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法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讲授提高教学有效性

前言: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各位共同探讨如何优化课堂讲授,讲授在教学

活动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在知识目标为主要目标的时代,教师过度的依赖讲授,忽略与其他方法的结合,导致运用不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影响乃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招致人们质疑和批判。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入教学领域,出现了演示法,实验法等,但这些方法手段都必须和讲授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仍应把讲授作为基本的教学策略,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发扬其优点,改善其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讲授的效率。

一、课堂讲授中现状及成因

1、影响讲授效果的因素

讲授的效果受到——系列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教学对象的特点等。

1.讲授自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和局限性,讲授也不例外。讲授容易导致教师主导讲、学生被动学的两个极端。主导性讲授很容易造成知识的单向传递,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怪圈,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的互动效果。被动性学习使得学生一味追寻教师讲授的思路,耳听手记,造成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记忆参与较多,智力活动参与较少,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性质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宜用讲授教学。讲授适宜于讲授与事实相关的知识,也适宜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直接选用讲授,使讲授有滥用之嫌,而且有时还事倍功半。例如,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CAl)的出现,使教学方法变得更

加直观、形象、生动,有些问题通过直观就豁然明了,而这些问题如果过多地运用讲授,不仅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不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原子的构成中,出示图片,总结等。

3.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高效的讲授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讲授技巧、方法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特别是因为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驾驭讲授语言的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

4.教学对象的特点

讲授效果还受到教学对象特点的制约。讲授特别适应适合听觉型学习者,而对视觉型学习者和动觉型学习者来说,讲授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说,对于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突出的学生来说,讲授的效果就会比较差,而对于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发展突出的学生来说,其效果就比较好。从教学环境看,讲授更适合规模较大的班级。

word

编辑版.

2、讲授中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简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讲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教师在讲授中业已存在的各种观念和行为上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1.教师视讲授为“禁区”

新课标下的教学如何正确地讲授,这成了一个大难题,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等问题困扰着教师。新课标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有的学校更是对一节课中

教师讲授的时间做出硬性规定,若教师讲授超过15分钟即为不合格的课。于是

乎不少教师便把讲授妖魔化,谈“讲”色变,把“少讲”、“不讲”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让学生讲,视讲授为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段时间以来,公开课的浮华表演之风日盛,学校的教学评价似乎不太在意教师的讲解如何,而是关注一节课中学生活动时间的长短,因而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上一会儿多媒体演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组织学生讨论,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教学情境的过于晃动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必要的价值引领,导致课堂华而不实。这种做法严重地背离了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使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切实提高。

2.教师讲授失当,导致“满堂灌”

“灌输式”教学又称注入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注入式教学的危害有目共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讲授要在继承的前提下转变和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教学。因此,讲授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对讲授教学做到合理而有效地把握,必会导致“满堂灌”式教学的发生。课堂教学中讲授教学的过分滥用,极易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知识准备相脱节,造成学生主体性缺失,使教学成为“满堂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讲授教材上,较少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意向,仅

仅把学生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将所有需要教的东西全部塞进去,而不顾讲授的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不顾在讲授中启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想象,不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消极,往往是一些思维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而无事可干,而有些思维反映较慢、基础差的学生却还没听懂。

3.教师讲不到位,讲授效果差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基本的规定和要求,讲授也不例外,如果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对讲授基本要求,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D.P.Ausubel)关于讲授教学所说的:“讲授教学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机

械学习,只是某些教师对讲授教学的误用才导致了机械学习。”对讲授教学的误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是没有word

编辑版.

进行教学目标的介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学内容的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上课内容的起源、用途、人物、原因等等因素。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或者唤起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其次是没有考虑学生对信息的需要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自己对这些内容重要性的理解,课堂上滔滔不绝,没有考虑

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需要程度,导致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教学过程变成脱离学生的单向度的讲授。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这些内容需要的程度,通过一些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明白这些信息靠自己自学是不易获得的。第三是教师教学结束以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很多教师在运用讲授教学的时候,往往把教学内容讲完就结束了整节课的教学,没有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这对学生有效学习是很不利的。最后是讲授时间连续而且过长,没有让学生消化吸收的等待时间。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讲授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把握好讲授的条件,那么必然在效果上会有所逊色。

3、讲授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主要成因

讲授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教学方法日益多样、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讲授教学遭到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说它是“陈旧过时的,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对于讲授教学片面、错误的形容和认识,从根本上说,主要不是讲授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在运用讲授中出现了问题。简而言之,教师对讲授的一些错误认识是导致讲授教学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1.把讲授绝对化

讲授一方面有其悠久的历史,它也是当前在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中用得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不是孤立的,一种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需要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讲授也一样,它只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不是万能药,它并不排斥其他方法的运用,而是需要和其他方法结合才能发挥讲授的效率。许多教师只图省时省力,不管是什么课程、什么内容,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如何,都采用讲授来教学。讲授虽然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知道解决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