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ppt课件(39张)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ppt课件(39张)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 李清的词可以南渡为界, 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 故国、 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 旧事的深情眷恋 的深情眷恋。 旧事的深情眷恋。
《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 下片由远及近, 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 表达出三种境界。 寻寻觅觅” 写人的动作、神态; 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 清清” 写环境的悲凉; 凄凄惨惨戚戚” 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 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 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 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 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 过雁” 下阕用“黄花” 梧桐” 细雨” 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 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 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 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39张]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39张]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却上”两个词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 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 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 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 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片写 重九感怀。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 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 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 意。
◎上片与 秋凉情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 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 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 的原因。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 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 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 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 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故居图片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 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 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 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 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 丈夫未竟之功。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 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 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 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 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 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闺怨诗扫描】
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闺怨诗扫描】
对丈夫的思念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思考问题一、比较阅读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 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
思考问题二、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高手,回到这两 首词中,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愁”的。两首词在写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悠闲风雅
遭遇之悲 死别之痛 《声声慢》:苦寂悲愁 永恒之愁 (题材:怀乡悼亡诗) 家国之恨
沉痛凄厉
“象”“境”之别
《醉花阴》: 上阙-佳节佳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绪。
上阕
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 ,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 下阕 悲苦。
对照阅读
通过对照,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 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XXX湖畔趵 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徐士俊)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
绪)
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 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 给赵明诚。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
28
下片小结:
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 的处境和心情。
29
李清照词小结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其最 大的差异就在于抒情主体的不同,充满 一种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 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词人塑造的, 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 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她向整 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 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 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梧桐一叶知秋,是凄凉—— 悲温伤庭的筠象《更征漏。子》
中国古代诗词常见意象
麒麟象征长治久安; 猿声象征旅人分离时的伤感; 鹤是永生的化身; 鸳鸯象征爱情; 杨柳意味着离别、相思;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 兰花是纯洁的象征; 牡丹是富贵的标志; 菊象征清高,被称为“隐逸之花”;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傲霜斗雪的坚强;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 ……
30
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 南渡之前是闺愁、离愁;南渡之后是思 乡之愁,是国破家亡的忧愁、悲愁。这 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表 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31
延伸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32
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秋风 雁 黄花 雨 梧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
酒是愁的象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 共58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 共58张PPT)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 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 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 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 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 “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 清 照 词 两 首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 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 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 晚年生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 事抒情等。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过雁 雨
秋风 黄花 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 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疏通文意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词人是从哪些 方面写愁情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
瑞脑消金兽。 令
佳节又重阳, 时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7.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7.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课件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 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 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 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情愁 家愁 国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流离之苦 孀居之悲
小结
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1、知人论世
里住下一个李清照,爱上她的人格,恋上她的 诗词,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含英咀华!
1.学会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了解深入鉴赏诗歌情感的方 法
3.了解李清照其词、其人。 4.通过对本词的学习爱上李清 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课后作业:研读晚年李清照的作 品,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鉴赏 这首的词。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好像梦魂归帝所,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 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 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请比较与《声声慢》的异同
【感知质疑】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李清照晚年作品渔家傲 李清照 Nhomakorabea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好像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声 声 慢 【
宋 】 李 清 照
愁——“词眼”
• 问题:
• 哪些词或句子在表达感 情上面最后表现力?请结 合全诗进行分析。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愁从何来 ?
作者经历: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 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 灰烬。

高中语文人教版《李清照词两首》教育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李清照词两首》教育教学课件

上片
秋凉情形,由白天 写到夜晚,愁苦孤 独之情充满其中。
“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到晚,阴森沉的天气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瑞脑消金兽”:转写室内幕形,独自看着袅袅青烟出神。 “佳节又重阳”:丈夫不在身边,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 又会有什么感触!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拓展训练
一、说说学完这首词的感受或收获?
1.在描写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词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隐含义义,我们要善于提
问,善于发掘。
4.要想读好诗,必须先知道好。
二、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 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认识了一个词人,请用我们学到的 方法多读多问多挖,认识更多的词人,诗人,伟人。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 约派创作风格的知道。
名家点评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 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 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吴熊和《唐宋诗词探胜》: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指“莫道”句以下) 三句就是柳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表示想念之深。但表达时屏 绝浮花浪蕊,挑选了不求秾丽、自甘素淡的菊花,既是重九即景,又象征着 一种高雅的情操。以它自比,温顺蕴藉,又绝无浮薄之嫌,更能反衬出作者 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
梧桐凄凄细雨淋沥, 傍晚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这次第②, 怎一个愁字了得③!
此情此景, 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重点赏析(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的漓淋尽致;那么这 种愁是怎样表现的呢?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炼字、炼句,其他 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
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 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 法。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 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 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 瘦几分?”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 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照的手法 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 谓表达的淋漓尽致。
•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 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 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 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 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 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 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 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 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 惨、悲凉的意境。
(三)为何生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具体 指哪些愁,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丧 飘孀晚 夫 零居景 之 之之之 痛 苦悲凄
亡故 国国 之之 痛思
情感基调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声声慢》
家国之愁
寂寞 忧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 《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 年,一手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 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 ?试加以分析。
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 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 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 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XXX,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 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④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声声慢》首句:连叠十四字,统纳全篇, 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 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诗人连遭不幸,于是 她苦苦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然而,找到的只是 “冷冷清清”,而“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 深。全诗抽绎难尽的愁思,便由此延展而出。
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 的感想。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后期 对国破家亡夫死,受尽折 磨,颠沛流离的深沉哀叹。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 “黄花”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诗酒自遣的 潇洒; 后 “满地黄花堆积”,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 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伤。
课堂讨论
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 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类似,情调心境迥异。
前 “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表达 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后 “酒”是凉薄的安慰,是生存的一丝寄托, 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化不了心头的冰霜。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后:淡酒 晚风 归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链接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 如:“、夕阳”、 “流水、落花” 、“鸿 雁”等,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呢?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愁的 内容。为什么?
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 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 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
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
感的? 薄雾 浓云 瑞脑 厨 西风 黄花 概括意境特点: 凄凉萧索
金兽
玉枕

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
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 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写 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 春易逝,红颜易老。 “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 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 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 心情。“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 了下阕“愁”字的症结。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 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 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声声慢》与《醉花阴》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
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
增强情感表现力。
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
节奏感。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 妙处。
意象,通过想象连缀形成完整的意
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问:上阙中哪一个字暗含了作者 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
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 心感觉孤独凄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5.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莫 ①莫.道不销魂 ( 不,不要 ) ②天下英雄莫.能当( 否定代词。没有人(物) ) ③至莫.夜月明( 通“暮”, 日落的时候,傍晚 ) 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不能 )
(2)敌 ①怎敌.他,晚来风急 ( 抵挡,抵御 )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③敌.众我寡( 敌人 ) ④势均力敌.( 同等,相当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bó báo
薄冰 薄饼
重chóng zhòng
重阳 重量
把 bà 刀把 bǎ 把酒
还huán 还钱 hái 还要
正zzhhēènngg
正月 正在
更ggèēnngg
更加 更正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销 注销 消 消失
憔 憔悴 樵 渔樵
堪 难堪 勘 勘测
损 损失 陨 陨落
《声声慢》 6.本词开篇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 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7.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 表现了词人的 什么感情?
(3)过
①雁过.也,正伤心 ( 飞过,经过 )
②以其境过.清 ( 过分,过于 )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错误,过失 )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
)
6.填空。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人__比__黄__花__瘦_______。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凄__凄__惨__惨__戚__戚_____。 (3)___梧__桐__更__兼__细__雨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4)___东__篱__把__酒__黄__昏__后___,有暗香盈袖。 (5)生当作人杰,___死__亦__为__鬼__雄_______。 (6)李清照,号_易__安__居__士_。山东历城人,她的词风格清新,语言 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曾被称为“_易__安__体___”。 (7)词,根据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小__令____,__中__调____,_长__调_____。 词 牌 是 词 的 曲 调 名 , 请 写 出 你 熟 悉 的 三 个 词 牌 名 _如__梦__令___ , __沁__园__春__,念__奴__娇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2.背景介绍 《醉花阴》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这首词写于北宋末 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 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 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于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 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 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 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 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 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 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3.[鉴赏诗歌的炼字]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 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更 重要的是: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 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 丈夫日渐消瘦的形象;
(观点二)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词人作为 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 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 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问题2 《声声慢》中有这样的词句:“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其中的“晚来风急”,有 些版本写作“晓来风急”,你认为用“晚”好,还是用 “晓”好?请说明理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读诗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理解诗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是回来旧,时表现相非常识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整体感知
• 2.设疑激智
•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 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 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 比喻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 情感。
理解诗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⑺东篱:泛指采菊之地。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 “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⑻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满袖。《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⑼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销,一作“消”。 ⑽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西风,秋风。 ⑾比:一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 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整体感知
• 2.设疑激智
• (3)《醉花阴》的上阕是如何表达离愁的? •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销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一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 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 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寥 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到室外,天气不 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 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
整体感知
1.吃透文本 《醉花阴》这首词写词人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上阕通过写“薄雾浓云 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表达了词人离愁与孤独凄凉的心情。下阕 描写把酒赏菊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一句“人比黄花瘦”活画出词人多 愁善感、销魂憔悴的形象。
整体感知
• 2.设疑激智
• (1)《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 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作者介绍
在词方面,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期,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 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后期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移情于 物,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清新,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在诗方 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散文 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 的观点。后人辑有《漱玉词》。
理解诗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 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 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 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深的思恋 之情,描写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 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的充 沛、真挚,敢于正面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 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夫妻赛词
奇闻轶事
李清照把自己的词《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赵十分叹赏,想尽办法要 胜过妻子。于是杜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词五十首。他将李清照的词夹 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鉴赏。陆品味再三,说只有三句写得绝妙。赵明诚问是 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 照写的。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
创作背景
《醉花阴》
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重阳 节思念赵明诚而写下此词。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 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有一首胜过这首《醉花阴》。
创作背景
《声声慢》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 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 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 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 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 的代表作。
第一课时:《醉花阴》
熟读诗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理解诗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 透。 ⑴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

声声慢
学习目标
• 1.了解李清照的词作及风格。 • 2.分析词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 3.感知词表现出的离愁与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工 诗、文,更擅长词,诗名、文名为词名所掩。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 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 相投,婚后生活美满,搜集了大量的金石字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 下,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在孤寂中,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 愁苦中死去。
后人仿拟
奇闻轶事
元人乔吉《天净沙》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通篇都用叠字组成。陆以湉《冷庐杂识》就曾指 出:“不若李(李清照)之自然妥帖。”《白雨斋词话》更斥为“丑态百出”。 严格地说,乔吉此曲,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
词风对比
宋词可以分为两个风格流派,婉约派与豪放派,听起来,两者似乎是各 成一体,风格各异,其实不然,婉约与豪放相互影响,丰富了宋词的词坛创 作。
整体感知
• 2.设疑激智
• 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 清照写出“瑞脑销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 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叫她不“每逢佳节 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 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 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 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⑵云:一作“雰”,一作“阴”。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永昼,漫长的白天。 ⑶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消,一作“销”,一作 “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⑷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 古老的节日。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⑸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厨,一作 “窗”。 ⑹凉:一作“秋”。
理解诗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译文: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 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 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理解诗词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清照雅称
奇闻轶事
号:易安居士。 婉约宗主:沈谦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字幼安)称首。” 戏称:李三瘦。李清照被人戏称此名,是由其三句名言得来:第一瘦“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醉花阴》);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 忆吹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