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总布置设计

合集下载

某进地下室自卸车底盘总布置方案设计

某进地下室自卸车底盘总布置方案设计

某进地下室自卸车底盘总布置方案设计自1886年誕生的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经历了130多年的发展过程。

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汽车设计日臻精巧,其运输生产率和各项性能都能有很大提高,因此,现代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

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成功的汽车产品设计应该使产品满足技术、社会、经济和工艺造型等方面的要求:它的技术性能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和适应各种使用条件,还必须符合社会和各种法规的要求,还应该是造价低廉,用材合理,制造和维修简便,使用经济性好且可靠耐用。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通用化);需考虑哪些变型;同时要规定在各种使用性能中哪些是要优先保证的,例如:车速、百公里油耗、爬坡度等;当使用、经济和制造三方面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作技术经济分析。

本款4×2自卸车型按照以上总布置设计原则设计,相对于竞品,有较好的动力性、整车爬坡度及承载力,且造价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地下室高度要求为2.2m以上,但考虑管道布置及施工误差,实际高度只能确保在2.15m以上,为满足用户进地下室的需求,将本产品设计高度定为2130mm。

1 开发目的及总体方案1.1 开发目的开发一款进出地下室的4×2自卸整车产品,搭载XX型号发动机,轴距2850mm,最大总质量4125kg,标准型驾驶室,增大后桥速比,改直通式大梁,增加离合助力、动转、液压顶缸机构,选装子午胎及空调装置,整车高度控制在2130mm。

1.2 总体方案在现有轻卡产品基础上缩短轴距,提升整车通过性,增大后桥速比,提升整车爬坡度;增加离合助力、动转,提高整车的操纵轻便性;采用直通式等孔位新材料车架,提升整车承载力;选装空调装置,提高整车的乘坐舒适性;加装液压顶缸,满足自卸需求,其余主配置保持与基础车型一致,以提高产品通用性。

基于UG的电动汽车底盘三维总布置设计系统

基于UG的电动汽车底盘三维总布置设计系统

2、电池布置
(2)上置电池:电池组安装在车辆顶部,适合需要较小空间的中大型电动汽 车。这种布局可以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和载重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电池容易受 到风阻影响和碰撞的风险。
2、电池布置
(3)侧置电池:电池组安装在车辆侧翼,适合需要较高安全性的电动汽车。 这种布局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抗碰撞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成本较高、结构 复杂等缺点。
二、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
4、舒适性:汽车的总布置设计应保证汽车的舒适性,包括座椅舒适度、噪音 控制、空气质量等方面。
三、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流程
三、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流程
1、确定设计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确定设计目标,包括车型定位、 性能要求、使用要求等。
三、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流程
2、概念设计:根据设计目标,进行概念设计,包括车身造型、内饰设计等。 3、详细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各个部件的详细结构、尺 寸等。
2、电池布置
2、电池布置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其布置方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安全和成 本。根据电池的安装位置,电动汽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2、电池布置
(1)底盘电池:电池组安装在车辆底盘中部,这也是最常见的电动汽车电池 布置方式。这种布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但也存在电池容 易受到碰撞和损坏的风险。
基本内容
然而,现有CAD技术在汽车底盘总布置设计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 底盘总布置设计的整体把握不足,仍然需要设计师的经验和判断。此外,现有技 术缺乏智能化自适应设计能力,无法完全自动化地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因此,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CAD技术在汽车底盘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
基本内容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某公司产品研究院二○一九年六月1 总布置设计注意事项1、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

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及主要尺寸,提出整车设想(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1、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及运动校核。

1、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及控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1、4正确处理好整车与部件、部件与部件的设计、使用和制造之间的矛盾,使产品符合好用、好修、好造和好看的原则。

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步骤2、1收集资料和整车设想:在明确所开发车型的主要使用用途,主要技术经济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以及此类车型的使用环境,道路条件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技术情况以及该类车型配套的各大总成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另外需了解相关的标准、法规等情况。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整车的初步方案。

2、2编制设计任务书:总体方案经过讨论后,可以确定车型的主要参数,初步确定各总成的位置,编制出设计任务书。

2、3设计任务书批准后,通过总布置计算、校核、准确地计算出各总成尺寸和主要性能参数,下发联系单。

2、4协调各总成间的关系,绘制总布置图,避免各总成间的干涉情况。

2、5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设计完成后,总体设计人员应参加试制、试验、记录并解决试制和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应测定车辆的整体质量、满载质量以及轴荷分配,并进行修改设计。

3 总布置设计应进行的主要计算3、1轴荷分配。

3、2稳定性。

3、3最小转弯半径。

3、4动力性计算。

3、5燃料经济性计算。

3、6成本预算。

4 总布置设计中的几种校核图4、1转向轮跳动图。

4、2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运动图。

4、3传动轴跳动图。

4、4钢板弹簧与纵拉杆运动轨迹校核图。

5 总布置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5、1应尽量考虑与我厂原有车型的通用性,尽量少投入胎膜具。

5、2应考虑系列化问题,如多种动力总成、空调等。

5、3各总成布置时尽量均布,防止车体因载荷不均而偏斜。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分析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分析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01-17T02:35:01.1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0月29期作者:张少乐[导读] 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逐渐激烈,在客车市场中,更加注重性价比,性价比具备合理性的客车是受到认可的张少乐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摘要: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逐渐激烈,在客车市场中,更加注重性价比,性价比具备合理性的客车是受到认可的,于上世纪90年代,客车应用并不普遍,并且在旅游客车使用中,竞争类型也较为单一,其在选购客车过程中,基本是以大型旅游车辆为主。

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伴随多种旅游形式出现,中等团队数量增加,多数旅行活动为确保车辆实现最大程度使用,逐渐趋向于中型客车,其车长以及座位数均比较合理,在目前发展中,逐渐成为旅游客车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措施分析,依据客车底盘不同部件,开展合理化设计措施。

关键词: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客车需求上用户的追求也逐渐凸显个性化以及定制化,因此在各个总成件的选择上,要求范围也不可同日而语,基于此,需要客车企业对自身的要求逐渐提高,与用户需求相契合,综合性分析一系列车型的系统化以及通用化特征,促使底盘位置可以具备较好的拓展性以及继承性。

在总布置工程开展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要求,促使底盘布置设计水平提升,整体客车设计质量以及投入使用的质量可获得保证,具备更加优越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客车底盘设计现状分析我国从上世纪开始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在国内范围内,部分客车底盘设计企业在模仿技术后投入自主研制,开发出客车专用底盘,其中客车底盘的代表是6-8米的HFC6782等,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1]。

现阶段,部分大型客车底盘的技术固含量相对较高,在国内生产的客车专用底盘在发展过程中,其品种方面、质量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等均有效满足基本市场需求。

轻型货车底盘总体设计

轻型货车底盘总体设计

CSU1042 轻型货车底盘总体设计
4.3 发动机的选择 ............................................................................................................ 14 4.3.1 汽缸排列形式冷却形式的选择 ...................................................................... 14 4.3.2 发动机冷却形式的选择 .................................................................................. 14 4.3.3 发动机类型选择 .............................................................................................. 15 4.3.4 发动机的确定 .................................................................................................. 15 4.3.5 发动机的悬置 .................................................................................................. 15 4.4 轮胎、轮辋型号的选择 ............................................................................................ 16 5 传动系传动比的确定 .......................................................................................................... 18 5.1 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 ........................................................................................ 18 5.2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 19 6 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 21 6.1 动力性参数 ................................................................................................................ 21 6.1.1 最高车速 vamax ................................................................................................. 21 6.1.2 加速时间 .......................................................................................................... 21 6.1.3 行驶阻力 .......................................................................................................... 21 6.1.4 上坡能力 .......................................................................................................... 22 6.1.5 比功率 Pb 和比转矩 Tb .................................................................................. 23 6.2 燃油经济性参数 ........................................................................................................ 23 6.3 最小转弯直径 Dmin .................................................................................................... 24 6.4 通过性几何参数 ........................................................................................................ 25 6.4.1 最小离地间隙 hmin ........................................................................................... 26 6.4.2 接近角 γ1 和离去角 γ2 ....................................................................................... 26 6.4.3 纵向通过半径 ρ1 .............................................................................................. 26 6.5 操作稳定性 ................................................................................................................ 27 6.5.1 转向特性参数 .................................................................................................. 27 6.5.2 车身侧倾角 ...................................................................................................... 27 6.5.3 制动前俯角 ...................................................................................................... 27 6.6 制动性参数 ................................................................................................................ 28 6.7 舒适性 ........................................................................................................................ 29 7 底盘系统分析与参数确定 .................................................................................................. 30

工程自卸车某地库车型底盘总布置方案设计

工程自卸车某地库车型底盘总布置方案设计

工程自卸车某地库车型底盘总布置方案设计发布时间:2022-11-27T03:21:40.40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5期作者:冯玉刚[导读] 根据市场需求,在现有车型基础上,开发一款适应全国城市郊区或老城区特性的4×2进地下室的整车产品,冯玉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1299摘要:根据市场需求,在现有车型基础上,开发一款适应全国城市郊区或老城区特性的4×2进地下室的整车产品,匹配某型号发动机,轴距3300mm,最大总质量4495kg,标准型驾驶室,由于用户习惯使用副变速,要求匹配带副变速箱。

该车型主要针对竞品同等轴距产品开发,要求整车性能匹配优于竞品,价格与竞品相当。

通过市场调研,用户使用偏好为习惯使用副变速,要求匹配带副变速箱,同时竞品都标配副变速;用户常用行驶路线为进出小区地下室装卸建筑材料和生活装潢垃圾及建筑垃圾,为此需要开发一款适应全国城市郊区或老城区的进地下室版产品。

关键词:4×2 轴距市场地下室Abstract: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based on the existing models, the development of a mountain and southwest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4 × 2 vehicle products, matching a model of engine, wheelbase 3300mm, the maximum total mass of 4495kg, the standard cab, increase the transmission Torque, increase clutch power, moving, auxiliary row, optional radial tire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light truck products in the southwest and Fujian to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he model is mainly for the same wheelbase product development, requiring vehicle performance matching is better than competing products, the price and competing products quite. Through the southwest and Fujian market research, the region is mostly mountainous, the vehicle's climbing performance, braking performance, handling performance and bear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 are higher. To this end the need to develop a mountainous region to adapt to the southwest and Fujian mountain version of the product. Keywords: 4×2 wheelbase market basement 1 引言地库车型,顾名思义是可以下地库的车辆,目前地下车库入口最低高度规范要求净高2.2米,但部分小区存在2.0米、2.1米等不规范的限高标志。

JN6111_245型双层大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JN6111_245型双层大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为满足用户的要求, 中国重汽集团 公司于 1997 年立项开发新一代 11m 4 ! 2 JN6111/ 245 型双层大客车底盘, 并于 1998 年 1 月 20 日正式通过省部级鉴定, 目前已批量投放市场, 深受用户好评。
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己在该车型总布 置设计中的分析和计算, 对该车型的设 计原则、参数确立、总成选用、方案分析、 结构特点和其它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分 析和介绍, 以期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转向系设计也是具有低地板的双层 大客车底盘设计的难点之一, 有两个方 面的矛盾需要协调处理。第一是通道宽 与最大转弯直径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低 地板 结构 要求 在前 轴处 具有 较宽 的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重型汽车% H E A V Y T R U C K 2000. 2.
道, 以方便乘员乘坐; 另一方面, 为提高 操纵灵活性, 又希望有较小的最大转弯 直径, 从这一点讲又希望车架前端外宽 尽可能的窄, 以保证转向的要求。第二 是地 板高 度与 转向 运动 干涉 之间 的矛 盾: 对于双层客车希望尽可能降低地板 高度, 以满足客车总高及车体内高度的 要求, 同时由于转向直拉杆和钢板弹簧 容易造成运动干涉, 希望转向直拉杆前 端在 高度 方面 尽可 能接 近前 板簧 前端 卷耳中心。
( 2)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 贯彻 ∀ 三化#要求。
( 3) 充分考虑可靠性。大客车对安全 性的要求很高且不易维修, 大客车底盘 的可靠性对客车来说非常重要。该底盘 在总成选用、零件设计和结构处理等方 面, 都必须保证可靠性要求。
( 4) 尽可能地采用通用件。大客车是 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 专用件太多, 特 别是专用铸锻件, 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和 生产周期。过多的采用拼焊件, 对质量、 可靠性、加工误差等方面的控制带来困 难。该车型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利用重

课题1.2 论述汽车底盘的总体布置12

课题1.2  论述汽车底盘的总体布置12

课题1.2 汽车底盘的总体布置汽车底盘的总体布置与发动机的位置及汽车的驱动方式有关,一般有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全轮驱动等。

一、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简称前置后驱动,英文简称为FR。

如图1-3所示,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前部,动力经过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后驱动桥,最后传到后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

图1-3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示意图这是一种传统的布置型式,应用广泛,适用于除越野汽车的各类型汽车,如大多数的货车、部分轿车和部分客车都采用这种型式。

二、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简称前置前驱动,英文简称FF。

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前部,动力经过离合器、变速器、前驱动桥,最后传到前驱动车轮,这种布置型式在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省去了万向传动装置,使结构简单紧凑,整车质量小,高速时操纵稳定性好。

大多数轿车采用这种布置行驶,但这种布置型式的爬坡性能差,豪华轿车一般不采用,而是采用传统的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根据发动机布置的方向可以分为发动机前横置前轮驱动和发动机前纵置前轮驱动,分别如图1-4、1-5所示。

图1-4 发动机前横置前轮驱动示意图图1-5 发动机前纵置前轮驱动示意图提示:请注意这两种布置型式主减速器的不同。

三、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简称后置后驱动,英文简称RR。

如图1-6所示,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后部,动力经过离合器、变速器、角传动装置、万向传动装置、后驱动桥,最后传到后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

这种布置型式便于车身内部的布置,减小室内发动机的噪声,一般用于大型客车。

图1-6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示意图四、发动机前置全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全轮驱动简称全轮驱动,英文简称XWD。

如图1-7所示,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前部,动力经过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万向传动装置分别到达前后驱动桥,最后传到前后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

由于所有的车轮都是驱动车轮,提高了汽车的越野通过性能,这是越野汽车采取的布置型式。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1.2
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通过性能的要求等,是影响驱动形式的主要因素。汽车的驱动形式有4×2、4×4、6×2、6×4、6×6、8×4、8×8等,其中前一位数字表示汽车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汽车驱动轮数。乘用车和总质量小些的商用车,多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2驱动形式。故在本车设计中采用4×2驱动形式。
1.4.2设计目标
通过对底盘总布置的设计,合理选用各总成,合理装配,使底盘各总成更加合理高效可靠的工作,减少簧载质量,提高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综合性能。最高车速在110km/h,最大爬坡度28%,耗油少的代表性中型旅游客车。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出现了鼎盛的局面,综合市场和各方面因素来看:中型旅游客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出行的一个重要代步工具。如此的巨大需求也给中型旅游客车底盘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本设计说明书根据社会消费需求,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汽车整体外形来实现底盘总布置的最优化。合理选择底盘各总成的形式,对底盘进行合理布置,保证底盘各总成运动协调,操纵轻便,拆装方便,接近性好以及与车身的完美配合,以实现整车的优良的总体性能。特别注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验算。并用Auto—CAD制图来反映底盘的合理布置。优化中型旅游客车底盘的总布置,提高品质、性能和经济性。给驾驶员带来可靠的操纵性、安全性,给乘员带来乘坐的舒适性。在这次长达两月的毕业设计中,使我对旅游客车的底盘总布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前 言
1.1旅游客车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行业。l97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仅18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创汇2.63亿美元,排名世界4l位;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2008年是中国的旅游业最辉煌的一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791万人次,是1978年的93倍,其中外国人1472万人次,是1978年的64倍,旅游创汇达到204亿美元,是1978年的78倍,占2008年全国服务贸易创汇总额397亿美元的51%。2008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56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相当于当年GDP的5.44%。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单位姓名⽇期单位姓名⽇期编制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批准⽬录1 范围 (2)2 规范性⽂件引⽤ (2)3 术语和定义 (3)4 设计准则 (3)1 范围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于我公司6--12⽶的⼤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件引⽤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法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压制动装置压⼒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空⽓弹簧橡胶⽓囊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法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 299-2000 汽车动⼒转向油泵技术条件QC/T 301-1999 汽车动⼒转向动⼒缸技术条件QC/T 302-1999 汽车动⼒转向动⼒缸台架试验⽅法QC/T 303-1999 汽车动⼒转向油罐技术条件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法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QC/T 470-1999 汽车⾃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法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系列及技术条件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法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法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法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法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法3 术语和定义上述标准中确⽴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于本标准。

毕业设计大型豪华旅游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大型豪华旅游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大型豪华旅游客车底盘总体设计摘要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底盘的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客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在于底盘技术。

所以客车底盘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客车技术赖以发展进步的基础。

本文是一篇关于旅游客车底盘的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的总布置和一些客车的性能参数。

底盘总布置主要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

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

不同用途、不同使用条件的客车对其底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旅游客车主要向高舒适性,低噪声,低振动,高安全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旅游客车,底盘总布置,动力性,燃油经济性THE LAYOUT DESIGN OFLARGE LUXURY TOURIST BUS CHASSISABSTRACTMotor vehicle chas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s ,it can support and installate the engine and its components,format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car and accept the engine’s driving force, make the vehicle core technology of Passenger Vehicle Manufacturing is chassis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level of bus chassis is the basis of bus technology, it will develop and progress when the chassis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raise.This passage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tourist bus chassis design , mainly on the bus chassis layout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bu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Chassis layout including the engine,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so o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including power, fuel economy, and so bus chassis requirements vary from different uses and different high comfort, low noise, low vibration, high security is the tourist bus’s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 Tourist bus, The general layout of chassis, drivability ,Fuel economy目录前言 (1)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3)汽车形式的选择 (3)轴数 (3)驱动形式 (3)布置形式 (4)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5)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6)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7)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9)第2章底盘各总成的选型 (13)发动机的选择 (13)发动机形式的选择 (14)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14)离合器的选择 (17)离合器形式的选择 (17)离合器操纵机构的选择 (18)变速器总成的选择 (19)驱动桥总成的选择 (20)前轴和转向系的选择 (21)制动系统的选择 (22)悬架的选择 (23)车架的选择 (24)车轮和轮胎的选择 (24)发电机 (24)第3章底盘各总成布置分析 (25)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布置 (25)驱动桥的布置 (25)转向系的布置 (26)悬架的布置 (26)制动系的布置 (26)第4章底盘布局对汽车性能影响计算分析 (27)动力性分析 (27)的确定 (27)汽车最高车速amax各挡动力因数的确定 (29)最大爬坡度的计算 (31)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32)制动性分析 (33)操纵性分析 (34)平顺性分析 (34)第5章结论与展望 (35)谢辞 (35)参考文献 (36)前言国内客车底盘总布置的发展及现状客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在于底盘技术。

三类底盘设计规范

三类底盘设计规范

三类底盘设计规范目录目录 (II)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底盘总布置图设计规范 . (2)1.1 标准制定 (2)1.2 范围 (2)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4 术语和定义 (2)1.5 项目要求 (2)1.5.1 图幅和比例 (2)1.5.2 坐标系和基准线(面) (3)1.5.3辅助坐标系和辅助基准线 (3)1.5.4视图布置和阶段分类 (4)1.5.5尺寸和参数标注 (4)1.5.6 接近角/离去角 (5)1.5.7 接近角/离去角 (5)1.5.8 车架尺寸和参数 (5)1.5.9悬架尺寸和参数 (5)1.5.10 前后桥定位参数 (5)1.5.11 轮胎尺寸和参数 (6)1.5.12 底盘驾驶区尺寸和参数 (6)1.5.13 动力总成定位尺寸和参数 (6)1.6 总成布置视图表达 (6)1.7 发布 (7)1.7.1 底盘总布置方案草图 (7)1.7.2 底盘总布置装配图 (7)1.7.3 底盘销售功能图 (7)第二章车架设计规范 (8)2.1 标准制定 (8)2.2 范围 (8)2.3 引用标准 (8)2.4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8)2.5 设计准则 (8)2.6 布置要求 (9)2.7 结构设计要求 (9)2.7.1模块化设计要求 (9)2.7.2标准化结构、零部件 (10)2.7.3数据表达要求 (15)2.8 材料选用要求 (17)2.9 性能设计要求 (17)2.10.1评审的时机和方法 (17)2.10.2评审的项目和依据 (17)2.11 装车质量特性 (17)2.11.1验收的质量特性项目和试验规范 (17)2.11.2接收和拒收的准则 (18)2.12 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 (18)2.13 制图要求 (18)第三章发动机附件设计规范 (19)3.1 标准制定 (19)3.2 发动机及悬置的选择安装 (19)3.2.1 动力匹配 (19)3.2.2 发动机悬置设计 (19)3.2.3 发电机选择 (20)3.3 进气系统 (20)3.3.1 进气系统功能 (20)3.3.2 进气系统组成 (20)3.3.3 进气系统设计要点 (20)3.4 排气系统 (22)3.4.1 排气系统功能 (22)3.4.2 排气系统组成 (22)3.4.3 排气系统设计 (22)3.4.4 排气系统阻力计算 (23)3.5 冷却系统 (24)3.5.1 术语和定义 (24)3.5.2 冷却相关性能参数 (27)3.5.3 冷却系统总布置和提高进风系数 (27)3.5.4 护风罩的设计 (29)3.5.5 散热器的选择 (29)3.5.6 风扇的选择 (31)3.5.7 膨胀水箱的选择 (32)3.5.8 冷却液的正确使用: (33)第四章行驶系统设计规范 (35)4.1 标准制定 (35)4.2范围 (35)4.3规范性引用文件 (35)4.4术语和定义 (35)4.5行驶系设计 (36)4.5.1 设计流程 (36)4.5.2 转向系设计 (36)4.5.3 前桥的选择 (36)4.5.4 后桥的选择 (37)4.5.5 悬架设计 (38)第五章传动系统设计规范 (40)5.2 变速系统匹配设计 (40)5.3 离合器设计匹配 (41)5.3.1 客车底盘常用干式离合器分类及特点 (41)5.3.2 离合器选型与安装 (42)5.3.3 离合器操纵系统匹配计算 (42)5.4 传动轴匹配设计 (43)5.4.1 定义 (43)5.4.2 传动轴匹配设计 (43)5.4.3 传动轴布置 (45)5.4.4 传动轴伸缩量校核 (47)5.4.5 传动轴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7)第六章制动系统设计规范 (49)6.1 标准制定 (49)6.2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流程 (49)6.3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 (49)6.3.1 制动系统原理图 (49)6.3.1储气筒阀及附件选型 (49)6.3.2 管路布置 (50)第一章底盘总布置图设计规范1.1 标准制定1.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客车三类底盘总布置图设计的基本要素。

插电式城市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插电式城市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 发动机的选型
对于 PHEV而言,电机主要用来提供驱动系统的 峰值功率,起到均衡功率的作用。当 PHEV处于高负荷
通 过 分 析 PHEV的 发 动 机 的 工 作 模 式 ,PHEV 运转时,电机和发动机混合驱动,此时电机提供峰值功
的发动机的最大功率(!emax/kW)可 以 按 照 最 高 车 速
装载质量
N RRP
总质量
S PPP
盘,在保证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的前提下,兼顾混合动力
通过计算得到空车状态下的整车质量为 5950kg,
[5-6]
与纯电动客车的优度为 296mm,前后轴载荷分配情况分别为 51
通过实际验证,基本达到预想的设计目标。
和 49;满载状态下的整车总质量为 6200kg,质心高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何提 1830mm,后轮距为 1600mm,前悬为 1157mm,后悬
高城市客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缩短开 为 1530mm。由于 PHEV由传统燃油客车改制而来,底
[1]
发周期成为城市客车转型新能源客车的核心问题 。插 盘布置改变较大,导致整车质量变大,轴荷需要重新分
Design-Innovation
性能指标
最高车速(, -.,/) $01$ -.,/ 加速时间,2 最大爬坡度, 以 %$ -.,/ 车速行驶的纯电动续驶里程,-. 最小离地的间隙,. 接近角(, ) 离去角(, ) 通过半径,.
表 ! 插电式城市客车的各项性能指标
数值
80 <20 20 40 0.24~0.29
! 汽车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
度 为 312mm, 前 后 轴 载 荷 分 配 情 况 分 别 为 43 和

电动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电动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底盘总布置设计标准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2021-06-15 发布 XXXXXXX 车业2021-06-15 实施XXXXXXX车业发布目录一纯电动乘用车底盘设计要求1二主要参数及各部件确实定22.1底盘总体设计的特点和要求22.2汽车形式的选择22.3纯电动乘用车主要参数的选择22.3.1主要尺寸参数确实定22.3.2主要质量参数确实定32.3.3主要性能参数确实定42.4电动机的选择52.4.1电动机形式的选择52.4.2电动机的悬置52.5传动系统52.5.1变速器的选择52.5.2驱动轴的选择62.6行驶系统62.6.1悬架形式确实定62.6.2轮胎的选择72.7转向系统82.7.1转向器的选择82.7.2转向助力装置82.8制动系统9三主要系统及部件布置103.1驱动电机的布置103.2传动系的布置103.3转向装置的布置103.4悬架的布置123.5制动系的布置12 3.6踏板的布置133.7动力电池的布置13纯电动乘用车底盘设计要求纯电动乘用车底盘设计要求:〔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那么.〔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那么等主导思想提出底盘设想.〔3〕绘制底盘总布置草图,确定底盘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根本形式.〔4〕编写设计任务书.〔5〕底盘总布置设计.〔6〕总成设计.〔7〕试制、试验、定型.底盘主要参数及部件确实定在主要参数的选择和计算问题上,主要考虑了纯电动乘用车整体的平安性、动力性、舒适性等,以及底盘总体布置的难易程度来进行的.汽车是由动力装置、底盘、车身、电器及仪表等四局部组成的,是用来载送人员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乘用车型号与驱动方式已经给出的情况下对底盘进行设计,主要是对底盘部件的选取及布置.设计主要包括:车型构成:车辆的主要尺寸、驱动方式和采用的主要部件〔如动机、变速器、驱动桥、悬架、转向器〕及附属设备;车辆的总体布置;整车性能、计算校核.各部件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利用国内各汽车部件生产厂的现有资源,可从中选择适合的部件,并对同型号车进行参考,预防对各部件单独设计以降低生产本钱. 各部件及总成总体位置确实定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载质量〕、驱动形式、驱动电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根据理论依据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对于各部件及总成在车架上安装位置的问题,主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运动关系、平安因素和对轴荷分配的影响来完成的.如果对上述问题考虑的不周到、不全面,将会给整车带来性能上不好的影响及平安隐患.二主要参数及各部件确实定2.1底盘总体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任务要求对纯电动乘用车底盘设计并布置.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设计即乘用车的总体设计.传统的整车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整车型式、结构和尺寸;〔2〕确定整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初选各总成的结构型式、尺寸和性能;〔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前几项需要进行选件分析,后一项需要进行理论校核分析,使其该设计底盘到达最优.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具有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特点.自然环境变化因素多,要求汽车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且平安的行驶,就必须制定有关法规强制企业执行,这也是工程技术人从事设计工作的依据之一.2.2汽车形式的选择〔1〕驱动形式纯电动乘用车主要在城市道路行驶,其工作条件好,故采用4 2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由于这样布置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机动性好、本钱低、适合于城市道路使用,是一种典型的、成熟的结构型式.〔2〕布置形式根据任务书要求在此采用电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形式.这种布置方案的优点是:能较好地散发热量.轴荷分配合理;同时由于后桥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比增大,可改善车厢后部的乘坐舒适性;作为市内用乘用车不需要行李箱时,因后桥前面的地板下方没有传动轴,那么可以降低地板高度,乘客上、下车方便;传动轴长度短.2.3纯电动乘用车主要参数的选择2.3.1主要尺寸参数确实定〔1〕轴距轴距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汽车最小转弯直径、纵向通过半径等有影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为标准本公司产品型式,以下参数作为设计参考:轻型纯电动乘用车,汽车总质量在2500kg以下,轴距长度LW2800mm;中型纯电动乘用车,汽车总质量在7500kg以下,轴距长度2600WLW3500mm.(2)前轮距B和后轮距B 12改变汽车轮距B会影响车厢或驾驶室内宽、汽车总宽、总质量、侧倾刚度、最小转弯直径等因素发生变化.受汽车总宽限制,轮距不宜过大.但在选定的前轮距B 范围内,应能布置下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 1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在确定后轮距时,应考虑能布置下电动机等动力总成,考虑两纵梁之间的宽度、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及它们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3)前悬L和后悬LF T R T 汽车的前悬LF和后悬L R尺寸是由总布置最后确定的.前悬处要布置钢板弹簧前支架、车身前部或驾驶室的前支点、保险杠、转向器等,要有足够的纵向布置空间.其长度与汽车的类型、驱动型式、驱动电机的布置型式和驾驶室的型式密切相关.汽车的前悬不宜过长.以免使汽车的接近角过小而影响通过性.乘用车后悬长度一般不得超过轴距的65%.2.3.2主要质量参数确实定汽车的质量参数包括整车整备质量m.、载客量、装备质量、质量系数L.、汽车总质量m、轴荷分配等.ma(1)整车整备质量m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载人时的整车质量.整车整备质量对汽车的制造本钱有影响,同时大大影响能源利用率.本公司整车整备质量确实定必须通过CAE分析,在满足足够的平安系数情况下尽量轻量化设计.(2)汽车的总质量汽车的总质量m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乘用车a的总质量m a由整备质量m.、乘员和驾驶员质量以及行李质量三局部构成.其中, 乘员和驾驶员每人质量按68kg,每人行李质量按7kg计,于是有:m = m.十(68 + 7)n(2—1)式中,n为包括驾驶员在内的载客数.〔3〕轴荷分配汽车的轴荷分配是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它对汽车的牵引性、通过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等主要使用性能以及轮胎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前置前轮驱动的乘用车,设定设计参数参考:满载时前轴载荷在47%〜60%之间,后轴载荷40%〜53%之间;空载前轴载荷在56%〜66%之间,后轴载荷在34%〜44%之间.2.3.3主要性能参数确实定汽车动力性参数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人上坡水平.a max2.4电动机的选择2.4.1电动机形式的选择考虑到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乘客面积利用率和电动机使用可靠度、耐久性、动力性、接近性、电动机的冷却性能、整车的供暖性等因素.电机的选择参考?J026驱动电机选型设计计算标准?进行.2.4.2电动机的悬置汽车是多自由度的振动体,并受到各种振源的作用而发生振动.电动机就是振源之一.现代的电动机是采用弹性支承安装的,称之为电动机的悬置系统.如不采用弹性元件而直接将电动机布置在汽车架上,当汽车行驶在不平坦路面上将导致机身由于车架的变形、冲击而破坏,而且还有来自电动机与车架与车身产生的噪音.所以,在这里采用了电动机悬置系统.其功用是:(1)允许身架或车身扭转而不致给车身造成过大的剩余应力,并预防给装置造成过大的应力变形,特别是四点支撑式结构.(2)减少由电动机震动产生的噪音,并减少声波的传输.(3)预防由电动机振动引起的人体不舒适和疲劳.(4)预防部件的疲劳、损坏.考虑到悬置元件的结构和整车的制造本钱,拟选用金属套管与橡胶块组合的橡胶悬置作为电动机的悬置元件.2.5传动系统动力装置和驱动轮之间的所有传动部件总称为传动系.传动系的功用是将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传动给驱动轮,并改变动力装置的功率输出特性以满足汽车行驶要求.所设计的微型纯电动乘用车根据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因素选择传动系统.2.5.1变速器的选择变速器是用来改变驱动电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电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变速器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2〕设置空挡,用来切断驱动电机的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3〕设置倒挡,使汽车能倒退行驶.4〕如有特殊需要另外设置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5〕换挡迅速、省力、方便.6〕工作可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不能有跳挡、乱挡以及换挡冲击等现象出现.7〕变速器应当有较高的工作效率.8〕变速器的工作噪声低.除此以外,变速器还应满足轮廓尺寸和质量小、制造本钱低、拆装容易、维修方便等要求.驱动轴有万向节、芯轴及其伸缩球头等组成,它主要用于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两根轴间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连接或装配各项配件而可移动或转动的圆形物体配件,一般均使用轻而抗扭性佳的合金钢制成.伸缩端球笼能自动调节变速器与驱动轮之间距离的变化驱动轴的选择应满足一下要求:1〕保证所连接的两轴的夹角及位置在一定范围变化时,能可靠而稳定地传递动力.2〕保证所连接的两轴尽可能等速运转.3〕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等.2.6行驶系统轮式底盘行驶系,一般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它要充分利用动力传动系统在主动轮或车轮处提供的转矩,合理匹配的行驶机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到达最正确的匹配动力性能、运动性能、最正确的驾驶性能,是行驶机构设计的主要目的.2.6.1悬架形式确实定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上,以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组成.确定悬架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2〕具有适宜的衰减振动的水平.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适宜.5〕有良好的隔声水平.6〕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7〕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满足零部件质量要小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所设计的轻型纯电动乘用车考虑到汽车的工作性质及整车的性能选择前选择麦弗逊独立悬架,选用螺旋弹簧配减振器;考虑到结构、尺寸,工作可靠性,耐久性及整车本钱,后悬架选用扭力梁非独立悬架.〔1〕轮胎与车轮应满足的根本要求车轮与轮胎式汽车行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为:1〕支撑整车;2〕缓和由路面传来的冲击力;3〕通过轮胎同路面的附着作用来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4〕汽车转弯行驶时产生平衡离心力的侧抗力,在保证汽车正常转向行驶的同时, 通过车轮产生的自动回正力矩,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方向;5〕承当越障提升通过性的作用.轮胎及车轮对汽车的许多重要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及行驶平安性和汽车的承载水平都有影响.所以要满足以下要求:有足够的负荷水平和速度水平;较小的滚动阻力和行驶噪声;良好的均匀性和质量平衡性;耐磨损、耐老化、抗刺扎和良好的气密性;质量小、价格低、拆装方便、互换性好.〔2〕轮胎的选用为了提升汽车的动力因数、降低汽车及其质心的高度、减小非簧载质量,对公路用车在其轮胎负荷系数以及汽车离地间隙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选取尺寸较小的轮胎.采用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可使轮胎的额定负荷值大大提升,从而使轮胎直径尺寸也大为缩小.2.7转向系统转向系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局部组成.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确定转向系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央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水平.6〕操纵轻便.7〕转向轮碰到障碍物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击力要尽可能小.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10.1.1向器的选择转向器的结构形式汽车转向系包括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等,其功能是将转向盘的转动按一定比例转化成转向轮的偏转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改变行驶方向,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假设转向轮受到路面干扰力作用,会自动偏转一个角度而改变汽车行驶方向,转向系的功能可使汽车恢复原来的直线行驶方向.所以转向器使用电动助力齿轮齿条式10.1.2向助力装置转向助力装置是利用其他能源来辅助驾驶员的人力进行转向的转向系统.由于轻型纯电动乘用车在转向时阻力较大,仅靠转向器本身的结构来兼顾转向操纵的省力和灵敏两方面的要求,是比拟困难的.因此,在这两类汽车上,较广泛地利用其他能源的动力来帮助转向,使转向操纵轻便.同时选用较小的转向器传动比,以满足转向灵敏的要求.高速行驶时,对动力进行限制,使转向不致过轻,以增强转向的灵敏度〔路感〕.在正常情况下,汽车动力转向所需的能量,只有小局部力由驾驶员提供.但在动力转向装置失效时,应当还能由驾驶员独立承当转向的任务.2.8制动系统任何制动系都具有以下四个根本组成局部:1〕供能装置,包括供应、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状态的各种部件.2〕限制装置,包括产生制动动作和限制制动效果的各种部件.3〕传动装置,包括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4〕制动器,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其中包括辅助制动系中的缓速装置.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 是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是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制动系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制动装置,即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前者用来保证前两项功能,后者那么用来保证第三项功能.选择制动系为双回路液压盘式车轮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稳定性高、耐久性好、工作可靠性强、制动操纵性好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环保性,且本钱低,给底盘布置带来一些优越性.制动系带自动调节装置, 双管路带比例阀的制动系统.确定制动系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足够的制动效能.2〕工作可靠.3〕在任何速度下制动时,汽车都不应丧失操纵性和方向稳定性.4〕预防水和污泥进入制动器工作外表.5〕制动水平的热稳定性良好.6〕操纵轻便,并具有良好的随动性.7〕制动时,制动系产生的噪声尽可能小,同时力求减少散发出对人体有害的石棉纤维等物质,以减少公害.8〕作用滞后性应尽可能好.9〕摩擦衬片应有足够的使用寿命.10〕摩擦副磨损后,应有能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机构,且调整间隙工作容易,最好设置自动调整间隙机构.11〕当制动驱动装置的任何元件发生故障并使其根本功能遭到破坏时,汽车制动系应有影响或光信号等报警提示.乘用车行驶速度低,制动器使用频率大,故在选择时应考虑制动器的制动效能稳定性、耐久性、工作可靠性、制动时操纵性和方向稳定性、热稳定性、环保性及整车本钱.所以选用盘式制动器;行车制动为双管路,液压制动;驻车制动为拉锁式机械制动作用于后轮;制动泵为真空助力式.为提升汽车在湿、滑路面行驶的平安性,制动系中还应加装比例阀调节防抱死系统.在初步确定汽车的乘员数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驱动电机形式等以后, 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布置方案.三主要系统及部件布置3.1驱动电机的布置〔1〕驱动电机的上下位置由于是电动机前置,所以驱动电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有影响.〔2〕驱动电机的前后位置驱动电机的前后位置会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驱动轴滑移量变化.〔3〕驱动电机的左右位置驱动电机的左右位置会影响汽车的前轴轴荷分配,转向轮磨损一致性情况. 3.2传动系的布置由于驱动电机、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驱动电机位置确定以后,包括驱动电机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在总布置图中进行细化、准确定位, 最后确定其坐标位置.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机底壳与驱动轴的最小跳动距离;〔2〕电机底壳与横拉杆的间隙,除前轴垂直跳动量外,还要考虑加速时电机输出扭矩反作用力产生的悬置变形.〔3〕驱动轴万向节的正常工作位置不得超出厂家规定的工作角度.〔4〕单根驱动轴不易过长,必要时可加中间支承.3.3转向装置的布置〔1〕转向盘的位置10转向盘位于驾驶员座椅的前方,为保证驾驶员能舒适地转向操作,应注意转向盘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地夹角,并以取得转向盘前部盲区距离最小为佳,同时转向盘不能影响驾驶员观察仪表,转向盘周围还应有足够地空间.由于转向盘的位置还影响到驾驶员操纵的方便性,所转向盘与驾驶员座椅的位置如图3-2所示.图3-2转向盘与座椅位置关系〔2〕转向器的位置因转向器固定在车架上,其轴线常与转向盘中央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为此用万向节和转向轴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转向盘与转向器之间通过一根刚性轴直接连接起来时转向盘相对驾驶员在纵向平面内偏斜一个角度,这导致操纵不方便, 又会因转向驱动轴在附视图上向前斜插而影响踏板的布置和驾驶员腿部的操纵动作.〔3〕转向器的布置的要求转向系统的布置,主要是保证驾驶员操纵轻便、舒适,并使汽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灵敏度,转弯时减少车轮的侧滑,减轻转向盘上的反冲力和有自动回正作用.转向机及转向柱的固定要牢靠,角度及转向盘的高度位置应保证驾驶员操作灵便,手臂没有被架高的感觉,抬腿蹬踏板时不碰转向盘.拉杆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特别是弯拉杆,要保证没有弹性变形.在前轮左右最大转角区间内,各节点不能出现发卡、磨擦现象,拉杆之间不能出现死角,在转向过程当中传动比的变化应尽量小.在系列车型设计当中,由于轴距的变化会影响梯形底角的变化,在实际生产中,这种细小的变动很难处理,治理上容易出现误装或错装,生产也不好安排, 为此就应在设计时回避这一误区.转向梯形确实定,以系列车型中,产量最大的、或轴距居中的车型、亦可两者兼顾后决定以某一车型为根底设计其转向梯形,其它车型直接乘用,这样便于组织生产和开展变型车;对使用影响也不大.113.4悬架的布置由于乘用车前悬采用了麦弗逊式独立悬架,L形下摆臂同时承受车轮处的纵向力和侧向力,结构简单可靠.后悬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将减震器布置在螺旋弹簧内,减小布置空间,减震器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立状,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3.5制动系的布置踩下制动器踏板所需的力量比踩下加速踏板要大的多,因此,制动踏板应更靠近驾驶员,并要做到操纵轻便.应检查杆件运动时有无干预和死角,更不应该在车轮制动时自行制动.布置制动管时要注意平安可靠,整洁美观,在一条管路上,当两个固定点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要采用软管过渡.平行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或者完全束在一起,交叉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同时注意不要将管子布置在车架纵梁内侧的下翼上,预防管子腐败.汽车上应配有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两者可以独立、亦可互相联系,当某一者失灵〔踏板或制动阀除外〕, 另一系统仍具有应急的制动功能.整车设计人员要与总成设计人员共同商定,选择行车和驻车制动器的方案、制动操纵方式及驱动机构的型式、结构和布置.为了提升制开工作的可靠性,应采用分路系统,液压行车制动的起优点是操纵轻。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某公司产品研究院二○一九年六月1 总布置设计注意事项1、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

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及主要尺寸,提出整车设想(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1、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及运动校核。

1、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及控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1、4正确处理好整车与部件、部件与部件的设计、使用和制造之间的矛盾,使产品符合好用、好修、好造和好看的原则。

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步骤2、1收集资料和整车设想:在明确所开发车型的主要使用用途,主要技术经济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以及此类车型的使用环境,道路条件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技术情况以及该类车型配套的各大总成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另外需了解相关的标准、法规等情况。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整车的初步方案。

2、2编制设计任务书:总体方案经过讨论后,可以确定车型的主要参数,初步确定各总成的位置,编制出设计任务书。

2、3设计任务书批准后,通过总布置计算、校核、准确地计算出各总成尺寸和主要性能参数,下发联系单。

2、4协调各总成间的关系,绘制总布置图,避免各总成间的干涉情况。

2、5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设计完成后,总体设计人员应参加试制、试验、记录并解决试制和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应测定车辆的整体质量、满载质量以及轴荷分配,并进行修改设计。

3 总布置设计应进行的主要计算3、1轴荷分配。

3、2稳定性。

3、3最小转弯半径。

3、4动力性计算。

3、5燃料经济性计算。

3、6成本预算。

4 总布置设计中的几种校核图4、1转向轮跳动图。

4、2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运动图。

4、3传动轴跳动图。

4、4钢板弹簧与纵拉杆运动轨迹校核图。

5 总布置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5、1应尽量考虑与我厂原有车型的通用性,尽量少投入胎膜具。

5、2应考虑系列化问题,如多种动力总成、空调等。

中型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中型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中型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摘要客车底盘的总布置设计在客车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中型客车底盘各主要部件进行选择及布置设计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了选取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完成底盘总体布置设计。

设计过程中,在给定客车类型、部分参数及驱动形式的情况下,对中型客车底盘进行选件布置;依据所确定的轴数、驱动形式、发动机的功率及汽车底盘布置形式,并考虑到商用车的舒适性及其对商用车的基本性能的要求来进行了汽车主要尺寸参数和性能参数的选取和计算,在此基础上选取并确定了底盘各部件的动力总成、制动系及转向系等。

最后参考了同类车型的底盘总布置方案来对所设计的中型客车进行底盘总布置,并绘制了底盘的总布置图。

本文在底盘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转向系的运动干涉问题进行了校核。

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图解法,对转向系在向左、向右时的不同情况进行校核,并测试其合理性,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匹配合理,切合实际。

关键词:客车;底盘;总布置;客车设计AbstractThe total passenger car chassis layout design of the b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edium-sized passenger car chas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to choose the design and lay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and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overall layout design of the chassis. The design process, the passenger in a given type, someform of driver parameters and circumstances, to carry out medium-sized passenger car chassis layout options; based on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number of forms-driven, engine power and chassis layout of the for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mmercial vehicles and the comfort of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the commer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main dimensions of the vehicle parameters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selected and calculated, on this basis to select and identify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chassis powertrain, brake system and such as steering. Finally, with reference to the same general layout chassis model program to medium-sized passenger cars designed to carry out general layout chassis and a total mapping of the chassis layout.On the course of the design of the chassis,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e comfort and the safety of the automobilism, we check the interference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system. On the course that we use the graphical method, check the different case when the steering system turn left or right.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e design of the steering system are matching with reason and practicableness.Key words:Bus;Chassis;Layout;Bus Design目录第1章绪论 (1)1.1 中型客车底盘概述 (1)1.1.1 中型客车底盘的发展现状 (1)1.1.2 中型客车底盘设计要求 (1)1.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2)第2章主要参数及各部件的确定 (4)2.1 底盘总体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4) 2.2 汽车形式的选择 (4)2.3 中型客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5)2.3.1 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5)2.3.2 主要质量参数的确定 (6)2.3.3 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7)2.4 发动机的选择 (11)2.4.1 发动机形式的选择 (11)2.4.2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11) 2.4.3 发动机的悬置 (12)2.5 传动系统 (13)2.5.1 驱动桥形式的选择 (13)2.5.2 离合器的选择 (13)2.5.3 变速器的选择 (15)2.5.4 传动轴的选择 (16)2.6 行驶系统 (16)2.6.1 车架的形式 (17)2.6.2 悬架的计算及形式的确定 (17) 2.6.3 轮胎的选择 (19)2.6.4 后桥的选择 (19)2.7 转向系统 (20)2.7.1 前轴 (21)2.7.2 转向器的选择 (21)2.7.3 转向助力装置 (21)2.8 制动系统 (22)2.8.1 行车制动 (23)2.8.2 驻车制动 (24)2.8.3 辅助制动 (24)第3章总体布置 (25)3.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25)3.2 发动机的布置 (26)3.3 传动系的布置 (26)3.4 转向装置的布置 (27)3.5 悬架的布置 (28)3.6 制动系的布置 (29)3.7 踏板的布置 (30)3.8 车架总成的布置 (30)3.9 油箱和蓄电池的布置 (31)第4章运动校核 (32)4.1 原理与计算 (32)4.2 作图方法 (32)第5章平顺性分析与悬架匹配分析 (34) 5.1 客车平顺性概述 (34)5.2 客车等效振动分析 (34)5.3 客车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36) 5.4 悬架弹簧动挠度的幅频特性 (37) 5.5 相对动载的幅频特性 (38)第6章结论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附录Ⅰ (43)附录Ⅱ (47)第1章绪论1.1中型客车底盘概述客车底盘技术是整车技术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客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等性能,换句话来说,底盘技术的好与坏影响着用户对客车的评价,也决定了客车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盘总布置设计
研究
底盘总布置设计是汽车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个反复协商,调整的过程。

传统的设计方法在底盘总布置的过程中耗费了设计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设计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劳动。

参数化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截然不同,特别是对经常需要修改的零部件设计或需要调整,协商的总布置设计,采用此方法将使修改工作十分容易。

它将大大提高设计效率,避免重复性劳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参数化设计方法运用的汽车设计实践中,已是一个可行而且实用的方法。

在认真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参数化技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对参数化技术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的应用作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针对底盘设计中参数化实现的各个主要环节作了基础方法上的研究。

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零部件的几何模型是用固定尺寸值得到的,所以零部件的结构形状的修改比较麻烦,即使一个小的细节需要修改都必须重新绘图.所谓参数化设计即是在设计中产品的结构形式是确定的,它需要根据某些具体的条件和具体的参数来决定产品某一结构形式下的结构参数,从而设计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完成将原始图形中的形式参数用符合设计图形的具体结构参数数值来代替,其具体结构参数的数值又与具体产品有关。

参数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是:
创造原始图形;确定绘图参数;由专业知识确定原始图形参数与具体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产生设计图纸及相关文档.其整个过程需要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各种数据,图形进行存储及管理。

利用参数化技术进行设计可以十分容易的修改图形,并能将以往某些产品设计的经验和知识继承下来。

设计者就可以把时间,精力集中于更具创造性的概念和整体设计上去,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提高设计效率。

参数化总布置的实现
底盘总布置的参数化设计就是用尺寸参数控制底盘各总成的位置,实现不同
的布置方案。

我们在布置设计中只需改变某总成的位置或更换某一总成或仅加长轴距时,该技术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幅新的总布置图,既快速又形象直观。

1.底盘坐标系及总成坐标系的建立
底盘总布置设计中需要建立底盘坐标系以确定在装配时总成部件的位置尺寸,而总成的自身坐标系是用于为总成在底盘坐标系中定位时提供一个自身的基准。

如此以来,如果要修改总成在底盘的位置时只需修改总成在底盘坐标系下的坐标参数即可。

若在三维环境下进行布置设计,两个坐标系通常应是同一类型的坐标系以便于定位方便,一般采用右手直角坐标系。

1.1 零部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底盘总布置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底盘各总成的基本结构形式和空间位置,在只考虑零部件主要尺寸的前提下进行总成及零部件的空间位置及基本结构的动态修改。

因此,首先需要忽略一些细节参数抽取各个零部件的总体参数,即与总布置有关的基本结构参数。

这些参数可分为两类
形体参数:
它决定总成部件的大小与形状;
位置参数:
它决定总成部件的布置方位。

通过这些总体参数可以控制零部件的简化模型,进行变量化、参数化设计。

同时还应该建立零部件参数化的模型图库。

1.2 参数化底盘总体装配的实现
在底盘总体装配中,底盘是由许多零部件装配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一些子零部件装配而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型关系,即装配关系树。

在建立底盘装配模型之前,首先要弄清和建立好参数化底盘总体装配的树型结构。

这个装配关系树的根节点就是要建立起来的底盘装配文件,各大总成作为这个关系树的一级节点.一些复杂的总成如车架总成等还会包含二级,三级等节点。

节点之间的关系是由一层层的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参数关联相联系。

父节
点与子节点之间的参数关联是通过其尺寸参数和位置参数表示出来的一般的底盘总体装配关系树的结构
1.3 总成及零部件的装配方式
在进行底盘总体装配时,我们通常采用两种装配方式。

通过坐标点装配和通过约束装配。

坐标点装配思路简单,操作起来快捷方便,约束装配在实现零部件间复杂的装配关系时有着坐标点装配无法比拟的优势。

1.4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在装配时由于各总成部件间都有互相依附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若一个总成部件的形位参数发生变化基本上都会影响到其它各总成部件在底盘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从而使整个底盘的布置格局发生变化。

如果要使一个总成部件的形位参数发生变化后,其它总成部件的位置参数也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应该建立一系列装配尺寸链。

利用这些装配尺寸链来表示各总成部件间相互位置的动态关系就可以实现装配修改的自动化。

在底盘总布置图中,通常只有侧视图和俯视图。

其中侧视图的尺寸链应包括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两个尺寸链,俯视图应包括左右位置和前后位置两个尺寸链。

两个视图中的前后位置尺寸链因为都表示同一个底盘纵向位置的依存关系,所以应该完全一致。

在底盘的这些尺寸链当中,“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后车桥”这一局部尺寸链是最为复杂的。

当其中某一个部件的形位参数发生变化时,其余部件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其位置参数就会产生一个变化量,不管是哪个位置尺寸链,这个变化量都要由传动轴的长度与角度的变化量来抵消。

从而保证了尺寸链上的各部件在一个发生变化时,其它部件的位置会自动做出合适的调整,不会出现干涉现象。

1.5 干涉检查与运动校核
在进行总布置设计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装配件进行干涉检查和对相对运动的零部件进行运动校核,其中包括发动机与前车桥之间的运动间隙校核和前轮转向时运动间隙的校核。

1.5.1 发动机与前车桥的运动间隙校核
对前置后驱的布置方案来说,发动机总是要布置在前车桥上方。

而汽车在行驶中前车桥的上下跳动有可能使它与发动机油底壳发生运动干涉,所以在布置发动机时要求前车桥与油底壳之间应有足够的运动间隙。

如果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合适,可以通过修改车架与前车桥的位置参数或发动机与车架的位置参数来调整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1.5.2 前轮转向的运动间隙校核
前轮转向的运动校核是总布置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这是为了检查转向轮与纵拉杆、车架间的运动间隙是否合适。

如果发现转向轮与车架的运动干涉问题,可以通过减小车架的宽度,增大前轮距等方法加以解决。

1.6 关于支持参数化设计的数据库
数据库是底盘参数化设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据结构和存储特性的好坏对底盘参数化设计工作会产生重大影响。

底盘设计的标准库
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通常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法规和设计准则。

满足技术法规和遵循设计准则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手工查阅费时费力,而且有时因资料有限无法全面查阅,给设计工作造成不便。

如果能将底盘设计的相关国家标准。

该模型库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以便设计者可不断的添加新的零部件模型。

在模型库建成后设计者就可以直接调用库中模型进行参数修改,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