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宋河镇滨河新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FACE/前 言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摘要
2011年5月20日,荆门市委、市政府下发的《中共荆门市委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荆发【2011】
11号)文件,确定宋河镇为市首批四个“镇级市”的建设试点镇之一。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的精神,京山县下发《中共京山县委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京发【2011】8号)
文件。

并于2011年6月27日,在宋河镇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镇级市”建设试点。

近年来,宋河镇大力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的投入建设,整体经济水平提升迅速。

在中央省市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指引和镇区良好的产业发
展趋势下,未来的就业岗位和镇域周边的就业人口必然进一步向镇区聚集,实现本区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

面对镇区饱和的建设现状和
未来的建设需求,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新城镇建设规划,为宋河未来社会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结合宋河实际,编制建设规划,完善镇区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商业休憩空间,尽快把宋河镇建设成为京山县县县域副
中心,成为镇政府最重要的社会发展计划。

应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们展开了对滨河新区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

以《京山县宋河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上层次规划为指导,项目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大自然赋予宋河独特的青山绿水,
以人为本为原则塑造一个安全生活工作方便的镇区交通体系,在保留传统文化生活中引入现代时尚活力的公共服务。

我们敞开畅想,未
来的宋河镇滨河新区将是一个:
山水交融共生的生态小镇
承载传统风貌的魅力小镇
汇集多元功能的现代小镇
湖 北 省 京 山 县 宋 河 镇 滨 河 新 区 总 体 城 市 设 计
Urban Design of Riverfront District in Songhe Town, J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镇政府
深圳锦绣时代顾问机构
2013.07
1现状篇STATUS
■基地研究
3.01 规划范围 (7)
3.02 基地风貌 (7)
3.03 景观环境 (8)
3.04 自然肌理 (11)
3.05 高程分析 (12)
3.06 坡度分析 (12)
3.07 用地评价 (13)
3.08 现状土地利用 (14)
3.09 道路交通分析 (14)
3.10 现状建筑功能 (15)
3.11 现状建筑质量 (15)
3.12 地块评价 (16)
3.13 SWOT 分析 (17)
■上层次规划解读
4.01 总规结构分析 (18)
4.02 总规组团分析 (18)
4.03 总规功能分析......19■区位背景1.01 交通区位............11.02 地理环境............11.03 经济状况............21.04 行政区位............21.05 文化区位............21.06 小结..................3■周边环境2.01 周边自然环境......42.02 周边城市功能......52.03 周边交通组织......52.04 小结 (6)
宋河镇在荆门市区位
宋河镇在京山县区位
滨水新区在宋河镇区位
地理环境
宋河镇地处大洪山南麓,位于江汉平原北端。

属于丘陵地区。

最高点玉华山海拔485米,最低点黄家畈水文站海拔55米。

水文概况
大富水河属汉江支流。

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河床平均高程54.88米,平均水位55.6米。

气候特点
1.宋河属北亚热带气候,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湿热多雨;冬季以北偏西风为主,气候干燥;
2.年平均气温16℃;
3.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最大降雨量1583.7毫米。

丘陵地带,山水特色;四季分明,适合人居。

区位 宋河镇地处湖北省中部,距离省会武汉约160公里,距京山城区32公里。

东南与应城市接壤,西北毗邻随州市,东北与安陆市相连。

交通 镇区主要公路:随(州)应(城)公路;安(陆)京(山)公路;随岳高速公路联系通道。

京山县在“1+8” 武汉城市圈范围外,受武汉辐射弱。

人口增长,商业消费主要依托周边市镇带动。

经济
2010年,宋河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55亿元。

根据《荆门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荆门市GDP 达730.07亿元,在全国
687个城市城市中排名174位,属于第四线城市。

由统计数据可知,宋河作为荆门市的下级城镇,经济规模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倍。

未来新区开发模式,应紧凑集中发展,节约建设成本。

行政区位
宋河镇始建于元末明初;
清中叶,发展为京山县东北部集市贸易场所;
解放后,从宋河公社建制到成立宋河镇。

宋河镇是京山县东北部的中心集镇,周边相邻城镇受其影响力辐射。

传统风貌 镇区原名唐家庄,因最初有宋姓大户居此。

富水而得名宋河。

旋有一方商家若干户,屋顶多盖红瓦,一名“红瓦街”。

现状老房子亦多盖红瓦,为当地较显著风貌特色之一。

文化特色
在民俗、语言、宗教、饮食等特征上,可归结为中原文化。

与周边城市、村镇相似度高,无突出特点。

宋河镇传统建筑风貌
区位背景小结
★区位交通良好
——四市通衢之地,水陆交汇要冲
★山水环境优越
——亚热带气候,丘陵地带,山水环绕,适宜居住。

★市县政策支持
——荆门市四个试点镇级市之一,京山县“一区两园”的东北部核心 ★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2010年,城镇化率达40%,已经进入城市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老镇区】宋河二桥高升大
道随应公 路宋河三桥
富鲍舒家河水

河周边自然环境
1.富水河穿过镇区,由老镇区流向规划区,为规划区主要水系。

富水河河道宽约
150米,河床平均高程4.88米,平均水位55.6米,一年四季大多有水,水质污
染较轻,两岸分布大片树林及田地,生态景观良好。

2.舒家河、鲍河两条小支流,连接并流向富水河,形成丰富的水体景观。

3.镇区内外几处山体,与河道形成生态廊道,连通镇区外围山水,可塑造优美的
景观。

规划区内的山体位于富水河东侧,使部分地块构成了前水后山的格局,地
块价值较高。

4.镇区周围零散分布的林地和田地为主要的生态绿色基质。

规划中应严格保护自然赐予的山水资源,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打造宜居的
山水小镇。

镇区现状设施分布
1.现有城镇人口、公共设施主要集中于老城区,镇区主要行政、商业沿映月大道分布。

2.宋河二桥以南区域,以村庄居住,工业厂房为主,其余区域均为山地和农林地,无市政实施。

规划滨河新区与老城区距离1600米,工厂分布多,人口少,无公共设施。

镇区交通现状
1.老城区过境交通与镇区生活道路混合使用。

2.滨河新区与老城区通过城中路,青龙大道,随应公路交通联系。

3.随应公路、京安公路相交于规划区东南角,新区距离随岳高速互通口仅1500米。

滨河新区进入交通良好,内部交通欠缺。

镇区现状设施分布图镇区交通示意图
周边环境小结
★山水生态环境优良
——镇区山林覆盖广,多条溪河交汇,生态优美。

★新老镇区联系密切
——新区选址和老城区紧密相邻,优势互补。

★现状设施缺乏体系
——镇区现状公共服务部门分散,市政设施缺乏,必须加于整合建设。

本次规划任务
从目标定位、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城市形态、道路交通等方面出发,综合设计,塑造宋河镇独特的城镇形态。

本次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北至青龙大道(宋河二桥),南至京安公路(宋河三桥),西至高升大道,东至随应公路,总用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

基地风貌
1.基地北面为现状镇区,
2.大富水河从新区中部流过,
3.东岸三座小山地,
4.总体用地平坦。

基地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9公里。

【滨河新区】【滨河新区】
景观环境
宋河二桥沿街建筑质量良好,均为近期新建多层建筑。

建议保留,减少建设拆迁量
A C
B D
高升大道
随应公路
青龙大道
宋河二桥
宋河二桥沿街风貌
Urban Design of Riverfront District in Songhe Town, J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景观环境
富水河宽度大约150米,河床平均高程4.88米,平均水位55.6米。

两岸分布大片树林及田地。

A
B
C
D
E
湖北德棉
高家畈
鑫利塑胶

滨河环境风貌
C
D
B A
E
3.03
景观环境
行政中心用地被董家坳环绕,环境优雅安静,地势呈阶梯状由东向西河岸方向递降,颇具趣味。

基地环境风貌
同升村
宋河三桥
E
D
F
B
C
A
A
B
C
D
E
F
山谷凹地
自然肌理
大富水河贯穿新区中部,东西两岸田林广布,东侧山势环抱。

规划区域的生态系统和建设条件非常优越。

高程分析
河床平均高程54.88米,最高点92.9米。

东岸高程由山丘向河流逐级递降,现状耕地呈梯田状。

西岸高家畈村地势略高,地势向舒家河与富水河交界处倾斜,河堤处低洼稻田形成雨水汇集
区。

规划区地形高差在20—27米之间,用地较为平坦,利于工程建设。

坡度分析
规划区地形平整,绝大部分用地坡度在0—8%之间,适宜建设。

河东岸系列小山丘坡度亦较为平缓,属于缓丘型地貌,保留地形和巧妙利用可打造出独特的
山水景观。

0—8%——适宜建设区域。

主要是现状建成区,及农林地。

8—15%——适度建设区域。

主要集中在山脚谷沟,部分可用以开发,建设小体量建筑物或构
筑物。

采取种植,做好水土保持。

15—25%——限制建设区域。

开发建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山体地质和景观风貌,
不建议开发。

25—100%——禁止建设区域。

开发建设极易造成地质灾害,不允许作为城市发展用地使用,
此类用地作为自然植被景观用地。

高程分析坡度分析
用地评价
综合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生态因素,将用地评定为五类:
建成区——约占规划区15.3%。

主要分布在同升村、舒家河与富水河交汇处,富水河东岸沿河路两侧。

一类用地——适宜建设用地,约占规划区32.4%。

大部分现状为田地树林,主要分布在富水河西岸,宋河二桥沿路以南,富水河与同升村之间。

二类用地——可建设用地,约占规划区18.9%。

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适宜修建用地,主要分布在富水河东岸,山脚一带梯田。

三类用地——不宜建设用地,约占规划区8%。

主要指场地稳定性差,需经过特定工程措施处理,生态敏感性高的用地,主要是富水河东岸低洼稻田、 西岸河堤,和填土引水渠。

四类用地——不可建设用地,约占规划区25.4%。

主要是水系,富水河西岸山体。

现状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
不可建设用地
用地适宜性分析
现状用地分析
居住用地——主要由锦绣城小区,高家畈,同升村,青龙大道沿路村庄,富水河西岸沿河路村庄组成,占用地比例12.53%。

工业用地——工业分布零散,占用地比例6.37%。

水域荒地——其中水域占12.38%,荒地占12.99%。

农林用地——合占53.72%。

不足之处
缺少配套设施;
土地利用粗放;
工业散落区内,与村落民居夹杂。

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道路用地面积2.83公顷,占总用地的1.29%。

区域干道——随应公路和京安公路从规划区东面和南面穿过,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镇级道路——高升大道和青龙大道通往老镇区,方便新旧镇区联系。

乡村道路——富水河东岸沿河路,同升村道、高家畈村道。

河堤步道
——富水河两岸河堤路。

土地利用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面积(hm²)比例(%)大类小类
R居住用地27.5012.53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120.51
M工业用地13.99 6.37
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83 1.29
U公用设施用地0.480.22
E非建设用地173.6379.08
E1水域27.1712.38
E2农林用地117.9453.72
E9荒地28.5212.99
总用地219.55100
现状建筑功能
居住村落——主要有在建锦绣城小区,同升村,高升大道、青龙大道沿路村庄,富水河西岸沿河路村庄。

工业厂房——工业分布零散,主要有鑫利塑胶有限公司,宋河镇琉璃瓦太阳能项目,德棉清洁用品有限公司,青龙制衣有限公司,涵管厂。

公共设施——高升大道处的镇法院、司法所。

市政设施——宋河二桥处加油站,及广播电视站。

现状建筑质量
现状建筑主要分为三类:质量良好,质量一般,质量较差。

居住村落——主要有在建锦绣城小区,同升村,高升大道、青龙大道沿路村庄,富水河西岸沿河路村庄。

其中青龙大道及宋河二桥沿路居住建筑质量良好,建议保留。

同升村及富水河西岸沿河路村庄建筑质量一般或较差,考虑拆除重建。

工业厂房——鑫利塑胶有限公司,宋河镇琉璃瓦太阳能项目,德棉清洁用品有限公司,青龙制衣有限公司等厂房均为镇新建工业,现状厂房建筑质量较好,建议保留,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步搬迁。

公共设施——青龙大道处的镇法院、司法所。

未来搬迁到新区行政中心,集中办公。

市政设施
——宋河二桥处加油站及广播电视站未来搬迁。

地块评价依据
用地价值评价主要按照四类标准:
1.商业价值;地块所处交通区位,和老镇区的联系程度,及地块周边的景观条件;
2.人文价值;与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城市核心地块的服务距离,与之相邻便捷性越高,则人文价值越高;
3.景观价值;地块的景观价值主要参展周边的山水条件,现状植被。

与山水亲近性越好,景观价值越高;
4.拆迁难度;主要根据现状建筑质量好坏,建设规模评判拆迁难度。

总体建筑质量良好的,
加以保留;与城市远期发展冲突的建筑,待城市建设一定阶段,逐步拆除或转换功能用途。

上层次规划解读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结构关系:富水河滨水景观带,中部为富水河绿化休闲景观带两条城市发展主轴:东侧为随应公路城市发展轴,西部为高升大道城市发展轴两大功能节点:行政中心,文化中心
规划特点
保持山水景观,沿交通轴拓展,城市核心分散规划区
未来镇区公共功能主要载体
滨河新区位于老镇区以南,地势开阔平坦,又可依托现有镇区的辐射带动优势,将形成宋河镇未来公共中心地带。

镇区规划结构图镇区功能组团图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小结规划优点
城镇核心沿河向南发展,城市公共生活的景观环境优越,有利于打造宜居宜游的山水小镇。

存在问题
1.规划商业沿对外交通干道线状布置,为车行交通干扰,没有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影响商业区形成;
2.镇区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分置河流两岸,为河流阻隔,城市核心太分散,难以形成市民集聚的休闲活动中心。

调整思路
近期重点发展东岸区域。

文体中心结合行政中心结合建设,打造城市生活客厅。

形成新区功能完整的公共生活核心,带动滨河新区发展。

2
构思篇
DESIGN
■方案构思
1.01 设计理念..................201.02 规划目标..................211.03 规划定位..................221.04 功能定位..................231.05 活力特色..................241.06 城市愿景..................251.07 山水脉络..................261.08 规划结构..................271.09 交通规划分析............281.10 交通规划问题............281.11 交通规划调整............281.12 视线通廊建议............291.13 景观设计 (30)
■显山露水:保留、修复、提升现有的地形地貌和水系统,将大自然赋予宋河的独特山水特征凸显出来,作为宋河的第一特色。

■安全方便: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工作方便作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导,设置
镇区的道路、功能系统。

间和城镇街巷。

■成为城市山水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区■建立一个标志性的中心城镇
■为地区发展树立新的标准
规划定位
■山水交融共生的生态小镇■承载传统风貌的魅力小镇
■汇集多元功能的现代小镇
功能定位
■商业娱乐为主导功能
■行政办公为互补功能
■生活居住为支撑功能
活力特色
结合滨水开敞空间和景观廊道系统,打造5分钟慢行生活区,按照城镇慢行生活适宜尺度合理安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共空间、交通站点等,增强生活渗透性,促进城市空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度。

城市愿景
康城Healthy city
水韵
Water culture
慢生活
Leisure life
·生态先决条件下的建设规范·健康宜居的现代小镇·绿色空间和山水格局
·水系统塑造
·自然纯净的水系统
·沿水河岸的安全考虑
·滨水主题传承和再造
·邻里空间
·传统生活节奏的继承
·生态慢行系统
滨河新区地块景观资源丰富,自然山体,溪河汇集。

我们关注的是:
1.如何把自然带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2.把山水景观融入规划区内;
3.创建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环境。

露水
【优美的山水生态】
【滨河新区】
河三桥
随应公路
【保留规划区内东岸山体,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持东西两岸山体的视线通廊,打造显山露水的城市风貌。


【以富水河为核心景观带,
紧密结合老镇区,沿河向南拓展,构筑滨水而居的小镇生活。


【东岸三座山丘天然围合成一片马蹄形内凹谷地,环境清幽;背山面水,视野开阔;地形地貌适宜建设,此地作为城市功能核心,精心规划建设,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活客厅。


【以城市功能核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发散,依山傍水,构筑新区四大片区。


【滨河新区的总体城市结构定位:一带:滨河景观带一廊:山体视线通廊一心:行政文化核心
四片:四大城市生活片区】
沿河发展滨水而居
保留山体打通廊道中心辐射四片环绕一带一廊一心四片
背山面水
构筑核心
【山水风貌】
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现状道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区域干道——随应公路和京安公路,对外联系功能。

镇级道路——青龙大道和宋河二桥道路,联系旧城区功能。

乡村道路——河东岸沿河路,同升村、高家畈村道,内部交通。

河堤步道——富水河两岸河堤路,为步行路。

规划道路问题分析
1号路:建议取消。

主干道穿越规划区中部,造成地块功能分割,破坏现状地形地貌。

宋河二桥及宋河三桥两条道路为城市交通主干道,相距1500米,足够疏散两岸车流交通。

2号路:建议降低道路等级,弱化车行功能。

强调滨水空间人的步行活动,避免大量过往车流干扰。

3号路:建议取消。

穿越山体,道路施工造成山体破坏。

4号路:建议取消。

穿越山体,造成行政中心选址用地零碎,影响安静的谷地环境。

5号路:建议改线。

工业地块直接连通相邻的居住用地,货运车辆容易穿越居住区,破坏社区安宁安全的居住环境。

6号路:建议改线。

工业地块直接连通相邻的居住用地,货运车辆容易穿越居住区,破坏社区安宁安全的居住环境。

7号路:建议降低南段道路等级,取消北段车行。

现状为河堤路,为新区最佳景观地段,宜定位生活性道路,人行为主。

8号路:建议取消车行路,改为人行景观路。

两河交汇处景观休闲及商业价值最高,为人群休闲集聚场所,宜建设景观路。

规划道路交通分析
1.随应公路和京安公路、青龙大道和宋河二桥道路,保持现有尺度;
2.规划区中部设计一条40米宽跨河主干道;
3.规划区内部东岸沿河村路,扩大为30米宽城镇主干道;
4.西岸现状河堤步道,扩大为20米宽城镇干道;
5.
规划区内部形成棋盘状车行交通网络。

棋盘式设计街道:
车辆易穿越社区,居民生活不安全。

改直取弯,生活性趣味性街区:
抑制车辆,以人为本,安全方便。

调整
道路调整原则
新区作为小尺度的城镇,其外围最大尺寸
为1500*1900米,所以新区应以人的步行
尺度作为设计参照。

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重新梳理规划
区的道路体系,为市民出行打造安全方便,
趣味盎然的道路系统。

总规路网结构
现状路网结构
1
2
2
34
7
8
1
5
6
7
规划指引
1.重新规划道路环山绕水而行,不强行挖山填土,降低工程造价,保留自然生态景观。

2.滨河两岸景观环境最优地段,控制车道宽度,减少车辆进入;以生活性人行交通为主,构筑和谐滨水生活空间。

3.居住区与周边地块不直接相通,社区支路与城市路采取T 字路口,通而不畅,保证社区内部道路安全安静。

道路规划理念
遵循“安全方便: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工作方便作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导,设置镇区的道路和功能系统“的原则,依山绕水,规划设计出富于变化、充满活力、绕有趣味的公共空间和城镇街巷。

视线通廊建议
1.6米为人视高度,以沿河路6
2.5米为观景点,规划区内山峰89.8高程点位视线焦点,为达到规划范围内“显山露水”的视线景观效果,经计算,得出项目地块建筑最适合高度为:
视点一:12—20米视点二: 6—15米视点三:12—24米
建议沿河两岸建筑以多层为主,顺应地势,向山体内侧建筑层数逐步升高,控制在8层以内。

板式楼减低建筑高度,增加建筑密度。

路网结构初步调整
视线分析
1
2
3
62
60
60
地块一
地块二
地块三
视线焦点
视线焦点
视线焦点
地块建筑区域山体区域富水河视点视线焦点
景观构思
1.保留东岸滨河大片树林,与城市文化体育功能结合设计,动静相宜,建造一个市民的滨水体育公园,为城市创造一个活力地带;
2.利用西岸沿堤低洼稻田,是富水河西岸天然的雨洪排放区域。

结合地势改造成湿地公园。

既容纳西岸地面雨水径流,防止内涝;又是西岸市民的自然休憩场所。

3.富水河与舒家河交汇处,既是亲水景观最佳处,又是新老镇区交接处,交通往来便利;是作为凝聚人群及商业的最优地段,建议规划为新区西岸商业休闲中心。

4.以山为起点,打通滨河新区“三横一纵”的景观通廊的格局,引导人群向水边集聚,创造滨水生活新模式。

两河四岸,构筑集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商业购物、娱乐休闲、体育运动各项功能的于一体的时尚活力滨水生活圈。

东岸现状树林 森林体育公园
西岸现状洼地湿地公园意向
两河交汇现状
商业休闲广场
滨水
活力圈
【保留一片树林】【构建一片绿地】
【打造一个中心】
景观设计理念
延续区域自然山、水、田、林的生态格局;尊重生态、保护生态、激活生态;
以人为本,以人的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

景观设计目标
将区域打造成集商业、娱乐、体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全民参与的城镇生活休闲中心使其能够显现宋河的精神与特色
·创造一个区域性水岸目的地·借以提高水岸周边地价
·利用自然素材创造环境标志物·提供不同的水岸活动经验
·强调河流本身亲切的人性尺度·创造生动的亲水空间
·修复并延展水岸特色景观植栽
活力之心
蓝色之肾
绿色之肺
景观设计主题
商业广场概念(活力之心)
1将商业区打造成为宋河镇区的聚集人气的商业综合体,2带动整个两江四岸地带的长期可持续的协调发展,3以购物中心、商业广场、商业街等的空间形态存在,4具体业态表现为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类项目。

5具体采用现代设计手法,简洁、自然以建筑为点、以道路为线、以广场等公共空间为面的手法进行设计。

森林公园概念(绿色之肺)
1将森林公园作为宋河镇区的居民健身娱乐的自然场所,2保护现有的大片树林,以此为背景增设适宜建设娱乐休闲项目,
3以健身步道、滨河步道、自行车道、树林木栈道、散步小道、绿色广场、相关健身设施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等产品为载体为居民服务,
4具体采用现代设计手法,简洁多样的健身方式,多样的健身材质及设施的丰富性。

湿地公园概念(蓝色之肾)
1湿地公园尊重当地地域特色原则,2延续其自然的农田、水域的肌理结构,3以有机农田、特色农产品作坊、生态科普馆、动植物栖息地、木栈道、滨河凉亭以及相关服务配套产品等为元素,4具体采用自然式生长结构,生态设计手法,一争保护,二少破坏,三多利用,因地制宜,以当地特色农业、本 土植物为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