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镜头》比赛教案(详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课题:16、生活中的小镜头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默写本课生字、新词;能说出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能分辨出场面描写中“面”的描写的句段和“点”的描写的句段,并且能说出点、面结合的描写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能分辨出场面描写中“面”的描写的句段和“点”的描写的句段,并且能说出点、面结合的描写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

四、任务分析:
1、目标1前一部分即字词的读和默属于音、形记忆;后一部分属于词义理解,多为具体概念学习。

2、目标2属于动作技能和朗读技巧。

3、目标3,具有课文内容知识,能读懂课文内容,具有字词句的基本技能,具有篇章结构图式。

4、目标4规则的任务分析
内部条件:学生已有“点”、“面”的概念,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中心。

外部条件:“面”的描写,告知学生“面”的描写规则,提供样例;“点”的描写,提供样例,归纳中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概括出“点”的描写规则。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七、教学时间: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一、谈话引入:
1、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难忘的小镜头。

板书:生活中的小镜头
2、今天写文章的这位作者特别偏爱图书馆,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词。

课文中有一些词儿,我们要读准。

特别是带拼音的字(出示)粗糙(cāo)纤(xiān)细悄qiăo声无息
细腻骚动沉醉鼻梁贪婪争先恐后、涌进
齐读后指导:
前两个注音的字,可不要读半边哦!再来读一读。

3、理解词语。

理解:细腻骚动贪婪纤细争先恐后涌进
强调:字典中,qiăo有两个意思①形容寂静无声②忧愁,课文中应选哪个意思?
悄qiăo声无息: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出示)qiāo能为它组个词吗?(静悄悄、悄悄话)单元的学习一般是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次是写场面的,所以在审题中就指出。

指出本文容易出错的词语,同时质疑也是比较有效的。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5、想一想:哪几小节写了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写了什么小镜头?
2到5小节写了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图书馆的门打开了,人们怎么样?对呀,第一个镜头是写人们进图书馆。

接着,是什么?在书架前选择自己爱看的书。

最后呢?4、5两小节,这就是在阅览室看书的镜头。

(板书:进馆、选书、看书)
6、回顾“场面”描写概念。

这三个镜头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描写?(“场面”描写)
还记得什么是“场面”描写吗?齐读概念两遍。

出示概念
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内,以许多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描写。

小结:
课文的2-5小节写了图书馆里的三个小镜头,也就是三个“场面”描写。

先写—再写—最后写—(齐读板书)
7、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清晨在图书馆看到人们争先恐后地到图书馆看书的情景。


8、课文最后一小节说“没有打扰任何人,悄声无息地离开了图书馆。

但是,图书馆里的那一个个小镜头,他却怎么也忘不了。

”(齐读第6节)
他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现在人们都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可以渗透入一些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是一个理解的难点,也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所以设疑,引起学习的兴
板书: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三、总结:
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课文通过“进馆”“选书”“看书”这三
个场面,描写了作者清晨在图书馆看到人们争先恐后地到图书馆
看书的情景。

赞扬了人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下一节课
我们就要学习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三个场面。

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
一、复习旧知,告知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生活中的小镜头》一课,通过上一
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清晨在图书馆看到人
们争先恐后地到图书馆看书的情景。

2、作者围绕这个内容,在文中写了哪几个小镜头?
板书(进馆选书看书)
3我们知道这三个小镜头实际上是三个什么描写?(“场面”描写。


4、作者描写这三个场面想要表达什么呢?(赞扬了人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板书(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三个场面的。

二、品读“面”的句段——学习“面”;理解“面”描写对于表现中心的作用。

看图,先对“面”有个直观印象:我们先跟随作者走进第一个场面“进馆”。

出示图片:就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作者清晨在图书馆门口远镜头拍摄到的画面。

从这幅画面你看出了什么?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主要是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多,好学。

其中短句的学习是重点,学生初次接触。

(看出人很多,大家都想早点进入图书馆。

)
<规例法>
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幅画面的。

(一)导学“面”的第一个正例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了
图书馆。

留披肩发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低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1遍,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

)2、从哪看出是各种各样的人?
留披肩长发的——(女青年);梳分头那是——(男青年);黑发的,白发的指的是——(青年人和老年人);仅仅只有这几种发型吗?省略号说明还有其他发型,更能说明人多;从他们的发型上我们可以知道进入了图书馆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再来看鞋子,“穿皮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低跟的”仅仅只有这几种鞋子吗?(从省略号可以看出,鞋子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从鞋子也可以看出来看书的人非常多。

小结:看着镜头里各式的发型,不同的鞋子我们可以知道前来图书馆的这些男女老少、来自各行各业。

还从哪几个词你可以看出人很多?
(“涌进”指人像潮水一样多,“拥挤”看出来图书馆的人太多了,宽敞的图书馆都显得拥挤了。


来的人可真多呀!
3、这么多人,大家都在做什么?(涌进图书馆) 第二自然段详细讲解后,第三自然段只需要带过就可以了。

(二)学习“面”的描写的规则。

1、提醒注意:四(6)班的孩子们,下面你们可要听仔细了,老师要教给你们新知识了,听好:这段话是对许多人物都在做同一件事---进图书馆的概括的描写,没有具体地写个别人怎么进图书馆的,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就叫——(帖规则,生齐读)“面”的描写。

“面”的描写
(1)对许多人物活动概括的描写。

2、朗读“面”的规则。

3、回过去剖析一下刚刚讲解的第一个“面”的自然段。

对照规则,让我们回到这段话,看看符不符合“面”的描写的规则。

说的时候请注意三个词1许多人 2活动(就是大家都在做的事)3概括的描写。

(1)这段话符合“面”的描写规则,是对许多人一起进图书馆的概括的描写,怎么知道是概括的描写?没有具体写到个别人是怎么进图书馆的。

(2)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这个场面呢?
因为人们争先恐后地涌着进图书馆,才可以早点看书,去晚了自己想借的书可能就被别人借走了,人们想早点学到知识。

也就说明人们非常热爱学习、积极进取,起到了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贴:(2)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3)从哪个词最能看出人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争先恐后”意思是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说明来看书的人急切之情。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进图书馆很急切,人们想早点看到书。

4、指名朗读。

你能将人们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小结:“进馆”这个场面描写运用了“面”的描写方法。

总结性的语言不仅总结了自然段更是提示了文章的中心,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旨。

找出重点词语,有学生说自己的体会,难度不是很大。

(三)自学第二个、第三个“面”的描写的自然段
其实文章还有两处“面”的描写的自然段。

屏显自学要求: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面”的描写的自然段,打“()”。

2、对照“面”的描写的规则,思考:
你找的自然段是不是“面”的描写?为什么?
1、第二个“面”的描写的正例—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着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新鲜似的。

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的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1)对照“面”的描写规则,想想它是“面”的描写吗?为什么是“面”的描写?
(这段话对许多人都在选书概括的描写,没有具体写个别人物是怎样选书的。

)
从哪看出是许多人?
看看他们的眼睛“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男女老少)看看他们的手“那粗糙的手(干粗活的),细腻的手(干细活的),宽大的手(男人的手),纤细的手(女人的手)”,可以想像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小结:看着镜头里眼睛、手,我们可以知道在图书馆的选书的人很多很多,
还可用“人们”一词看出人很多很多。

人们都在干什么?(认真地选书。

)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人们认真地“选书”这个场面呢?朗读的指导必不可少,每一句话读到位。

因为人们认真选书,选择适合自己看的书,可以学到知识,可以看出人们非常爱学习。

它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3)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人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从进馆后,“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可以看出人们爱到图书馆。

从“盯”看出大家有目标而来,早就想好了自己急需什么书。

从“小心翼翼”“极温柔”“抚摸”等词可以看出人们非常爱书,爱看书、积极向上。


(4)指导朗读:从“选书”这个场面描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人们非常爱书,爱学习、积极进取,你能把它读好吗?
(5)小结:我们可以看出“选书”这一场面运用了“面”的描写的方法。

2、第三个“面”的描写的句段—
过渡:文中还有一处“面”的描写是---第四节,出示---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极短。

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1)它是“面”的描写吗?为什么是“面”的描写?
(对许多人都在看书的概括的描写,它没有具体写个别人物是怎样认真看书的。

)
从哪看出是许多人而不是个别人呢?(人们)
人们都在干什么呢?(人们都在认真看书,完全沉醉在书海中了。

)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人们认真看书,完全沉醉于书海中呢?(人们到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书,看书就是为了学到多一点的知识,因而“看书”的这个面的描写,更能突出中心,) (3)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人们完全沉醉于书海中的呢?
“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说明人们平时也是这样认真读书的。

“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极短”,说明大家看书时很认真,学法的指导有点难度,这次是初步掌握,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不停地加强认识,读写结合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给出范文和一些提示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很专注。

“沉醉”更能说明大家爱看书,已完全陶醉于书海之中。

(4)指导朗读:此时的人们已经完全沉醉于书海中了,人们是多么爱学习呀!你能把它读好吗?
(5)小结:这段“面”的描写,寥寥数笔,概括了人们很快就沉醉于书海中的情景,突出了人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复习“面”的描写的规则
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2、3、4节都用了“面”的描写的方法。

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下“面”的描写的规则。

“面”的描写
(1)对许多人物活动概括的描写。

(2)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三、品读“点”的描写的句段——学习“点”的描写;理解“点”的描写对于表现人们热爱学习、。

<例规法>
(一)学习“点”的例子
其实这篇文章除了三个关于人们活动的“面”的描写的自然段之外,还有其他句段,这些句段运用了与“面”的描写不一样的描写方法,
1、就让我们将照相机的镜头由远拉近,一起看一看。

老师请四个学生读四张图片。

2、他们读的其实就是课文的第5小节。

出示第5节。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刻顾不得去整理那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
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1)请大家想一想这小节有几个近镜头的描写?(4个)
(2)对照前面三个“面”的描写自然段和“面”的规则,再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这四个近镜头的描写与“面”的描写有哪些不同之处?
A分别写了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个孩子。

由此可知是对个别人的描写,而不是许多人。

B 这几个人物的描写比较具体。

具体写了每个人在干什么呢?(非常认真地看书)是啊,每个人都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中了。

1、下面我们就先以戴眼镜的小伙子为例,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小伙子认真看书,沉醉于书海中的。

(出示描写小伙子的句子)(扶)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
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
(1)快速地读一遍,想想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眼镜的小伙子在认真学习,已完全沉醉于书海的?
(从“看着”“伏案疾书”“扶扶”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小伙子看书时很认真,边看边做笔记,多会学习呀,这是从动作进行描写。

从“皱紧眉头”这个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小伙子是边看书,边思考,而且思考得很认真。

)
(2)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小伙子的神态、动作等对人物进
行具体地描写的,将一位爱学习、会学习的小伙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而这个小伙子他代表了所有的小伙子。

2、请同学们默读描写姑娘、老人及孩子的句段。

想想你最喜欢谁,选择你最喜欢的人介绍一下,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认真学习、已经完全沉醉于书海中了。

(放)
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刻顾不得去整理那些散
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
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
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
把书放下;
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
你介绍谁?
姑娘:从“顾不得去整理”,“甩一下”看出姑娘抓紧时间看书,没时间顾及其它。

“贪婪地扫着”不知满足地快速看书,可以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求。

而这一个姑娘就代表所有的姑娘。

老人:“拿”这个动词看出老人看书很认真。

“眯着眼睛”“很费力”但“舍不得把书放下”等神情看出老人看书认真,更可以看出他对知识的渴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呀!这一个老人就代表了所有的老人。

孩子:“趴”“指”“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的等到动作可以看出孩子虽然识字不多,看书很“吃力”,但神情“专注”,可以看出孩子看书非常爱看书。

这几个孩子就代表了所有的孩子。

3、指导朗读:是的,他们已经完全沉醉于书海里了。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小伙子、姑娘、老人、及孩子的动作、神态等进行具体描写的,把读者看书时专心致志的样子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选取的这几个人实际上代表了男女老少所有的人。

(2)这几段话与前三个“面”的描写有何相同之处呢?
1、人物都做同一活动,“看书”。

2、这段话的描写也突出了中心。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几个人认真看书,沉醉于书海中呢?
这几个人代表男女老少所有的人,大家都在认真看书,充分地表达了人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突出了文章中心。

(3)这四个近镜头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四个“点”的描写。

那什么是“点”的描写呢?
(二)推出“点”的规则。

对照“面”的规则,说说“点”的描写规则。

老师总结:“点”的描写
(1)对个别人物活动具体的描写。

(2)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齐读“点”的描写规则。

四、区别两者异同。

刚才我们一起推出了“点”的描写规则,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的异同。

(看黑板)
“面”的描写
(1)对许多人物活动概括的描写。

(2)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点”的描写
(1)对个别人物活动具体的描写。

(2)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1、大声读一遍。

2、区别异同。

A不同:1、“面”的描写人物是许多人,而“点”的描写的人物是个别人。

2、“面”的描写是概括的描写,而“点”的描写是具体的描写。

B相同:1、人物所做的活动是相同的。

2、都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五学习“点面结合”的规则
1、学习规则
1、这篇课文主要选取了三个场面,即进馆、选书、看书,但在三个场面的描写中,有一个场面运用了与其它两个场面不同的描写方法,是哪个场面,不同在何处?
板书:面、面、点面
2、出示图片:指着图片,作者拍摄“看书”这个场面时先来了一个远镜头,然后又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近镜头地拍摄,这种拍摄方法,实际上和作者的写法很相似,在写法上就是“(1)点的具体描写和面的概括描写相结合描写同一场面。

这就叫“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学生读“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齐读4、5小节。

让我们一起读一下“看书”这个运用了“点面结合”描写方法的场面。

3、分析点面结合的作用。

大家看,进门、选书这两个场面的描写,用了“面”的描写方法,而“看书”这个场面却既有点的描写方法,又用“面”的描写方法,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为什么只有“看书”这个场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呢?
(因为:1、人们进馆、选书都是为了看书,2、看书这个场面更真实、更突出地表现了人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应该具体写。

)
4、由此可见,点面结合的规则也有“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将“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移至中间。

5、再读“点面结合”的描写规则。

6、小结: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场面描写,应该既要有“点”的
具体描写,又要有“面”的概括描写,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
方法才能更好地为突出中心服务。

六、总结本课:
今天,我们通过对《生活中的小镜头》的学习,学到了场面
描写的非常好的方法,一个是“面”的描写,一个是“点”的描
写,还有“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场面的描写。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一、学习点面结合的手法
二三自然段写了一个大场面,具体说明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的人们争先恐后,小心翼翼拿书,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求。

这是“面”
的描写。

而第五自然段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四个小镜头,细致描
写,特写镜头,这样也能体现文章主旨。

这是“点”的描写。


们描写一个场面就有一个好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

如果只有
面得描写,虽然概括全面,但是不生动具体。

如果只有点的描写,
虽然细致写具体,但是容易造成片面的情形。

所谓“点”,指的是
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
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
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
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
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二、读写结合:
1、提出要求,进行场面的描写,要求点面结合。

2、给出范文:《弄堂里的小镜头》
3、给一定提示:超市里……清晨的公园里……课堂里……校园
里……
学生完成作业。

九、板书和作业设计:
生活中的小镜头
进门选书看书
面面点面结合
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作业:
1、抄写并默写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完成《课堂练习》、综合练习
4、读写结合《生活中的小镜头》。

九、教学评价:
附:《弄堂里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

然而,我更偏爱弄堂里的小镜头。

那些弄堂窄窄的、小小的,却又长得望不到边,抬头向上一看,一根根竹子上挂着一件件衣裳,简直就像一面面随风飘动的万国旗。

夏天的清晨,人们一手拿着一把小凳子走出了家门,那穿长袖的、扎马尾辫的、剃平头的、穿拖鞋的、穿布鞋的都不约而同地坐在了一起。

不时地向上班族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傍晚,老人们、中年妇女们都各自带来了毛豆、蚕豆、扁豆。

他们一边拉家常,一边悠闲地剥着豆子。

两只粗糙的手熟练却又慢吞吞地剥着,似乎这双手不想离开这些可爱的豆子似的。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身穿短裤、汗衫,满头大汗地和伙伴们追逐、奔跑着。

一个个简单却又充满智慧的弄堂游戏悠悠呈现在人们面前:滚铁圈、跳房子、跳橡皮筋、算二十四点等。

而他的爸爸呢,身着背心,脚穿拖鞋,手里捧着一块大西瓜,大口大口的啃着,嘴里还嚷道:“好瓜,好瓜!”他用他那扇子般的大手,一下子抱住了男孩,塞给男孩一块,又捧给邻居一块,还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睡在躺椅上,拿着把旧扇子,轻轻地扇着,还不时地打着哈欠。

老奶奶一边呼着:“老头子,老头子!”一边迅速的织着毛衣。

毛线球一圈圈地滚动着,嘿!一件毛衣织完了。

老弄堂虽小,却连接着人们的心;万国旗虽旧,却使人感到温馨。

弄堂生活令我回味无穷,令我无比快乐。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些老弄堂,并且让这些弄堂精神延续下去!菜市场的小镜头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

然而,我这个爱跟着奶奶去菜市场买小笼宝的女孩更偏爱菜市场里的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刚进市场大门就听见了嘈杂的声音,菜市场里早就热闹起来了。

有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大鱼大肉,还有的提着竹篮子的,有的拎着塑料袋,还有的就拿着个钱包…… 菜市场里的人东张西望,直奔自己的目标。

瞧!那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正和一位系着围裙的卖蔬菜的阿姨讨价还价;一位老爷爷用手一把抓起大螃蟹说:“好蟹,好蟹!”;一个大肚子的准妈妈提着篮子看看这,看看那,不知道买那个更好,一个拎着手提包的上班族,只在市场里买了一两个包子,又匆匆地跑回去了…… 一个手里拿了一大包东西地中年妇女似乎还在搜寻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她突然笑了笑,好像想到了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