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伴性遗传_的课堂教学 (重难点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的课堂教学娄维义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 201203)
1 教材分析
上海科技版《生命科学》(试验本)高二第一学期[1]第1节第四部分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本节课“伴性遗传”是在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节重要内容,是区别于常染色体遗传方式的另一种遗传方式。教材首先给出了伴性遗传的定义,然后指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X b。通过图解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最后提出伴性遗传普遍存在,并提示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等也是伴性遗传。显然教材中对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方式是作为一个结论给出的,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如果通过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这一结论,那么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方面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2 设计理念
本节课按照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设置了多维度教学目标,尝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伴性遗传方式的判定上,针对提出色盲症的化学家道尔顿的家庭图谱让学生提出假设,分析验证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学习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三维目标的设置中,强调目标实现的可操作性,试图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人生观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推导出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提高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②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3.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伴性遗传的规律,了解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②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
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使学生正确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③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4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4.1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探索伴性遗传的规律。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4.2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伴性遗传方式的发现是这节课的难点,假设情况较多。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道尔顿家庭遗传谱系,让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 教学过程
5.1 引入课题 简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道尔顿和他弟弟都是红绿色盲,再给出这种病的人群调查数据,男性占7%,女性占0.5%,学生得出初步判断,这种病跟性别有着某种关系,引入伴性遗传。
5.2 提出问题 这种遗传方式的性别比例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征,而性别取决于什么?学生给出性染色体的组合方式,说明控制色盲遗传的基因应该在性染色体上。画出道尔顿家族遗传图谱,让学生观察道尔顿家庭图谱,学生得出:色盲应该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而道尔顿男性染色体只有X和Y两条。
5.3 做出假设 激发学生思考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是如何分布的。启发学生做出可能的假设。学生想到色盲遗传与性染色体X、Y有关,讨论思考,做出假设,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①只在Y上;②只在X上;③XY上都有。
5.4 验证假设 引导学生对三种假设分别进行推理,师生互动,检验推理结果和现实情况是否吻合。若在Y上则其父必为色盲患者,因为Y染色体是由其父传递下来的,但其父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就被否定了;若XY上同样都有这种患病基因,则男女患病比例理论上应该为1:1,大量人群调查结果应接近1:1,而实际上调查结果却为:男性占7%,女性占0.5%,这是大量统计得到的结果,明显与推理不符,这种假设也是错误的;前两种结果都被否定了,显然“只在X上”的假设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排除法间接证明,能否直接证明呢?让学生观察数据,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可以适当介绍概率中的乘法原理,学生回答出,男性Y上没有该患病基因,男性患病只取决于X,其概率为7%,而女性若患病必须两个X上都有,这种概率应为7%的平方即0.49%,这是理论计算,而现实为0.5%,约等于理论上的0.49%,这是符合统计学原理的。
5.5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系列研究后,学生最后确定
谈初中生物学教师和体育与健康教师的教学合作
闫晓英 (河北省兴隆县第二中学 067300)
综观《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生物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在课程目标里面,两者有许多交叉融合之处。如《生物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这样描述的:“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同样,“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级主题单独列出,与之配套的各版本教材都有专门的篇幅加以编著。《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目标中是这样陈述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三个层面,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体育与健康标准》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具体目标中分别有如下描述:“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既然《生物标准》和《体育与健康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有诸多相互交叉和融合之处,那么,生物学教师和体育与健康教师在教学方面,就必然有合作之机。
1 身体健康方面的教学合作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即将或者已经进入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发育高峰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使身高增长,体重增加,呼吸机能和心脏功能提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容就是“你的身体健康”,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则专门设置几个章节介绍“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因此,两者在身体健康教学方面是有共享借鉴之处的。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体质的需要量能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最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尤其重要。在生物学和体育健康课本中都编排了“关注合理营养”或“平衡膳食”主题内容,因此,有关这两个主题的教学,生物学教师和体育教师完全有可能相互借鉴与补充。如在生物学课上讲解此
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然后,介绍伴性遗传是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首次发现的遗传方式,并对比两种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针对人类和动物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5.6 总结规律 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简要介绍一下血友病。通过维多利亚女王家族史,让学生体会近亲结婚的危害,懂得婚姻法条款的制定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5.7 生命教育 ①介绍人类伴性遗传的种类,以及其他遗传病的种类。如何面对现实?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怎样预防?学生讨论,阐述观点。②怎样尽早发现?如何治疗?如何预防?这不仅是生命科学课题,也是社会科学课题,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一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6 教学后记
本节课把确定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后,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挑战,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应该适当调整其难度,但是整个思维过程是完全可以渗透到学生的研究过程中的。这种探究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生物统计学的科学思想也渗透到了学生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在针对遗传病的问题思考中,懂得了正确对待遗传病,科学预防遗传病,积极地理解婚姻法的合理性。在讨论与碰撞中学生改变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其内心深处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对其未来的人生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顾福康,周忠良.2003.生命科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