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犯罪的文化原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民性格与犯罪的关系:
1.国民人格取向的偏斜是触引、促发犯罪 的渊薮;
持中、调和、谦抑是中国文化设计的理 想人格品质,对这些品质的过分强调压抑 和排斥了进取、竞争和个人的权利主张等 构成现代理想人格所必不可少的诸要素。
◆
2.国民性格的冲突是触引、促发越轨 行为的渊薮; 例如:商业交往中,美国人 轻松爽快,日本人则含蓄机 警,讲究“腹艺”功夫。 拉丁民族热情奔放, 北欧居民沉静内敛
——国民性或国民性格,是指某一文化 类型烙于其整个民族的性格外观,亦即 某一文化类型时空中的全体成员所共同 具有的倾向性人格特征。
“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 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 ——鲁迅
笑话中蕴含的国民性
如果你想过天堂般的生活,就应让 英国人去当警察,意大利人去做厨师, 与法国人谈情说爱,由德国人去工作; 反之,如果你要过地狱般的生活,就应 由英国人做厨师,法国人去工作,意大 利人当警察,而与德国人谈情说爱。
警方提醒,家门口出现奇怪符号,市民 应尽快檫掉,出入加强防范。 有些小偷会在犯罪前进行踩点及做记号, 已确认的鲜明含义符号: 1、“+ -”:家里白天有人,晚上没人; 符号倒过来,就是晚上有人,白天没人; 2、“⊙”:单身或租户; 3、“...”:家庭成员三个人; 4、“√”:已进入过; 5、“☆”:目标; 6、“×”非目标.
2.文化——社会变迁意味着文化与社会 本身的价值、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或转 换,其间必然存在交接真空或暂时无 法融合、涵化与转换之处,社会的失 控便发生在这些时空;
3.文化—社会变迁与犯罪的对应关系是其 功能层面的状态;就价值来说文化—社会 变迁的进步性并不取决于其与犯罪率升降 的对应关系; 4.当发生大规模的文化—社会变迁时, 必须有意识地减轻社会震荡,尽量缩小 社会失控的时空,减少、遏制促发犯罪 的因素,消除人为制造致罪情境的失误。
(二)犯罪亚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1.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
◆ 犯罪亚文化的叛逆性,是指其通过非
标准性与非从众性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主 文化的抵制、否定和反抗的态度与倾向。 鼓动、教唆犯罪亚群体背逆、对抗 和否定社会主文化所确定的社会共同 价值和规则 。
◆
2. 联结性与同化功能 ———联结性是指其对于犯罪亚群体 及其活动所具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心理方面:如与社会始终格格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隔世感”和仇视、愤恨他人及 社会的不平衡心态。
——生理方面:如职业窃贼一般都有 些异样的神经质性的耳聪目明、心灵 手巧、“眼珠骨碌碌转”并时而心神 不定的特征;强奸犯、流氓犯则“皮 肤细腻,毛发稀疏,嘴唇干薄”等。 ——德国精神病医生恩斯特· 克雷奇默 的《体格与犯罪》一书中,以4414个 样本为基础,论述了“体质与犯罪” 的关系。他将罪犯大致分为“瘦高 型”、“运动员型”和“矮胖型”三 类理想型。
◆例如:1973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
明,职业窃匪有一种反对使用非必 要暴力手段的强有力的行为规范, 并对动用非必要暴力的业余窃匪表 示出极大的蔑视。
(三)犯罪亚文化诸现象 1.反社会意识 ——是指犯罪人通过犯罪而暴露和 宣泄的根本对立于社会的精神现象 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悖逆的价值取 向、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病态抗拒 心理和犯罪亚群体的“同类意识”。
——暗语、手势等非语言符号、亚群体的结 构与规则、犯罪技术以及禁忌、亚群体的仪 式等犯罪亚文化因素,是罪犯适应环境、应 对挑战、便利犯罪、逃避惩罚而有意建置或 自然形成的自我约束手段,保证了犯罪亚群 体的安全,客观上赋予其自卫的能力。
——犯罪亚文化的某些非畸异性赋予 犯罪亚群体的活动以合理性和道德文 饰,从另一侧面强化了犯罪亚文化的 自卫功能。
6.文身
——在犯罪亚群体中,文身除了表达、 寄托罪犯的某些欲求、愿望并给其变相 的补偿外,往往成为罪犯亚群体相互识 别与沟通的符号或者宣泄其反社会性的 标志,是一种对于社会制度与正式文化 的符号性抗议。
——罪犯文身的符号通常有图 像、文字,也有的文字和图像 兼有,大都镂于胸、背、手臂、 下腹部和大腿内侧等处。
———犯罪亚文化反映了罪犯所共有的 “人生与人心”的叹息,在给罪犯以集 体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的满足并提供具 有精神和物质后盾意义的支持力量过程 中,成为罪犯亚群体得以维系并团结一 致对外的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
3.崎异性与自卫功能
——指其对于健康的人类理性、情感和 常规的病态性悖逆倾向及其扭曲形态。
文化误解致罪案例
太康县的徐某与虞城县的肖某同在商 丘市梁园区平原办事处某肉类加工作坊打 工,二人家乡方言不同。2003年7月13日9 时许,肖某在工作时用其家乡方言与徐某 说了一句玩笑话,徐某即以为肖某有意辱 骂自己,与肖某发生口角,并持其在工作 中所用的尖刀向肖某扎去,致使肖某左侧 脾曲肠管破裂穿孔,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只有经济发展规划不良,特别是经济发展 与社会发展(包括文化、遁德、法制、教 育、就业、福利)不协调,才会导致犯罪 的增加。
不能以犯罪率的上升和预防犯罪为借口, 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社 会进步与政治改革。 贫困、失业、分配不公、权力滥用与腐败,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致罪因素,因而 也是文化-社会变迁过程中亟须避免与防 控之处。
一、犯罪文化原因的概念 ——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 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 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 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二、文化冲突与犯罪
(一)文化变迁与犯罪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 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 文化变迁是社会变迁的先导,伴随文 化的积累、融合与进化的是社会变迁, 即社会结构及其成员行为规则的移易。
第八章
犯罪的文化原因
本章主要内容: 一、犯罪的文化原因的概念 二、文化冲突与犯罪
三、犯罪亚文化
何为“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 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 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 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等。
2.犯罪亚群体及其规则、禁忌和仪式
——犯罪亚群体是指犯罪人基于某一契 机而逐渐形成的进行共同犯罪、独立于 社会之外的松散或紧密的反社会集团。
——组织严密的犯罪亚群体一般都具 有固定的建制、明确的分工和约定俗 成的规则与禁忌,甚至具有带有宗教 色彩的仪式和偶像崇拜。
3.犯罪的非语言符号
——犯罪的非语言符号是指犯罪亚群体成员间 为实施、隐匿犯罪,逃避惩罚或基于某种忌讳 而约定俗成的特约交际语言。如黑话、手势、 图像符号等。 ——1970年代中期,香港赤柱监狱的犯人称 监狱长为“监头”,主任督导员和狱医分别 为“二手”和“三手”。1980年代上海的犯 人称“牢头狱霸”为“船长”,主要帮凶依 级为“大副”、“二副”、“三副”,一般 成员为“船员”。
3.每一种文化类型的国民性格中的阴暗 劣质,常常与反社会性直接契合,而形 成推动主体实施反社会行为的合力。 例如:美国人具有勇于开拓、富于冒险、 刚烈豪爽秉性,但其阴暗面则是“蛮武”’ 和“枪杆子里面出金钱”的价值观
三、犯罪亚文化
(一)犯罪亚文化的概念 ——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 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 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 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犯罪暗语,犯罪亚群体(最典型的如 意大利黑手党)及其规则、禁忌和仪 式、文身、与犯罪有关的手势、图像 等非语言符号。
◆
社会面临非常态的急剧文 化突变而陷入无序耗散状态 时,会出现暂时的社会失控 与行为失范,越轨行为的浪 潮般上升成为正常现象。
◆
◆ 伴随文化的结构性变化会出现社会结构与社
会秩序的局部或整体、长期或暂时的紊乱, 其极端形式便是反社会的犯罪行为的激增。
●
文化变迁与犯罪现象的关系:
1.文化变迁导致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外化 为具体的社会规范(包括礼仪、法律、道 德和习俗)与行为规范的冲突,进而导致 犯罪;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的规模、强度 成正比,其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与无序及其 所促成的犯罪率之间亦成正比;
文化传播与犯罪的相互作用: 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特质间的碰撞、冲突 与调适,造成文化与社会的变迁乃至动 荡。两种或多种不同特质的文化因素交 错地共存于同一社会,因人们价值选择 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取向及其方式的评 判标准必然会有差异,甚至根本对立。 这时,基于价值取向与评判标准的差异, 便极易导致行为的失范。
(二)文化传播与犯罪
——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模式 间文化要素的传递与扩散及其过程。
文化传播的实例:中国古代纸文化的西渐; 以十字军为媒介进行的基督教文化与阿拉 伯文化的对流;议会民主制在韩国、日本、 菲律宾等国家的移植,西方式法律形式取 代诸法合体的中国传统法律形式;“西装” 成为全球性的服饰等。
传播→冲突→犯罪案例
阿拉伯世界面对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 时,为了“保持穆斯林良好的品德”, “抵抗魔鬼的诱惑”,不少阿拉伯国家 规定,举凡与《古兰经》相悖的喝酒、 抽烟、赌博、打牌这些习俗,均为犯罪。 1970年代,沙特阿拉伯一位“西化”的 公主因自由恋爱而被乱石击毙(名誉 罪)。
(三)国民性格与犯罪
4.犯罪技巧 ——是在犯罪过程中逐渐习得并传承 的有关实施、隐匿犯罪和逃避惩罚的 具有专门技术性的方法、技艺和经验。 萨瑟兰指出,职业罪犯具有“一种综 合性的能力和手艺,就如内科医生、律 师和瓦工具有自己的专门知识一样”。
◆
5.罪犯特征
——罪犯特征是长期的犯罪生涯烙于 犯罪人生理和心理、表明其罪犯身份 的各种符号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