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及干预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1. 引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许多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困扰,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研究和生活。

因此,建立起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非常必要。

2. 识别心理困扰的方法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扰往往表现出多种各样的形式,包括行为问题、情感问题、研究问题等。

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学生的心理困扰。

其中,以下三种方法比较常见:- 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观察法家长、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来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比如,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厌学、沉默寡言等行为。

- 问卷法问卷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识别方法。

学校可以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填写。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 心理测试法心理测试法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

但是,测试需要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来进行,并且测试结果需要认真分析。

3. 干预心理困扰的措施在识别出学生存在心理困扰之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预措施:-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程,教育学生正确的心理态度和方法。

同时,学校也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开导和指导。

- 家长关怀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研究和生活状态。

当发现有异常时,要随时与学校和老师配合,及时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

- 全员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而是所有人的参与责任。

因此,在识别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学生、家长、老师等。

4. 结论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非常必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识别与干预措施的开展需要全员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及干预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及干预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及干预随着教育的进展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常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一些干预措施。

一、焦虑症状的识别与干预焦虑在学生中很常见,尤其是在面对学业压力、考试、社交等方面时。

识别焦虑症状对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焦虑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过度担心、易怒、睡眠问题、食欲问题等。

干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情绪支持、教授应对技巧、提供适当的放松活动等。

二、抑郁倾向的识别与干预抑郁是另一个常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抑郁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悲伤情绪、享乐缺失、自卑等。

识别抑郁倾向是关键,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辨别出存在抑郁问题的学生,然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倾听、鼓励积极行为、引导寻求专业帮助等。

三、自卑心理的识别与干预自卑是一种认知和情感上的障碍,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我否定、羞怯、不自信等。

为了识别自卑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积极的互动,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支持。

干预包括提高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培养自信等。

四、人际关系问题的识别与干预人际关系问题在学生中较为常见,如团体活动的冲突、同学之间的欺凌等。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交流,识别出人际关系问题的存在。

干预方法包括:组织合作活动、提供冲突解决技巧、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等。

五、压力管理的识别与干预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等。

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但过度的压力会造成负面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识别学生的压力反应,如情绪波动、身体不适等,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干预方法包括: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提供合适的休息和放松活动等。

六、网络成瘾的识别与干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突出。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挑战和压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显。

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学生识别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一、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习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焦虑抑郁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

了解这些问题的症状和特征,有助于识别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中学生沉迷手机、疏离家庭成员、个人形象扭曲等,可能意味着他们正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是识别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应该主动与中学生进行交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此外,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倾诉平台。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干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向中学生传授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主题活动等,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培养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帮助中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和情绪表达,提供各种适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绘画、音乐等。

同时,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五、加强中学生的社会支持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重要环节。

学校、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心和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中学生应该被鼓励与同龄人一起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增加社交网络和社会支持。

总结起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通过了解常见问题、建立沟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加强社会支持,我们能更好地帮助中学生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儿童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早识别和干预这些问题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措施。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教师和医务工作者都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情绪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警示信号:1. 行为问题:儿童频繁出现攻击性行为、自闭、退缩或过于活跃等问题。

2. 情绪问题:儿童情绪不稳定,经常出现焦虑、抑郁、易怒或情绪低落等情况。

3. 学习问题:儿童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等。

4. 社交问题:儿童与同伴交往出现困难,缺乏社交技能,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当识别到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他们的状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预措施:1. 提供支持:家庭、学校和社区都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让儿童感受到安全和关爱。

2. 建立积极环境:创建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寻求专业帮助: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家长可以寻求心理学家、儿科医生或教育专家的帮助。

4. 儿童参与:鼓励儿童参与有益的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或团队合作等,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除了识别和干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一些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建议:1. 教育父母:父母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提供父母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并提供正确的教养方式。

2. 教育师资: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 提供心理教育:学校可以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中,教导儿童如何管理情绪、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

4. 增加社会支持:社区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和资源,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成员,了解并能够识别这些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障碍、社交恐惧等。

焦虑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表现为过度的担心、紧张、不安,可能伴有生理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等。

孩子们可能会对学校考试、社交活动、未来的事情感到极度焦虑。

造成儿童青少年焦虑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环境不稳定、社交挫折等。

抑郁则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孩子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无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导致抑郁的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创伤、长期的压力等。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过度活跃,冲动行事。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表现出粗心大意、做事拖拉、难以遵守规则等问题。

ADHD 的成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发育、环境因素等有关。

对立违抗障碍的孩子常常表现出违抗权威、故意激怒他人、发脾气、拒绝遵守规则等行为。

这种问题可能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环境压力等有关。

社交恐惧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会感到极度紧张和害怕,可能避免社交场合,不敢与人对视或说话。

其原因可能是曾经的社交挫折、家庭过度保护、自身性格内向等。

那么,如何识别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呢?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或者异常兴奋的状态,就需要引起重视。

其次,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

比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频繁违反纪律、睡眠和饮食出现问题、对原本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等。

再者,注意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情况。

是否存在孤僻、不合群、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等现象。

当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心理行为问题时,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docx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docx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案例一2004 年 6 月 15 日, 北京少年张新因急于上网吧玩游戏 , 到爷爷奶奶房中偷钱 , 竟向亲人举起了刀 , 结果奶奶当场死亡 , 爷爷被砍成重伤 . 事后他说 :" 爷爷奶奶其实都很疼我 , 我现在也很后悔 , 可瘾一犯上来就管不住自己了 ." 案例二今年五月七日晚, 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从该校的理科二号楼九层坠楼身亡 . 而仅仅在半个月前, 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同一座楼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 大学生自杀的惨剧屡屡发生, 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试题题目超出大纲从教 26 年老教师不满服毒自杀女主角是江苏江阴长泾河塘中心小学 6 年级的数学老师 , 从教数十载 . 据了解 , 日前该中心小学曾举行了一次期中测试 , 由于出卷时的误差在 6 年级的数学试卷上出现了一小部分题目超出了教学大纲 . 而吴老师对此很不理解 , 认为正是这些 " 歪题 " 导致其所带的 2 个班级 " 几乎全军覆没 ", 便采取 " 不批试卷 " 的方式表示不满 , 后在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上产生误会 , 愤而饮毒自尽 , 让学校其他教师与知情人唏嘘不已 .无锡市江南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吕青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 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 . 香港就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 , 仅次于警察 . 不久前 , 国内一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对2292 名教师进行检测 , 结果显示 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 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 北京 13 万中学生上网成瘾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开展了一个《电子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问题》课题调研 , 取得的一系列数字令人始料不及 : 全市 9 个区 600多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玩电子游戏的占 88%,玩网络游戏的占 24%,每天玩 3-6 小时的占 23.3%, 大于 6 小时的占2.7%. 玩游戏一次最长持续时间 7-10 小时的占 13.3%,经历过昼夜连续 ( 超过20 小时 ) 玩网上游戏的学生达 7%.对被调查的中学生测评结果表明 , 已达到网络成瘾标准的未成年人占到 14.8%. 按这个比例推算 , 北京中学生网络成瘾者高达13.65 万人 .6%~22%儿童有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6%-22%全.国 17 岁以下儿童中 , 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困扰, 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 对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抽查显示 ,1993 年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0.9%,2003 年则增加到 18.2%健康报》 2005.05.13 1版儿童有行为问题主要原因儿童过度沉湎于恐怖片、武打片、电脑游戏甚至色情片, 造成性格缺陷; 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儿童身心负担过重 , 产生厌倦心理 ; 父母下岗、离异等经济或情感问题给孩子带来自卑、不安全感等, 导致孩子缺少关爱、情感冷漠、性格孤僻, 甚至悲观厌世等 , 危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健康报》 2005.05.13 1 版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状况突出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 一项对全国 22 个省市的调查显示 , 中国儿童青少年行的出率 12.97%,在人关系、情定和学适方面的尤突出 . 全国第三次精神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示 , 有焦不安、恐惧、神衰弱和抑郁情等的大学生占学生数的 16%以上 . 中国青年的道指出 , 近十几年来 , 中国社会的快速展、争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 , 致儿童行、大中学生的心理生有明增加的 . 因心理和行致的性事件屡有生 . 吸烟、吸毒、酗酒、少女孕等象的生率也呈上升 . 有家推算 , 到 2020 年 , 中国疾病担中精神疾病的担将从今天的 1/5 上升到 1/4 左右 .中国大 17 以下未成年人有 3.4 . 而面中国代化程的急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的明增 , 中国精神生工作伍无在人才和投入上都缺乏足的准 . 有家提出 , 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 要依靠学校有的工作伍和网 , 在精神生人指下 , 有性地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使学校心理和心理咨伍建制度化、范化 , 逐步所有和咨人培后上、持上 , 保其理知和技能水平 . 国内外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 , 儿童都是最重要的自然源 , 他必在展划的最中心位置 , 他的健康、能力、知和精力都将会决定世界上的村、城市和国家的将来 . 摘自WHO文件《新的地平》国内外儿童行—- 全球关注的公共生我国生部在《2002-2010 年中国精神生工作划》中明确指出 ," 要开展重点人群的干 , ⋯⋯高度重儿童少年心理行的防和干 , 使学生心理行得到及的和适当的理 ."国内外12-22%美国儿童有精神障碍 7.5 百万 -1400 万 5-9%有明的功能害 <20%接受精神生服 , 甚至很少能看儿童精神科医生而很多孩子是可以各种治中 ( 物及其行治 )得到帮助⋯. 美国精神生中心一、定与界限有些心理学家青少年划分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三个段 , 青少年乃是其合称呼 , 是儿童与成人的渡段 . 一般小学生少年期 , 中学生青春期 , 大学生青年期 .二、特点1、是人生程的一个重要段2、育上的特渡段3、特殊的心理与行本 :4 、社会里的特分子5、社会文化影响三、一般的心理特点( 一) 心理内部定状差 ( 二) 敏感 ( 三) 批判力不足 ( 四) 在独立意逐形成和最后完成程中 ( 五) 好 ( 六) 性差 ( 七) 自控力尚未成熟 ( 八 ) 涉世不足 , 人关系化四、影响青少年心理生的常社会心理因素( 一) 文化背景 ( 二) 独生子女 ( 三 ) 家庭的因素 ( 四) 自身个性因素什么的行被重呢 ?精神心理障碍与躯体障碍比 , 是以 . 估全世界 20%的孩子被断精神、情和行 . 如果他能及得到帮助 , 就可得到医治 . 然而很多有精神心理的孩子没得到他需要的帮助 . 与没得到早期有关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这个孩子是否在多数时间内愤怒、发脾气 ?哭的特别多 ?对很多事情反应过度 ?这个孩子是否回避朋友和家人 ?是否总是独处 ?是否对过去喜欢的事情不感兴趣 ?这个孩子是否非常胆小怕事 ?与其他孩子比较有不可解释的胆小或担心 ? 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 ?这个孩子是否破坏公共财务, 违背法律 ?做那些威胁生命的事情 ?常常伤害动物和人 ?似乎是你对其解释该行为是有害的 , 他/ 她也不管 ?是否滥用酒和药 ?这个孩子是否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受到限制 ?是否难以做决定 ?是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 ?这个孩子是否被他周围或看到的事情纠缠住?经历着不可解释的睡眠和饮食方面的变化?常常抱怨头痛, 胃痛和其他躯体不适吗?这个孩子是否抱怨生活艰难或觉得活着没意思 / 想自杀 ?五、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社交或异性交往的问题 ( 二) 过渡性焦虑或抑郁 ( 三) 学习成绩不良 ( 四) 对抗行为 ( 五 ) 品行问题 ( 六) 进食问题 ( 七 ) 烟、酒、药物滥用 ( 八) 网络成瘾症少男少女有哪些不健康心理1.忧郁由于种种原因 , 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 , 愁眉苦脸 , 沉默寡言的现象 .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 , 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 2. 狭隘即斤斤计较 , 心胸太狭窄 , 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 . 对小事也耿耿于怀 , 爱钻牛角尖 . 3.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 ,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 , 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 .4. 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 , 如怕针、怕暗、怕鬼怪 . 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 , 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 , 便向别人发泄 , 摔摔打打骂骂咧咧 , 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 , 对别人冷嘲热讽 , 没有温暖之心 . 6.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 , 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 , 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 , 为此而喜怒无常 , 情绪变化很大 . 7.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 , 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 , 无论在学习上 , 还是在生活中 , 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 , 抬不起来头 . 这种自我严惩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 对什么都缺乏情趣 , 压抑感太强 .与成人的不同之处1、儿童青少年很少主动求医 , 多为父母怀疑有异常才带来就医 , 这种异常的判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儿童青少年行为本质的认识及对这些 " 异常行为 " 的容忍程度 , 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2 、有时 , 一个健康儿童可被过分焦虑带来就诊 ; 有时则相反 , 对一个严重情绪行为紊乱的儿童 , 父母却听之任之不加关心 .3 、健康宣教和媒体宣传非常重要 .常见的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 :(1) 情绪表现 : 恐惧、焦虑 , 抑郁 . 具体表现 : 不愿上学 , 对学习没有兴趣 , 容易生气 , 敌意、想轻生 , 认为活着没有意思 , 度日如年的感觉 , 兴趣减少或多变等 .(2) 行为方面表现 : 多动 , 学习困难 , 注意欠缺 ; 逃学 , 上网 , 自杀 , 自伤 . 具体表现 , 离群独处 , 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 , 沉默少语、少动 , 精神不集中 , 或过分活跃 , 暴力倾向 , 偷东西 . 此外常见的是强迫行为 , 比如 : 反复洗手、询问等 . (3)生理方面表现 : 心身疾病 , 疑病 , 疑丑病 . 比如 : 头部、腹部疼痛 , 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 , 早醒 , 入睡困难 , 耳鸣 , 尿频 , 甚至全身不适 , 但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未发现躯体疾病 ; 注重相貌、身高、体重等 .六、常见的精神障碍( 一) 躯体化障碍 ( 二) 适应障碍 ( 三) 情绪障碍抑郁症状态性焦虑(境遇焦虑)特征性焦虑 ( 素质焦虑 ) ( 四) 青少年行为障碍儿童抑郁症主要见于小学生 , 年龄范围在 7-12 岁之间 . 诱发因素有 : 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 , 听见父母吵架 , 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 :(1) 情绪悲伤 . 变得经常哭泣 , 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 , 如" 妈妈不要我了 "," 老师不喜欢我了 "," 没选上班干部 "," 没得到小红花 "," 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 "等 , 有时会突然说出 " 活着有什么意思 , 死了算了 " 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 .(2) 行为退缩 . 较长时间不去上学 , 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 . 无论家长怎样做工作 , 孩子就是举步维艰 . 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 , 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 , 但到时还是不能去 .(3) 抑郁躯体化 . 孩子变得体弱多病 , 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 , 不愿进食等 , 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 , 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少年抑郁症见于初中学生 , 年龄范围在 12-16 岁之间 . 诱发因素有 : 自尊心受挫 , 家庭教育方式不良 , 父母离异 , 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 :(1) 过分自责 . 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 , 别人超过自己时 , 就持续郁郁寡欢 , 脑子钻进 " 自己很差 , 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 " 的牛角尖中 , 任凭家人怎样劝说 , 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2) 情绪偏激 . 经常发脾气 , 见什么都烦 . 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 , 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 , 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 .(3) 心理闭锁 . 变得孤僻 , 无言无语 , 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 不与家人谈话交流 , 其内心想些什么 , 为何这样 , 说也说不清楚 .(4) 节食减肥 . 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 , 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 , 每日三餐小心谨慎 , 斤斤计较 , 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 , 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青年抑郁症高中生和大学生中来诊较多 , 年龄范围在 17-23 岁之间 , 高中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有 : 高度紧张的学习气氛 , 睡眠不足 , 单调枯燥的生活方式 , 恋爱问题等 . 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有 : 大学环境不适应 , 人际关系矛盾 , 家庭贫困 , 失恋等 . 高中生特殊表现 :(1) 学习障碍 . 记忆力下降 , 反应迟钝 , 注意力不集中 , 脑子老走神 , 有时一片空白 . 平时会的知识 , 有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 , 大考成绩比平时测验差得多 ,随着情绪越来越悲观 , 学习成绩滑落越大 .(2) 过分猜疑 . 脑子里经常想着同学在模仿自己 , 背地在议论或谩骂自己 , 他们的举动是在向自己挑衅等 . 认为自己的眼神不正常 , 不敢抬头见人 , 说话低声下气 , 甚至认为自己或家人被监控 .(3)躯体感觉异常 . 把正常的生理状态当成病态 , 每天大部分精力用在想 " 病" 的严重性上 . 如反复说自己鼻子呼吸有声音 , 嗓子里有东西 , 肚子老是跳 , 脚脖子凸出一块 . 到医院反复检查 , 无论医生怎样解释 , 他们坚持己见 , 含泪不停诉说这些痛苦 .大学生特殊表现 :(1) 精神萎靡 . 到大学后感到与想像的不一致 , 认为所学的东西将来也没什么用 . 一个人整天沉默不语 , 独来独往 , 集体活动不沾边 , 经常回宿舍躺在床上似睡非睡 . 害怕考试不过关 , 出现一门或几门课程不及格 .(2) 休学退学 . 休退学理由反常 , 说不清楚为什么 , 反正不想念了 .(3) 自杀行为 .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率较高 , 事先不易被发现 . 自杀方式以跳楼居多 , 其次是服安眠药、割腕 . 自杀不成功者经救助后仍有反复自杀意念或行为 .网络成瘾症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的心理疾病 , 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 , 而后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 , 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紧张焦虑、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 专家认为 , 网络成瘾与烟瘾、酒瘾、毒瘾有着相似症状 . 一旦瘾发便难以忍受 , 就会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去达到目的 . 挫折后的求助过程基本的干预策略与青少年沟通应注意要点1.要富有伸缩性 , 不能象对成人心理咨询时一本正经 , 谈话的时间、地点 , 可以灵活。

孩子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常识

孩子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常识

孩子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常识孩子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常识孩子常见心理问题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症、行为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发展,因此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一、孩子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1、焦虑症孩子出现焦虑症的表现是容易紧张和担心,害怕遇到新的情况,容易发怒,容易拖延,对他人表现出夸张的恐惧,思维混乱,做事迟缓,并且表现出易怒、容易激动、易激动等。

2、抑郁症抑郁症的表现是持续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精神状态低落,失眠多梦,爱犯错,情绪易变,思维和行为减速,抑郁情绪越来越深,心情低沉,无力感等。

3、强迫症强迫症的表现是对某些事情有强烈的否定情绪,要求自己完成一些重复性的任务,如洗手、整理物品、关门等,害怕自己有某些犯错的可能性,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甚至有自杀的念头等。

4、行为问题行为问题的表现是孩子表现出无法劝阻的行为,易发怒、不听话、抗拒管理,对父母的指令抗拒、不接受等,还有无节制的消费,睡眠不规律等。

5、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的表现是孩子学习效果不好,学习上缺乏兴趣,学习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上容易疲劳,无法掌握知识,考试成绩低下等。

6、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是孩子容易分心,容易犯错,容易忘记,学习效率低,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思维杂乱等。

二、孩子常见心理问题的心理危机干预常识 1、及时发现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积极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2、建立信任关系要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和谐的关系,充分沟通,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以便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3、正确引导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处理心理问题,改变错误的行为。

4、开展心理教育要开展心理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心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

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指出,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
202X
5百万-1400万
5-9%有明显的功能损害 <20%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甚至很少能看儿童精神科医生 而很多孩子是可以各种治疗中(药物及其行为治)得到帮助 ….美国精神卫生中心
12-22%美国儿童有精神障碍
国内外动态
一、定义与界限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应划分为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三个阶段,青少年乃是其综合称呼,是儿童与成人间的过渡阶段。一般认为小学生为少年期,中学生为青春期,大学生为青年期。
有专家提出,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工作队伍和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所有辅导和咨询人员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保证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摘自WHO 文件《新的地平线》
02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儿童都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他们必须处在发展计划的最中心位置,他们的健康、能力、知识和精力都将会决定世界上的农村、城市和国家的将来。
2
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
这个孩子是否在多数时间内愤怒、发脾气?哭的特别多?对很多事情反应过度?
01
这个孩子是否回避朋友和家人?是否总是独处?是否对过去喜欢的事情不感兴趣?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体系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

因此,建立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至关重要。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种途径: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学校的心理普查和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学校的心理普查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主要包括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研究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以及受到身边同学心理危机状况影响而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包括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以及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第三类为极端危机这部分学生心理危机已经到达极端状态,需要紧急干预和救助。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包括家庭问题、突发事件、失败经历以及人际冲突等。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包括一般心理危机、重大危机以及已确诊的心理障碍。

对于第一类学生,学校可以采取班级、年级的二级跟踪关注制度,由班主任、心理教师以及任课教师一起进行心理支持和辅导。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知识点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知识点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知识点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学生们面临的压力增加,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显现。

本文将分享一些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点,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和表现学生心理问题有着不同的原因和表现。

了解这些常见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干预。

1. 学业压力:学业负担过重是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现包括焦虑、抑郁和学习动力下降等。

2. 家庭问题: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亲子关系的紧张或父母离异等问题都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社交困难: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的社交压力和困难也是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

孤独感和自尊心下降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

4. 情绪管理困难:一些学生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对情绪过度反应,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5. 自我认知问题:自我认知问题包括自尊心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困难。

二、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理问题的方法:1. 创建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一个温暖、支持和包容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

2.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管理和表达情绪,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力。

4. 增强社交技能:提供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社交困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及时的干预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预策略:1.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2.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小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健康状态 一般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无需干预 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 精神病医生
学习问题与障碍
指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主 要有:
1、 一般性学业不良 2、 注意缺陷障碍 3、 学习不能 4. 智力障碍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 (ADHD), 或 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 行为异常疾病 .
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三个特点
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缺乏 沟通能力的欠缺 以及仪式化的刻板行为
爸爸爱喜禾
就我所知, 自闭症是唯一一个既无病因, 又无 法治疗, 仅有诊断的所谓“病”。遇到这种 病, 感觉医院已经不是医院, 是人民法院。
有时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以为他正在凝视着某个方向, 实际上, 他正在观察空气中我们 看不见的尘埃……儿子, 你看尘埃的时候我看不见你。
2.是指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的活动经验 来判别正常和异常
二、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正常或异常是与社会常态的比较而言的
行为要与环境协调一致。 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 但是“标准”会随社会环境改变而改变
三、以症状区分
异常心理现象
目前很多心理障碍无法得知其生物学 病因
心理异常现象常常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整天思考人为什么活着, 而无法 从事其他的事情。
反复担心口袋破了, 钱会掉出来。 影响到正常生活
常常想哭, 认为自己毫无用处, 甚至想到自杀
-----神经症
案例
小李, 小时候被狗咬过, 见到狗就感到恐惧, 有小狗从身边经过, 就无法动弹, 出冷汗。
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 抑郁症、癔病
偏执型、分裂型、戏剧型、反社会型、 回避型、自恋型、被动攻击型 等变态人格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心理问题在今天的社会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学生作为成长中最为脆弱的群体,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正确地识别和及时干预小学生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以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1.学习困难: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常见的,但当这种困难长期存在且无法得到改善时,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比如,小学生出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低等情况。

2.情绪异常:小学生情绪异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焦虑、抑郁、暴躁等。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过度害怕、易怒、情绪低落等情况,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3.社交障碍:一些小学生可能存在社交障碍,表现为羞怯、退缩、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等。

他们可能会拒绝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或老师的关系紧张。

4.行为问题: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逃避行为等。

他们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发脾气、偷窃、患有强迫症等。

二、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1.观察行为变化:作为老师或家长,要经常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变化,包括注意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

如果发现明显的异常,应及时关注并采取措施。

2.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识别心理问题的前提。

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排解困惑。

3.及时与专业人员合作:如果观察到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迹象,及时与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合作,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三、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1.提供支持与关心:尊重小学生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提供温暖、理解与支持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困难。

2.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情绪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体化的干预计划:每个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独特的,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

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一、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方法,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常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困扰、焦虑、抑郁等。

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三、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因素相关。

了解问题的根源能够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支持。

四、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

五、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需要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倾听学生的需求,与他们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推动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六、培养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心理抗压能力是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训练,帮助学生学习适应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技巧。

家庭也可以鼓励孩子参与运动、培养爱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七、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合作伙伴。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并共同制定干预计划。

双方的合作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

八、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教师是学生身边最直接的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对学生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和专业知识提升,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九、倡导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倡导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和积极的心理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境。

十、加强心理健康信息发布和宣传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提高大众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干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干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干预方法在现代社会,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如何识别和干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展开讨论,帮助大家更好地关爱孩子们的心灵成长。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识别1.情绪波动情绪低落、抑郁,对事物缺乏兴趣;容易激动、易怒,情绪失控;情绪波动过大,喜怒无常。

2.行为异常儿童行为异常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如:攻击性行为,如咬人、打人;自闭行为,如拒绝与人交流、独处;撒谎、偷窃等不良行为。

3.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之一,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理解能力弱。

4.社交问题社交问题也是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表现,如:拒绝与人交往,孤僻;害羞、胆小,不敢表达自己;对他人产生敌意,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方法1.家庭干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上起着关键作用。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校干预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教师和同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心理素质。

3.社会干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儿童心理健康宣传,提高全社会关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儿童提供专业帮助;创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影响。

4.专业干预对于严重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干预。

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为孩子提供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干预方法其实啊,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时常能遇到一些家长忧心忡忡地来询问孩子的心理状况。

他们可能发现孩子有些地方“不对劲”,但又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中小学校学生心理辅导及干预策略

中小学校学生心理辅导及干预策略

中小学校学生心理辅导及干预策略引言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本文档旨在阐述中小学校学生心理辅导及干预策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一、学生心理问题概述1.1 心理问题的类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1.2 心理问题的成因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

其中,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学校因素包括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学业压力等;社会因素包括网络环境、社会风气等。

二、心理辅导及干预原则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应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干预,将心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同时,要结合防治工作,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干预。

2.2 学生主体,多方参与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

同时,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3 专业引领,全员参与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应由专业心理教师引领,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培训和提升,使全体教职工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共同参与学生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

三、心理辅导及干预策略3.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心理档案、心理教育宣传活动等。

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涵盖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巧、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

课程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讲座、讨论、角色扮演等。

3.3 加强师生沟通,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师生沟通是心理辅导和干预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1.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

面对求知欲旺盛、逐渐独立的中学生群体,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识别心理健康问题入手,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

2.识别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是及早干预的基础。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都是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

仔细观察中学生是否表现出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症状,如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下降、社交活动减少等,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3.1 学习压力现今的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压力,因为他们需要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

过度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2 家庭关系问题中学生正处在人际关系逐渐复杂化的阶段,家庭关系问题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家庭不和谐、家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3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常常面临心理上的自我质疑和困惑。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体验到身份认同危机、社交焦虑等问题。

4.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4.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当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学校可以配备专职心理老师,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提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4.2 家庭支持与关怀家庭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家长应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应尽力提供家庭上的支持和关怀,给予孩子们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4.3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中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应向他们传授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

学校和家庭可以合作开展一些适应性的情绪管理培训,帮助学生通过运动、艺术等方式释放压力。

4.4 增强社交技能中学生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产期:1.孕期异常(早产,过期产)(4.1)2.出生时呼吸 异常(窒息)(4.6)3.分娩异常(急滞产,难产)(6.5)
婴幼儿期:1.说话迟(3.6)2.过分哭闹(4.1)3.小便控制差(4.3) 4.养育困难(6.9)5.退缩(7.2)6.适应差(7.8)7.生活不规律 (9.2)8.易分心,过渡活动(9.8)9.说话走路较迟(10.9)
三、一般的心理特点
(一)心理内部稳定状态较差 (二)敏感 (三)批判力不足 (四)处在独立意识逐渐形成和最后完成 过程中 (五)好胜 (六)韧性差 (七)自控力尚未成熟 (八)涉世不足,人际关系简单化
四、影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常 见社会心理因素
(一)文化背景 (二)独生子女问题 (三)家庭的因素 (四)自身个性因素
国内外动态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儿童都 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他们必须处 在发展计划的最中心位置,他们的 健康、能力、知识和精力都将会决 定世界上的农村、城市和国家的将 来。 摘自WHO 文件《新的地平线》
国内外动态
据WHO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 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 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 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 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 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 中只有不足1/5的人得到了适宜的治疗。
国内外动态
2004年中国精神卫生日是:
关注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
主题:快乐心情 国儿童有精神障碍 7.5百万-1400万 5-9%有明显的功能损害 <20%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甚至很少能看儿 童精神科医生 而很多孩子是可以各种治疗中(药物及其 行为治)得到帮助 ….美国精神卫生中心
Rutter的定义
A行为指反社会行为,即违纪行为: 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 经常不听管教 时常说谎 欺负别的孩子 偷东西 N行为指神经症性行为: 肚子疼和呕吐 经常烦恼,对许多事情都烦 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 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 睡眠障碍
美国教育界常用的定义
学校学习存在问题 人际关系不好 不合适的行为和情感 泛化的抑郁和痛苦 与学校恐怖有关的躯体症状 Kauffman, 1981
国内外动态
儿童行为问题 ----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 题
WHO在1997年召开的全球心理健 康会议上,呼吁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 理和行为问题 。
国内外动态
儿童行为问题 ----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卫生部在《2002-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 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开展重点人 群的干预,……应高度重视儿童少年心理 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使学生心理行为 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适当的处理。”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的识别及干预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状况突出
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一项 对全国 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 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 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还显示,有 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 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指出,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儿童 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吸烟、吸 毒、酗酒、少女怀孕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 有专家推算,到 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 病的负担将从今天的1/5上升到1/4左右。
父母三代家族史: 1.精神病史(3.2) 2.癫痫(4.7) 3.多动史(8.3) 4.M.R.史(9.5) 5.神经症病史(9.6)
胎儿 内环境 不良
胎动 厉害
母孕期: 1.母受孕(2.5) 2.支持系统差(3.2) 3.居住拥挤(5.2) 4.日照X线(6.1) 5.营养差(6.4) 6.精神受挫(7.5)
一、定义与界限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应 划分为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 三个阶段,青少年乃是其综合称 呼,是儿童与成人间的过渡阶段。 一般认为小学生为少年期,中学 生为青春期,大学生为青年期。
二、特点
1、是人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2、发育上的特别过渡阶段 3、特殊的心理与行为本质: 4、社会里的特别分子 5、社会文化影响
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而面对中国 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 显增长,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 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 有专家提出,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 依靠学校现有的工作队伍和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人 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逐步实现所有辅导和咨询人员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 保证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何种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呢?
涉及发育因素、气质特点、躯体因素、家庭因素和 社会因素等。不同时期的主要危险因素各不相同,母孕 和围产期以生物学因素为主,随着年龄增大,在婴幼儿 期、特别是学龄期,社会心理因素所起作用越来越大 (王玉凤等,1990)。 张传芝等(1996)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生 活事件具有伴随关系,且发现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 气氛不良以及父母角色能力不足等方面与儿童行为问题 关系更为密切。 罗学荣等(1995)发现与行为问题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 依次为家庭矛盾冲突多、情感交流差、父母社会经济阶 层低、寄养或全托、儿童出生时(后)疾病、精神病家族 史和母孕期疾病,亦支持多病因模式。
什么是行为问题呢?
儿童行为问题 (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 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 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李雪荣,1987) , 其诊断分类尚未确定(沈渔村邨,1995 )。 儿童行为问题包括行为和情感两个方面(Walton, 1985) :行为问题如攻击、不听管教、偷窃、 逃学、说谎、离家、纵火等,情感问题如焦虑、 恐惧、抑郁和人际关系困难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