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眼纵观,驰骋胸怀,足
以尽享视与听的乐事,实
在是快乐啊!
第三段
❖ 夫人之相与,俯 ❖ 人们彼此相处,转瞬间就度 仰一世。或取诸 过一生。有时倾吐志趣抱负, 怀抱,悟言一室 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有 之内;或因寄所 时借助外物寄托情怀,不受 托,放浪形骸之 约束地放纵生活。 外。虽趣舍万殊, ❖尽管人们的取舍千差万别, 静躁不同,当其 性情也有沉静躁动的差异, 欣于所遇,暂得 但当他们对接触的事物感到 于己,快然自足, 高兴,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 不知老之将至。 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人生 的暮年已即将到来。
良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美景
此地有崇山俊岭,茂林修竹;又有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乐事
修禊事也
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杜 牧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创作背景:兰亭之会
❖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 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 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 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 "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 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 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60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发起 一场关于《兰亭集序》真伪问题大讨 论。他认为字体、文本都不是王氏原 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突 然转为悲痛,是悲得太没道理了。
意读
第一、二段:调应清新明快。
第三段:作者由和朋友的欢乐相聚联想到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字里行间充满流连忘返 的惆怅和对盛事不常的无奈。朗读时体会作者心境 的变化 ,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明快而趋于和缓。
第四段:在“陈述”中感叹。
第三步:情 读
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乐 → 痛→悲
“信可乐也”,乐在哪里?
岂不痛哉!
夫
感人 之
相 慨与
,
人
俯 仰
一 生世
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痛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 至
死 生 亦
及其所知既倦,情随事
大 矣
迁,感慨系之矣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喜 一时的快乐——暂时的满足 爱 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 某 业无成, 物 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 时 老之将至"。
序
❖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 “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 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 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 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 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 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 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例如本文。
王羲之简介
❖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 世称王右军。因与上级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 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2卷。
❖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 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 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 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 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 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 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你认为呢?
作者的这种悲哀之情是否 消极悲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无名氏《金缕衣》
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 有什么感触?
父子碑
❖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 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 勃勃在书写“鹅池”两 字时,刚写完“鹅”字, 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 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 续写了一个“池”字。 这两 字“鹅”瘦“池” 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 上著名的“父子碑”。
祖孙碑
❖ 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 亭内御碑高6.8 米,宽 2.6米,碑厚20公分, 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 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 的《兰亭集序》,碑的背 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 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 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 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 “祖孙碑”,这在国内绝 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 为过。
亡 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
时 “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
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 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 短,命运难测”的痛惜。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 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 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 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 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 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一死生”“齐彭殇”。
时 往事如烟,美好的事物已经
过 境
过去经过去……感慨万千
迁
时
……
程回 时顾
这 一 过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 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 向东而去——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面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 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
临 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
死 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
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 人看待从前一样。
❖ 悲夫!故列叙 ❖ 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 时人,录其所 当时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述,虽世殊事 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 异,所以兴怀, 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 其致一也。后 们抒发情感的原因,大致 之览者,亦将 是一样的。 有感于斯文。 后代的读者,也将对这本 诗文集产生一番感慨吧。
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
竹,又有清水激流,在亭
子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来作为流动酒杯的弯曲水
列坐其次。
道,大家依次排列,坐在
曲水的旁边。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是日也,天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 足以畅快地抒发幽雅情怀。
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 风舒畅,抬头仰望宇宙天 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空的广大无边,低首俯视 娱,信可乐也。 万物品类兴盛繁茂,用来
故事导入
❖ 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 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 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 里要一样东西。” 他说:“我所要的‘兰亭’ 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 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 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 了。此后传世的“兰亭”是“兰亭”被萧翼从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 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 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
王 羲 之
兰亭
❖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 (古之“山阴道”)向西南 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 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 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 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 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 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 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 “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君民碑
❖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 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 亭。亭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二 字,为 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 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 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 为“君民碑”。文革中, 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 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 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 “兰”字缺尾, “亭” 字缺头,但古韵犹存。
第一步:音 读
❖癸( guǐ)丑
会稽( Kuài jī )
❖修禊( 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形骸( hái)
❖感慨系( xì)之 嗟悼( jiē dào )
❖齐彭殇(shāng) 若合一契( qì)
第二步:意 读
小组合作,翻译各段,注意每段中出现的 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第一、二段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赏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极试听之娱,信可乐也。
❖ 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 心、事趣六事齐臻,突出了情感的主旋 律——“乐”。
❖ 人(的内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 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即幸福),达 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那确实是人的最大 快乐也。
悲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古人
今人 千古同悲
后人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 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 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 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 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 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 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 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 现自己的抱负。
❖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向之所
Baidu Nhomakorabea
❖
待到对于自己所得到的事物 感到厌倦,心情随当时的境 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欣,俯仰之间,
过去感到欢欣的事,
已为陈迹,犹不 顷刻间变成往事,对此不
能不以之兴怀。
能不深有感触。
况修短随化,终 ❖何况人寿命的长短随着造化
期于尽。古人云:而定,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
❖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 渡浙,便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 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 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 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 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 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 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 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 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 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飘 若 浮 云 , 矫 若 惊 龙
要学会鉴赏首先就要学会“阅读”: 阅读的第一步:音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第二步:意读,即理解作品的内容,弄清 各节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进而从 整体上把握全文。
第三部:情读,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人 物,感受作者的情怀。
第四步:美读,即领悟作家的情感,做到 婉转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死生亦大矣。”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
岂不痛哉! 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第四段
❖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 ❖ 每览昔人兴感之 感慨的缘由,与我所感叹
由,若合一契, 的好象符契一样投合,没 未尝不临文嗟悼, 有不对着文章而嗟叹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 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 固知一死生为虚 样。 诞,齐彭殇为妄 ❖(我)本来就认为把死和 作。后之视今, 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 亦犹今之视昔。 寿和短命看成平等也是虚妄
❖
永和九年,岁在癸 ❖ 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 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 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修禊 活动。众多的的贤士都来参加 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
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 林修竹;又有清流 激湍,映带左右,
起。
❖
这里有高山峻岭,
以尽享视与听的乐事,实
在是快乐啊!
第三段
❖ 夫人之相与,俯 ❖ 人们彼此相处,转瞬间就度 仰一世。或取诸 过一生。有时倾吐志趣抱负, 怀抱,悟言一室 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有 之内;或因寄所 时借助外物寄托情怀,不受 托,放浪形骸之 约束地放纵生活。 外。虽趣舍万殊, ❖尽管人们的取舍千差万别, 静躁不同,当其 性情也有沉静躁动的差异, 欣于所遇,暂得 但当他们对接触的事物感到 于己,快然自足, 高兴,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 不知老之将至。 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人生 的暮年已即将到来。
良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美景
此地有崇山俊岭,茂林修竹;又有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乐事
修禊事也
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杜 牧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创作背景:兰亭之会
❖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 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 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 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 "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 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 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60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发起 一场关于《兰亭集序》真伪问题大讨 论。他认为字体、文本都不是王氏原 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突 然转为悲痛,是悲得太没道理了。
意读
第一、二段:调应清新明快。
第三段:作者由和朋友的欢乐相聚联想到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字里行间充满流连忘返 的惆怅和对盛事不常的无奈。朗读时体会作者心境 的变化 ,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明快而趋于和缓。
第四段:在“陈述”中感叹。
第三步:情 读
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乐 → 痛→悲
“信可乐也”,乐在哪里?
岂不痛哉!
夫
感人 之
相 慨与
,
人
俯 仰
一 生世
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痛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 至
死 生 亦
及其所知既倦,情随事
大 矣
迁,感慨系之矣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喜 一时的快乐——暂时的满足 爱 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 某 业无成, 物 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 时 老之将至"。
序
❖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 “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 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 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 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 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 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 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例如本文。
王羲之简介
❖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 世称王右军。因与上级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 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2卷。
❖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 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 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 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 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 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 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你认为呢?
作者的这种悲哀之情是否 消极悲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无名氏《金缕衣》
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 有什么感触?
父子碑
❖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 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 勃勃在书写“鹅池”两 字时,刚写完“鹅”字, 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 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 续写了一个“池”字。 这两 字“鹅”瘦“池” 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 上著名的“父子碑”。
祖孙碑
❖ 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 亭内御碑高6.8 米,宽 2.6米,碑厚20公分, 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 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 的《兰亭集序》,碑的背 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 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 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 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 “祖孙碑”,这在国内绝 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 为过。
亡 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
时 “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
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 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 短,命运难测”的痛惜。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 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 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 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 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 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一死生”“齐彭殇”。
时 往事如烟,美好的事物已经
过 境
过去经过去……感慨万千
迁
时
……
程回 时顾
这 一 过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 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 向东而去——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面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 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
临 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
死 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
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 人看待从前一样。
❖ 悲夫!故列叙 ❖ 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 时人,录其所 当时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述,虽世殊事 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 异,所以兴怀, 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 其致一也。后 们抒发情感的原因,大致 之览者,亦将 是一样的。 有感于斯文。 后代的读者,也将对这本 诗文集产生一番感慨吧。
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
竹,又有清水激流,在亭
子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来作为流动酒杯的弯曲水
列坐其次。
道,大家依次排列,坐在
曲水的旁边。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是日也,天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 足以畅快地抒发幽雅情怀。
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 风舒畅,抬头仰望宇宙天 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空的广大无边,低首俯视 娱,信可乐也。 万物品类兴盛繁茂,用来
故事导入
❖ 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 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 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 里要一样东西。” 他说:“我所要的‘兰亭’ 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 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 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 了。此后传世的“兰亭”是“兰亭”被萧翼从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 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 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
王 羲 之
兰亭
❖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 (古之“山阴道”)向西南 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 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 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 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 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 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 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 “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君民碑
❖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 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 亭。亭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二 字,为 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 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 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 为“君民碑”。文革中, 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 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 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 “兰”字缺尾, “亭” 字缺头,但古韵犹存。
第一步:音 读
❖癸( guǐ)丑
会稽( Kuài jī )
❖修禊( 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形骸( hái)
❖感慨系( xì)之 嗟悼( jiē dào )
❖齐彭殇(shāng) 若合一契( qì)
第二步:意 读
小组合作,翻译各段,注意每段中出现的 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第一、二段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赏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极试听之娱,信可乐也。
❖ 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 心、事趣六事齐臻,突出了情感的主旋 律——“乐”。
❖ 人(的内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 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即幸福),达 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那确实是人的最大 快乐也。
悲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古人
今人 千古同悲
后人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 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 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 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 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 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 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 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 现自己的抱负。
❖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向之所
Baidu Nhomakorabea
❖
待到对于自己所得到的事物 感到厌倦,心情随当时的境 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欣,俯仰之间,
过去感到欢欣的事,
已为陈迹,犹不 顷刻间变成往事,对此不
能不以之兴怀。
能不深有感触。
况修短随化,终 ❖何况人寿命的长短随着造化
期于尽。古人云:而定,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
❖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 渡浙,便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 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 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 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 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 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 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 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 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 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飘 若 浮 云 , 矫 若 惊 龙
要学会鉴赏首先就要学会“阅读”: 阅读的第一步:音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第二步:意读,即理解作品的内容,弄清 各节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进而从 整体上把握全文。
第三部:情读,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人 物,感受作者的情怀。
第四步:美读,即领悟作家的情感,做到 婉转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死生亦大矣。”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
岂不痛哉! 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第四段
❖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 ❖ 每览昔人兴感之 感慨的缘由,与我所感叹
由,若合一契, 的好象符契一样投合,没 未尝不临文嗟悼, 有不对着文章而嗟叹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 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 固知一死生为虚 样。 诞,齐彭殇为妄 ❖(我)本来就认为把死和 作。后之视今, 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 亦犹今之视昔。 寿和短命看成平等也是虚妄
❖
永和九年,岁在癸 ❖ 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 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 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修禊 活动。众多的的贤士都来参加 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
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 林修竹;又有清流 激湍,映带左右,
起。
❖
这里有高山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