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轮复习
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pptx课件(含思维导图)
![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pptx课件(含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658908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0.png)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__多__样__性____,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
生机与活力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__平__等____的基础上,尊
对待文化多样性 重_差___异__,理解个性,既要___认__同___本民族文化,又要
的态度
___尊__重___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
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4)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 路。
【关键能力·重难突破】
1.区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比较项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区
表现
文 文 促 过化化 进 一的交 文 定相流 化 的需的方互要丰式沟一富使通个与文、过发化互程展得通,,以文是也传化彼就播的此是有通间无,文特我化 质 、交 的 我融 新 中是 文 有一 化 你个 , ,结 强 彼果 调 此, 的 渗指 是 透推 不 、出 同 难融 文 分化 你汇的 我多你种中文有化
别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 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
结果 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 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与升华,是产
道、理解的过程
生新文化的过程
意义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 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 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答案】 1.× 【辨析】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批判借鉴。 2.× 【辨析】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本动力是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 【辨析】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会趋同。 4.× 【辨析】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不会消融世界文化 多样性。 5.× 【辨析】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 鉴其他民族有益的文化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3版【高考复习方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_文化传承与创新(168张ppt)
![2013版【高考复习方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_文化传承与创新(16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109c8abceb19e8b8f6bad6.png)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的 态度 关系 倡导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元化 反对文化的多元化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 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文化多样性知识整合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高考点拨 ①考查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注 意二者重要性的表述不同。②考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 关系:从属性上看,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从构成上看, 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与态 度:注意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 第24课 第25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创新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 文化传播
考纲概览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的多元化则主要是从文化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 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由于产生 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 的社会基础不同,不同地域文化 所谓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 含 之间,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 义 原则也不同。因此,各种文化性 富多彩。文化内容的差异、 质的差异,是从文化的指导思想 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 上来说的,就是在“多元”的意 化多样性的表现 义上理解的差异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返回目录
第23课
一轮复习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导学案
![一轮复习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a18e67af1ffc4ffe47aca3.png)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归纳】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____________。
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____。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________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________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共性: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差异:各民族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文化是____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又是__________,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________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________要求。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799a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d.png)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单选题1.(2023·四川绵阳·三模)2023年2月,在雅典大学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围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各项工作,以学生和学者的双向流动促进中希两国民心相通,推动两国人民将走得更近、更亲。
这表明()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②中心的成立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传播的手段③推动人员交往是融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④文化交流需要不断学习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外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两国关系,①③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教育、人口迁徙、商贸、政治经济文化,朋友聚会等,手段是大众传媒,②排除。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达州·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
这是因为()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定中华优秀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因为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且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所以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故①④正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ef8c52763231126edb117e.png)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c42512d482fb4daa58d4b22.png)
【典例导引】 (2013 年江苏政治,23,2 分)近期,中国电视 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 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 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 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 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 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 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 (1)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 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 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措施: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 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特别提示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 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 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 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 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文化的多样性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 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 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3c6760db49649b6648d747eb.png)
【例】:(10年安徽)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 、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 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例】: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 文明观的理论依据。(6分) (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 的关系有何启示(8分)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 观的理论依据。(6分)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意义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特
别
提
示
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所 谓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 多彩。文化内容的差异、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化 多样性的表现。 (2)多元文化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由 于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其赖以 存在和发展 的根本原则也不同。因此,各种文化性质 上的差异,就是在“多元”的意义上理解的差异。 (3)多元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方向。
2014届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必修4 第25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必修4 第25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22cee8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9.png)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核心考点二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核心考点三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时精练
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文化具有民族性
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形成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 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方法点拨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 的多样性。 第二,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而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方法点拨
第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 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四,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反对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或者盲目 崇拜其他民族文化的错误倾向。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物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意大利将中国流失文物返还,说明保 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这也是意大利尊重我国民族文化、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①②正确。 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故③错误。 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前提,不是途径,故④错误。
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 要求
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提 醒
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有益的文化的交流交融能带动各 国政治经济的交流合作,促进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广东专供)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广东专供)](https://img.taocdn.com/s3/m/638d20e20975f46527d3e122.png)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标志 形式 印刷媒体 的推广 _________ 报刊 、广播、电视 _____ _____、网络等 现代信息 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_____ 时空 的局限, 依托_________ 特点 传递 、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_____
共享 的强大功能 沟通、_____
族文化的简单累加。
4.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 ) 提示:此观点正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但首先要认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 族文化。
5.人口迁徙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 )
提示:此观点错误。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更为直接的
提示:此观点错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增强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使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但并不一定认 同中华文化。
要点一
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情景观察 2012年谷歌推出了“濒危语言” 项目,旨在拯救3 000多种正逐渐 消失的语言。该项目负责人 称:“语言的消亡意味着珍贵的 科学和文化信息的流失,与物种 的灭绝毫无二致。保护濒临消亡 的语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 一步。”
的重要动力。 ②重要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的必然要求。 (2)要求: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
2.正确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二者内涵不同:文化的民族性强调各民族文化的文化个性与 特征,其原因在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
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区别开来;文化的世
界性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与普遍规律。
(2)二者辩证统一: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新高中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新高中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f40aa4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9.png)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3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 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4
③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 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温馨提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 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8
4.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矫正] 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5.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矫正]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会趋同。 6.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矫正] 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不会消融世界文化多样性。
怎样 原则 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
做
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
要求 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4
■特别提醒 (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 性的弱化。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f779211259eef8c75fbfb32d.png)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No.3 124 1217. 2013年12月4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2年,澳大利亚为纪念第十届国际会计师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一枚邮票(如图),把算盘与西方发明的计算机的电路板作为主图,可谓颇具匠心。
这一创意主要是基于 A .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 .不同民族文化遵循共同的发展模式 C .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借鉴中趋同 D .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色彩8.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
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
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
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
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
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10分)9.材料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李安等中国导演依托3D 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平台;……历经了千百年的艰难开拓,中华文化香飘海外;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辉煌。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81cd8c7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d.png)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例题1】中国式摔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宋朝调露子所著的《角力记》详细记载了我国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的摔跤历史。
后来,蒙古族的博克、新疆维吾尔族的切里西、藏族的北嘎、彝族的格和朝鲜族的摔跤等各民族摔跤技艺不断交流、切磋,形成了中国式摔跤。
这说明()①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各民族文化既相互吸引又保留自身特色③中华文化共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④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中走向同一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蒙古族的博克、新疆维吾尔族的切里西、藏族的北嘎、彝族的格和朝鲜族的摔跤等各民族摔跤技艺不断交流、切磋,形成了中国式摔跤”。
这表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共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形成了中国式摔跤,没有体现“保留自身特色”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
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不是走向同一,这种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④错误。
故选B。
【例题2】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固守民族传统文化,抵制文化走向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保护好古村落,②③符合题意;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不是多数人的选择﹐①违背客观事实﹔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固守民族传统文化,④错误。
故选C。
【例题1】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2020届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共45张)
![2020届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共45张)](https://img.taocdn.com/s3/m/c5611e3c03d8ce2f01662323.png)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考点二
栏目索引
(1)传媒:传播媒介,简称为① 传媒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和② 网络 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
息,是以③ 印刷术 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④ 网络 等
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
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
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
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易错易混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区 基本内 ①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②文化 别 涵不同 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 从性质上泛指多种文化中既有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又有落后、腐朽的文化
社会作 ①以人类社会来说,还是由于有了文化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用不同 。②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
考点一
栏目索引
教材纵横 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解读“文化既是
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是指不同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个性,体现了矛
盾的特殊性。“文化是世界的”是指产生于社会实践的各民族文化存
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ae1043a6b0717fd5360cdcf3.png)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花独放不 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两句话对我们对待文化的多样 性有何启示? 提示: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 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 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 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 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意大利文化的发展,为世界
34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
2010年10月7日,金秋十月的罗马歌剧院张灯结彩、 装饰一新,盛大的中意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暨意大利“中
国文化年”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正在意大利进行访问
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指出, 中意两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服电话:400-715-668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9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0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1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各地民族 文化的大舞台,有典型的大陆文 化,也有海洋文化和岛国文化。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修3)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e7330e76294dd88d0d26ba8.png)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修3)一、选择题1.“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
”一则中秋祝福短信表明了(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④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2012年6月24日,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该景观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可见( )①文化遗产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火炬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④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使文化遗产免受破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
回答3~4题。
3.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 )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4.下列关于各国电影特点形成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由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B.由各民族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决定C.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D.由各民族间的区域性特点决定5.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 )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独特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猫头鹰,在东方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西方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就是一只猫头鹰。
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 A.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文化B.通过文化交流,让西方认同我们的观念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7.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24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24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fb8a6c680203d8cf2f2404.png)
课时卷24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选择题.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可以看出().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民族文化在异彩纷呈中渐趋融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体育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绚丽多彩的珐琅厂景泰蓝、墨香四溢的一得阁墨汁、柔软轻便的内联升千层底布鞋、酱香浓郁的天福号酱肘子……老字号非遗产品齐聚“京城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让人们品味蕴含于一餐一茶、一笔一墨、一桌一椅中的传统文化魅力。
这说明()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从根本上推动了老字号文化的传承②蕴含在非遗产品中的传统文化通过贸易活动得到了传播③老字号传统文化只要与市场结合,就能实现创造性转化④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借文化之风激发了消费的内在潜能.①②B.①③.②④D.③④.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
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告诉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③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④不同文明虽有优劣之分,但应加强交流.①③B.①②.①④D.②③.中国国家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强调,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
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说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点,对其认识不应该掺杂主观的因素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应当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同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看法就不同④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和发展最有魅力的理由.①②B.①③.②④D.③④.“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文化的平等性D.要消除文化的差异性.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枇杷酥……90后互联网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因拍摄古风乡村生活、传统美食而爆红海内外。
文化生活第三课一轮复习课件[1]
![文化生活第三课一轮复习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29fa11952ea551810a6879c.png)
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及作用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 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 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 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然要求。
一、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和现代文化传播手 段的特点
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 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 视为文化传播。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④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 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 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8、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我们如何做?
是什么
表现 含义 地位及作用 民族性与世界性 意义 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态度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为什么
怎么做
原则
一、什么是文化多样性
1.表现 (1)民族节日 重要性(集中展示,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重要性(重要标志)保护措施 2.含义、地位及作用 (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 特色 (2)地位及作用(基本特征,重要动力)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 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 多姿多彩的魅力。
高考考点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016版32一轮备课资料库(课标政治)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16版32一轮备课资料库(课标政治)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87cf22d192e45361066f56e.png)
栏目索引
6.中国的诗词、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十四行诗,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奇 葩,尽管人们可以将其翻译成别的语言文字,但是,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韵 味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由此可见 ( A.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要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C.要融合世界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D.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栏目索引
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什么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
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然要求。
栏目索引
1-2 (2014北京朝阳一模,24)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 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 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外国观众感受到
生肖文化的趣味和意蕴。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③
栏目索引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内在要求 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 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意义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各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
的必然要求
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
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生机与活力
栏目索引
课标版
政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栏目索引
知识梳理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5e93fd6b8f67c1cfad6b845.png)
纠 错
本 课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
笔 记
知 识
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
随
概
堂
览 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巩
固
基 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演 练
知
识 梳
各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
备
理 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高
效
名
本
师
课
导
纠
航
错
笔
本
记
课
知
识
随
概 览
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堂 巩
固
基 础
(1)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
演 练
知
识 梳
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
备
理
考
高
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
典 题
频
精
考 志。
练
点
透
析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
识 概
不是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文化起
随 堂
览
巩
基
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
固 演
础
练
知 识
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
梳
备
理 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考 典
高
题
频
精
考
练
点
2020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20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ba1297fc51e79b89680226cc.png)
【典例剖析】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 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 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 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 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解析: -19-
本题以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为背景材料,要求 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知识范围 确定为《文化生活》。根据材料,可先分析鲁迅与雨果 文化作品的共性,再具体分析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合作 与发展、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意义。
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
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疑点辨识】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辨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如口语)的消失。 2.新兴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辨析:我们要正确地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新兴传媒属于 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 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 手段。 辨析:互派留学生属于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方式),而 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4.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辨析: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 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5.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即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辨析: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关系:
•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具有世界的共性。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 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3.为什考么点突—破·深—度剖尊析重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
(1)必要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31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电子
(2)传媒的发展阶段:来自印刷口语文字大众传媒
注意:新的传媒手段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方式被取代(消失) 是累进叠加关系。
大众传媒: (1)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2)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3)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 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 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4)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轮复习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作用(P31)
(1)含义:文化多样性,主要是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多样性。 (2)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动力。 (3)主要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 表现: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
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2)文化是民族的:
-----民族性
• 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 存在着差异。
• 表现: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如斗艳、五彩缤 纷的景象。
【特别提示】 除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外,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 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也是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1.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 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文化载体来展现。
2.并非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它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通 过一定程序,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给予保护。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 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P3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1)文化是世界的:
-----世界性
• 原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 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
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动力。P31
(3)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 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P32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P32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P33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4、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怎么做)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 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 深度和广度。
——培根
二、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网络
多角度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 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有利于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维系民族的生 存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注意】大众传媒不等于网络传媒
4、推动文化交流意义
4、推动文化交流意义和措施
例4 [2017·课标Ⅲ,38(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 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 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 、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 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 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 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 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