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开展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多年从事德育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深深地懂得: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如果没有德育教育也就不成为教育了。小学伊始,学生从家庭转入学校环境时,其心智尚未成熟、人生观正在形成,这一时期会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对集体观念的抗拒、自我中心意识的偏执、与同学关系紧张、对他人利益的忽视等等。而往往传统小学德育工作的单向灌输,使学生仅停留在对道德的概念认知上,缺乏真正领悟,最终影响德育效果,使“德育形式”变成了“德育的形式主义”.

【关键词】德育、教师、班级管理

近年来,虽然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以及江阴特殊的留守儿童情况,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我们传统方式的德育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存在着许多问题、困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一、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部分。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其次是行为道德教育,行为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以相关行为规范为基础。再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人员,班主任还应注重对学生爱国精神、政治精神的有效培养,进而更好的帮助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明确集体意识,尊重同学、热爱班级。

二、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一)、德育工作面临的窘境

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发了一些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文件,但多半是讲教师或学生不应该怎么做,至于该怎么做并没有规定。学生的许多行为确实需要规范,但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又缺乏法律依据,如学生早恋问题、使用手机问题等,我们觉得学校应该管理,但在如何管理及管理到什么程度上,学校感到茫然。就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这一问题,学校老师都知道是利少弊多,而很多家长则认为社会发展了,学生佩戴手机便于和家长联系。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考场上玩手机。所以老师此时就处于两难境地。收缴学生的手机吧,有些学生家长认为侵犯了学生的私有财产权。听之任之吧,于情于理又不太可能。另外,教育绝非万能。动辄请家长也非良策。对待屡教不改的学生,如何适度“惩罚”,尺

度不好把握。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大多数班主任总是耐心引导教育,许多学生都能领会老师的一番苦心。可有些学生无论你怎样同他们推心置腹的谈,即使他们能当面点头答应,但事后总是忘的一干二净,屡教不改。每次好不了三两天。而每个人的耐心总是有限度的,当严厉批评和耐心教导都不起作用时,怎样适时适度地“惩罚”学生才有效,我们老师感到很茫然,不知所措。

(二)、德育的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

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都觉得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多,付出多,但收效甚微。一说起德育就想到量化考评,想到扣分。德育似乎已经成为了扣分的代名词。很多农村学校对老师和班级进行量化考核,然后按考评结果对班主任发放班主任津贴。而对班级的考评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上。每天学生从学校大门开始,扣分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带学生证会扣班级分;发型不合要求要扣班级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班级分;乱倒饭菜要扣班级分;不按时就寝要扣班级分……扣分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政教处一帮人整天忙忙碌碌,也让班主任提心吊胆,生怕哪里有一点疏忽就被扣分,每月的班级考评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怕老师累,但效果不佳。

作为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怕?让老师累?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真能深入到学生内心了吗?手机禁令俨然是形同虚设,乱丢乱扔似乎是屡禁不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学生并非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样的规矩,更谈不上自觉的遵守这些规矩。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破坏规矩,违反校纪班规。这种“就范式”教育,以“禁止”和“扣分”来规范学生行为,暂时短期内可能见效,但它绝不会行得远。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给班级正确的指导管理方向,确定班级的目标。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给班级确定一个正确的管理方向,选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带动整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教师在确定班级的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和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的意见也能参与进整个管理计划,当学生得知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会提高学生整体的积极性,让其更加充分的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当中。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地位,让班级拥有良好的氛围。师生关系是现今教育大环境下,社会最为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大大的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而小学生也会因为和教师的关系良好,而更加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德为主,以小学生为中心,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让小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要不

断的给予鼓励,积极的和学生沟通。

(三)选择正确的班干部,凝聚班级力量。在德育教育下,班级工作的管理要有足够高德育素质的人,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想要选择辅佐德育教育工作的小学生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严格的考核班级的管理行为,如果行为达不到德育教育的要求,就不能允许其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作为独裁者,应该充分的考虑和尊重其他小学生的意见,也可作为参考意见,如果学生能够接受此成员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并且确定下一次的考核能够符合要求,那么教师也可以允许其加入班级管理的工作之中。在确立好管理人员之后,教师应该对人员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要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成为真正的对班级文化和氛围有良好作用的成员。

(四)丰富德育教材内容,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无论是德育课还是其他课,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材内容。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知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之外,还得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平时多收集一些生活新闻,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个德育教育的成功与否是鉴定一个班级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只有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了保证,才能确保这个小学生是否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就更应该重视这一重点,辅助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贯彻班级的教育,成为每个小学生的灵魂。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初始阶段的陪伴者、引导者,不能止于传授知识,还应承担起人格塑造的重任,把德育摆在首位,为学生成长打下良好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深入到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各个方面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