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
合集下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改革迫在眉睫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
孝文帝改革
姓名:拓跋宏 别名:元宏 社会关系:祖母 冯太后 民族:鲜卑族 特长:精通汉文化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 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1.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改革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洛阳原因
孝文帝改革
平城
1、地理环境: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 2、政治: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文化:传统风俗浓厚难以推行汉化改革
洛阳
1、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2、政治:自古帝王之都,利于对中原统治。 3、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治者虽然任用汉人,采用汉制,但鲜卑贵族与汉族矛盾一直存在 。对外征战时,他们常常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前面当“肉篱”,拓跋 军人则在后面用骑兵驱赶。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民族矛盾尖锐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 统治方式
淝水之战
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战前:强征各族 人民,拼凑士兵 八十万。
无意愿
战时:军队阵脚 大乱,自相践踏, 一溃而不可收拾。
无斗志
战后:迅速土崩 瓦解,再度陷入 分裂混战局面。
无认同感
孝文帝改革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 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共26张PPT)
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房玄龄《晋书·列传》
投鞭断流何雄壮,风声鹤唳究可哀。草木皆兵成一梦,东山再起新局开。
前秦拥兵八十余万,为什么却不能统一江南?
因素
前秦败
东晋胜
民心
指挥
①前秦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民族矛盾尖锐;内部民心不一;
①东晋内部团结,保卫江南,士气高昂;
②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
1、北魏政权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
壹
叁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材料一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材料二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材料三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想一想:联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 《洛阳迦南记》
(3)改汉姓
汉化: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好处:1: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2:血缘的交融,胡汉通婚,可以赢得汉人的信任爱戴,两族在不断的通婚之中逐渐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北魏的江山由此就可以坚如磐石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四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六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在鲜卑上层的示范上,民间的两族通婚也愈加普遍,俨然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鲜卑与汉人,也就渐渐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不可分割的同胞。
投鞭断流何雄壮,风声鹤唳究可哀。草木皆兵成一梦,东山再起新局开。
前秦拥兵八十余万,为什么却不能统一江南?
因素
前秦败
东晋胜
民心
指挥
①前秦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民族矛盾尖锐;内部民心不一;
①东晋内部团结,保卫江南,士气高昂;
②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
1、北魏政权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
壹
叁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材料一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材料二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材料三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想一想:联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 《洛阳迦南记》
(3)改汉姓
汉化: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好处:1: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2:血缘的交融,胡汉通婚,可以赢得汉人的信任爱戴,两族在不断的通婚之中逐渐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北魏的江山由此就可以坚如磐石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四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六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在鲜卑上层的示范上,民间的两族通婚也愈加普遍,俨然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鲜卑与汉人,也就渐渐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不可分割的同胞。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
1、完成导学第19课; 2、预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十六国时期,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 以及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齐民要术》
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 术,汉族人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
生活习俗上的交融
内迁各族开始定居生活,汉 人接受胡食、服装、用具
“ 胡 人 汉 服 ” “汉人胡食”汉人妇女制作烧饼
——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3)政治上:统治方式的交融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文化上:语言、艺术的交融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名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喜爱。 (5)民族关系上:民族认同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方各大民族大交融。
3、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
1、完成导学第19课; 2、预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十六国时期,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 以及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齐民要术》
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 术,汉族人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
生活习俗上的交融
内迁各族开始定居生活,汉 人接受胡食、服装、用具
“ 胡 人 汉 服 ” “汉人胡食”汉人妇女制作烧饼
——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3)政治上:统治方式的交融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文化上:语言、艺术的交融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名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喜爱。 (5)民族关系上:民族认同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方各大民族大交融。
3、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胡床
椅子
方凳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的高潮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和淝水之战
前秦军队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人东晋军队精兵8万人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北魏的社会状况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 ——《资治通鉴》
汉族: 文化优越感 被胡族压抑的屈辱和恐惧胡族: 军事优越感 对汉文化的复杂心态
抵制汉人?任用汉人?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胡床
椅子
方凳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的高潮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和淝水之战
前秦军队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人东晋军队精兵8万人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北魏的社会状况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 ——《资治通鉴》
汉族: 文化优越感 被胡族压抑的屈辱和恐惧胡族: 军事优越感 对汉文化的复杂心态
抵制汉人?任用汉人?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14张PPT)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开始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 经济 产。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 交往 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实行君主专 方 政治 制制度,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 式 交融 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西晋时,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 文化 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 交流 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问题1】
【问题2】
【即学即练1】 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 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关闭
B
答案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探究(1)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为顺应 这一趋势,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 了北方民族交融。 (2)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来两 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做了总结。 (3)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 段强调同化。但由于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客观历 史趋势,改革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一、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 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 4.经过:苻坚征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南下,企图灭亡东晋,东 晋以8万精兵应战,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前秦大败,苻坚负伤逃回北 方。 5.特点: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混战的状态。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3)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 往、交流与交融的历史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为结束长期分裂局 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料实证既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历史的重 要能力体现。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主题展开以下探 究活动。
材料一
左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胡 人牛耕图》。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 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他 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从畜牧 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C.鲜卑族
D.羌族
4.(2021宜宾)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
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此举的意图是
( A)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5.小王同学在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
一历史事件应是
(B)
A. 游牧民族内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原因: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材料二 考古发掘——北魏元邵墓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陶俑头戴胡式风帽, 该墓位于洛阳老城东 墓志记载,元邵,字
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 北4公里,盘龙冢村南 子开,是北魏孝文帝
融
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北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交
北 方 地 区 的 民 族 交 融
影响
(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为__隋__唐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 基础。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皮皮课件 鲜卑
鲜卑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由鲜卑语 译成汉语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拓跋珪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
鲜卑族拓跋部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都皮皮城课:件平城(山西大同)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七 年 级 历 史 上 册
北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背景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民族交融的表现(从经济、习俗、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
经济习俗方面
政治方面
皮皮课件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
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
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 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 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 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 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 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 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 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 皮皮即课件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 的,要罢官降爵。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皮皮课件
民
族
大
交
融
南北朝 并立形势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 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 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 合的趋势。
3迁都洛阳
皮皮课件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 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 力排众议,494年迁都 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 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 民迁到中原。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32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投草风 鞭木声 断皆鹤 流兵唳
8万 精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定居的生活。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衣
食
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住 “席地而坐”
胡床
方凳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的农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陶俑
在民族心理上, 随着经济、文化的 交流与融汇,思想 感情日益沟通,以 往的“胡”“汉” 观念逐渐淡薄,民 族之间的隔阂与偏 见逐渐减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下列对于民族交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交融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4.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 措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①采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④同汉人通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 看到的现象是(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4.19《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 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 2022版课标 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 展的意义
学习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主概念: 北朝政治和北方 民族大交融 子概念: 1. 淝水之战 2. 北魏孝文帝改
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 称“东晋”。
概况:_3_8_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决战。晋军
北朝
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政治 淝
(1)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
和北 水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方民 之 族大 战
影 响Biblioteka (2)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交融
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
发展。
革 3. 北朝政 权更替4. 北方地 区的民
族交融
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 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 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通过识读《淝水
之战示意图》,分析淝水之战对阵双方的布阵态 度,体会“草木皆兵”等成语的含义。3.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认识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
北朝
北 方 地
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__大__
_交__融___。 生产生活:内迁各族过着定居生活,向汉
政治 区
族人民学习农业技巧,生产方式由畜
和北 方民 族大
的 民 族
表 现
牧业转变为农业;汉族人民向北方各 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 物、服装、用具等。
交融 交 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
,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之。”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 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 2022版课标 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 展的意义
学习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主概念: 北朝政治和北方 民族大交融 子概念: 1. 淝水之战 2. 北魏孝文帝改
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 称“东晋”。
概况:_3_8_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决战。晋军
北朝
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政治 淝
(1)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
和北 水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方民 之 族大 战
影 响Biblioteka (2)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交融
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
发展。
革 3. 北朝政 权更替4. 北方地 区的民
族交融
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 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 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通过识读《淝水
之战示意图》,分析淝水之战对阵双方的布阵态 度,体会“草木皆兵”等成语的含义。3.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认识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
北朝
北 方 地
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__大__
_交__融___。 生产生活:内迁各族过着定居生活,向汉
政治 区
族人民学习农业技巧,生产方式由畜
和北 方民 族大
的 民 族
表 现
牧业转变为农业;汉族人民向北方各 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 物、服装、用具等。
交融 交 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
,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
原名拓跋宏,改 姓氏后为元宏,他四 岁继皇位,是北魏王 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 19年时,祖母冯太后 去世,开始真正掌握 政权。孝文帝自幼在 冯太后的教养下,深 受汉文化的影响。
2020/10/13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为什 么要迁都,迁 都后产生了什 么影响?
2020/10/13
2020/10/13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找一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语言: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姓氏: 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政治: 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
2020/10/13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
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 当等等。
2020/10/13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部
平城(今山西大同)
2、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
2020/10/13
割据的局面。
平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洛阳
2020/10/13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
大交融
2020/10/13
317年,司马睿 建立东晋,定都 建康。 2020/10/13
前秦统一北方
前秦是哪个民族 于何时建立的?谁 领导前秦走向富强, 并统一了北方?
2020/10/13
淝水之战
一、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合这一特点的是:
①采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④
同汉人通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C
A.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准备
C.促进民族融合
D.抑制佛教发展
2020/10/13
上的互相影响。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 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020/10/13
一、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 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020/10/13
一、淝水之战
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 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 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 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B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风声鹤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10/13
Hale Waihona Puke 4.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
现象是: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D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C 5.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措施符
2020/10/13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
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C
A.羌族 B.匈奴 C.氐族 D.羯族
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A.东晋——前秦
B.西晋——东晋
C
C.前秦——西晋
D.前秦——北魏
3.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
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你能将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浓 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 (要求用三个字来概括,中间一个字 用“汉”字)
说汉语 联汉姻
2020/10/13
穿汉服 用汉制
改汉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 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 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 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 济,难以言传。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胡人汉服
民
族
汉人胡服
的
融
汉人胡食
合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根据上述图片及其所学,请你 谈谈对魏晋时期民族关系的理解?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 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 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 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 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②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020/10/13
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的农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
2020/10/13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孝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文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帝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迁 都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2020/10/13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 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的 先进文化呢?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北魏骑兵俑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
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
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
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
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
2020/10/13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魏陶俑
2020/10/13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 的“胡”“汉”观念逐渐 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 偏见逐渐减少。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 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 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