命写就的文字不能成为真正的诗。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艺术领域后,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拿出许 多作品成果,显露出在文艺创作方面超越人类的诸多可能。 B.人工智能机器人凭借其学习能力能够掌握徐志摩所拥有的创作素材 及其同时代其他诗人的特点,并能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C.人类创作在形式层面不会超过人工智能,但在将形式与生命体验深 切关联并创造出更完美的作品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D.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冲击,我们既要对人类自身创作的长处满 怀信心,也要抓住机遇,谋求创作观念和实践上的新突破。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 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__更 ___是__多__彩__的__中__华__文__化__的__巨__大__载__体____。有 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宋 ___词__的__婉__转__清__雅_______,元曲的灵动 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
没有人生,我们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据 研究,尽管人工智能具有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 的直觉。它可以轻易学会下棋,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 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艰难训练,甚至即便如此也未必学会。
文艺创作就是这样一座人工智能很难翻越的山峰。创作并非仅仅是遣词造 句,它建基于生命体验之上,来自人生际遇和内在情感,基底是整个人生和人 所处的整个世界。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但是将形式与生 命体验深切关联在一起,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没法与 人类相比。这是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创作的真正尊严。
解析 A项,“人工智能具备了人类的高端技能”表述错误。原文是“它 具备人类一些高端技能”。故选A。
答案 A
【审题训练】 (2020·浙江杭州开学考试)故宫口红、角楼咖啡、故宫上元之夜……一项又 一项新颖的文创产品令北京故宫爆红网络。今年春节,故宫博物院更是借助着 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以“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将繁华的春节 景象从历史档案史料中带到21世纪的大众身边。 这座明清两朝绵延6个世纪的故宫,其威严的形象,在今天渐渐显露出它多 元的魅力与色彩,超越岁月,散发出朝气与活力,也通过崭新的形式,与我们 前所未有地靠近。有人说,600岁的故宫,像年轻人一样思考。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目 前我们实际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具备人类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 等方面与人类差之千里。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 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越是面临技术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 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突破和追求。
正如有人所说,机器人写诗不是要代替人写诗,而是帮助人把诗写得更 好。人工智能和人类在创作上各有优劣,重要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发挥 人工智能作用,帮助我们提升创作品质和水准,让人类创作如虎添翼。就像以 往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一样,这一次,我们获得了一个比以 往所有工具都更强大和更方便的工具。它将重塑艺术创作格局,也将重塑我们 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从长远来看,这场巨变难以避免。
人工智能来了,不仅仅带着它的作品来了。我们刚刚踏上这条道路,刚刚 接触到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尚未思及深层问题。但毫无疑问,在不久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会对我们的观念和实践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正视挑战, 在挑战中发掘价值、抓住机遇,必将带来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收获。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7日 《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③__古__老__的__方___块__字__面__临__严__重__的__发__展__危__机___。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 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解析 第一处根据前一句“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可以得出这一 句的句式,应为“更是……”;再根据后面内容来推测此句的内容为“更是多彩的中 华文化的巨大载体”。第二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元曲的灵动俏 丽”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宋词的特点,可以填写“宋词的婉转清雅”。第三处联系 前一句和后一句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说汉字面临的危机,可以填写“古老的方块字 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根据自己的生活________和审美________去揣度那一个个谜底,填充那一道道
艺术留白,________获得对诗歌作品的审美享受。如果不能发现诗歌文本的艺
术留白,不能填充这些留白,那么阅读诗歌便__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讲,
(
)这就使得诗歌语言和表达的意义之间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只
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安徽合肥新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今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雨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 注。近日,这位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雨冰”身份被揭晓,原来它就是以会写 诗闻名并且已经出版诗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据研发人员介绍,该智能机器人 在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进行学习后,原生绘画创作能力已 经具备一定水准。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借超强学习能力、记 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显露出人工智 能技术在文艺生产和文化市场方面的诸多可能。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由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出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作品引出 话题,由人们的焦虑疑问而展开议论。 B.文章通过创作徐志摩诗歌这一实例,论证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创 作出类似徐志摩诗作的诸多创作要素。 C.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利用人 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创作水平。 D.文章结尾指出,我们若能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挑战, 未来的艺术创作定将出现新的局面。
解析 B项,“文章通过创作徐志摩诗歌这一实例”表述错误。“创作徐 志摩诗歌”的例子是假设的,非实例。故选B。
答案 B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人工智能具备了人类的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远不 如人类,还只属于弱人工智能。 B.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作领域的尝试启示我们深入思考艺术创作未来 的发展,将推动艺术创作的革新。 C.人工智能因难以获得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而难以感知这个世 界,所以很难有真正的文艺创作。 D.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强大而便捷的工具,文艺 创作领域将难以避免地发生巨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 义之间的桥梁 B.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 架起沟通的桥梁 C.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 架起沟通的桥梁 D.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 义之间的桥梁
解析 A项错误,“显露出在文艺创作方面超越人类的诸多可能”错误。 原文为“显露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生产和文化市场方面的代其他 诗人的特点,但还缺少他的所有人生体验,是难以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的。C项错误,“人类创作在形式层面不会超过人工智能”过于武断,原文为 “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故选D。
5.(2020·湖南长郡中学期末)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写一句结论性的 话。要求:用语简练,不超过20个字。(5分)
有一种诗人是痛苦的夜莺,喉咙里没有血丝便不会歌唱;有一种诗人是 英勇的号手,用力时连肺腔里都拖带着血丝;有一种诗人是动情的歌者,即 使唱的是欢乐之歌,心脏里也澎湃着血液。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深刻领会作品的寓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体验 经验 从而 味同嚼蜡 B.经验 体会 从而 食不甘味 C.体会 经历 因此 味同嚼蜡 D.经历 体验 因此 食不甘味
解析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者亲身经历;“体 会”指体验领会,也用于人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经验”指对于感性 经验所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综合 前后语境,用“体验”和“经验”更好。“从而”是连词,上文指明条件、 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因此”是连词,表示上文的 原因产生了后文的结果。此处前文“揣度谜底”和“填充留白”是方法、条 件,后文“获得审美享受”是结果、目的,应用“从而”。“味同嚼蜡”意 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食不 甘味”指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此处是说 不能填充空白的话,阅读诗歌就没什么意味了,应用“味同嚼蜡”。
解析 “增补”的意思是增加、补充,“填补”的意思是填充空白,此 处后文搭配“空白”,也没有“增加”的意思,用“填补”更恰当;“才能 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句式杂糅,要么说“才能架起 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要么说“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 象征意义的桥梁。”
答案 C
4.(2020·辽宁省四校期末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 些什么?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 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 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诗人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 诗歌特质。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不,它还缺少一样东西, 那就是徐志摩的人生经历。所谓“功夫在诗外”,人工智能只有具备徐志摩的 人生经历,还原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