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1-27课) 人教(部编版)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1-27课)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32f8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5.png)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1-27课) 人教(部编版)1.观潮本文通过两幅图画,让学生感受潮水的平静和浩浩荡荡,想象潮水的变化和声势。
在第三、四自然段中,学生应该以读为主,发挥主体作用,读中体悟并加以评议。
但在使用录像时,要注意恰到好处,不要过多播放,以免学生沉迷其中,反而影响对课文的兴趣。
2.走月亮在导课部分,通过一曲《月亮船》,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初步认识课文。
但在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对月夜的美的想象不够丰富,朗读也缺乏感情,这与他们不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关。
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并创设情境,让大家一起畅谈与家人的美好时光。
3.现代诗二首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在教学中,虽然孩子们的发言不是很积极,但从孩子们的精炼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和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理解。
4.繁星本文语言和意境的美最动人之处,朗读是最能体现这种美的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反复练和平时积累的基础,教师的范读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教师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但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间紧张,学生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较少,需要更多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参与到研究中来。
我在整节课中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
不过,我在处理重点词句的理解环节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好地引导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我采用了“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研究文本,让他们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事物,训练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通过读、问、想、答的方式研究前三段,让他们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abcb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一、教学目标与任务根据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大纲,本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册共有27篇课文,包括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小品等多种体裁。
内容丰富,既有古代诗词,也有现代文学作品,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成果与不足1. 教学成果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 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仍有困难,对于一些复杂句子和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句子结构单一、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四、改进措施1. 针对阅读理解困难的学生(1)在课堂上,我将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课下,鼓励这些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2. 针对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1)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加大写作训练力度,设置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课后,组织写作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交流,提高写作水平。
五、总结与展望本册的教学取得了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bc55defe87101f69f31956c.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观潮》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
语言文字能不能在头脑中生成画面,生活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缺少那种生活的体验,想象对他们来说就困难了。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
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
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老师先提出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最后全班交流反馈,老师相机归纳总结。
3、《鸟的天堂》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特别是创设情境,那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
因此,教学伊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大榕树的录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
语文教学全册反思(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学全册反思(部编版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49ee6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b.png)
语文教学全册反思(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内容的合理性
本教材内容设计得合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材中的课文选材广泛,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涵盖了生活、科普、文学等多个领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中
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设置得循序渐进,难易适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和理解。
二、教材的教学方法
教材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
素养。
例如,教材中设置了课前导读、课堂互动、课后练习等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教材的教学资源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练习册、音频等,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便利。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材的改进建议
尽管教材设计得较为合理,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可以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写作训练、口语表达等,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资料: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 学生练习册
- 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605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e.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一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面。
我个一、利用网络渲染,激活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首先以网络引导,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观看颐和园的视频,让他们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悠扬的音乐、逼真的画面使学生们兴趣大增。
因此,欣赏完后,学生无拘无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全文来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丽。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虚拟网络,轻松获取知识《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
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制作了网页型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
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上网的盲目性。
三、培养自主协作,发展学生能力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导游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的创新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这样,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教学反思(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64bea56c175f0e7dd13798.png)
1、《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
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
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
接着我进行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
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一些,强调指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短语或词语。
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读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
【精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多份)
![【精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多份)](https://img.taocdn.com/s3/m/2e368a7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4.png)
【精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多份)1、《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研究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1.理解重点词、句、段。
2.研究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
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
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主要采用了朗读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再谈感受,鼓励他们阅读世界奇观的气势。
然后我做模型阅读。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潮汐的声音和动量的变化。
重点放在“潮水越来越近,像千百匹白马奔腾向前,声如山崩,仿佛整个大地都被地震摇动”这句话上。
为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要读得快一点,强调“千军万马在前进”、“浩浩荡荡”、“山崩”、“震颤”等短语或词语。
然后播放钱塘江潮汐的视频,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场景,感受潮汐的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最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课文,感受潮的陌生感。
【四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e7d8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6.png)
【四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根据对《四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以下问题和不足: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开始之前,我没有清楚地给学生们阐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这导致学生们对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不够清楚,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2.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部分教学内容选择不够合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和兴趣不太贴合。
例如,在教学诗歌的内容时,我选择了一些过于晦涩和抽象的诗歌,这使得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产生了困难。
3.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讲授的方式,缺乏一些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这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参与度不高,容易产生学习疲倦和厌学情绪。
4.教学评价不准确:在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我主要依靠书面作业和考试成绩,缺乏针对性的口头评价和具体反馈。
这使得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进步缺乏准确的认知,也容易造成他们学习的动力不足。
为了改进以上问题和不足,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开始之前,我将清楚地向学生们阐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将更加注重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和兴趣,选择一些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3.多样化教学方法:除了讲解和讲授的方式,我将更加注重采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4.准确评价学生学习: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我将注重口头评价和具体反馈,及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我相信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大全(精选1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大全(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3a2c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5.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大全(精选15篇)准备的一些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大全【篇1】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根据课文中正确姿势的示范,我教会了学生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二、成功之处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口语交际”教学时,先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然后分小组对班里的.同学视力情况和影响视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交流如何保护视力,最后全班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视力,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三、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矫正学生的姿势时,学生会有沮丧心理,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安抚和鼓励。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请视力下降的同学来分享之所以视力下降的原因,然后让视力良好的同学也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安抚好视力差的同学的情绪,告诉他们只要养成好习惯,视力就会变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大全【篇2】1、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亲切谈话、课题探究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在体会课文内容时,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
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
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
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呈现美景,激发情感。
在课始,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请学生欣赏了爬山虎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完整)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1d7361723169a4517723a380.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第一单元1、《观潮》《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灵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
《观潮》中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
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参与有点“逾越”,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大,让少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进度,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地发现问题,学生学得更愉快。
总之,以后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放”,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
2、《走月亮》《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
备课深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对文章可以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了有效的把握。
《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有特点,修辞手法使用一目了然,故而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和写文章搭架子意识树立。
因此,课堂中孩子兴趣盎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意识到了应抓重点词抓重点句去体会,但却没能做得扎实。
如有的同学提到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深。
如果借此就往下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意境美,哪些地方体现了母女情深,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会使学生们很快投入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这些词、句,可我却草草结束了,未能达到语气的效果。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aeeef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f.png)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一、反思教材新教材的优点是改变了老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强调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还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地中的习作,改变了老教材习作的独立性,而新教材的习作是与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的。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习作大有好处,练习册的内容也是和教材配套的,即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每篇课文结束后,练习册都有相对应的基础知识题和能力提高题,与教材相辅相成,深浅适度。
同时,这册教材也存在不足,例如:《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让学生写田园风光或乡村景色,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多数都不知道田园是什么样的,田园里有什么,乡村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因为去过乡村了解乡村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这样的文章让城市里的孩子来写简直就是无从下手;可是对农村孩子来说写此类文章就轻而易举。
要想改变这一问题,只有改变少数不合理的篇章,找出适合农村或城市不同地域的学习内容。
二、反思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上,我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传统教法。
采用了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脑、动口,加之教师适度的引导、点拨、强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整体反思(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整体反思(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e441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2.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整体反思(部编版)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设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以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我发现以下几点:-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归纳;- 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表达思想和组织语言方面还存在困难;-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够使用一些较为生动和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2. 教学方法的效果反思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研究、情景模拟等。
经过观察和评估,我发现以下几点:- 小组合作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情景模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解新知识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教材和教具的使用反思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使用了部编版的教材和一些教具。
经过实践和反思,我认为:- 部编版的教材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但有时难度较大,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教具的使用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但需要合理选择和运用,以确保其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4. 学生表现和研究动力反思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观察到学生的表现和研究动力存在以下情况:- 部分学生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但还有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需要引导和激发研究兴趣;- 有些学生在研究上存在困难,需要给予额外的帮助和支持,例如个别辅导或提供更多练机会;- 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兴趣。
5. 教学反思与改进计划通过对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反思,我计划在下学期进行以下改进:- 设定更具体和可衡量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评估;- 继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 提供更多的练和反馈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兴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5056f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8.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观潮》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研究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转变角色参与学生的研究,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老师巧妙地指导朗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用心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如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
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3.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
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研究,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研究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研究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1.字词的研究太过粗略。
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
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大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05cd7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e.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大全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 1 观潮《观潮》这篇文章通过详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查看详细]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勾画... [查看详细]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教学反思汇总第一单元1.观潮 1.以读为本... [查看详细]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编教案 (含教学反思) 1.观潮教学目标: ... [查看详细]口语交际一《我们与环境》教学反思本次“口语交际”课题是“我们与环境”,要求同学... [查看详细]【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完整) 4*、《繁星》一、教学效果 ... [查看详细]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完整) 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孩子们心气健旺,在...... [查看详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1、《观潮》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 [查看详细]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
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语文 ...... [查看详细]因此,我在教学易错、易混的字时,从结构上、写法上进行指导,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在识字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认真书写、快速识记,个别学生写的字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
写一手好字,是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要求,是每节课都...... [查看详细]西门豹治邺27.故事二则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习作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学科: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钟老师等4 页码: 第一单元 1.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6fd5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5.png)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作者爱岗的小编醉清风给大伙儿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较新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一针对这样一篇需要学生积累背诵的美文,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感悟和品读两个方面,所以我决定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下几个亮点:1、四年级是个比较特殊的年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比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突出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努力做到目标的整合。
比如在教学设计时我从课后3的八个描写泉水的词语抓起,先读准字音,接着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总的描写济南众多泉水形态各异、声音各不相同的句子,再由句子串起对四个名泉的整体感知,在这种整体感知中也感知了课文的结构。
2、这篇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构的课文。
而且各段的布局和写法也很相似。
介绍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描绘。
所以我把把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
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
在珍珠泉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位置,名字由来和特点。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其中有几处细节,还需要好好反思和改进。
一,上课时我比较紧张,这就让我上如此美的散文底气不是很足。
第二,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学生先自读第二小节找出珍珠泉的特点,这问题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太理想化。
说明我当时准备不够充分。
第三,学生感悟的不够多,没有真正的从文本中感悟到美,就更不能内化成朗读了,学生的感情没有得到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教师在上课之前挖掘文本的重要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a0fc2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9.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学反思
前言
四年级是孩子们语文学习中的关键阶段,通过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
全面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教学内容回顾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小石潭记》、《茶花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应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课堂互动与反馈
学生在课堂反馈中也提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互动过少、作业形式单一等。
未来我们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课堂更具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家校沟通与合作
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结语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也看到了很多亮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
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孩子们能够更加热爱语文,掌握好基础知识,展现自己的潜力和能量。
共同努力,让教育变得更美好!。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d13f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e.png)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细心的小编首席给家人们找到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篇一一单元的教学结束了,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一单元教学反思。
他们了解了诚信的内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师生互动,动而不乱。
我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把传统的。
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
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自主学习。
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教学反思《一单元教学反思》。
学生们喜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进一步体会了学习内容。
孩子们很喜欢比赛的方式,他们在比赛时特别兴奋,各个跃跃欲试,都想更好地展示自己。
我们要多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我们要针对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
发展。
我让学生充当各种角色,如:当小老师、小记者等,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会很快地学会知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不足: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争取让孩子们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多查阅资料,争取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二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主要是通过魏格纳因为观察世界地图而发现了大陆漂移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93bca0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a.png)
《1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都是以写景为主的诗词。
作者抓住特定时节的特色景物,以细腻的笔触、富于灵性的字词,勾画出一幅幅清新自然、醇厚质朴的田园风光图。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诗人留宿新市徐公店见到的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农村的美景,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
执教这一课,我比较注重古诗词的朗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之后,我采用“一范二导三练”三步学习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
在课堂上,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很高,他们在自由朗读、齐读、师友对读、师生评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对课本内容有了基本的领悟。
因为这三篇都是典型的写景抒情的诗词,我先示范孩子们不必一句句地翻译诗词,而是找出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到一起,构成一幅怎样的图画,再体会作者的心情。
孩子们是我示范中的主体,他们时而自己写写画画,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合作交流。
找景物——思意境——悟情感,按着这条思路,很快就把《宿新市徐公店》学完了。
然后,我放开手让孩子四人一组,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当然我会不时地提醒该怎样一步一步去做,有时还会提问学生回答。
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首,并且开展小组评比。
结果发现除了个别学生,全班孩子基本都掌握了分析古诗词的方法。
2.教学收获(思得)。
(1)孩子们收获很大。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鲜明,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弄懂了三首诗词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古诗词的基本方法“读——找——思——悟”。
这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越走越轻松。
这就是所谓的“学课本,用课本学”吧。
他们在交流探究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集思广益”“集体大于个人”的真正含义,这些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份人生的收获。
(2)不只孩子们,老师在其中也有不少收获。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6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27b8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d.png)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6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新课程规范》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议教学以人为本,以同学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同学都生长起来。
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同学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
而只有实现以同学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干促进同学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同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教师,面对《新课程规范》,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身的微薄之力。
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一、确定同学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需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同学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同学。
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同学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
同学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同学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实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
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
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需尊重同学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同学的自我认识。
只有这样,才干确保同学主体地位的确立。
营造同学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同学一起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
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同学,提倡的是让同学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在优秀教案,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发明让同学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
比方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同学,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
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自读自悟,感知诗的大意。
(1)学生大声朗读。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诗的意思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借助工具书)4.研读与赏析找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5.精读诗句,领略诗境诗情。
6.在演一演的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
有的把诗变成琅琅上口的歌曲、有的几个人分配角色表演……非常有趣。
收获:同学们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了诗的意思。
在形式多样的表演中,感受诗的意境。
不足:还要在表演中加强练习,有的同学比较拘谨。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接到上课任务后,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
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
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
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几次试教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
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
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
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
然后再来交流评价。
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
”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
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
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
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2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乡下人家》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感觉以下几个方面有些收获与大家共享:一、教学中不忘字词的落实。
汪潮教授说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念好十字经,十指弹钢琴”。
看来字词教学仍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
在初读课文后,“你认为哪段特别难读,你有信心读好它?”然后在朗读过程中进行字词的读音落实。
二、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新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
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
比如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你喜欢哪个画面?”然后有学生自己找,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我就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石狮子搬到乡下来和谐吗?在教学“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我就抓住“探”字。
你特别欣赏哪个词?学生说“探”字,好像让我们看到了竹笋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
积蕴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你们这些可爱的笋芽儿们个个是怎样地探出头来?你是怎样探出头来的?(努力,使劲,高兴,幸福……)你探出头好像在说(生补充:如“这个世界多美呀!”“雨后的空气多清新呀!”……)多妙的一个词呀,这片静静的竹林顿时热闹起来了,显得虎虎有生机!三、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
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初读”。
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细读”。
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精读”。
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
“自由读”。
学生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我发现了几处问题:1、孩子都不敢举手站起来,即使站起来声音也不响。
于是乎,什么优秀的评价就无处落实。
2、朗读课文时,句子读得不是很通顺,为了赶时间,我只能陪着孩子读。
3、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很缺乏,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
之后,我了解到我们班出了开学初的综合实践活动县级公开课,还没有见过有这么多老师坐着后面听课呢,这也不怪孩子!针对一节课,备动态的孩子与备教案来看,备教案还是比较简单的。
动态生成让我们老师无法预测。
对于一堂课,同一个教案,孩子的表现就决定了这课的成功与否。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关注孩子的学习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天窗教学反思《天窗》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茅盾先生所描述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带给人的欢乐。
但要真正上好这堂课却有着很大的难度。
作为一名实习生来说,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停留在文字表面,这就使得我们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
此外,由于本篇课文年代久远,对于从未见过天窗的城市小孩来说,很难理解在物质极其缺乏的岁月里,小小的天窗对于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何等重要。
没有体会,就不会有很深的感触,更体会不到天窗的意义所在。
本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作为第一次汇报课来说,本堂课出现了较多问题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都存在较多的漏洞。
这些也正是我需要不断改进与进步的地方。
一、教师应该具备解读文本的能力四年的师范学习让我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实践却存在很大问题。
我们往往注重自身素养以及课堂小节,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对于文本的解读。
对于一篇课文,如果教师自身理解不透彻或者片面,必然导致学生的不理解。
就拿《天窗》来说,茅盾先生从现实的天窗引向心灵的“天窗”再到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平台,如果教师自身不能理解透彻,学生就更会无从下手。
周继秋老师常说:“一篇课文,读一遍两遍不足以深入;十遍八遍,你才有所悟。
”常读常新,读得越多,体会越多,也就会发现要挖的内容越多。
《天窗》这篇课文,我总共上了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月光下的草地河滩”我一直拘泥于白天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欢乐时光。
而实际上,晚上的草地河滩同样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教师的理解片面必然导致了学生们的视野狭窄。
教师只有往更深更广的地方走,学生才能够引上正确的道路。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一堂课成不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老师引导出来的。
在本堂课中,由于本人没有很好的引导,以至于学生在体会过程中未能真正去体验与感受。
对于“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尤其是问答式教学大量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使得学生对课本的感知极少。
老师的引导脱离了课文,使得走向偏离课文中心。
当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或者疑问时,老师必须要带领学生反复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此外,教师的引导要具有广泛性,思维是发散的,开放的,不能拘泥于一角。
在本堂课中,对于阵雨想象的引导,学生拘泥于对雨的想象,而对雨中的人、事等万事万物缺乏联想与想象。
这与老师没有及时引导有很大关系。
老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宽更处,学生的想象自然单调、狭隘。
三、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其实就是思维的碰撞。
而对于实习老师来说,往往缺少倾听。
对于课堂不能游刃有余,对待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学生的理解,缺乏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有限,而学生们的想法却是无限的,老师善于倾听,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得个性体验的体现。
对于心灵的“天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5 琥珀教学反思《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
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
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