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件第十三章 国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债属于财政范畴,因为其主体是 国家或政府,本质上体现以国家为主体的 分配关系;而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是因为 其分配的依据是信用原则。
(2)国债属于信用范畴,因为其依据的 是信用原则,从这个角度讲,其和银行信 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具有共性;而作 为特殊的信用范畴是因为其分配的主体是 国家。
二、国债存在的条件
(2)财政债务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 当年财政支出额
(3)财政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 额/当年财政支出额
3、反映外债规模的指标
(1)外债负担率=外债余额/当年商品 及劳务出口收汇额
(2)外债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 /当年商品及劳务出口收汇额
二、国债的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 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二)发行方法
1、公募法:是指由政府或政府委托其他部门(主要 是金融部门)向社会各界公开募集国债的方法。
(1)直接公募发行:作为国债主体的中央财政可 以自己办理发行手续而无须金融中介机构介入, 通过自身的发行网点向全体国民公开招募。
直接公募指由财政部门直接向公众募集,发行 费用和全部损失均由政府负担。直接公募法的优 点是政府直接控制国债的发行权和发行过程,可 以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的 经济政策。其缺点是发行对象分散,推销时间长, 发行成本也比较高。
3、国债的纳税人负担:国债的使用会带来 收益,而国债的偿还会带来纳税人负担,这两 个过程联系起来考察,到底是否给纳税人带来 负担,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纳税人的 确承受了负担(所得小于所失);有的纳税人 没有承受负担,也没有得到额外收益(所得等 于所失);有的纳税人不但没有承受负担,还 得到了额外收益(所得大于所失)。总之,国 债到底是否给纳税人造成了负担应取决于政府 公共支出结构和税制结构的对比关系。
第二,这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前提是政府的消费性 支出用国债筹集资金,即当代人得益而下代人承受 负担,这是不合理的。上代人不能只留下债务负担 而不留下资产。
第四节 国债制度
一、国债制度的构成要素 1、国债发行者 2、国债的发行对象 3、国债期限 4、国债利率 5、国债票面额 6、国债的发行价格
二、国债的发行 (一)发行价格:国债的出售价格或购买
年份 80 90 95 98 00 04 06
国债负担率 1% 4.8% 5.6% 16%
18.1% 18.5% 17.6%
2、反映国债规模与财政支出关系的指 标
(1)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额/当年财 政支出额
这一指标反映了当年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 赖程度,是控制国债规模的重要指标,国债依 存度一般在15-20%为宜。
(二)国债的期限结构
1、在设计国债期限时,应考虑制约国债期限结构 的因素:
第一,政府发债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财政 资金季节性的余缺,应设计短期债券;如果是为 了筹集建设资金,则应根据工程建设周期和投资 回收期设计中长期债券。
第二,已发行的国债期限结构。如果当前旧债的还 本付息余额相对较大,近期内应多发中长期债券; 反之,近期内应多发短期债券。
(1)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越快,财政收入的规模越大,则财政收入在满足 其他正常支出后,可能用于归还到期国债本息的资金越多, 国债的偿还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2)GDP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 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债的承受能力。
GDP增长速度越快,则一定时期的GDP在满足了正常的 积累和消费后,有较大的余地为政府所调度,此时,如果 正常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抵偿债务,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新债 来偿还旧债,从而缓解政府的还债负担;反之,如果 GDP的增长情况不理想,则不但财政收入的增长失去了 基础,而且,国民经济也难以为政府延缓还债负担提供条 件。
4、国债的政府负担:政府因偿债而承受的 压力。
5、代际负担
三、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1、概念:当代人使用国债收入,下代人承受国债 负担,就会形成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2、如何看待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第一,这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前提是政府举债是用 于投资性支出,而且投资形成的资产将长期存在。 此时,用国债筹集资金并实现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是公平的、合理的。反之,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当然,国债代际转嫁的期限和负担在该期限内的分 布应和资产的使用年限相协调。
(三)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
1、反映国债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指标
(1)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2)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国民生产 总值 (3)国债负担率=一定时期国债余额/当年的国 民生产总值
这个指标是衡量国债规模的宏观指标,它不仅揭 示一国国民的国债负担状况,也反映国债规模增 长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
(一)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制约因素:国债的应债主体结构;国 债的流通交易状况。
国债的持有者结构:不同的国债持有者结构 对国债的经济调节功能和货币流通量的影响是不 一样的。 1、在国债的持有者的结构中,个人持有的比例较 大时,国债的资金来源就比较分散,筹资成本较 大。国债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更多的表现为消费 基金向积累基金的转化。 2、如果生产经营法人经济实体持有的比例较大时, 发行成本较低,因为承购主体比较集中,数额相 对较大。国债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表现为积累 基金内部结构的调整。
1、反对国债存在和发展的观点。
(1)国债减少了生产资本,妨碍工商业 的正当投资;
(2)以国债弥补财政赤字会助长为所欲 为、不负责任之风;
(3)举债会增加将来财政困难;
(4)国债常以高利吸引购买者,会使富 者坐享其利,使财富分配不均,国债 不断的膨胀,使市场增多信用,促使 物价上涨等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主张大力发展国债的观点。
国债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闲 置资金,因此只要规模适度、方法妥当, 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遵 循自愿的原则,也易于被认购者接受;举 借外债可以引进外国资本弥补国内建设资 金不足。
3、从经济的角度看,国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 策工具。 (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 化。
二是国债的认购者是社会上各自独立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 金来源比较分散,购买者的负担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的负 面影响较小,而向银行透支或借款仅集中于一家或几家银行, 负担相对集中,容易因货币发行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对经 济稳定发展的危害性较大。
2、筹集建设资金,缓解经济建设对资金的 需要量与财政正常收入量之间的矛盾。
3、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数量会间接 影响货币流通量。当商业银行购买国债时,需要 资金,如果该商业银行的其他贷款难以压缩,这 样它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导致中央银行增 加货币发行,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4、中央银行如果在证券市场上买进国债的数量增 多,则向流通中注入的货币量增加,反之,则减 少。中央银行正是通过买卖国债等金融商品来调 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第十三章 国债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一、国债的含义 (一)国债的概念: 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国外政 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如何理解国债的概念 1、国债与私债相对应。私人和企业举借的债务
称为民间债务或私债,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 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 债。
2、国债是特殊的财政范畴,又是特殊 的经济范畴。
第三节 国债的负担
一、国债负担的概念
由于国债的发行使用和偿还而给国民经济 或有关的经济主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利益损失。
二、国债负担的具体内容:
1、国债的国民经济负担,即国债的运行导致 了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和结构的失衡,进而影 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国债的认购者负担:是指认购者作为债 权人因认购国债所承担的利益损失。国债强制 发行或者虽然是自愿发行但发行后给认购者造 成了损失(国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一)国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二)国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充裕的闲置资金。 2、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发 行国债必须的技术条件。 3、国债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与商品货币经 济下的社会意识观念相适应。
三、国债的分类 (一)以国债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内债和外债 (二)按举债的主体为标准:中央债和地方债 (三)以国家举债的形式:国家借款和发行债 券 (四)按发行性质分类:自愿国债和强制国债 (五)按发行期限: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 期国债和永久国债 (六)按发行凭证: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七)按照是否可以上市流通:可转让国债和 不可转让国债
2、什么样的期限结构是合理的
一般认为,合理的内债期限结构,应该是短期、 中期、长期内债并存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有利于 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又有利于满足政府 不同的筹资需要;还有利于拉开还债时间,分散 还债压力。
(三)国债的利率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决定内债利率结构最为重 要的因素是内债的期限结构。国债的期限结构 制约着国债的高低利率结构。内债的期限越长, 利率就应该越高。要兼顾发行的需要和偿还的 可能来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二)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
国债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认购者的承 受能力和政府的偿债能力。
1、认购者的承受能力:是指居民和各经济实 体的承受能力。
(1)居民的承受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对国债的认购 能力。这一能力又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即居民的收入水 平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
居民对国债的认购能力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而与社 会平均消费水平成反比关系。
价格。 1、平价发行 2、溢价发行 3、折价发行
三种发行价格的比较
平价发行: 就是国债按面值出售。这种情况下,国债发行收入与
到期偿还本金的支出相等。 溢价发行: 就是国债按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国债到期时,按面
值偿还本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债的票面利率 高于市场利率,投资者愿意把资金投向这种国债,导致这 种国债供不应求,从而使得国债发行者能够以高于面值的 价格出售国债。 折价发行: 就是国债按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国债到期时,按面 值还本付息。在这种情况下,国债投资者除得到利息外, 还会得到发行价格与面值之差的额外收益。采取这种形式 发行国债,主要是因为国债的票面利率低于实际的市场利 率,政府必须降低发行价格,使发行价格低于票面价格的 部分,可以弥补国债投资者因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损 失,才可能吸引国债投资者。
四、国债的性质
(一)国债是一种虚拟的 借贷资本
(二)国债体现一定的分 配关系,是一种“延期 的税收”
五、国债的特征 (一)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
1、有偿性 2、自愿性 3、灵活性 (二)从债权人(购买者)的角度 1、安全性 2、收益性 3、流动性
六、国债的作用 (一)理论界两种不同观点
1、反对国债存在和发展的观点。 2、主张大力发展国债的观点。
(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3)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4)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与结构
一、国债的规模
(一)概念:国债规模是指国家负债的 总水平。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前 年度发行的至本年末尚未偿还的部分; 另一部分是本年度新发行的至年末尚未 偿还的部分。
1、从财政角度看,国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 补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
弥补财政赤字是是国债的首要功能。
与向银行透支或借款相比的特点:
一是国债的发行只是社会购买力从国债认购者向政府转移,政 府支付能力的增加是与认购者支付能力的减少相对应的。它 只改变社会需求结构,不增加需求总量,因而不易引起通货 膨胀。
(1)国债不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而是一件有益 的事,会增加净收入;
(2)国债不是妨碍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是使经济稳 定发展的因素;
(3)国债的数额不应受限制,国债的发行不但不应 视作国家的债务,而且还应视为国家的资产;
(4)国债不会增加人民负担。因此,大量发行国债 有利于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
(二)国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各经济实体的承受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各企事业单位 等经济实体对国债的认购能力。制约这一能力的因素也有 两个,即各经济实体自有资金的数量和维持正常积累及兴 办各项事业对资金的正常需要量。
各经济实体对国债的认购能力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 比。
2、政府的偿债能力: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主体对其所借债务 还本付息的能力。
(2)国债属于信用范畴,因为其依据的 是信用原则,从这个角度讲,其和银行信 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具有共性;而作 为特殊的信用范畴是因为其分配的主体是 国家。
二、国债存在的条件
(2)财政债务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 当年财政支出额
(3)财政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 额/当年财政支出额
3、反映外债规模的指标
(1)外债负担率=外债余额/当年商品 及劳务出口收汇额
(2)外债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 /当年商品及劳务出口收汇额
二、国债的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 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二)发行方法
1、公募法:是指由政府或政府委托其他部门(主要 是金融部门)向社会各界公开募集国债的方法。
(1)直接公募发行:作为国债主体的中央财政可 以自己办理发行手续而无须金融中介机构介入, 通过自身的发行网点向全体国民公开招募。
直接公募指由财政部门直接向公众募集,发行 费用和全部损失均由政府负担。直接公募法的优 点是政府直接控制国债的发行权和发行过程,可 以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的 经济政策。其缺点是发行对象分散,推销时间长, 发行成本也比较高。
3、国债的纳税人负担:国债的使用会带来 收益,而国债的偿还会带来纳税人负担,这两 个过程联系起来考察,到底是否给纳税人带来 负担,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纳税人的 确承受了负担(所得小于所失);有的纳税人 没有承受负担,也没有得到额外收益(所得等 于所失);有的纳税人不但没有承受负担,还 得到了额外收益(所得大于所失)。总之,国 债到底是否给纳税人造成了负担应取决于政府 公共支出结构和税制结构的对比关系。
第二,这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前提是政府的消费性 支出用国债筹集资金,即当代人得益而下代人承受 负担,这是不合理的。上代人不能只留下债务负担 而不留下资产。
第四节 国债制度
一、国债制度的构成要素 1、国债发行者 2、国债的发行对象 3、国债期限 4、国债利率 5、国债票面额 6、国债的发行价格
二、国债的发行 (一)发行价格:国债的出售价格或购买
年份 80 90 95 98 00 04 06
国债负担率 1% 4.8% 5.6% 16%
18.1% 18.5% 17.6%
2、反映国债规模与财政支出关系的指 标
(1)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额/当年财 政支出额
这一指标反映了当年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 赖程度,是控制国债规模的重要指标,国债依 存度一般在15-20%为宜。
(二)国债的期限结构
1、在设计国债期限时,应考虑制约国债期限结构 的因素:
第一,政府发债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财政 资金季节性的余缺,应设计短期债券;如果是为 了筹集建设资金,则应根据工程建设周期和投资 回收期设计中长期债券。
第二,已发行的国债期限结构。如果当前旧债的还 本付息余额相对较大,近期内应多发中长期债券; 反之,近期内应多发短期债券。
(1)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越快,财政收入的规模越大,则财政收入在满足 其他正常支出后,可能用于归还到期国债本息的资金越多, 国债的偿还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2)GDP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 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债的承受能力。
GDP增长速度越快,则一定时期的GDP在满足了正常的 积累和消费后,有较大的余地为政府所调度,此时,如果 正常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抵偿债务,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新债 来偿还旧债,从而缓解政府的还债负担;反之,如果 GDP的增长情况不理想,则不但财政收入的增长失去了 基础,而且,国民经济也难以为政府延缓还债负担提供条 件。
4、国债的政府负担:政府因偿债而承受的 压力。
5、代际负担
三、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1、概念:当代人使用国债收入,下代人承受国债 负担,就会形成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2、如何看待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第一,这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前提是政府举债是用 于投资性支出,而且投资形成的资产将长期存在。 此时,用国债筹集资金并实现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是公平的、合理的。反之,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当然,国债代际转嫁的期限和负担在该期限内的分 布应和资产的使用年限相协调。
(三)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
1、反映国债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指标
(1)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2)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国民生产 总值 (3)国债负担率=一定时期国债余额/当年的国 民生产总值
这个指标是衡量国债规模的宏观指标,它不仅揭 示一国国民的国债负担状况,也反映国债规模增 长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
(一)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制约因素:国债的应债主体结构;国 债的流通交易状况。
国债的持有者结构:不同的国债持有者结构 对国债的经济调节功能和货币流通量的影响是不 一样的。 1、在国债的持有者的结构中,个人持有的比例较 大时,国债的资金来源就比较分散,筹资成本较 大。国债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更多的表现为消费 基金向积累基金的转化。 2、如果生产经营法人经济实体持有的比例较大时, 发行成本较低,因为承购主体比较集中,数额相 对较大。国债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表现为积累 基金内部结构的调整。
1、反对国债存在和发展的观点。
(1)国债减少了生产资本,妨碍工商业 的正当投资;
(2)以国债弥补财政赤字会助长为所欲 为、不负责任之风;
(3)举债会增加将来财政困难;
(4)国债常以高利吸引购买者,会使富 者坐享其利,使财富分配不均,国债 不断的膨胀,使市场增多信用,促使 物价上涨等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主张大力发展国债的观点。
国债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闲 置资金,因此只要规模适度、方法妥当, 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遵 循自愿的原则,也易于被认购者接受;举 借外债可以引进外国资本弥补国内建设资 金不足。
3、从经济的角度看,国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 策工具。 (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 化。
二是国债的认购者是社会上各自独立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 金来源比较分散,购买者的负担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的负 面影响较小,而向银行透支或借款仅集中于一家或几家银行, 负担相对集中,容易因货币发行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对经 济稳定发展的危害性较大。
2、筹集建设资金,缓解经济建设对资金的 需要量与财政正常收入量之间的矛盾。
3、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数量会间接 影响货币流通量。当商业银行购买国债时,需要 资金,如果该商业银行的其他贷款难以压缩,这 样它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导致中央银行增 加货币发行,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4、中央银行如果在证券市场上买进国债的数量增 多,则向流通中注入的货币量增加,反之,则减 少。中央银行正是通过买卖国债等金融商品来调 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第十三章 国债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一、国债的含义 (一)国债的概念: 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国外政 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如何理解国债的概念 1、国债与私债相对应。私人和企业举借的债务
称为民间债务或私债,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 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 债。
2、国债是特殊的财政范畴,又是特殊 的经济范畴。
第三节 国债的负担
一、国债负担的概念
由于国债的发行使用和偿还而给国民经济 或有关的经济主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利益损失。
二、国债负担的具体内容:
1、国债的国民经济负担,即国债的运行导致 了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和结构的失衡,进而影 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国债的认购者负担:是指认购者作为债 权人因认购国债所承担的利益损失。国债强制 发行或者虽然是自愿发行但发行后给认购者造 成了损失(国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一)国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二)国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充裕的闲置资金。 2、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发 行国债必须的技术条件。 3、国债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与商品货币经 济下的社会意识观念相适应。
三、国债的分类 (一)以国债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内债和外债 (二)按举债的主体为标准:中央债和地方债 (三)以国家举债的形式:国家借款和发行债 券 (四)按发行性质分类:自愿国债和强制国债 (五)按发行期限: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 期国债和永久国债 (六)按发行凭证: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七)按照是否可以上市流通:可转让国债和 不可转让国债
2、什么样的期限结构是合理的
一般认为,合理的内债期限结构,应该是短期、 中期、长期内债并存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有利于 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又有利于满足政府 不同的筹资需要;还有利于拉开还债时间,分散 还债压力。
(三)国债的利率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决定内债利率结构最为重 要的因素是内债的期限结构。国债的期限结构 制约着国债的高低利率结构。内债的期限越长, 利率就应该越高。要兼顾发行的需要和偿还的 可能来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二)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
国债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认购者的承 受能力和政府的偿债能力。
1、认购者的承受能力:是指居民和各经济实 体的承受能力。
(1)居民的承受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对国债的认购 能力。这一能力又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即居民的收入水 平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
居民对国债的认购能力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而与社 会平均消费水平成反比关系。
价格。 1、平价发行 2、溢价发行 3、折价发行
三种发行价格的比较
平价发行: 就是国债按面值出售。这种情况下,国债发行收入与
到期偿还本金的支出相等。 溢价发行: 就是国债按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国债到期时,按面
值偿还本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债的票面利率 高于市场利率,投资者愿意把资金投向这种国债,导致这 种国债供不应求,从而使得国债发行者能够以高于面值的 价格出售国债。 折价发行: 就是国债按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国债到期时,按面 值还本付息。在这种情况下,国债投资者除得到利息外, 还会得到发行价格与面值之差的额外收益。采取这种形式 发行国债,主要是因为国债的票面利率低于实际的市场利 率,政府必须降低发行价格,使发行价格低于票面价格的 部分,可以弥补国债投资者因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损 失,才可能吸引国债投资者。
四、国债的性质
(一)国债是一种虚拟的 借贷资本
(二)国债体现一定的分 配关系,是一种“延期 的税收”
五、国债的特征 (一)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
1、有偿性 2、自愿性 3、灵活性 (二)从债权人(购买者)的角度 1、安全性 2、收益性 3、流动性
六、国债的作用 (一)理论界两种不同观点
1、反对国债存在和发展的观点。 2、主张大力发展国债的观点。
(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3)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4)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与结构
一、国债的规模
(一)概念:国债规模是指国家负债的 总水平。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前 年度发行的至本年末尚未偿还的部分; 另一部分是本年度新发行的至年末尚未 偿还的部分。
1、从财政角度看,国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 补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
弥补财政赤字是是国债的首要功能。
与向银行透支或借款相比的特点:
一是国债的发行只是社会购买力从国债认购者向政府转移,政 府支付能力的增加是与认购者支付能力的减少相对应的。它 只改变社会需求结构,不增加需求总量,因而不易引起通货 膨胀。
(1)国债不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而是一件有益 的事,会增加净收入;
(2)国债不是妨碍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是使经济稳 定发展的因素;
(3)国债的数额不应受限制,国债的发行不但不应 视作国家的债务,而且还应视为国家的资产;
(4)国债不会增加人民负担。因此,大量发行国债 有利于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
(二)国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各经济实体的承受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各企事业单位 等经济实体对国债的认购能力。制约这一能力的因素也有 两个,即各经济实体自有资金的数量和维持正常积累及兴 办各项事业对资金的正常需要量。
各经济实体对国债的认购能力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 比。
2、政府的偿债能力: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主体对其所借债务 还本付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