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工程管理规定
气体存放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气体存放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了保障工作场所内气体存放的安全,有效预防气体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遵守政策法规1.员工须遵守国家有关气体存放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严禁私自擅自操作气体设备。
2.所有气体设备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合格证书,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所有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了解气体存放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定。
二、气体存放场所管理1.气体存放场所必须保持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确保存放环境安全。
2.气体存放区域内必须贴有易燃易爆警示标识,禁止吸烟、明火和静电产生。
3.定期检查气体存放设备和管道,确保设备无渗漏、无损坏。
4.气体存放场所必须设有安全通道,确保员工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逃生。
5.气体存放场所内必须备有相应的应急处理设备,如喷淋器、泡沫灭火器等。
三、气体存放操作规定1.操作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确保操作安全。
2.操作员必须仔细阅读气体使用说明书,了解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3.操作员在操作气体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定进行,禁止擅自更改操作方式。
4.操作员在操作气体设备时,必须随时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5.操作员在操作气体设备时,必须确保操作区域内无明火、电火花等火源。
6.定期对气体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四、气体事故处理1.一旦发生气体事故,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2.发生气体泄漏事故时,立即关闭泄漏阀门,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3.发生气体火灾事故时,立即启动灭火器械进行扑灭,确保火灾不扩散。
4.气体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加以改进。
五、个人责任1.员工应严格遵守气体存放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员工如有发现气体存放设备异常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不得私自修改或操作。
3.员工应积极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采气工程-常规气藏开采(一)
常规气藏开采
实际应用:利用气区块气井数据(地层压力和地层系数),建立了 本区块气井无阻流量与地层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log q AOF log(Kh) log( p r2 ) B
常规气藏开采
完井测试产量与无阻流量间的经验关系式: 测试产量与一点法无阻流量配套的新井资料点在双对数坐标上,具 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常规气藏开采
4、影响气井工作制度的其它因素 主要有用户用气负荷的变化,气藏采气速度的影响,输气管线 压力的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气井产量和工艺制度。
常规气藏开采
气井的分类开采
常规气藏开采
按照不同的地质特点和开采特征(如压力、产量、产油气水和气 质情况等),可以把常规气藏气开采划分为无水气藏气井、有水气藏 气井、低压气藏气井开采。
常规气藏开采
气井出水期晚,不造成早期突发性水淹 气井生产压差过大会引起底水锥进或边水舌进。尤其是裂缝性气藏, 地层水将沿裂缝窜进,引起气井过早出水,甚至造成早期突发性水 淹。气井过早出水,产层受地层水伤害,会造成不良后果: (1)加速产量递减。气层的一部分渗流通道被水占据,单相流变 为两相流,使气相渗透率降低,增大了气体渗流阻力,使产气量大 幅度下降,递减加快; (2)地层水沿裂缝、高渗透带窜进,气体被水封隔、遮档,气体 流动受阻,部分区块形成死区,使采收率降低; (3)气井出水后气水比增加,造成油管中两相流动,使气液举升 压力损失增加,井口流动压力下降。严重时会造成积液,产气量下 降,甚至造成气井过早停喷,大大缩短气井寿命。
常规气藏开采
无水气藏气井的开采 无水气藏是指气层中无边底水和层间水的气藏(也包括边底水不活 跃的气藏)。这类气藏的驱动方式主要靠天然气弹性能量,进行衰
竭式开采。开来过程中,除产少量凝折水外,气井基本上产纯气 (有的也产少量凝析油,但不属凝折气井)。
天然气开发管理三个管理规定要点10.7
天然气开发管理三个管理规定要点10.7气藏工程管理规定(要点)第二章气藏描述第一条气藏描述按照开发阶段可划分为早期气藏描述和精细气藏描述。
早期气藏描述在开发前期评价阶段开展;精细气藏描述在气田生产过程中开展。
第二条早期气藏描述主要包括对构造、储层物性、流体性质与分布、温度压力系统、水动力系统、气藏类型与驱动类型等气藏地质特征的描述,评价可动用储量,并建立静态地质模型。
(一)构造特征描述。
主要研究圈闭要素、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构造对气、油、水的控制作用。
(二)储层特征描述。
开展储层沉积相、微相和成岩作用、储层展布、储层岩性物性及孔喉结构、裂缝发育及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渗流特征研究,进行储层分类与评价。
(三)气藏流体特征描述。
分析气藏流体组分、性质和高压物性特征,研究气油水分布、水体能量及控制因素。
凝析气藏和高含硫气藏要取得原始状态下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进行相态分析。
(四)气藏类型描述。
从气藏圈闭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气油水关系、驱动类型、压力系统等方面,分析影响气田开发主控因素,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确定气藏类型。
第三条气井配产应考虑储层条件与地层水活动性,考虑气藏稳产要求,合理利用地层能量。
第四条采气速度确定。
根据气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综合考虑气田储量规模、资源接替状况、稳产要求、气田开发经济效益和采收率等因素,确定气田合理的采气速度。
具体要求为:(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气藏采气速度、稳产年限和稳产期采出程度的关系,预测并对比不同采气速度下的气藏开发指标,优选合理的采气速度。
(二)大型中高渗气田需要保持10~15年的稳产,一般采用3%~4%的采气速度;储层物性与连通性好的中小型气藏,要求稳产7~10年,可采用4%~5%采气速度;低渗低丰度气田及水驱气藏的采气速度一般应小于3%;疏松砂岩储层易出砂气藏应适当降低采气速度;高酸性气田可适当提高采气速度。
(三)气田开发资源接替条件好,供气区储采比20以上,在对采收率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较高采气速度。
燃气工程实验设备管理制度
燃气工程实验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燃气工程实验设备的管理,保障实验设备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燃气工程实验设备使用单位的实验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设备管理应遵循科学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规范、高效的管理。
第四条实验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并向全体员工宣传贯彻。
第五条实验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实验设备,不得私自调拨、出借或闲置。
第六条实验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对实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七条实验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档案,对设备进行全面记录和归档。
第八条实验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第二章实验设备管理机构第九条实验设备管理机构是实验设备使用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工作。
第十条实验设备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十一条实验设备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操作。
第十二条实验设备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三条实验设备管理机构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三章实验设备的购置和验收管理第十四条实验设备的购置应当根据实验需要和经费情况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实验设备的验收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对设备的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实验设备的验收报告应当如实记录验收过程和结果,保留相关资料备查。
第十七条对于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当及时进行入库登记并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当立即通知供货商并要求处理,直至达到符合要求标准。
第四章实验设备的使用管理第十九条实验设备的使用应当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禁止私自调拨、出借或闲置设备。
第二十条实验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设备使用计划,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度和安排。
储气库地下工程管理制度
储气库地下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储气库地下工程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储气库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全过程管理。
三、管理目标1.确保储气库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标准要求;2. 提高储气库地下工程的安全环保水平,减少事故风险;3. 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遵守合规,科学规划;3. 全面管理,持续改进。
五、责任主体1. 项目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对储气库地下工程进行全面管理;2. 设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3. 运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监管,保障工程正常运行;4. 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工程管理合规。
六、管理措施1. 规划管理(1)储气库地下工程规划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2)规划应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等因素,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
2. 设计管理(1)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等数据,合理确定设计参数,满足储气库地下工程的工程要求。
(2)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3. 施工管理(1)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安全、环保措施,确保施工安全;(2)施工现场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 运营管理(1)运营单位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确保安全运行;(2)建立巡查、检修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应急预案。
5. 监管管理(1)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合规;(2)及时发现问题,依法处理,切实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七、安全保障1. 安全教育(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定期组织安全演练,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2. 安全隐患排查(1)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2)建立安全管理台账,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采气工程管理规定
附件 4采气工程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二00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 (2)第三章采气工程方案 (5)第四章完井与投产 (7)第五章采气生产管理 (10)第六章气井作业管理 (15)第七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22)第八章管理职责 (24)第九章质量控制 (27)第十章附则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采气工程各项工作,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适应天然气开发的需要,根据《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采气工程是天然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气藏工程、钻井工程、地面工程有机结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气田安全、高效开采。
第三条采气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采气工程方案设计、完井与投产、采气生产管理、气井作业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质量控制、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第四条建立、健全各级采气工程的管理机构(岗位)以及生产和研究队伍,明确职责,完善制度,不断提高采气工程系统的综合能力。
第五条采气工程各项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理念。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在国内的陆上天然气采气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采气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第七条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要求,采气工程要早期介入气田的开发前期评价,为气田投入开发做好准备。
第八条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适用的完井方式和井身结构,实施试气试采施工作业和资料录取,进行主体工艺和配套技术适应性分析评价,开展必要的室内分析试验以及重点技术现场先导试验,提出采气工程主体工艺技术,为编制采气工程方案提供依据。
第九条新区块、新气藏都要进行储层敏感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入井工作液技术指标,对裂缝型气藏和异常高压气藏应加强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油气藏型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构建
油气藏型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构建马守锋1 韩月卿2 范 春1 孟 雷1 张 梅1 幸 雨1(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天然气使用需求的日益增加,欧美国家不断加快储气库建设力度。
近年来,我国亦在加快推动储气能力建设,储气库建设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储气库标准化现状,并对油气藏型储气库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实际建立了油气藏型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提出了标准化规划方向,高标准助力储气库建设加速驶入“快车道”。
关键词:油气藏,储气库,标准体系,储气能力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GasStorage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MA Shou-feng1 HAN Yue-qin2 FAN Chun1 MENG Lei1 ZHANG Mei1 XING Yu1(1.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Branch;2.Si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natural gas,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continue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gas storage. In recent years, China is also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as storage capa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as storage has entered the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of gas storag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ully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system of gas storage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of gas storage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standardization planning direc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gas storage with high standards and drive it into the "fast lane".Keywords: oil and gas reservoir, gas storage, standard system, gas storage capacity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储气库工程管理制度范文
储气库工程管理制度范文储气库工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储气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储气库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储气库工程是指为储存天然气、液化气体或其他气体而建设的储气设施。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储气库工程的建设、运营、维护和改造等活动。
第四条储气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第五条储气库工程的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为核心原则。
第二章储气库工程建设管理第六条储气库工程建设管理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包括储气库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第七条储气库工程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储气库的结构、设备和管线等内容。
第八条储气库工程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施工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九条刘第十条储气库工程验收应由专业验收机构进行,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方面。
第十一条储气库工程竣工后应进行工程交付和移交手续,交付和移交各方应按照相关法律和合同的约定进行。
第三章储气库工程运营管理第十二条储气库工程运营管理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包括储气库日常运行、维护和安全等方面。
第十三条储气库工程的日常运行应按照运行规程进行,规定了储气库的操作程序、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第十四条储气库工程的维护管理应按照维护计划进行,包括定期巡视、检修和更换设备等内容。
第十五条储气库工程的安全管理应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包括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等环节。
第十六条储气库工程的环境保护应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进行,包括储气库工程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第十七条储气库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法律和标准进行,包括安全设施和安全操作等方面。
第四章储气库工程改造管理第十八条储气库工程改造管理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包括储气库工程改造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气体储罐管理制度
气体储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气体储罐的安全运行,保护环境和人员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气体储罐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第三条气体储罐的管理包括储罐的选址设计、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安全监督等方面。
第四条气体储罐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气体储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气体储罐的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风险管控"的原则。
第六条气体储罐的管理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建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七条气体储罐的管理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气体储罐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档案和记录制度,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
第二章设计与安装第九条气体储罐的选址应当满足安全距离要求,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第十条气体储罐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和设备。
第十一条气体储罐的安装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第十二条气体储罐的安装验收应当由专业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十三条气体储罐的安装验收应当建立相关记录档案,包括设计文件、验收报告等。
第三章运行与维护第十四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制定和执行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和维护计划。
第十五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监测和维护。
第十六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七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
第十八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建立设备故障和事故的记录档案,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四章安全监督第十九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加强设备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二十一条气体储罐的运行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燃气管道工程规章制度
燃气管道工程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燃气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保障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城市、乡镇、农村燃气管道工程,包括城市燃气管道工程、民用燃气管道工程、工业燃气管道工程等。
第三条燃气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保证燃气管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燃气管道工程必须严格按照申报、审批、施工、验收程序进行,不得私自增设、改变燃气管道的设计参数和工程施工要求。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燃气管道工程必须经过勘察设计、环保评估、安全评估等程序,并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手续。
第六条燃气管道工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工程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并指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
第七条燃气管道工程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定期对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并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八条对于已建成的燃气管道工程,燃气公司应当建立完整的安全档案,记录管道施工、检测、维护等信息,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二章设计规定第九条燃气管道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于城市建设区域的燃气管道工程,应该考虑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
第十条燃气管道工程设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道的材质、规格、安装方式等细节,并保证管道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在管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燃气管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设计不当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燃气管道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关资质,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设计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设计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三条燃气管道设计图纸必须经过专业的设计人员签字盖章,并经过设计单位负责人审查确认后方可施工。
第三章施工规定第十四条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施工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燃气管道施工单位应配备专业施工人员和技术工人,同时应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施工流程。
燃气使用与存放的管理规定模版
燃气使用与存放的管理规定模版燃气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
为了确保燃气的安全使用和存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管理规定。
本文将介绍一份燃气使用与存放的管理规定模板,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此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保障燃气的安全使用和存放,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燃气使用和存放行为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居民、企事业单位、工地等。
第二部分:燃气使用管理2.1 燃气设施建设2.1.1 燃气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
2.1.2 燃气设施建设前必须进行相关设计审查,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
2.2 燃气设备安全2.2.1 燃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具备合格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2.2.2 燃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2.2.3 燃气设备必须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
2.3 燃气使用安全2.3.1 燃气使用时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擅自改装和调整燃气设备。
2.3.2 燃气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燃气积聚和泄漏。
2.3.3 燃气使用场所必须配备合格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装置,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三部分:燃气存放管理3.1 燃气存放场所3.1.1 燃气存放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具备防火、通风等必要条件。
3.1.2 燃气存放场所的布局要合理,燃气容器必须固定牢固,防止倾倒和撞击。
3.2 燃气容器安全3.2.1 燃气容器必须具备合格的生产许可证和检验合格证明。
3.2.2 燃气容器的存放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禁止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阳光直晒。
3.3 燃气泄漏应急措施3.3.1 燃气存放场所必须设置手动切断装置和紧急排气装置,以应对突发泄漏情况。
储气库工程管理制度汇编
储气库工程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优化储气库工程管理工作,保障储气库工程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储气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改造等全过程管理工作。
第三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遵守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四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强化安全、环保、节能、经济、合法的管理理念,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和保障储气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健全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第六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工程品质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强化全员参与,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工作。
第八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第九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
第十条储气库工程管理应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第二章设计管理第十一条储气库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要求。
第十二条储气库设计应根据地质、气相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第十三条储气库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留有一定的余地和空间。
第十四条储气库设计应综合考虑投资、运营成本、安全风险等因素,做到经济合理。
第十五条储气库设计应充分考虑能源利用、环保减排等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
第十六条储气库设计应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设计验收制度,确保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第十七条储气库设计过程中的技术、专业问题应及时沟通和解决,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十八条储气库设计在完工前应进行全面验收,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九条对于存在设计缺陷或问题的储气库工程应及时整改和补救,在不影响工程进度和运行安全的情况下解决。
气藏工程管理规定
气藏工程管理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气藏评价 (2)第三章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4)第四章方案实施 (10)第五章开发动态监测 (11)第六章开发过程管理 (14)第七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20)第八章附则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气藏工程管理,加强气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气田开发水平,依据《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气藏工程管理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气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工作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气田科学开发。
第三条气藏工程管理的任务是在气藏评价和气藏开发过程中,深化气藏认识,搞好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把握气田开发趋势,搞好气田开发调整,确保气田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第四条气藏工程各项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均简称油田公司)在国内陆上的天然气开发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气藏评价第六条气藏评价阶段开展的气藏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特征描述、地质模型建立、储量评价、储层渗流物理特征、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等。
第七条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一)构造特征。
主要研究圈闭要素、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构造对气、油、水的控制作用。
(二)储层特征。
开展储层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裂缝发育及分布、储层渗流特征研究,进行储层分类与评价。
(三)气藏流体特征。
分析气藏流体组分、性质和高压物性特征,研究油气水分布、水体能量及控制因素。
凝析气藏和高含硫气藏要取得原始状态下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进行相态分析。
(四)气藏类型。
从气藏圈闭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油气水关系、驱动类型、压力系统等方面,分析影响气田开发主控因素,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确定气藏类型。
2024年油气藏型储气库钻完井技术要求(2篇)
2024年油气藏型储气库钻完井技术要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储气库注采强度高,压力变化大,为达到储气库注采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储气库建设应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装备,确保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建设方应加强对现场各施工环节的监督。
第二条在已部分开采或接近枯竭的油气藏建设储气库,地层压力低,新井建设应采取针对性的钻完井工艺,宜采用水平井、定向井提高单井注采量,减少总井数。
老井封堵或再利用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储气库的完整性。
第三条为有效保护低压油气藏,减少储层漏失伤害,降低储层污染,尽可能采用储层专打,储层段钻井采用相应介质,实现欠平衡或近平衡钻井。
第四条本技术要求包括储气库新井钻井工程、完井工程和老井利用、老井封堵以及井的安全评价五部分。
第二章钻井工程第五条油气藏型储气库钻井工程设计应根据储层特征,做出针对性设计,设计应突出有效保护储层、提高注采量、降低事故复杂、保证固井质量等目的。
第六条为了便于储气库集中管理,减少土地占用和建库综合成本,储气库建设宜采用丛式井组设计,新钻注采井井间距应根据井场面积、布井数量、安全生产以及后期作业等因素统筹考虑,原则上不小于10m。
第七条储气库丛式井组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生产、老井防碰和后期作业要求。
老井若没有MWD或多点测斜仪测量数据,应采用陀螺仪进行轨迹复测,新井设计必须考虑老井井眼轨迹的测量误差。
第八条注采井井身结构应满足储气库长期周期性高强度注采及安全生产的需要,各层套管下深应结合当前实际地层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资料进行设计。
第九条为了提高储气库单井注采能力,宜采用较大尺寸的井身结构,同时应根据储层特征,优先采用水平井。
第十条应结合储层特征具体分析储层段完井方式,宜采用裸眼或筛管完井方式,可采用遇油、遇水膨胀封隔器提高完井管串的稳定性。
第十一条为了满足储气库长期交变应力条件下对生产套管强度的要求,应根据储气库运行压力按不同工况采用等安全系数法进行设计和三轴应力校核。
天然气储存管理规章制度
天然气储存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天然气储存管理,保障储存安全和稳定运行,促进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天然气储存管理应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激励约束原则。
第二章储存设施管理第三条天然气储存设施包括地下储气库、地面储气站等,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建设,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条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确保设施运行安全可靠。
第五条储存设施应根据储存需求和安全要求合理布局,保证运行时效。
第六条储存设施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运行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章储气库管理第七条储气库应具备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确保储气库运行稳定。
第八条储气库应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施完好,避免设备故障。
第九条储气库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安全评估,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储气库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确保储气库运行安全与稳定。
第四章运营管理第十一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设立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运营有序。
第十二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按照市场需求和政府规定开展储存运营,确保供需平衡。
第十三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遵守市场规则,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十四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定期进行经营分析,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储存策略。
第五章安全防护第十五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储存设施和运营安全。
第十六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七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加强安全监测,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第六章管理制度第十九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规定和流程。
第二十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遵循财务规范,确保资金安全。
第二十一条天然气储存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保护信息安全,提高管理效率。
城镇燃气工程管理制度
城镇燃气工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市城镇燃气工程管理工作,并适用于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城镇燃气工程管理由市燃气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由各区县燃气管理部门负责。
第四条城镇燃气工程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城镇燃气供应安全、质量合格、环境友好,保障市民生活用气需求。
第五条城镇燃气工程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环保的原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市民利益。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六条建立健全城镇燃气管理部门组织机构,并明确各岗位职责。
第七条燃气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对城镇燃气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八条燃气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市民的投诉,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和处理。
第九条燃气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城镇燃气供应情况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城镇燃气供应情况。
第十条燃气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城镇燃气工程安全预警机制,对因各种因素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第三章技术规范第十一条城镇燃气工程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
第十二条燃气管道及相关设施应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燃气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四条燃气设施的更新改造应按照规定程序,经过审批才能进行。
第十五条燃气设施的技术保安情况应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城镇燃气工程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科学有效,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第十七条燃气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应健全,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防范。
第十八条燃气设施安全隐患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向燃气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燃气设施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明确,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环境保护第二十条城镇燃气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应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规,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开发前期评价 (2)第三章开发方案 (4)第四章产能建设 (10)第五章开发生产 (12)第六章规划计划 (17)第七章储量与矿权 (18)第八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20)第九章健康安全环境 (21)第十章考核与奖惩 (22)第十一章附则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天然气资源,合理开发天然气,确保安全、清洁生产,加强对天然气开发工作的宏观控制,规范天然气开发各项工作,制定本纲要。
第二条天然气开发管理包括规划计划、开发前期评价、开发方案、产能建设、开发生产、储量和矿权、技术创新与应用、健康安全环境等。
天然气开发专业主要包括气藏地质、气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地面工程、经济评价、健康安全环境等。
第三条天然气开发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规章制度,贯彻执行股份公司发展战略。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方针,做到资源准备、产能建设、管道建设和市场开发合理匹配。
第四条天然气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把地质研究和动态分析贯穿始终,根据生产特征和不同开发阶段,制定合理生产制度和调控措施,改善开发效果,达到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二)注重技术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成熟技术配套,发挥先进实用技术在开发中的作用。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构建能源与自然的和谐。
(四)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岗位培训,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队伍与管理队伍。
第五条本纲要所指天然气包括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油田伴生气、煤层气及非烃气等。
第六条本纲要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统称油田公司)在国内的陆上天然气开发活动。
控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开发前期评价第七条开发前期评价是指在勘探提交控制储量或有重大发现后,围绕气田开发进行的各项开发评价和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藏工程管理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气藏评价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方案实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开发动态监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开发过程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章附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气藏工程管理,加强气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气田开发水平,依据《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气藏工程管理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气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工作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气田科学开发。
第三条气藏工程管理的任务是在气藏评价和气藏开发过程中,深化气藏认识,搞好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把握气田开发趋势,搞好气田开发调整,确保气田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第四条气藏工程各项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均简称油田公司)在国内陆上的天然气开发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气藏评价第六条气藏评价阶段开展的气藏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特征描述、地质模型建立、储量评价、储层渗流物理特征、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等。
第七条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一)构造特征。
主要研究圈闭要素、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构造对气、油、水的控制作用。
(二)储层特征。
开展储层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裂缝发育及分布、储层渗流特征研究,进行储层分类与评价。
(三)气藏流体特征。
分析气藏流体组分、性质和高压物性特征,研究油气水分布、水体能量及控制因素。
凝析气藏和高含硫气藏要取得原始状态下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进行相态分析。
(四)气藏类型。
从气藏圈闭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油气水关系、驱动类型、压力系统等方面,分析影响气田开发主控因素,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确定气藏类型。
第八条气藏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流体模型。
(一)在气藏开发评价第一阶段,根据气藏地质特征初步认识,建立气藏概念地质模型,为编制气藏开发概念设计提供基础。
(二)在气藏探明储量和取得试采成果基础上,深化气藏特征的认识,建立气藏地质模型,为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编制提供基础。
第九条储量评价。
充分利用勘探资料及开发评价过程中新增的静动态资料,开展可动用地质储量评价、可采储量评价。
(一)可动用地质储量评价。
根据探井、开发评价井资料及气藏地质特征描述成果,采用容积法按储量计算单元计算天然气地质储量。
根据储层物性、储量丰度、气层产能、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技术经济条件等对储量进行分类,评价储量可动用性,确定方案可动用储量,作为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的储量基础。
(二)可采储量评价。
根据气藏类型,采用经验法、类比法、物质平衡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计算技术和经济可采储量,并进行可采储量风险评价。
第十条储层渗流物理特征。
根据岩心开发实验分析,评价岩石的润湿性,分析毛管压力曲线与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开展储层敏感性分析、流体相态特征研究。
第十一条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
利用试气试采资料,描述气藏开发动态特征,包括气井产能及其影响因素、地层压力变化特征、地层的连通性与井控储量、地层水的活动性等。
以气藏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生产经营工作需要,编制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第三章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第十二条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是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钻井工程方案、采气工程方案、地面工程方案、经济评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储量评价、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布井方式、气井配产、采气速度、开发指标预测、风险分析等。
通过多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和二个备选方案,并对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和地面工程设计提出要求。
第十三条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先进适用工程技术,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充分动用储量和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量和气田稳产水平,促进气田安全开发,保障气田合理开发指标的实现。
第十四条气藏开发方式要结合不同类型气藏特点区别对待,具体要求为:(一)气驱或弱水驱(水驱指数小于或等于0.1)气藏采用天然能量衰竭式的开发方式。
(二)中~强水驱(水驱指数大于0.1)气藏根据水体大小、活跃程度及储层特征,制定气藏整体控水的开发方式,尽量降低地层水对气藏开发的不利影响,提高气藏稳产水平与气藏采收率。
(三)凝析气藏应从气藏储量规模、储层特征、凝析油含量及相态特征、开发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选择合理衰竭式或保压的开发方式。
(四)带油环气藏要根据油、气储量规模和分布状况,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分析,论证油气开采次序。
第十五条开发层系划分应在综合研究储层特征、压力系统、驱动类型、流体组分、隔(夹)层条件等基础上,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气井产量与气田稳产能力。
(一)每套开发层系应控制一定规模的探明储量,具备一定规模的产能。
(二)含气井段长或多产层气田应结合多层合采、油套分采、多管采气、分层采气等工艺技术,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优化开发层系。
第十六条布井方式要立足于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单井产量及采收率,论证各开发层系的井型、井距及井网。
(一)井型。
根据气藏地质特点与开发要求,确定气藏合理井型。
(二)井距。
根据储层及储量分布特征、单井控制储量、试气、试井和试采资料,采用类比法、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经济评价,综合确定气藏的合理井距。
低渗气藏应加强极限井距的研究。
(三)井网。
根据气藏构造、储层物性与储层非均质性、储量丰度、流体分布等因素确定井网。
非均质性较强的气藏,一般采用非均匀布井方式,尽量使气井部署在构造、储层有利部位。
第十七条气井配产应考虑储层条件与地层水活动性,考虑气藏稳产要求,合理利用地层能量。
(一)在只有试气数据或少量试采数据的情况下,应结合不同类型气藏特点,采用经验方法初步确定气井产量,一般按无阻流量的1/5~1/3配产。
(二)随着试采井动态资料的不断增加,应采用物质平衡法、节点分析法、采气指示曲线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建立产能方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确定气井合理产量。
疏松砂岩气藏、有水气藏、凝析气藏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临界出砂压差、气井的携液能力、水侵速度、地层凝析油析出等因素。
(三)对于采用井间接替实现气田稳产开发方式的气井配产,应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合理放大生产压差,提高气井配产。
第十八条采气速度。
根据气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综合考虑气田储量规模和资源接替状况、稳产要求、气田开发经济效益、采收率等因素,确定气田合理的采气速度。
具体要求为:(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气藏采气速度、稳产年限和稳产期采出程度的关系,预测并对比不同采气速度下的气藏开发指标,优选合理的采气速度。
(二)大型中高渗气田需要保持10~15年的稳产,一般采用3~4%的采气速度;储层物性与连通性好的中小型气藏,要求稳产7~10年,可采用4~5%采气速度;低渗低丰度气田及水驱气藏的采气速度一般应小于3%;高酸性气田可适当提高采气速度。
(三)气田开发资源接替条件好,供气区储采比20以上,在对采收率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较高采气速度。
第十九条地质与气藏工程设计方案应在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布井方式、气井配产、采气速度等气藏工程论证基础上,进行多方案预测与优选,确保推荐方案技术指标的先进性。
(一)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方案的主要开发指标进行20年动态预测,主要包括井数、油气水产量、地层压力、井口压力、稳产年限、稳产期末采出程度、预测期末采出程度等。
(二)根据多方案开发技术指标预测结果对比,推荐最优方案和二个备选方案。
并对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和地面工程设计提出技术要求。
第二十条风险分析。
应对储量、产量和地层水活动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开展风险分析,提出相应削减风险的技术措施或建议。
第二十一条特殊类型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应突出重点。
(一)带油环气藏。
当气储量系数大于或等于0.5时为带油环气藏,应纳入气藏管理。
应制定合理的油气兼顾开发方式,加强油气界面监测与控制,避免油、气互窜,使油、气开发均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二)凝析气藏。
对凝析油含量大于50g3的凝析气藏,开发方式、开发井位部署、井型、单井配产、采气速度选择应有利于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对保持地层压力开采的凝析气藏,应论证注入介质、注入时机以及压力保持水平,确定合理注采比和注采周期。
(三)水驱气藏。
应研究水驱特征、水体能量,确定水体活跃程度。
对水驱指数大于或等于0.3的强水驱气藏,重点研究射孔底界及裂缝(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对地层水活动的影响、气井极限产量与生产压差,确定合理的采气速度、井网与井型,以防止边、底水指进和锥进。
(四)酸性气藏(天然气H2S含量达到0.02g3以上或2分压高于0.021)。
应结合钻采及地面工程防腐技术效果,确定合理的气井产量与采气速度;布井方式及井位部署要充分考虑标准及要求;对气田安全生产构成危害的有关信息,应在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中作出必要的提示;对高含硫(天然气H2S含量大于30g3)气藏,研究流体相态及硫沉积对气田开发的影响,可考虑提高采气速度,在气田生产设施寿命期内,有较高的采出程度,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气田开发经济风险与安全风险。
(五)异常高压气藏(压力系数大于或等于1.8)。
加强岩石形变及对产能影响的开发机理研究。
气井合理产量论证时,应综合考虑合理利用地层能量和气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六)低压气藏。
对压力系数小于0.9的气藏,应加强储层伤害机理研究,预测地层压力、井口压力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实施增压开采提供依据,确保低压气藏开发获得较好的采收率。
(七)特低渗气藏(储层空气渗透率小于1)。
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对储量动用、气井产能的影响,论证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单井经济控制储量等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气藏可开发储量及开发规模,优选富集区,确定合理的稳产接替方式,优化布井,优选井型,提高单井产量。
(八)煤层气藏。
重点研究煤层厚度与分布、渗透率、含气量、含气饱和度、解吸条件以及天然气从煤层中解吸过程的渗流机理,选择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井网、井距、井型,确定合理排水降压开采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