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个体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文化
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同类 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6、思想方法的偏差
6、思想方法的偏差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第二节 知觉与管理P59、101
一、感觉与知觉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三、知觉的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P59
(一)感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或个别部分在大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或各个部分在大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以感觉为基 础,是对感觉的有机结合。
(二)认知学习理论
该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从德国传
入美国,以柯勒的顿悟说、托尔曼 的符号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为代表。 认知主义强调已有知识在新知识获 得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则强调知识 是主体建构的,离开了主体 ,知 识就失去了意义。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创立,该理论认为学习分 为直接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榜样的 影响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榜样对 个体的影响包括四个过程:注意、 保持、动力复制、强化。 该理论对组织员工的行为塑造 有重要意义。
可能的知觉:
A者—“医院、红十字会”
B者---“教堂、十字架”
C者---“方向、交叉路口”
D者---“瑞士国旗标志”
E者---“艺术的形象”
(三)社会知觉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其 含义是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 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 社会行为。
(二)新行为主义
S
刺激
输入
O
思维加工系统
输出
R
行为
(二)新行为主义
1、托尔曼提出“目的性的行为主义”, 试图引进中间变量(认识、期望、目的 等)是客观的,起决定行为的作用。
2、斯金纳倾向于实证主义,坚持不要中间 变量,认为强化行为、改变行为的主要动 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
3、赫尔抛弃“观察—归纳”法 、采用 “假设—演绎”发法,以期把心理学改 造成近似几何学的演绎科学。
(四)自我知觉
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
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 己对自己的看法。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
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 知觉。
(五)知觉的特点
1
、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筛选出知觉对象 2、知觉的理解性 在认识事物时,赋予事物以意义 3、知觉的整体性 具有从部分推断整体的能力 4、知觉的恒常性 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当它的环境 发生改变时,仍能认识它是不变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个体行为特征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主要特征包括:
1)目的性。 2)社会性。 3)自主性。 4)连续性。 5)持久性。 6)可塑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引导案例:什么在动?
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 有一次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正值 暮夜,风吹幡扬。一僧说这是风动, 另一僧说这是幡动,议论不已。这时 六祖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听者骇然。
二、人的行为模式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1913)
S
R
刺激
反应
该学说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 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但它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片面强 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 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
社会知觉的主要形式
(1)对人的知觉
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 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2)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它主要以人的交 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 表情、态度、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 (3)角色知觉 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色彩等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知觉对象的组合方式
人们在知觉事物时, 会根据对象的特征 进行组织、整合。
(a)接近律 (b)相似律 (c)闭锁律 (d)连接律
(二)主观因素
1、兴趣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上,而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本章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个体行为规律
第二节 知觉与管理 第三节 个人决策
第一节 个体行为规律
一、学习与行为理论 二、人的行为模式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制约
一、学习与行为理论(阅读)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以桑代克的 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代表,在20世纪70 年代以前美国心理学界中占有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强调事物及其意义独立于人而存 在,学习是把外在、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 习者身上。
(三)勒温的观点
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 人的行为看成是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函 数:
B=f(P· E)
B ---- 人的行为 P ---- 个体特征 E ---- 环境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的行为模式
刺激
个体心理特征
对刺激的个人解释
行为反应
刺激反应机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由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提出
刺激
知觉
学习
个性
动机 能力
行为 绩效 评价与奖惩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制约
个体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作 出反应 个体行为过程:需要-动机-行为
个体心理包括知觉(第二章) 、动机(第六 章)、价值观、态度、情绪(第四章)、个 性、气质(第三章)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 人的行为。
2、需要与动机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 常常被人们当作知觉对象。
3、个性特征
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知觉产 生影响,例如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 而抑郁质的人群则对事物感知细致入微。
(二)主观因素
4、经验
ຫໍສະໝຸດ Baidu
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 差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