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长期以来,幼儿教育工作者坚持以德为重的原则,承担道德启蒙的任务,其指导思想可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得到观照,他强调,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幼小的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一生的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

一、当前幼儿德育教育工作的误区

1.德育教育教条化

德育课所讲的东西远离孩子的生活,没有号召力,没有亲和力,幼儿园的教师不能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恰当内容和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幼儿教师只注重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轻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教育,只注重理论的传授,不注重实践的体验。所以,我们要力求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力求分层递进,和谐发展。

2.德育教育知识化

德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撞击,不能把人类这一高尚的精神活动和一般意义的知识相提并论,它的传授与接收有它的特殊性。朱熹强调“知先行后”,要求先习得道德知识,再付诸行动。但道德

知识若不能真正内化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这种道德教育便是无效的。所以,道德教育离不开生命主体(幼儿)的体验与感悟。

3.德育教育功利化

如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上进,在学习上就给孩子制定一定的目标,达到要求就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规定帮父母干一件家务,家长付给其报酬。其实学习和帮父母做家务是孩子分内的事,但由于家长的错误引导,混淆了孩子的道德认识,产生了一种金钱至上的道德观念。

二、“生活教育”是当代幼儿德育教育的必然选择

1.真实的现实生活是幼儿德育教育的丰富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处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孩子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千变万化的世界影响着他们的身心,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

2.道德融入生活,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就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也就是说道德不是独立存在的,道德能够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空间和时间。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喜欢模仿,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别差,大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待人接物的处事原则等对幼小的心灵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身边人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幼小心灵,无形中指挥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所

以,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生活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综合性体现

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必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社会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形态,使孩子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因素之中,同时,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体验和感悟道德的综合性要求,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增强他们道德实践的能力。

三、坚持“生活即教育”方向,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以爱心教育活动为载体,探索德育新思路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有机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和生活管理中去,采用多种方式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例如:《泉州晚报》连续登出的“百岁老人生活事例”,全园教职员工和孩子为百岁老人庄乌枣捐款捐物,部分教师和大班幼儿代表驱车亲自前往惠安张坂镇下官村庄乌枣老人的家,师生亲眼目睹百岁老人生活的疾苦,除了带去4000余元的募捐款和一些御寒用品外,还带去了全园教职工、幼儿及家长充满亲情的节日问候和祝福;印度洋发生惊世大海啸后,国际社会纷纷向东南亚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举行了一场题为“情系海啸灾区共献一片爱心”的募捐活动,全园教职工和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这次募捐活动中,纷

纷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募捐总额为5646元;《三岁女童重度烫伤,突遭不幸需要爱心》的新闻播出后,立即引起全园教师、幼儿、家长的重视,我们发起了“向小若莲献爱心”的活动;我园保健医生许夏虹身患肾功能衰竭,2006年12月,在她做肾移植手术期间,全园开展了“携起手让爱暖心”——暨向许医生“献爱心”募捐活动。本次爱心活动共收到募捐款7000多元;还有“为农运会捐资出力”、前往洛江区马甲中心幼儿园开展的“传温情送温暖”下乡慰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我园所倡导的“爱与感恩”的教育目标,一系列的爱心教育活动成为彰显学园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一道新亮点。

2.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创设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探求知识、接受知识的场所,整洁、舒适、温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是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无声语言。如在过道、走廊、音体室等布置爱祖国、爱家乡、讲文明礼貌的漫画;各个班级的教室、寝室创设富有童趣的主题环境,如鸡妈妈的一家、蚂蚁搬豆、生日墙、我的快乐生活等,这些画面都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吸引孩子们的视觉,打动孩子们的心灵,有助于幼儿保持健康向上的品格。

3.教师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孩子打造一个充满爱意的精神家园

和谐融洽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孩子产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情绪

和健康的心理。教师要把爱献给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就是自己的依靠,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充满爱意的精神环境。幼儿逐渐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陶冶情操、探究新知、获取经验、得到发展。

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内涵。我们要知道“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会更好地关注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敏.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重要现实意义.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2]陈金通.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刊.南昌高专学报,2008(6).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幼师附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