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护理课件ppt

发热护理课件ppt

04
特殊人群的发热护理
儿童发热护理
观察体温变化
家长应定时测量并记录孩子的 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持续时 间。
多喝水
鼓励孩子多喝水,有助于补充 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帮 助降温。
总结词
儿童发热护理需特别关注,因 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 育,抵抗力较弱。
保持舒适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保持室内 温度适宜、减少衣物束缚等, 有助于降低孩子的体温。
观察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观察发热伴随症状
01
总结词
观察精神状态
03
总结词
观察呼吸状态
05
02
详细描述
注意观察发热时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 腹泻等伴随症状,这些症状有助于判断病因 。
04
详细描述
关注发热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是否有 烦躁不安、嗜睡、惊厥等现象,这些 可能与高热有关。
06
详细描述
注意观察发热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 如有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总结词
进行血常规检查
01
详细描述
02 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计
数及分类,有助于判断感染类 型。
总结词
进行尿常规检查
03
详细描述
04 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泌尿系
统感染等病因。
总结词
其他实验室检查
05
详细描述
06 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要进行
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 胸片等,以明确诊断。
02 03
饮食调理
发热期间,患儿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减弱,因此需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同时,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如蛋白质、 维生素等。

病理生理学-发热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发热PPT课件

病例二:肿瘤性发热
总结词
肿瘤性发热通常由恶性肿瘤引起,表现为持续的低热,且较难控制。
详细描述
肿瘤性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或者肿瘤 细胞本身释放出热量。治疗肿瘤性发热需要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放 化疗等,同时可采用抗炎药物缓解症状。
病例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抗体产生
发热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更 多的抗体,提高免疫力。
炎症反应
发热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 发生,有助于清除感染病 灶。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率
心肌收缩力
发热时,心率加快,以增加心输出量, 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发热时,心肌收缩力可能增强,以提 高心输出量。
血压
发热时,血压可能升高,以维持足够 的血液循环。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发热的分类
根据发热的原因,可 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则常见 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反应、肿瘤等。
感染性发热常见于各 种病原体感染,如细 菌、病毒、支原体等。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增 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感染的抵 抗力。
发热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一些特殊的 免疫物质,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01
02
03
糖代谢
发热时,机体通过增加糖 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来提 供能量,可能导致血糖升 高。
蛋白质代谢
发热时,蛋白质分解增加, 合成减少,导致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
发热过程中,脂肪酸氧化 增加,可能导致高脂血症。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免疫细胞活性
发热时,免疫细胞活性增 强,有助于清除病原体。

发热ppt课件ppt

发热ppt课件ppt

其他原因
如内分泌失调、应激状态、药物 反应等也可能引起发热。
01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如感冒、肺性发热
由肿瘤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的发热 ,通常为低热,常见于恶性肿瘤 患者。
02
发热的症状与诊断
发热的症状
体温升高
发热最明显的症状是体 温升高,通常超过 37.5℃。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治疗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对症 治疗等。
预后情况
大部分发热的预后良好,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 心脏疾病等,可能影响预后。
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非感染性发热
如风湿热、药物热等,通常伴随 相应疾病症状,如关节疼痛、皮 疹等。
03
发热的治疗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主要用于降低体 温和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抗生素
如奥司他韦,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 引起的发热。
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如头 孢菌素、青霉素等。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症状,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补充水分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 充足的水分摄入。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有助 于身体恢复。
休息与保暖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保 暖,避免病情加重。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伴随严重症状等情 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的诊疗PPT课件

发热的诊疗PPT课件
•黄疸并非其必备表现 •影像学检查(B超最常用)往往提示胆道有慢性炎
症或结石。
2.肝脓肿
不典型病例:早期肝区疼痛可缺如或晚至起病3个 月后出现,往往经影像学检查而证实
3.膈下脓肿
• 以右侧居多 • 病人常感患侧上腹有搏动性疼痛,胸廓运动
时加剧,
• 并可向同侧肩部放射 • 有时可出现膈肌刺激征 • 局部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叩击痛与水肿 • 结合影像学检查或穿刺可明确诊断。
• 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伴随症状 的出现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体检时重 点检查)
• 血常规对鉴别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CRP、 ESR对区分细菌与病毒感染有一定意义。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3)
• 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难以诊断的 病人均应实施。
• 特异性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是积累可靠 临床资料的源泉。
原因不明发热(FUO):
定义:指反复发热超过38.3 ℃,病程持续3周以上,经完整 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实检查1周不能明确 诊断者。
FUO 病因
感染 肿瘤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最终诊断不明者
> 80% 5~10%
不同年龄组 FUO 的病因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
6岁以下患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 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二)病毒感染
特 点: •畏寒、寒战等症状常较轻或无 •血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乙型脑炎、肾综合征出血
热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除外) •自然病程较短,一般不超过2周 •临床确诊仍依赖血清学检测或病原体分离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往往造成诊断困难。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 大,原因不明考虑该病。皮疹、咽痛支持诊断,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初步诊断,开展特异 性检查提高确诊率!注意:早期外周血可以分 叶核为主,异淋可在疾病后期出现。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抗生素 等药物进行治疗。
休息与护理
让患者多休息,注意口腔、皮肤等部 位的护理。
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不宜过度治疗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 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或抗生素,以免产生 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避免交叉感染
及时就医
在发热期间,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 等物品,以免交叉感染。
案例三:高热惊厥的护理
总结词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舌头、及时就医、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
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家长应迅速解开孩子的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惊厥发作时孩子牙关紧闭, 家长可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牙刷柄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遵医嘱治疗。此外,家长应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安抚其情绪,减轻其恐惧感。
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05 发热的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儿童发热的护理
总结词
及时观察、科学降温、合理饮食、心理安抚
详细描述
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同时,注 意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穿衣导致中暑等问题。此外,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安 抚,缓解其不适感。
发热的病理生理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导致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代谢增强
免疫反应
发热时,机体免疫系统活跃,白细胞 吞噬能力增强,抗体生成增多,有助 于清除病原体。
发热时,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发热的影响与危害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预防交叉感染
做好家庭卫生,勤洗 手、戴口罩,避免交 叉感染。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发热的认识和护 理知识。
完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加 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开展科学研究
深入研究发热的病因、治疗和护理方法,提 高护理水平。
关注患者心理
发热可能导致患者情绪焦虑、烦躁等,需要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预防并发症
观察发热是否伴随其他症状, 如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物理退热方法
01
02
03
使用退热贴
使用退热贴敷在额头或太 阳穴处,利用物理降温的 方法降低体温。
温水擦浴
用温水擦拭身体,特别是 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 的地方,通过蒸发散热来 降低体温。
冰敷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额 头、颈部等部位,通过局 部降温来降低体温。
发热的分类
01
低热
体温37.4-38.0℃
02
中等发热
体温38.1-39.0℃
03
高热
体温39.1-41.0℃
04
超高热
体温41.0℃以上
发热的原因及机制
感染性发热
细菌、病毒、支原体等 感染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肿瘤、风湿性疾病、内 分泌失调等非感染因素
引起的发热。
中枢性发热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引起的发热。
感染
病毒感染
如流感、手足口病等,可引起高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细菌感染
如肺炎、扁桃体炎等,可引起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4版年度急诊医学发热ppt课件

2024版年度急诊医学发热ppt课件

01发热概述Chapter发热定义与分类发热定义发热分类发热原因及机制01020304代谢率增高消化功能减弱免疫功能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发热对机体影响02急诊医学中发热重要性Chapter急诊患者特点与需求发热在急诊医学中地位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助于确定发热的病因,为治疗提供方向。

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对于一些严重疾病,如脓毒症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及时准确诊断与治疗意义03常见导致发热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Chapter01020304如感冒、喉炎、支气管炎等,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如肠胃炎、肝炎等,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消化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也有发热等相应临床表现。

其他感染感染性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非感染性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01020304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热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发热特点儿童发热老年人发热04急诊医学中发热诊断方法与技巧Chapter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注意皮肤、黏膜、淋巴结、肝脾等有无异常,以及心肺听诊等。

重复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与应用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价值对于肺部感染、骨骼病变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对于颅内病变、腹部病变等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诊断准确性。

对于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病变等具有独特的诊断优势。

对于腹部实质性脏器、血管等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05急诊医学中发热治疗原则与方法Chapter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原因不明发热030201针对不同原因所致发热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退热药选择使用方法及剂量注意事项物理降温措施实施时机和注意事项实施时机在患者体温过高或药物降温效果不佳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发热ppt课件文库

发热ppt课件文库
多有肿瘤相关症状和体征,如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
如中暑、脑外伤等,多有相应 疾病的特点和伴随症状。
03
发热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抗生素
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发 热,如头孢菌素、青霉素 等。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等,主要用于缓解发热和 疼痛。
中药治疗
如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 服液等,具有一定的清热 解毒作用。
隔离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发热患者,应该 采取隔离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毒
和细菌的传播。
公共场所消毒
在公共场所,应该定期进行消毒 和清洁,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存
活和传播。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和预警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 对疫情,避免大规模的流行病爆发。
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发热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医疗资源储备
政府应该储备足够的医疗资源,如床位、医护人 员和医疗设备,以应对可能的疫情爆发。
05
发热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45岁,因高热、咳嗽就诊,诊断为肺炎。经抗生素治疗 ,病情好转。
病例2
患者女,22岁,因低热、乏力就诊,诊断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 后,病情稳定。
病例3
患者男,6岁,因高热、惊厥就诊,诊断为脑膜炎。经抗感染估 • 发热的治疗与护理 • 发热的预防与控制 • 发热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发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发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分类
根据发热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分 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 大类。
发热的病理生理

发热PPT课件【30页】

发热PPT课件【30页】
热或无发热。
伴随症状
1.伴寒战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急性肾盂
肾炎、败血症、流脑脊髓炎、疟疾发作初期、急 性溶血等。
2.伴结膜充血 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
热、斑疹伤寒、钩体病等。
3.伴单纯疱疹 常见于流感、肺炎球菌肺
炎、流行性脑脊髓炎、间日疟等。
伴随症状
4.伴淋巴结肿大 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散热减少
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 低 热:37.3~38℃ ▪ 中 热:38.1~39℃ ▪ 高 热:39.1~41℃ ▪ 超 高 热:41℃以上
临床表现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骤升型 数小时↑39~400C以上,常伴寒战; 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感、急性 肾盂肾炎、变态反应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为低热,常伴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的其他表现。常见感染后 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
发生机制
产热增加
发热
垂体内分泌、交感系统
内源性致热源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IL-1 干扰素IFN
体温调定点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外源性致热源
微生物及其产物 炎性渗出物
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
缓升型 逐升数日达高峰,多不伴寒战;见 于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等。
临床表现
高热期:产热=散热(在较高水平相对平衡)
体温高峰维持,持续时间不定:疟疾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流感数天,伤寒数周。
特点:体温达到或略高于调定点水平,皮肤血 管由收缩→舒张,无寒战,皮肤灼热发红,呼吸快、 深,出汗。
临床表现
诊断学
❖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非感染性发热
由于组织损伤、炎症、过 敏、血液疾病等原因引起 的发热。
中枢性发热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引起的发热,通常表现 为高热。
02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
CHAPTER
短期影响
头痛
发热时,脑部血管扩张 ,颅内压升高,导致头
痛。
肌肉酸痛
体温升高会导致肌肉代 谢增加,产生乳酸堆积
,引起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
误区二:发热必须用抗生素
总结词
抗生素不是治疗发热的万能药
详细描述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由病毒引起的发热,抗生素并没有效果 。不适当的抗生素使用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误区三:发热时应该捂汗
总结词
捂汗并不是有效的退热方法
详细描述
捂汗可能会使体温暂时升高,而不是真正降低体温。此外,过度捂汗还可能导致脱水和其他健康问题。正确的做 法是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适当,并鼓励多喝水。
02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当 身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体温升 高有助于激活免疫系统,抵抗感 染和促进身体康复。
发热的分类
01
低热:37.5℃-38℃
02
中热:38.1℃-39℃
03
高热:39.1℃-41℃
04
超高热:>41℃
发热的原因
01
02
03
感染性发热
由于细菌、病毒、支原体 等感染引起的发热,是最 常见的发热原因。
注意观察接种后的身 体反应,如有异常及 时就医。
按照疫苗接种规定的 时间和程序进行接种 ,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
05 发热的误区与澄清
CHAPTER
误区一:发热会烧坏脑子
总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
9
➢ 2. 病毒 ➢ 3. 真菌 ➢ 4. 螺旋体 ➢ 5. 疟原虫 ➢ (三)体内产物 ➢ 1. 抗原抗体复合物 ➢ 2. 类固醇 ➢ 3. 其他 如尿酸结晶
发热
10
二、作用于中枢的发热信号——内生致热原
(一)概念
产生EP的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 和释放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 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EP ) 。
弓状核
发热
14
(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1、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 前列腺素E (PGE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环磷酸腺苷 (cAMP) 中枢Na+/Ca2+比值升高 一氧化氮 (NO )
发热
15
2、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 精氨酸加压素(AVP)
黑素细胞刺激素(MSH) 膜联蛋白A1
发热
第六章 发热
内容纲要
(Fever)
第一节 概述 发热与过热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中枢调节介质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第四节 发热反应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五节发热防治的原则
【目的要求】
1. 掌握发热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内生致热原 的种类和特性,中枢发热介质的产生及作 用部位;
EP为多肽或分子量较小的糖蛋白,致热作用强而潜伏期短。
(二)来源与种类 1. 白细胞介素—1 2. 肿瘤坏死因子(TNF) 3. 干扰素(IFN) 4. 白细胞介素—6
发热
11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一)致热信号(EP)传入中枢的途径 1. 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通过蛋白质分子的可饱和转运机制
2 .通过迷走神经
16
发热 激活物
发病机制示意图
产EP 细胞
OVLT? 下丘脑体温
EP
调节中枢皮肤血管 收缩,散热
寒战,产热
体温 调定点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体温上升期 (Effervescence period)
产热↑、散热↓、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高热持续期 (Persistent febrile period)
体温超过
调定点水平
发热
6
表6-1 发热与过热
性质 体温调节
发热
病理过程 调定点上移 体温≌调定点 主动性(调控下) 有热限(≤41℃ )
过热
症状(体征) 调定点正常 体温>调定点 被动性(失控) 无热限(可> 41 ℃ )
致热细胞因子 介导的其它反应
神经-内分泌-免疫

急性期反应
发热
7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一) 发热 (Fever)
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 高(>0.5 C)
发热
4
T>37.5℃
3调7.定5℃点
POAH
T<37.5℃
散热 产热
产热 散热
体温正常
发热
5
(二) 过热 (Hyperthermia)
体温调节中 过度产热 散热障碍 枢功能障碍
被动性体温升 高(>0.5 C)
一、原因—发热激活物
能刺激机体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等)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 endogenous pyrogen, EP ) 的物质。 外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体内产物
发热
8
(二)外致热原
1. 细菌
(1)革兰氏阳性菌 (2)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endotoxin ET)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PS),致热成分为 脂质A。为输液反应主要原因。 (3)分枝杆菌
2. 熟悉发热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的规律; 3. 了解发热的处理原则。 【重点】
1. 发热的概念 2. 发热的机制
发热
2
第第一一节 概概述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 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 。
体温升高
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 过热(被动性)
发热
3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波动
❖ 体温下降期 (Deffervescence period)
❖ 散热↑ 、产热↓ 、产热散热,体温回降
第四节 发热反应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体温每升高1C,基础代 谢率升高13%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兴奋性 2 循环系统功能;心率 ,心肌收缩力,心输 出量 3 呼吸功能;血温酸性代谢产物使呼吸中枢 兴奋,呼吸加深加快。 4 消化功能;交感兴奋→消化液分泌 ↓, 胃肠 蠕动↓
LPS→ 枯否细胞→ IL-1→ 肝迷走神经→ 中枢(脑 内IL-1产生)
3. 通过终板血管器(OVLT)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12
OVLT区
毛细 巨噬细胞 血管 巨噬细胞
EP
POAH
神经元
第三脑室 视上隐窝
视神经交叉
发热
POAH
神经元
13
(二)体温调节中枢
➢ 正调节中枢 (POAH) ➢ 负调节中枢 (杏仁核MAV)(腹中膈VSA)
三、防御功能的改变
➢ 1. 抗感染能力:适度发热可使免疫系统 功能增强
➢ 2. 对肿瘤细胞 ➢ 3. 急性期反应
发热
20
第五节发热防治的原则
一、治疗原发病 二、一般发热的处理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四、解热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