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与外力程度的关系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与外力程度的关系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与外力程度的关系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发表时间:2018-11-15T16:39:47.68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作者:高中伟 [导读]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9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R)不愈合时使用PKP联合体位复位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OTR不愈合的患者12例,在治疗期间同时结合使用过审体位复位疗法,对其手术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测量患者在自身椎体前缘高度、VSA、Beck值及Cobb角等指标之间在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来对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研究患者治疗期间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在末次随访时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结论:OTR不愈合的患者在入院时即可通过相关影像检查和临床反应进行确诊,在临床治疗时采用PKP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医治效果,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疗法。 【关键词】OTR;PKP;体位复位;骨折不愈合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其早期因其症状不明显,多数老年患者都不能及时察觉而致使对其所行的治疗被延误,在老年患者长期活动后就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临床收治此类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大,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合并的内科疾病等。现阶段多通过使用PKP治疗此类疾病,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法。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术后的胸部及腰椎处的疼痛都得到有效改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且都为单个椎体发生损伤,患者年龄在64岁至90岁之间,平均76.5±4.6岁。患者中有外伤史者4例,其中1例为曾跌倒摔伤,其余3例为曾经骑行致伤,患者伤后均行保守治疗,治疗时间为3-9个月,但均未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经相关影像检查发现,患者不愈合椎体中,T105例,L13例,L34例。术前测量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为(13±5)毫米,Beck平均值为(0.52±0.18),Cobb角平均值为(23±8)°,VAS 平均为(8.2±1.4)分。患者自出现疼痛症状后至入院行手术治疗期间平均间隔时间为8.6个月。 1.2纳入标准 ①无明显严重外伤病史,或其外伤程度较为轻微者,且临床出现胸腰椎处疼痛时长已超过3个月者;②影像检查中可直观发现椎体内部存在裂缝或者已经出现真空的特征,并且椎体边缘已经产生硬化现象者;③患者在入院治疗前,经口服消炎药及卧床休息后痛感可减弱,但停药后活动或翻身时痛感依旧,且进行负重劳动时痛感可加剧者;④患者动力位X线片上可明显发现上下已呈现开合症状的终板。 2 方法 2.1手术方法 体位复位:患者于复位床上行俯卧位,并将其胸部和耻骨联合处进行垫高处理使患者处于腹部悬空的状态,对患者实施基础麻醉后在X 线机观察下对患者进行过伸复位,当复位效果不满意时,也可通过相应手法进行辅助复位以确保其椎体前缘高度可复位正常。 PKP治疗:在使用X线机观察下,于患者体表处对病灶处进行标记,在使用局部麻醉后在标记处行5毫米切口,通过X线机透视下沿一侧椎弓根进行穿刺至椎体后缘前约3到5毫米处停止,取出穿刺针。此时应在原有进行穿刺的位置再次插入导针,并将工作和扩张套管套管逐渐插入患者受损的椎体内部,插入完成后在工作套管内使用骨钻逐渐向椎体前缘进行推进至相应位置后,取出骨钻并将球囊逐渐推进至椎体前四分之三处,在透视下不断对球囊进行加压直至损伤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值,此时可将球囊拿出,并开始对椎体进行骨水泥填充。 2.2评价方法 对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处高度及VAS、Beck值和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 2.3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处理学软件为SPSS13.0,计量方式为`X±S,应对相应资料使用t检验,并比较其差异值。P小于0.05时,可进行统计。 3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且未发现有骨水泥渗漏的现象,手术均在未对患者患处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的情况下完成。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在最后一次上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具体测量结果如下表1。

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2、新鲜骨折; 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

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二分之一; 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凝血四项;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X线片; 7、脊柱X线片; 8、骨折椎体为中心的CT扫描;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1、早期:指伤后1~2周内。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行气导滞。可内服消肿止痛胶囊。如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治宜行气导滞,通腑祛瘀。外治卧硬板床,持续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气囊

2013年度胸腰椎压缩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四)中医鉴别诊断: 1.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闪腰”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和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可做腰椎CT或MRI检查助诊。 3.龟背炎(腰椎结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脓肿。 (五) 西医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综合护理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综合护理 发表时间:2016-07-06T14:43:44.1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作者:黄英 [导读] 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黄英 贵州省修文县人民医院贵州省修文县 550200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综合护理;生活质量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活动能力减弱,许多老年人都存在胸腰背痛,易发生胸腰椎骨折。在发生胸腰椎骨折后,患者身体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不及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1]。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文特选取自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0例,比较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人,女性14人,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4±2.1)岁;对照组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年龄在49-75岁,平均年龄(61.3±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相关注意事项,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a、心理护理:向患者普及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效果,解答患者对病情和病史的疑问,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b、仙灵骨葆防治骨质疏松,对患者使用仙灵骨葆进行治疗;c、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充分考虑到营养需要,注意钙质等补充,改善患者骨质疏松情况;d、康复训练护理:医护人员向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在日常护理中对患者监督,促进患者锻炼。 1.3观察及评价指标[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在75分以上,为显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在50-74分为有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在50分以下为无效。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 )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02,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例,%) 3 讨论 以往诸多研究中表明[3],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易患有骨质疏松,骨量缺少,因此,容易摔伤导致骨折,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上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出现骨折后,病痛严重,容易产生烦躁、绝望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因此,在患者在治疗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 本次研究中,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综合护理主要从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锻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性,药物护理主要使用仙灵骨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患者的骨密度[5];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及时补充钙质,改善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向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普及,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身体康复[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综合康复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综合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20-04-15T02:56:45.07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2期作者:姜莹 [导读]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骨折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40例,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 姜莹 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 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骨折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40例,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充分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综合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出现身体疼痛的主要病因,因为老年人很容易因为骨质脱钙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继而产生腰疼和腿疼的症状,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规范性以及全面性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1]。本次研究以1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例,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45例;年龄65~81岁,平均(71.11±4.23)岁。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63~80岁,平均(71.5±4.25)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住院后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1)功能锻炼。在患者手术后的第二周进行腰背肌锻炼、双上肢运动、股四头肌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每天三次,每次五组,每组五下到二十下。手术后第四周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每天两次到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手术后第五周引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患者在站立时,两脚要分开与肩膀同宽,腰背向前,站稳之后在助行器的帮助下慢慢行走。(2)运动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如果患者出现疼痛的话可以进行背部推拿按摩,等到患者可以适当活动的时候可以鼓励患者做一些伸展运动和呼吸操,注意运动的适当性。(3)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在治疗的时候对治疗的情况以及康复疗程没有完善的认识,再加上发病的时候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而引起焦躁不安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更好地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1.4 观察指标 (1)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低。(2)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状况。采用WHOQOL(生存质量测定表)评分评价,包括健康、饮食等项目,总分100,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实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焦虑状况(SAS)评分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状况相比,有明显差异,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格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精深中医护理方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三)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背部疼痛 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仰卧硬板床,慎起居,避风寒,以免加重疼痛。 3.配合医师行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一般在24~48小时腰背痛可逐渐缓解。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腰背部疼痛的情况。 4.遵医嘱腰背部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艾灸、拔罐、中药熏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垫枕复位:患者仰卧硬板床,于骨折脊椎平面垫约厚10cm

的软枕(氏万能包),并逐渐加高,在数日加至15-20cm,达到使脊柱过伸复位。 6.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或镇痛药,减轻疼痛。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三)下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脊柱科周明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 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 1、病名:胸腰椎骨折 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适应症:各类稳定性脊柱胸腰段骨折;程度较轻的不稳定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者;X线拍片、CT平扫显示椎体高度丢失<1/3,椎管内骨块占位小于30%者;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

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此法要求较高,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4)、后期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配合本科室专用中药局部外熏洗;②理疗等促进局部损伤经络的修复;③活血、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如血栓通、七叶皂苷钠、复方骨肽、双氯芬酸钠等)④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④三个月后在胸腰段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 2.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椎体压缩不严重、骨质疏松症者。患者术后可以1周内下床活动。此法具有切开少,创伤少,时间短,费用少,恢复快,安全的特点,将成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首选治疗。 (二)前路/后路手术: 其手术指征目前有几种观点: ①、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 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具体标准是:(1)骨折的形态表现:压缩性骨折1分;爆裂性骨折2分;旋转型骨折3分;牵张性骨折4分。若有重复,取最高分。(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完整者0分;不完全断裂者2分;完全断裂者3分。(3)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无神经损害者0分;不完全损伤者或马尾综合症者2分;完全性脊髓损伤者3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TLISS 总评分,该系统建议大于或等于5分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小于或等于3分者考虑非手术治疗,4分者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②、存在以下2点中任何一点均有手术指征:1、是否合并有椎管受压并伴有脊髓或神经损伤。若合并有脊髓损伤应判明脊髓损伤的程度,是完全性损害还是非完全性。2、是否存在不稳定。脊柱骨折的不稳定性的概念尚有歧义。目前较为通用的胸腰椎骨折不稳定性的标准为任何双柱损伤的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 一、OVF诊疗流程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及l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C端肽(U-CTX)和N端肽(U-NTX)等。 (三)物理学检查 1. 骨质疏松症的物理学检查 骨密度检测:X线、单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和PET—CT。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 (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 ②A2 :劈裂; ③A3 :爆裂。 (2)B 类:牵张性双柱: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伴旋转; ②C2 :B 类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 (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分为5 大类: (1) 屈曲压缩,其中的分型采用Ferguson 和Allen的三度压缩分类分为3 型; (2) 爆裂,其中的分型采用Denis 分类的爆裂性的5 种分型; (3) 屈曲牵张性损伤,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 的屈曲牵张性分类的A~C2 的分型; (4) 屈曲旋转性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和“切片”两型;(5) 剪力型脱位。 TLICS分型: 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STSG),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损伤的分型方法———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13]。TLISS 评分系统主要依据三个方面:(1)基于影像学资料了解的受伤机制;(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

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使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病变。随着社会老年人增加,骨质疏松的患者也增多,经住院保守治疗,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患者常为高龄,体质差,切多伴有糖尿病,心肺、脑等疾患。因活动不当或摔倒发生骨折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常有恐惧、焦虑,抑郁、悲观,我们主动接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认真地与其沟通、解释,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焦虑和悲观情绪,使其充分树立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营养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治疗的基础。老年患者体质多虚,因腰背酸痛,精神情绪等原因常食欲下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体内更易失钙。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之积极配合食疗。戒烟酒、少饮咖啡、浓茶,避免过食较咸的食物,饮食中多补充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豆制品、骨头汤等。避免菠菜与豆腐、牛奶同食,以免影响钙的吸收。另外注意增加蛋黄、鱼肝油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增加日晒量。 因患者年龄偏大, 且疼痛不适、功能受限, 生活上应多给予关心、照顾, 了解其需求, 满足其需要。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应协助其取舒适体位, 并使其肌肉放松, 尽量维持脊柱生理曲线和各关节的功能位置, 防止因卧床时间长而造成的疲劳、损伤和变形。

腰背肌锻炼:伤后2周后进行, 患者取俯卧位, 双手置于背后, 下肢伸直, 收缩腰背伸肌, 使头、胸离床,然后放松, 3次/d, 每次5组, 每组5-10下; 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双肘、双足跟着地, 腰、背、髋充分上挺离床, 然后放松, 3次/d, 每次5组, 每组5~ 10下。双上肢运动: 举哑铃或拉拉力器, 3次/d, 每次5~ 10组, 每组20~ 30下。双下肢运动:踝关节背屈, 绷紧腿部肌肉5~ 10 s后, 放松, 5次/d, 每次5~10组, 每组20~ 30下。股四头肌训练: 绷紧股四头肌, 维持5~ 10 s后, 放松, 5次/ d, 每次5~ 10组, 每组20 ~ 30下。直腿抬高训练: 患肢抬高15°-20°, 维持5 ~ 10 s后, 放平, 5次/d, 每次5~ 10组, 每组20 ~ 30下。坐位训练:平卧4周后逐渐在床上坐起。首先戴好腰围, 采取侧卧位, 双下肢垂于床边, 一手按住床缘, 护士托住患者肩部, 协助患者坐起, 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身体左右倾斜, 使脊柱负重, 增加腰背肌力量。2~ 3次/d, 每次20~ 30 m in。步行训练: 5周后进行站立训练, 站立时,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双肘屈曲尽量向后, 腰背向前, 站稳后, 可在助行器的支持下进行步态训练和转移活动, 2~ 3次/d, 每次20~ 30 m in。康复训练要因人而宜, 坚持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度, 即训练时不引起疼痛、训练后不使原有症状加重, 下床时先戴好腰围。注意患者有无眩晕,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行走时双眼平视, 两脚保持10~ 15 cm 距离, 维持重心恒定, 鞋要合脚、轻便、柔软、吸汗且为平底以防滑。 腰酸背痛或全身骨痛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和休息,故因重视患者的疼痛,首先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剂,观察用药

2018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蓬溪恒道中医(骨科)医院骨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检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③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①C1:A类骨折伴旋转;②C2:B类骨折伴旋转;③C3:旋转-剪切伤。

腰椎骨折健康宣教病人篇

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宣教(病人篇) 术前宣教1.患者掌握床上大小便技巧;床上抬臀,踝关节、足趾关节活动;床上扩胸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方法。 2.掌握有关术前准备:如术前个人卫生(剪指甲、洗头、洗浴)、去除饰物(耳环、 项链、手镯等)、去除假牙。 禁食8-12h,禁水4-6h。 1、掌握卧位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手术当日尽量减少翻动,有条件者将病人放 置于智能按摩床上,或臀部垫气垫、水垫。翻身时要轴向翻动,保持肩、髋在 同一平面。腰椎骨折开胸手术者将床头抬高15°~20°,采取45°小角度翻身,保 持脊柱的稳定性。 2、神经系统的观察:病人麻醉恢复后,如发现双下肢感觉、运动有异常时,应报 告医生。 3、切口观察:保持切口辅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切口 置负压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翻身活动时应留 出足够的余地,避免将引流管拔出。 4、掌握吸氧相关注意事项。 5、掌握止痛泵作用及注意事项。 6、掌握主动或被动踝泵运动。 术日宣教

术后宣教 出院宣教 出院随访: 1、手术后病人卧床时间依内固定器具的特性及术后脊柱稳定性而定,一般4周后可佩带腰部支具下地活动,练习站立和行走,行走时挺胸,时间不宜过长,以休息为主。忌做大幅度、高强度活动,防止内固定松动和折断。骨质疏松者应适当延缓下床活动时间。3个月后可练习弯腰前屈。 2、腰椎骨折保守治疗者,一般2~3个月后方可下床活动,若伤情复杂或受伤处疼痛明显,应延缓下地时间或遵医嘱。 3、定期复查:1个月,3个月,6个月到医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生活和工作。 4、终生行腰背肌锻炼。 功能锻炼指导: 1、术后0-7d功能训练及康复 ①掌握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 ②掌握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训练; ③掌握深呼吸训练、扩胸运动 2、术后7-20 d 在之前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下肢肌肉的训练:仰卧位,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两腿交替反复进行,锻炼时注意足跟不要离开床面。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10-20次,以后逐渐递增。 3、术后21d及出院后 ①继续之前的训练。 ②进行腰背肌的训练。“五点支撑”法、“小燕飞” ③进行腹肌训练 ④截瘫病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应用电刺激,足底静脉泵等辅助治疗。

胸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胸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7T10:29:07.0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潘倩 [导读]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扬州对于胸腰椎骨折护理需要进行详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方案,现以25例胸腰椎骨折案例探讨总结经验。 潘倩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护理,发展创新对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和避免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观察。结果24例患者最大限度的正常恢复,1例感染,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心理、功能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以致患者受到满意的治疗和正常的恢复功能。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护理 脊柱骨折在医学上很常见,其中较常发生的是胸腰椎骨折。对于胸腰椎骨折护理需要进行详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方案,现以25例胸腰椎骨折案例探讨总结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8~50,平均年龄40岁。骨折原因车祸伤10例,坠跌伤9例,重物压伤5例。T12骨折3例,L1骨折10例,T12 L1 骨折4例,L1-2骨折5例,L2骨折3例,单纯压缩性骨折20例,合并不完全或者下肢瘫痪5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17例。 1.2 护理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讲究耐性,并且要求患者尽量甚至不能负重,此外必须强迫病人卧位。根据治疗要求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护理计划。 (1)为了增强患者在接受治疗至康复阶段的自信心,同时建立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好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工作,适当合理科学的安排给患者心理辅导。与患者多多交谈,并且鼓励安慰患者,并对患者给予必要的病情解释,举例骨折患者成功痊愈康复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缓解恐惧紧张的情绪。同时协助患者尽快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痊愈。 (2)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受伤部位不必要的感染,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舒适。向患者解释强迫卧位对治疗的重要性,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3)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因为强迫患者卧位[1],为避免发生褥疮,对于患者需要定时翻身,给予适当的按摩,翻身时讲究技巧,避免扭曲脊柱。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5)防止肺部感染,注意保暖工作;防止尿道感染、发生结石,患者需多饮水;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2],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 (6)护理过程中注意预防腹胀及便秘等常见并发症。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结构,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定时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及便秘,必要时应用缓泻剂通便,避免患者用力排便而诱发疼痛。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并不是缘于护理不周而产生不良并发症,25例中24例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痊愈,并且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无肺部感染,无尿道感染,无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发生。总的来说。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是科学合理有效的。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不利于人体躯干的负重功能正常行使,严重者会致使此功能丧失,功能受障,如若合并神经受损伤,下肢将会永远瘫痪,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若治疗的过程时间长久,康复进程慢,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的几率更大。所以在整个胸腰椎骨折治疗护理过程依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计划方法。 3.1 早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早期,必须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立即解决。患者由于胸腰椎骨折被强迫卧床,不能自理,内心抵抗这种现象,同时饱受疾病的折磨疼痛,甚至担心能否康复痊愈,恐惧紧张甚至悲观消极。这时期首要工作是观察病情时加以心理辅导,对其解释说明病情和治疗计划,说明卧位对治疗的重要性。早期的护理预防工作也很重要,长久卧位容易发生褥疮,所以定时给病人有技巧的翻身按摩,保持病人治疗环境的清洁干燥。做好病人的生活饮食卫生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尿道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2 中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中期治疗过程中,病情得到缓解,患者在这个时期也逐渐适应了治疗环境,中期的护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对患者进行恢复功能的锻炼,适当的按摩下肢,指导关节主动被动的活动[3]及腰背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挑战疾病,战胜自我,增强信心。生活护理同样要加强,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3.3 后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护理后期,患者的病情症状逐步缓解、消失,甚至恢复部分功能。然而后期护理工作中发现,功能康复痊愈速度趋势慢,可能产生后遗症,患者更容易浮躁甚至绝望。所以后期护理工作需要加注更多的耐心和细致的护理。同时病人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向患者说明康复痊愈过程需要更大的耐心而且时间漫长,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结合病情康复的状况,为患者作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案,制定短期的目标,增强患者的挑战意志和自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利于早日痊愈。 4 结语 通过对2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可见胸腰椎骨折护理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护理工作,每个时期的护理各有特点,这些特点结合实际病情个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护理工作,同时病人的配合对护理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