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真实案例,脐带血为白血病少年带来新生

真实案例,脐带血为白血病少年带来新生

进入官网了解很多/真实案例:脐带血为白血病少年带来新生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宝贵资源。

为孩子储存脐带血,可以在将来给孩子的生命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脐带血储存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家长朋友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之前为孩子储存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为孩子储存脐带血,守护孩子的未来,让孩子的生命健康有保障。

脐带血就又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成功给白血病少年带来新生。

2016年6月8日,郭先生介绍,2014年春节后,13岁的儿子晓晓突然持续鼻塞、发烧。

郭先生起初以为孩子感冒了,就给他服用些常规的感冒药,但后来孩子病情越来越重,最终在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做了5次化疗后,原本已经好转的晓晓却出现了病情复发的迹象,医生建议,赶紧为晓晓做干细胞移植。

配型检查后,晓晓的父亲适合做骨髓半相合移植。

为了提高移植成功率,还需要同时进行脐带血移植。

2014年11月初,晓晓的主治医生通过HLA配型检索,在某脐血库发现有一份脐带血符合移植要求。

这是一对爱心父母在2008年捐献的,这份珍贵的脐带血此时成了晓晓的救命血。

2014年11月15日,晓晓进行移植手术前,脐血库工作人员将这份脐带血准时送到北京。

同时,医生也从晓晓父亲的体内抽取了660毫升骨髓。

来自父亲的骨髓和别人捐献的救命脐带血输入了晓晓的体内。

一个月后,移植手术成功的晓晓就走出了无菌舱,转移到了普通病房。

晓晓是不幸的,在最好的年纪却被病魔缠身。

但同时晓晓也是幸运的,因为在最佳的治疗时间内,找到了和他配型成功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但是世界上每年有将近5万的白血病患者等待这干细胞移植,又有多少是能等到合适的配型的呢?他们只能在病痛中默默等待,而大部分都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失去了生命。

脐血移植的研究进展

脐血移植的研究进展

脐血移植的研究进展
原清涛;邓宇斌
【期刊名称】《国际内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9)009
【摘要】与骨髓和成人外周血相比,脐血含有丰富造血干细胞,并且脐血细胞较原始,免疫性较弱.对562例脐血移植的病例分析表明,81%受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于移植后42天可恢复,85%受者血小板在移植后的180天恢复,粒系恢复速度与输注的有核细胞数有关;Ⅰ、Ⅱ级移植物抗宿主病见于大多数患者,但较易控制.与骨髓移植相比,无脐血移植(UCBT)与无关骨髓移植(UBMT)效果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UBMT;UCBT与有核细胞数量、病种和年龄等因素有关.近几年来,我国脐血移植在治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总页数】5页(P398-402)
【作者】原清涛;邓宇斌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0.5
【相关文献】
1.混合脐血移植研究进展 [J], 张丽萍;沈柏均
2.脐血移植研究进展 [J], 樊晓丽
3.脐血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任汉云
4.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马立元;郝思国
5.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J], 林东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儿科学指导教师:***2004050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JL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博士研究生:方建培导师:黄绍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广州510120中文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经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或其它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再把预处理前收集的或同步收集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上可选择的造血干细胞来源有:骨髓、外周血和脐血。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HSCT。

1939年Osgood等首先报道BM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976年Thomas等报告了100例急性白血病BMT,其中无病存活(EFS)最长达13年,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此后,由国际著名的骨髓移植专家Gale教授组织成立了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

IBMTR负责登记Allo--BMT,下设多个专题研究小组,对全球All0一BMT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PeriD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PBSCT)是继BMT后新的HSC来源,虽然1909年Maximow提出外周血中可能存在维持造血功能的细胞,并被证实,但直至1980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发展,才使人外周血循环中收集PBSC成为可能。

1988年,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行allo--PBSCT获得成功,并由于其采集方便等优点,而使allo—PBSCT得以迅速发展。

脐血是HSC的又一新来源,1974年Kundtzon等首先发现脐血中含有造血干,祖细胞,1988年Gluckman等为1例Fanconi贫血的5岁患儿进行了同胞UCBT并获得成功,开创了脐血移植的先河。

人脐带血干细胞的应用研究

人脐带血干细胞的应用研究

人臍带血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随着stem cell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干细胞疗法的应用前景,人臍带血干细胞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来源。

一、人臍带血干细胞简介人臍带血内含有丰富的干细胞和血细胞,是诞生后不久可供采集的一种很好的来源。

相比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采集,人臍带血的采集更加简便、无痛苦且低风险。

据统计,全球有80%的人口存储了自己或家人的臍带血干细胞。

臍带血干细胞因其从自身获得、构成相对纯净的干细胞库、易于操作、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对各种来源的干细胞进行比较实验后,人臍带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效果相对更好,特别是对于某些难治的疾病,如几种遗传性疾病、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的疾病等,臍带血干细胞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臍带血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1. 动物实验臍带血干细胞在治疗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很高的疗效。

在多个动物模型中,小鼠和大鼠的实验结果表明,臍带血干细胞可以促进骨髓移植细胞的再生、提高脊髓受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实现肌肉和心脏的自我修复等。

因此,臍带血干细胞被视为一种有望用于疾病治疗的新型细胞源。

2. 免疫系统疾病近年来,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医学领域一个难把握的难点。

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侵袭性感染疾病等。

干细胞疗法使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成为了可能,人臍带血干细胞则是一种良好的免疫抑制物质。

外泌体和干细胞直接给药可产生对免疫调节的影响。

3. 血液系统疾病分化为红、白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干细胞,是造血的重要源头。

人臍带血包含大量的造血干细胞。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方法之一,而且疗效较好。

对于高危人群,存储臍带血还可保障日后的干细胞疗法使用。

4. 神经系统疾病在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中,神经系统疾病是更加挑战性的应用之一,这是由于髓鞘轴突原生细胞数量有限以及成人神经细胞具有普遍的组织特定性,再加上神经系统细胞的复杂结构和功能导致的。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干细胞移植方式,它利用从新生儿的脐带血中提取的含有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进行移植治疗。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许多优势,同时也有一些限制和风险。

以下将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详细介绍。

1. 脐血造血干细胞的特点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血细胞的潜能,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想来源。

脐血中的干细胞数量相对较多,收获相对容易,存储和移植过程相对简单,同时也少受感染的影响。

2. 临床应用情况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一系列的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干细胞移植领域,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逐渐提高,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3. 移植过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分为捐助、处理、保存和移植等多个环节。

在移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测和筛选,确保干细胞的质量和适用性。

移植后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免疫反应,充分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4. 优势和限制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具有许多优势,如来源方便、较少的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后对供者和受者都较为安全等。

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供应量有限、干细胞数量不足、治疗效果不确定等问题。

5. 风险和并发症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在治疗许多疾病中取得了成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移植后疾病复发等。

因此,在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需谨慎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语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为许多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的可能性。

脐血中T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脐血中T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同 的 D 亚 型 诱 导 下 , 化 成 不 同 的 亚 型 : D 1 D C 分 C 1C C诱 导 N T K
发 育 成 I 一4 一)N L ( IF一7 +) N T ( 的 K 1细 胞 , D 1 D C 1C— C则 诱 导 N T发 育 成 I 一4 +)N K L ( IF一7 一 的 N T ( K 2细 胞 J 看 来 , 管 4。 尽
在一 些细胞 因子诱 导 下 , 身也 可 以分 泌 I型或 Ⅱ型 细胞 因 本
子 。可见 , 简单 地 认 为 新 生 儿 细胞 免 疫 无 力 仅 仅 是 由于 初 始 细
胞 比例 高所致的观点是 片面 的。
造 血 干 细胞 移 植 减 少 且 病 情 较 轻 。 这 种 令 人 鼓 舞 的现 象 激 发 人 们 对 C 特 别 是 其 中 的 免 疫 细胞 的 特 性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 B,
N T 细胞 数 量 很 少 , 作 用却 不 可 忽 略 。 K 其
即 C4 D5 A D C 4 R 或 C 8 D 5 A 对 同种 异 体 抗 原 的 免 疫 反 D C 4 R , 应 弱 。与 成 人 B 相 比 , B杀 伤 性 T细 胞 (T ) 数 量 少 , 育 M C CL 的 发 不 成 熟 , 且 C L分 泌 细 胞 因 子 的 能 力 和 特 性 也 不 同 : 者 而 T 两
C B中的 N T细胞也表现 出记 忆性 表 型 ( D 5 O D 2 一 , K C 4 R C 6 L ) 但 与成人 不 同之 处在 于 : 表 现 活化 的标 志 , C 2 ; 是 多克 ① 如 D 5②
隆性 的 ; 在 初 次 刺 激 后 不 产 生 细 胞 因 子 。 可 见 , 然 C ③ 虽 BN 细胞 也 表 现 出记 忆 性 , 功 能 仍 不 完 善 。 以 前 一 直 认 为 C 中 但 B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8 9 8年 (uk  ̄n等 进 行 了 世 界 无关 供 体 脐 血 移 植 的 髟 响 没 有 像 埘 无 干细胞移植 , ,cn. 无论 是 卜 A 相台 的同胞 Ⅱ
首例 Ir o i * J n’ ' c 贫血 脐带血 移植 . a 临床 关 供 体 骨 葫 移 植 的 影 响 大 , 至 少 在 儿 供 体还 是 H1 不合 的无关 供 体 的脐 应用获得 成 功 进 一 步 从 临床 上 验 证 童 中 已 经 明 确 HL 不 枉 配 的 脐 血 移 血移 植 其 中 肚粒细 胞 恢 复 均延 迟 , A { 这
了脐 血 可 以作 为 一 种 造 血 干 细 胞 的 米 植 结 果 可 和 那 些 应 用 其 他 干 细 胞 来 也 是 脐 血 移 植 的主 要 不 足 之处 。 源 。 由此 , 界 各 地 起 了 对 脐 血 及 l H A 相 配 的 移 植 结 果 相 媲 美 。 6 世 雅 L 8 R ca等研 究报 告 显 示 : 性 粒 细 oh 中
列脐血库 的建 立 与台 作 , 十年 脐 血 植 主 要 在 儿 童 中 进 行 。 但 是 其 移 植 对 骨 髓 移 植 ) . 别 是 3 近 组 分 2天 、8天 、6 l l 移植( B 在 临床 上 得 到 了迅 速 的 象 已 经 过 渡 到 了 成 人 一 般 认 为 . UC T) 要 天 。B re akr等 的配对 分 析报 告 显示 : 推广。迄 今 为 止垒 世 界 已 进 行 了 约 有较好的移植结 果应 以解 冻后单 份 脐 UC T组 中性 粒 细 胞 恢 复 明 显 延 迟 . B 但 10 5 0多例脐血 移植。从 目前 的 临床 结 血 所 古 有 棱 细 胞 数 >0 3 ×i k ( 7 0 / 受 移 植 后 4 5天 中 性 粒 细 胞 植 A 率 在 果 来 看 , 血 移 植 具 有 阔 的 临 床 应 体 体 重 j 基 础 H 认 为 , 份 脐 UC 脐 为 。 单 盯 组 和 B MT 应 用 MT 和 M X( X

脐血移植进展

脐血移植进展

・综述・脐血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任汉云 因同胞间人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基因相合供者的不足,近十余年来已将供者扩展到HLA基因相合的无血缘关系人群。

由于无血缘关系骨髓移植HLA因基相合程度要求很高,虽然国家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仍然只有部分人群能受益于无关供者骨髓移植。

1988年Gluckman报道首例脐血移植(UCBtransplantation,UCBT)成功,证明了脐血移植临床应用的潜能。

随后国外很多国家建立了公共脐血库以解决供者来源的不足,同时广泛开展了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到2006年为止,估计全世界库存脐血约250000份,并已有近万例儿童和成人患者接受了同胞或无关UCBT[1唱2]。

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在北京、广州、济南、天津、上海等城市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脐血库,目前库存脐血总量约4万份,估计全国开展UCBT超过300例,主要为无血缘关系UCBT。

以往多数临床研究表明,4~6位点相合的脐血能重建儿童血液肿瘤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脐血移植在成人中的应用由于其很高的移植相关死亡率而受到限制。

近年的临床资料表明,在大体重儿童和成人以及非恶性疾病中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且脐血移植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虽然脐血移植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脐血细胞数量少和其免疫的不成熟,UCBT植入率低和造血恢复延迟以及免疫重建缓慢而增加患者感染和早期移植相关死亡为其突出问题[1]。

一、UCBT在儿童和成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唱HSCT)中的地位UCBT在儿童allo唱HSCT中的地位已确立,无论是同胞还是无血缘UCBT,临床疗效均与相应的同胞和无血缘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疗效相当。

前者的结论来自于Rocha等[3]对同胞UCBT和BMT的比较研究,他们分析113例HLA基因相合儿童UCBT和2052例HLA基因相合儿童BMT的临床结果。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对治疗 G V H D 有一定疗效。本文就 h U C — MS C在 HS C T 中的作 用 的研 究 作 一 综 述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脐带 ; 间充质干细胞 ; 造血干 细胞移植 ; 移植物抗宿主病
R 4 5 7 . 7 文献 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7 5 3 4 / j . i s s n . 1 0 0 9 - 2 1 3 7 . 2 0 1 7 . 0 6 . 0 5 0
Re s e a r c h Ad v a n c e 0 n Ro l e o f Umb i l i c a l Co r d Me s e nc h y ma l S t e m Ce l l i n He m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e l l s Tr a ns pl a nt a t i o n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mi c r o e n v i r o n me n t ,p r o mo t e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 h o mi n g a n d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r e c o v e r y, s u p p o r t h e ma t o p o i e s i s .I n a d u i t i o n。t he h UC— MS C h a v e i mmu n e f u n c t i o n or f a v a r i e t y o f i mmu n e c e l l s ,c a n a v o i d nd a ll a e v i a t e t h e h o s t i mmu n e r e s p o n s e.h a v e a c e r t a i n e f f e c t o n he t re t a me t n t o f GvHD.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s he t r e s e rc a h a d v nc a e s o n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摘要: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人体造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以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

也可以说它是一切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即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

人类造血干细胞首先出现于胚龄第2~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3月)迁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

在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骨髓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

造血干细胞是干细胞中研究最早、最多、最深入的一种,近年来在造血干细胞的多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1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造血干细胞的发现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放射医学的研究,Jacobson 等[1-3]发现小鼠与豚鼠的脾脏与骨髓中存在有一类细胞,即造血干细胞,能够重建经致死剂量射线照射过的小鼠与豚鼠的造血系统。

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出现,人们利用多种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组合,分离到相对较纯的小鼠与人骨髓与胚胎组织中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前体细胞群(hematopoietic progenitorcell)。

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Weissman 实验室在分离与鉴定小鼠与人的造干细胞方面所做的工作最为杰出[4-9]。

长期以来,对于造血干细胞是由多种不同的、可以分化成不同种类成熟细胞所组成,还是由一类可以分化成所有造血系统成熟细胞所组成,人们存有争论。

直到1996 年,Osawa 等[10]通过单个细胞移植的方法,验证了一个造血干细胞就可以重建机体整个的造血系统,才结束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2 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研究得相对较多。

脐带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

脐带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

脐带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脐带血作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已经证实其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

异体排斥反应小,受病毒感染的风险低等,加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及加速造血恢复等影响,脐带血的移植成功率较高。

目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经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心脏病、神经系统损伤、组织器官修復、糖尿病、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上显示巨大的潜力与优势。

标签:脐带血干细胞;临床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祖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和增殖的能力,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分化为不同细胞,逐渐作为临床组织工程的来源细胞。

同时也是某些免疫缺陷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部分实体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1]。

本文从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骨髓干细胞的特性比较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1脐带血干细胞的概念脐带血是指脐带内连同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目前对提供脐带血的产妇和胎儿有严格的筛选标准,整个脐带血的采集、分离、冻存等技术都形成了相关的国家标准[2]。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杨婧2 脐带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1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造血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在体内数量极少。

99.5%以上的造血干细胞处于静止状态的G0期,不进行DNA 合成和有丝分裂。

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在不断产生造血祖细胞的同时,却又使自己的数量保持不变,自身特性也不发生变化,这就是造血干细胞高度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的特性。

2.2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可以向着淋巴细胞或髓系细胞的方向分化,而髓系造血干细胞,又可以向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血小板分化。

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因素的诱导下,可以向各组织和器官分化,如软骨细胞系,脂肪细胞系,成骨细胞系,骨髓组织及血液组成成分等。

3脐带血干细胞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相比优缺点①脐带血来源丰富、采集方便、安全,收集脐带血对产妇及新生儿没有任何危害及损伤,并易于收集、保存;但骨髓采集及利用细胞因子动员外周血获取干细胞都会给捐献者或患者本人带来一定的风险。

脐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脐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A te , A 分 型检测 、 ni n HL ) g 血清学 病毒 检 查 以及遗 传 疾病 的检 测 】 。各项检测合格的脐血将被分型冰 冻保存 , 目前 的冻存方 法主要采用慢速冷却法 。此外 , 在冻存 之前 还要 留取少量标本
作 为 副 本 , 重 复 检 测使 用 。 供
抑制 , 利于供体造血细胞植入 。②移植 物抗 宿主病 ( V D) G H 预
C S T 与骨髓移植 ( oeMa o rnpatt n B ) 外周血 BC ) B n r wTasl a o , MT 、 r n i
移 植 ( eihr l dS m C lTaslnao ,B C ) P r ea Bo t e r pat i P S T 一样 , p l o e l n tn 是
[ 中图分类号 ] 47 R 5
[ 文献标志码 ] A
脐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的 研 究 现 状 及 展 望
杜全宇, 马 萍, 祝彼 得
( 成都 中医药 大学 , 川 成 都 60 7 ) 四 105
脐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 o l d Se e rnpattn C r Bo tm C l Tasl a o , d o l n i
细 胞 性 血 小板 减少 等 。
但 十几年来加强 了研究 , 相信 随着技术 的深 入 , B C C S T一 定会
得到更广泛 的应用 。本文对 脐血 干细胞 移植 的相关基础理 论 、 儿童脐血 移植 和成 年人脐血 移植 以及脐血 干 细胞移 植 的前景
作 一 综述 。 1 脐 血 移 植 简 介
14 移植方法 J . 。①预处理 : 血移植 的预处理与骨髓/ b 脐 ) 周 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 , 分为含全身放疗 和不含全身 放疗 的两

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探究

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探究

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探究近些年来,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离不开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造血干细胞是指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不同的血细胞的细胞。

在成体组织中,造血干细胞数量相对较少,通常存在于骨髓、脐带血、外周血等组织中,而且对环境和生长因素的要求极高。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和巨大的潜力,造血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白血病的治疗中。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骨髓干细胞失去调节随意分化、克隆扩增和丧失分化成熟能力,导致大量异常细胞充斥于血液和骨髓中,从而导致血液功能障碍。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而它的早期症状也和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例如乏力、发热、贫血等,这使得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变得十分困难。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白血病早期及时发现和诊断,从而给予更加有效的治疗。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式,并且这些治疗方式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白血病治疗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干扰白血病细胞的DNA复制、RNA转录和细胞分裂,从而抑制和消灭恶性白血病细胞。

化疗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进行。

但是,化疗同时也会破坏正常细胞,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脱发、口腔炎等。

另一种常用的白血病治疗方法是放疗,它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恶性白血病细胞。

放疗通常使用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灭活射线进行,可以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的方式进行。

放疗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但是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放射性皮炎、口腔干燥、食管炎等。

与化疗和放疗不同,造血干细胞移植无需使用化学药物或射线,而是通过将捐献者的健康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使其能够重新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复杂度的治疗方式,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干细胞、免疫抑制剂等,在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方面的要求也十分高。

脐带血对治疗白血病有哪些优势

脐带血对治疗白血病有哪些优势

进入官网了解很多/脐带血对治疗白血病有哪些优势曾经被人们当作医疗废物的脐带血今天变成了宝贵的“生命之源”。

为孩子储存脐带血,许多家长朋友都在考虑并实施的事情。

到底脐带血储存有何神奇之处?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治疗各种各样的恶性疾病,而白血病便是其中之一,这样神奇的脐带血家长会给宝宝储存吗?脐带血中有一件“上古神器”:造血干细胞,它可帮人类重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对付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多种疾病。

当然,骨髓也有相同的作用,但是,脐带血移植却比骨髓移植更有优势。

在移植骨髓前,配型是关键,而非血缘关系的骨髓匹配几率是十万分之一,配型非常难找。

但即便找到合适的配型,也有可能产生排异反应。

而脐带血因其免疫原性低,发生排异反应的几率较小,如果是使用自体脐带血进行移植,配型成功率是百分百。

而且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活性好、纯净度高、免疫反应小、移植效果好!此外,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在家庭成员中也有1/2-1/4的配型相合几率,可供家人使用。

比起骨髓配型的成功几率,还是要高出不少。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而且它所能治疗的疾病种类还在不断地增加。

2016-2021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在国际范围内,全球脐带血移植已经超过4.5万例。

除了可供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外,目前其开展的临床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血液病领域,在属于神经系统范围的自闭症、脑瘫等疾病上,脐带血的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进展。

同时,在心脑血管疾病、整形外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脐带血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样可期。

所以说,准爸妈在考虑当下的同时,也应用长远眼光看待储存脐带血的问题,这也正是储存脐带血保障生命健康的意义所在。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孙湘兰综述(江苏大学杂志社,江苏镇江212013)[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免疫;进展[ 中图分类号] R329. 1 ;R39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 7783 (2003) 01 - 0075 - 04造血干细胞(hemotopoietic stem cell , HSC) 又称多能造血干细胞,它是从卵黄囊全能间叶细胞分化而来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并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的能力。

造血干细胞经有丝分裂后,正常稳定状态下约半数子细胞仍保持干细胞的全部特性,称自我更新,这样就能使干细胞池的大小维持不变。

另有半数的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特征发生改变走向逐渐分化的途径,离开干细胞池进入增殖分化池。

从而维持了机体的正常造血,保证了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对各类细胞的需要,如果二者失去平衡则会导致病理性造血。

临床利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这两个重要的基本特性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各种疾病,并使造血功能得以重建[ 1 ] 。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细胞移植和从外周血、脐带血中分离的造血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给患者,用于重建或恢复受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完善,对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表型的研究日益深入。

本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类别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对免疫疗法有耐药性的难治性自身免疫病、实体瘤等的有效手段。

目前,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包括自体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又分为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异体移植有异体骨髓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它们因各自的特点都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减少了排斥反应的发生,但临床移植也不易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回输了肿瘤细胞致肿瘤复发。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对血液系统的恢复效果是相同的,但二者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则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取材方便,不需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对病人基本无创伤;可从周身各处造血组织采集细胞,对骨髓有浸润或是接受放射线照射不能采集骨髓的病人可施行; 移植物所含肿瘤细胞和T 细胞数量少,降低了复发和同种异基因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的发生;动物实验证明造血和免疫重建早,辐射敏感性低和植入率高而备受青睐[ 2~5 ] ; 脐带血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旺盛增殖能力的、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而且还有较高活性的造血调控因子和一定量的造血支持细胞。

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徐世侠;栾佐;吴南海;王鹏云;龚小军【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03(021)004【摘要】脐血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尤其适合于儿童患者.临床资料表明同胞脐血移植的效果优于无关供者的脐血移植.对 12例白血病或重症再障患儿进行了脐血 HLA配型,结果配型完全相合 4例,进行脐血移植 3例,均成功植活,体重最大 50kg.可以在胎儿出生时留取脐血配型,同时将脐血进行低温保存.提示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体内采集脐血和体外采集脐血对脐血的采集体积无明显影响.单份同胞脐血可以重建几乎全部儿童患者的造血功能.对同胞脐血移植的病例,主张在分娩时留取脐血进行 HLA配型,减少产前穿刺对孕妇及胎儿的损伤,同时脐血进行冷冻,若配型相合再进行脐血移植.【总页数】3页(P208-210)【作者】徐世侠;栾佐;吴南海;王鹏云;龚小军【作者单位】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北京,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北京,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北京,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北京,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同胞间脐血移植成功治疗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J], 李杰平;陈幸华;曾东风;孔佩艳;彭贤贵;刘红;张曦;包淑贞;高蕾;高力2.HLA不全相合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附6例报告 [J], 郝文革;孙新;赵喆;刘莎3.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分析 [J], 秦洋; 万鼎铭; 曹伟杰; 张素平; 李丽; 张然; 宋永平; 张龑丽; 王叨4.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分析 [J], 秦洋; 万鼎铭; 曹伟杰; 张素平; 李丽; 张然; 宋永平; 张龑丽; 王叨5.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临床报告) [J], 徐世侠;栾佐;吴南海;屈素清;詹冬明;黄宁;杨平地;黄友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成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子 明显高于 外周血及骨髓 这些阑子 正被证明能够有效地扩
增 脐 血 造 血 干 细 胞 并 提 高 脐 血 中 造 血 干/ 细胞 的 再植 入 能 祖 力。
后第 2 、4及 8个月 m象正常 ,为完全嵌合体,P h染色体 转阴性。 同年 K r z e g u t b r 亦报 1 F n o i 例 a c n 贫血患者 U B CT 成功 。患者为女性,2 3岁,移植前病情为急性非淋 巴细胞 白 血病 ( NL ,未对 A L 亍 AL ) N I进{ 处理 ,预处理方案为 A /T % cx
维普资讯
中华 临床 药 2 0 年 第 3卷第 1 02 0期 J u n l f o r a o Chns Cl i l Me i n , 0 2, 13, No1 iee ic na dc e 2 0 Vo. i .0
・3 3・
●综 述 ●
G C F和 E o不 同 组 合 的刺 激 , 其 细胞 总 数 、C C和 C 3 S p F D4
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冉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重达 6 k ,至々 0g 外周血及骨髓象 正常, 呈稳定的代受体遣血细胞混合嵌合状 态 (C :北京大学血液研 究所 19 M) 9 9年用 H A相合的 胞 L
19 年 L p r ‘ 95 a o t 等首次为 1 倒成人行 U B C T并获成功。 患者为女性 ,2 6岁 ,体重 5 k ,5年前确诊为 CL 5g M 。移植前 1年患者病情恶化,进入加速期 在接受 了大剂量化疗恢复 到慢性期后,{ C T 亍U B 。胎儿男性,脐血有核细胞数 (C N )1
I l度 G H 。经 甲基强 的松龙挣制 移植 l 【 VD 5个月后 ,患者 体内枪 测到嵌台体。以 匕 为培早成人 H B C T成功的报道 。而 我国广 州市第 人民医院血液科于 19 9 8年用无关供者脐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技术及应用前景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技术及应用前景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技术及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技术和应用前景。

一、研究背景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潜能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用于替代或修复患者骨髓功能失常或免疫系统受损。

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使用骨髓或外周血作为移植来源,然而,近年来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为该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二、新技术介绍1. 脐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使用新生儿脐带血中富含干细胞的治疗方法。

相比传统的骨髓或外周血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以下优势:移植前无需配型,移植过程简化,移植后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随着脐带血库的建立和技术的成熟,脐血干细胞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白血病、免疫缺陷病等。

2. 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移植来源于无血缘关系的供体。

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往往要求供体与患者具备HLA匹配,限制了供体选择范围。

然而,通过使用虚拟交联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等新疗法,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配型要求得到放宽,为更多患者找到合适的供体。

3. 基因编辑技术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是指通过外源基因、DNA修饰酶或RNA干扰等手段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编辑的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造血干细胞中对异常基因进行修复或更正,以实现治疗效果。

近年来,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干细胞移植带来了新的突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三、应用前景展望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新生儿脐血库的建立和脐血干细胞的广泛应用,为更多骨髓病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案例,为无法找到HLA匹配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治疗癌症、免疫疾病等疾病成为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摘要] 人脐血中造血干细胞(HSCs)含量丰富,且免疫细胞功能不成熟,
逐渐被用于治疗多种恶性、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脐血在满足一定条件下(HLA 配型、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其治疗效果甚至优于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

作者从HLA配型要求、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含量的角度综述脐血HSCs移植的疗效。

[关键词]移植;造血干细胞;双份脐血;白血病;文献综述
自1988年Gluckman等[1]首次用HLA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脐血成功治愈1例Fanconi贫血患儿至今已20余年。

随着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人们对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的认识也日趋完善。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 host disease, GVHD)发生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 mortality, TRM)降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延长[2-4]。

总有核细胞(total nucleated cell,TNC)及CD34细胞数是决定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

单份UCBT主要局限于儿童患者,双份UCB可以弥补单份脐血CD34+细胞数的不足用于成人及高体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扩大了脐血的临床应用范围。

现对UCBT临床治疗白血病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 脐血造血干细胞
脐血是脐带和胎盘血的统称,其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HSCs)和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PCs)。

HSCs通过不对称有丝分裂产生HPCs,其在细胞因子作用下产生形态学上可辨认的各系造血前体细胞,进一步又分化发育成为功能成熟的血细胞。

HSCs具有较强的增生能力,能够维持HSC池的干细胞数量。

人HSCs表达CD34,而高度纯化的CD34+细胞群主要含有HPCs。

体外实验表明,HSCs在SCF、IL-3、IL-6、G-CSF或SCF、TPO、G-CSF或Flt-3配体,SCF、IL-3、IL-6、G-CSF或SCF、TPO、Flt-3配体,SDF(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CXCL12细胞因子或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下能够大量增殖[5-6]。

UCB与骨髓(BM)相比,CD34+CD38-细胞增生较快,并能产生大量的造血前体细胞,其增生能力与端粒的长度有关[6-7]。

另外,UCB中T淋巴细胞与BM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相比,CD45RA+/CD45RO-、CD62L+初始型细胞的比例较高,且Th1型较成人的细胞因子受体CCR5表达减少。

此外,UCB细胞亦能产生大量的抗炎因子IL-10[7]。

脐血HSCs的生物学特性是其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基础。

2 UCBT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病、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甚至成为治愈某些类型白血病的唯一方法[8-10],但其亦有不足之处:(1)HLA配型相合是供者选择的前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寻找血缘关系供者的概率甚低,且仅有30%的患者能找到合适的无关供者,极其不利于少数民族患者的治疗。

(2)寻找无关供者需要3~4个月,耗时较长[11-12]。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UCBT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逐渐地取代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3-4,8,11-13]。

其主要优点为:(1)HLA配型要求不如BMT及PBSCT严格,允许1~2个HLA 位点不相合(HLA-A,B,DRB1),在缺少无关供者时可选择多份脐血混合移植;(2)获取容易,能够减少疾病复发及进展的危险[11]。

目前全世界有50多家脐血库,储存大约450 000份脐血,已有20 000名患者进行了UCBT[14]。

2.1 单份UCBT
单份脐血中TNC和CD34+细胞数有限,因此亲缘与非亲缘供者的单份UCBT大多局限于儿童患者[11,14]。

Isoyama等[15]对14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的非亲缘性UCBT临床试验显示,移植后90 d,接受CD34+细胞数≥1.35×105kg-1者粒系总恢复率为89.7%,<1.35×105kg-1者粒系总恢复率为60.9%。

移植后100 d,Ⅱ~Ⅳ级急性GVHD总发生率为40.1%,TRM为10.8%,6年OS为45.8%。

多因素分析表明,CR3期接受UCBT的患儿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较长,TRM亦与短期使用甲氨蝶呤预防GVHD 有关。

另有文献报道清髓性非亲缘的单份UCBT,结果显示:CD34+细胞数<1.7×105 kg-1时,患者出现造血恢复延迟,且1年TRM高达68%;≥1.7×105 kg-1时,TRM仅为20%。

患儿1年OS为63%~70%,成人仅为30%。

最有趣的现象是2个HLA位点不相合的UCBT患者接受CD34+细胞数>1.7×105 kg-1的OS 为61%,而低于此细胞数的患者OS仅为11%[16]。

由此可见,CD34细胞数决定非亲缘性UCBT的疗效,增加CD34+细胞数能促进患者的BM造血重建,降低TRM,延长OS。

对于不能及时找到HLA配型相合的供者而又急需HSCT治疗的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亦可考虑选择非亲缘的UCBT。

Rocha等[3]报道了一项非亲缘性单份UCBT和BMT的研究,患者均进行了清髓性预处理,98例接受HLA配型部分相合的无关供者的UCB,584例接受HLA配型全相合BM,结果显示UCBT 组患者造血恢复延迟,急性GVHD发生率为26%,低于BMT组,2年内慢性GVHD、TRM、DFS及复发率两组相近。

Takahashi等[12]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清髓性非亲缘的UCBT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1年TRM仅为9%,2年DFS 为74%,Ⅲ~Ⅳ级急性GVHD发生率为6%,2年复发率为16%;而HLA配型
相合的非亲缘BMT的患者1年TRM为29%,2年DFS率为44%,Ⅲ~Ⅳ级急性GVHD发生率为27%,2年复发率为25%。

结果表明UCBT的效果优于BMT。

另外,成人患者清髓性非亲缘的UCBT与亲缘性BMT或PBSCT相比,Ⅲ~Ⅳ级急性GVHD及广泛的慢性GVHD发生率均较低,TRM、DFS及复发率无区别[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