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散射理论
.
前面几章主要讨论了薛定谔方程中的束缚态问题,特别是微扰理论;必须要求微扰H '在
无微扰表象中的矩阵元mn H '的绝对值远小于无微扰表象中相应的能级间隔00
m n E E -,以保证微
扰级数收敛,而对于能量连续的散射态,能级间隔趋于零,因此一般来说,不能用第五章中的
方法处理。
但是,另一方面,微观粒子之间的散射或称碰撞过程的研究,对于理解许多物理现象十分重要。例如,许多复合粒子的内部结构、电荷分布等,就是通过散射实验给出的。核子、介子的夸克结构,由于目前在实验上还未找到自由夸克,也只能通过散射实验间接地予以论证,今年来的高能重离子碰撞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关注,也是因为人们相信,有可能由此得出夸克、胶子等离子态。至于高能宇宙线、气体放电、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散射过程更占着重要地位。建立一套散射理论无论从实验上看,还是从使理论更加完整的角度上看,都是完全必要的。
散射过程最主要的特点是散射粒子的波函数,一般来说,在无穷远处并不为零。而且,入射粒子的能量通常是给定的。散射粒子在无穷元处的波函数并不为零,能谱连续。散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物理结果是粒子被散射后,散射到各个不同方向,各个不同立体角的概率。在8.1中将看到,这些物理结果可以用微分散射截面以及总散射截面描述。本章将分别就弹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种不同情况,按入射粒子是高能粒子还是低能粒子,分别建立各种不同的散射理论。我们还将逐步介绍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处理散射过程的近似方法,包括分波法、格林函数法和玻恩近似、克劳勃近似、S 矩阵、T 矩阵和形式散射微扰理论、光学势、扭曲波近似等等。 7.1散射问题的一般描述 在经典力学中,弹性散射是按照粒子在散射过程中,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定义的。在量子力学中,一般说来,除非完全略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否则,动量将不守恒。这是
因为动量算符ˆP
与势能算符U(r)不对易,动量不是守恒。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不可能按经典力学的方式定义弹性散射。
在量子力学中,如果在散射过程中两粒子之间只要动能交换,粒子内部运动状态并不、无变化则这种散射过程称为弹性散射,如果在散射过程过程中粒子内部运动状态有所变化。例如激光、电离等等,则成为非弹性散射。本章将先讨论弹性散射问题。在最后几节再研究非弹性散射。
考虑一束入射粒子流向粒子A 射来,取粒子流入射方向为z 轴。A 称为散射中心(如图8.1.1所示)。为讨论方便起见,假定A 的质量比入射粒子大得多,由碰撞而引起的A 的运动可以略去。
应该指出,散射过程是个两体问题,因为它涉及两个相互散射的粒子。对于两体问题,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质心坐标系。因为在质心系中,一个两体问题将被归结为一个粒子因为与质心的相互作用而被散射。另一个粒子的运动可由对称性或类似的单粒子被势场给出。从而归结为单体何题。如果散射中心粒子A 的质量比入射粒子大得多,可以认为质心就在A 上。这样就使问题处理起来简单得多了。
如图7.1.1,入射粒子受A 的作用而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散射。图中角θ为散射粒子
的方向与入射粒子方向间的夹角,称为散射角。显然,经过散射后,散射到角
θ(,)d r σσθϕ=Ω→∞处立体角2/d dS r Ω=的粒子数dN 必然与入射的粒子流强度N 及
d Ω成正比,即
Ω∞Nd dN
(7.1.1)
(7. 1.1)式中,入射粒子流强度N 由在单位时间内穿过垂直于入射粒子流前进方向z 上的单位面积的粒子数表示。以σ表示(7. 1. 1)式中的比例系数,一般地σ应与描述散射粒子散射方向的角度,θϕ有关,即(,)σσθϕ=,因而有 Ω=Nd dN ),(ϕθσ
(7.1.2)
(,)σθϕ的量纲可以由(7. 1. 2)式给出,结果是
[][][][][][][]
[]2
2
2
22)(1,1L
Nd dN L
L r dS d T
L N T dN =⎥⎦
⎤⎢
⎣⎡Ω===Ω=
=θσ
(7.1.3)
(7.1.3)式表示,(,)σθϕ具有长度平方即面积的量纲。因此(,)σθϕ称为徽分散射截面。它和入射粒子、散射粒子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角度,θϕ等有关。它的物理意义是:一个入射粒子经散射后,散射到,θϕ方向单位立体角的概率。将(,)d σθϕΩ对立体角,即对所有可能的方向积分,得
⎰
⎰
⎰=Ω=π
π
π
ϕθθθσϕθσ20
sin )(),(d d d Q
(7.1.4)
Q 称为总散射截面。它表示一个入射粒子被散射后,散射到任何方向的概率,加果散射中心的相互作用势对z 轴对称。则显然(,)σθϕ与角度ϕ无关,(7.1.4)式化简为
θθθσππ
d Q sin )(20
⎰=
(7.1.5)
由于在实验上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散射后,散射到各个方向的粒子数或概率,因此散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求出微分散射截面(,)σθϕ为此,我们先来求微分散射截面的一般公式。 在辏力场U(r)中,薛定谔方程是
ψψψE r U m
=+∇-)(222 (7.1.6)
引入
)(222
22
r U p mE k
==
(7.1.7)
‘ors
(7. 1.6)式可改写为
[]
0)(22=-+∇ψψr V k
(7.1.8)
散射问题就是要求解薛定谔方程(7.1.8)式,找出散射后粒子出现在(,)σθϕ方向的概率。也就是要求出满足(7.1.8)式的波函数。但是,由于实验上测量粒子的散射几率都是在离开散射中心很远的地方,因此,散射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主要是ϕ在r →∞:时的渐沂行为。
在未受散射中心散射前,势场的作用为零。入射粒子是自由粒子,由平面波表示,取入射粒子流的方向为z ,沿z 方向行进的入射波是 ikz Ae =1ψ
(7.1.9)
式中A 是振幅。粒子进人势场,经散射中心散射后,波函数会发生变化。在离散射中心足够远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0r V r →∞−−−→。因此在r →∞处,波函数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仍沿z 方向的透射波ikz
Ae ,另一部分是散射波。在辏力场V(r)中,由
于球对称,散射波是球面波。而且由于现在只考虑弹性散射,因此散射波的能量不变。球面散射波波矢的数值仍为k 。弹性散射过程只改变波矢的方向,不改变波矢的大小。记这部分散射
波为()ikz e f r θ,()f θ是散射角θ的函数,ikz
e r
是球面波。于是,散射后的波函数在无穷远处
的渐近行为是
r
e f r e f Ae
ikr ikr ikz
r )(,)(221θψψψθψ=+=+→∞
→
(7.1.10)
为方便起见,取A=1,2
11ψ=表示单位体积中只有一个入射粒子。入射粒子的概率流密度是
υψϕψψψ==⎥⎦⎤⎢⎣⎡∂∂-∂∂=
211*111*2m
k z m i J z z (7.1.11)
z 是粒子的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穿过垂直于粒子前进方向即z 轴上单位面积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