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章序言 (2)
第2章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
第3章选择毛坯,确定尺寸,设计毛坯图 (4)
3.1毛坯的选择 (4)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4)
3.3确定机加工余量 (4)
3.4确定毛坯尺寸 (4)
3.5确定毛坯的公差 (5)
3.6设计毛坯图 (5)
第4章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7)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7)
4.2制定工艺路线 (8)
第5章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第6章专用夹具设计 (17)
6.1 机床夹具的组成 (17)
6.2 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7)
6.3 定位基准的选择 (18)
6.2 夹紧装置及夹紧力大小的确定 (19)
6.3 夹具体的确定 (21)
6.4 钻削力的计算 (22)
总结 (24)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1章
第1章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机械制造技术基本能力的培养;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一次全面训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艺装备为内容进行的设计。即以所选择的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中小型机械零件为对象,编制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对其中某一工序进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从而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的所限,经验的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第2章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从零件图来看,从整个结构来看,该零件属于轴类零件,并且它的大部分加工面都是平面和孔,因此基本上我们的加工可以采用铣床,零件上面圆孔,可以采用钻床钻削的形式进行钻加工,对于顶部的螺纹孔,选进行钻削底孔,再使用机用丝锥进行攻螺纹加工。
零件图
2.零件产量的分析
该零件由于其具有通用性,只是尺寸的差异,在安排生产工艺时,我们通常把它当做中批量生产,这样更合符实际生产的需求,实际加工生产中,需要适应专用的夹具。
第3章选择毛坯,确定尺寸,设计毛坯图
3.1毛坯的选择
该零件材料为45号钢,根据零件的机构和产量,以及经济性,并且该零件对弹性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这里我们选择的方法是锻造。这样可以使其内部组织细化,提高了其工作强度。从零件的尺寸来看,该零件的尺寸比较小,所以我们应当采用模锻,这样不但能有一个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大大减少我们的机加工的时间。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对于钢质模锻件的公差机加工余量按GB/12362—2003确定。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各项因素。
锻件的公差等级由该零件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其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锻件的质量m f 根据零件的成平质量0.745Kg
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S
S= m f/ m N
带入相应的数值得
S=0.88
计算得到的值介于0.63和1之间,故该零件的形状复杂系数S属于简单级。
锻件的材质系数M 由于该零件的材料为铸铁,是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属 M 1 级。
零件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图知,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属于精度级别,在一般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
3.3确定机加工余量
根据锻件的质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形状复杂系数查表的,由此可查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为1.5~2.0,水平方向为1.5~2.0,即所得锻件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的单边余量可为1.5~2.0mm。
3.4确定毛坯尺寸
根据各个表面的要求,和在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查表,不同加工方
法所能得到的精度。在确定余量时应考虑到我通过模锻所能得到的精度,同时也要考虑我的表面所要得到的精度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加工的最大余量来确定。
综上所述,毛坯的尺寸如下所示:
3.5确定毛坯的公差
毛坯尺寸公差根据锻件的质量、材质系数、形状复杂系数从手册表中查的,所有尺寸的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3.6设计毛坯图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尺寸和对应的公差值,进行零件毛坯图的绘制,零件毛坯图如下所示。
零件毛坯图
第4章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该零件大多是由平面和圆孔所组成的。因此主要的加工工序采用镗,铣,钻,等工序。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选择
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2)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例如: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就能保证均匀地去掉较少的余量,使表层保留而细致的组织,以增加耐磨性。
(3)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该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4)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有浇口、冒口、飞边、毛刺的表面不宜选作粗基准,必要时需经初加工。
(5)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因为粗基准的表面大多数是粗糙不规则的。多次使用难以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他对零件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圆柱端面为粗基准是非常合理的。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