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中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中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中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中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中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中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中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中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中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3.草地资源

中国拥有草场近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42%;但人均草地只有0.33 hm2,为世界人均草地0.64 hm2的52%;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天然草地面积大,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面积逐年缩减,质量不断下降。草地载畜量减少,普遍超载过牧,草地“三化”不断扩展,中国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50%,全国“三化”草地面积已达1.35亿hm2,并且每年以200万hm2的速度增加。中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亿hm2。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1953~1992年,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如生铁、钢材、铜、铝、铅、锌、水泥、煤炭和石油分别增长了35、37、27、205、16、100、78、16、238倍,中国的石油产品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铁、铀、铜、铝、金也是如此。经济发展表现为人均GDP的增长,也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是从1990年到2001年10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达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未来20~30年内中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中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5.能源资源

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的来看,这些资源

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不多,尤其是石油资源更显得不足,供求关系紧张,满足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将有一定的困难。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一次性能源目前是中国最现实的能源。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中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现状是,一次性能源比例巨大,替代能源较少,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70%左右。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5%的城市民用燃料都由煤炭提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煤炭

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很大,可以满足国家长期需要。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仅次于独联体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煤炭的资源量还大于此。根据预测,埋深1000m以内的资源量在2万亿吨以上,2000米以内的资源量更多,可见,中国煤炭资源潜力很大。

煤炭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已探明的资源量89%集中在北方,因此,中国北煤南运情况不会改变;②勘探程度不高,已探明储量中还有45%以上储量需要进一步精查,方可建井开发。

石油

中国的石油资源储量是比较丰富的,根据最新资料预测,中国石油资源量在800亿吨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130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吨,按年产1亿吨水平计算,如果不增加新的探明储量,这些储量的可采期为30年。

天然气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据勘探,中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m3左右。最近中国油气勘探有重大进展,在内陆大型盆地和东部近海都发现有良好的油气远景。目前已探明储量1.43万亿m3,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明潜力很大,也表明中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

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的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同时,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达到了创纪录的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超过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543万桶的指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成为公认的现实,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将导致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一系列变化。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所需原油将有八成以上来自深受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国际石油市场。而200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仅占需求量的35%。如果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那么中国的能源消费将超过世界目前所能生产的能源总和。

可再生资源

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小水电可开发量约为1.25亿千瓦;陆地和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为10亿千瓦;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700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包括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约合3亿吨标准煤;森林和林业剩余物相当于两亿吨标准煤。但是到2002年,中国各种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