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研究现状

量子纠缠研究现状
量子纠缠研究现状

量子纠缠理论

陈泽乾

数学物理实验室

一、 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分析

二、 研究所核心竞争能力分析(国内外比较)

三、 研究所发展目标(科技)

1、前沿分析

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以来,对于量子纠缠的研究就一直是量子理论基本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提出了EPR佯谬和Schr?dinger猫态,预示了量子理论的基本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量子纠缠理论正是在这一方向上产生的。其中,量子纠缠态已成为当代量子理论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在量子信息技术中有重要的应用,其研究是当前量子理论的一个前沿热点方向。量子纠缠理论的发展将为量子信息技术的打开广阔的应用前景。

早期对量子纠缠态表现出来的量子非局域性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哲学层次上的探讨,直到1964年Bell提出著名的Bell不等式,才使得量子纠缠态的非局域性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Bell不等式也成为在实验上对量子纠缠态可操作的第一个数学判别准则。利用Bell不等式,大量设计精巧的实验支持了量子力学关于量子纠缠态的非经典关联——量子非局域性的预言。这类实验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取得成功的,其中许多实验靠激光技术的发展才有可能进行。进行这种实验当时只是出于理论上的考虑,是为了想看一看量子纠缠态有多么奇怪的物理属性。但由这个目的出发,结果却使包括物理学家在内的许多人大吃一惊,物理学家自己也惊奇地发现,他们已经以这种方式为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新技术以诸如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名称而崭露头角,其基本的概念是以量子的方法来处理并传输信息。从1984年第一个量子加密协议的提出到1991年它的实验实现;从1985年量子计算机理论模型的提出,1994年Shor大数分解算法的提出和1996年Grover搜索算法的提出到1998年它们的核磁共振(NMR)实验演示;从1993年量子隐形传态方案的提出到1997年的首次试验实现,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这一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在过去二十多年中的发展已从星星之火到了燎原之势,带来了当代科学技术可能的最大变革。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它的重要基础之一的量子纠缠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很自然地也是很迫切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这方面的研究是很广泛的,既有理论上的又有实验上的问题,既有物理方面的也有数学方面的探讨,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当代量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迄

今为止,量子纠缠态仍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制约着实验工作的进程。这些理论问题中有很多是直接的数学问题,比如,量子纠缠态的分类和可操作判别法,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刻画以及量子纠缠态的定量描述等。发展相应的数学理论来刻画量子纠缠态,尤其是提出在实验中可操作的数学判别法已经成为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量子纠缠的数学研究可以追述到1906年德国数学家Schmidt的工作,那时量子纠缠态的概念还没有提出来(甚至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都没有形成)。为了研究抽象积分方程,Schmidt将两体Hilbert空间中的向量作了一个普适的分解,这就是著名的Schmidt分解定理。在后来的量子纠缠理论中,Schmidt分解给出了两体纠缠纯态的准确描述。这是迄今为止,量子纠缠态的数学描述中解决得最好的一种情形。虽然量子纠缠态的概念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由Schr?dinger提出,但是它的准确的数学定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由德国数学物理专家Werner 给出。由于量子通讯的提出和试验实现,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研究量子纠缠态的高潮。以美国物理学家Bennett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对量子纠缠态的分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LOCC分类、渐进LOCC分类和随机LOCC分类等理论。在量子纠缠态的可操作判别法方面,人们给出了若干形式的Bell型不等式违背判别法、Peres的部分转置判别法和Horodecki等人的约化判别法等少数成功的范例。而对于量子纠缠态的定量描述则有形成纠缠度、提纯纠缠度和相对熵纠缠度等等。然而,所有这些成果,都是要么对于两体系统适用要么对于低维系统解决得比较好,而对于多体的和高维的情形则往往失效或者很难计算而变得没有意义。解答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拟从Bell不等式和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定理出发研究量子纠缠态的数学刻画和量子非局域性问题。我们主要从概率论的角度研究各种形式的函数关联、概率关联以及方差和矩关联等的Bell型不等式及其违背问题,获得在物理实验中可操作的纠缠态的数学判别法;研究多体量子体系隐变量描述的确定性违背的GHZ定理,获得多体和高维体系的最大纠缠态的一般性数学刻画。因此,该课题围绕在理论上有重要物理背景在应用上乃当代量子信息技术急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开展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参 考 资 料

1. J.S.Bell, On the 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 Physics, vol.1, 195-290, 1964.

2. A.Einstein, B.Podolsky, and N.Rosen, 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Phys.Rev., vol.47, 777-780, 1935.

3. N.Gisin, G.Ribordy, W.Tittle, and H.Zbinden, Quantum cryptograph, Rev.Modern

Phys. vol.74, 145-195, 2002.

4. D.M.Greenberger, M.A.Horne, and A.Zeilinger, Going beyond Bell’s theorem, In:

M.Kafatos(ed.), Bell’s theorem, Quantum Theory and Conceptions of the Univers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69-72, 1989.

5. 郭光灿,量子信息引论,物理,第30卷第5期,286-293,2001.

6. M.Horodecki, Entanglement measures, Quantum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

vol.1, no.1, 3-26, 2001.

7. R.F.Werner and M.M.Wolf, Bell inequalities and entanglement, Quantum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 vol.1, no.3, 1-25, 2002.

8. N.D.Mermin, Hidden variables and the two theorems of John Bell, Rev.Modern

Phys. vol.65, 803-815, 1993.

9. M.Nielsen and I.Chuang,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England, 2000.

10. 曾谨严,裴寿镛,龙桂鲁主编,量子力学最新进展,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0;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研究现状

在国内比较系统开展量子纠缠理论研究的单位有中国科大、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首都师大数学系和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等单位。公平地说,在国内这些单位这些年出了不少论文,其中也不乏好的工作,但是还没有那种令人振奋、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举例来说,对于纠缠态的可操作性判别法有不少论文研究这个问题,却没有一个完整地解决了比如最基本的量子位体系的纠缠态的判别问题,甚至三体量子位体系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充分必要条件)。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纠缠态的度量,这个问题除了早期在两体系统有一些重要进展外,多体问题几乎停滞不前,尽管在这方面国内外发表了不少论文。从应用的角度来说,纠缠态的度量也许更为重要,但是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讲,纠缠态的可操作性判别法是更为基本的问题,这方面没有本质的进展,我们是不可能在量子纠缠态的定性和定量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如何准确地理解纠缠态的涵义,包括量子测量、量子非局域性和物理实在性等由来已久的基本理论问题。问题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从当前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科学界似乎到了解决或者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的边界。

3、研究问题

对于量子纠缠态的理论研究,内容上有抽象刻画和可操作性判别之分,在数学上有代数、几何和概率论等方法。抽象刻画侧重于对量子纠缠态的定性分析,在这方面主要采用代数和几何方法利用某些不变量和度量来对量子纠缠态进行分类。在实验中可操作性的判别法主要有Bell型不等式的违背和约化判别法等。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Bell不等式的作用,它与概率论有着紧密地联系。这个问题最早在物理上是与所谓量子非局域性问题相关的。

早在1935年,爱因斯坦与波多尔斯基和罗森(EPR)对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提出了质疑,他们用反正法给出了一个例子来说明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它联系着量子非局域性问题。他们给完备性赋予了一个很直接的含义,即在完备的理论中每个物理实在元都有一个相应的量来描述。他们并没有给出物理实在元的一般性定义,但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来判断一个物理量是否为物理实在元:如果在不去扰动一个系统的情形下,我们能够确定地(即以概率为1)预料一个物理量的值,那么一定存在一个物理实在元对应着这个物理量。这就是所谓EPR的实在性。

我们用Bohm给出的一个简化形式来说明其要点。考虑两个自旋都为1/2的粒子,它们处于粒子1上旋粒子2下旋和粒子1下旋粒子2上旋的叠加态(现在称为Bell态)。量子力学告述我们,当测量到粒子1上旋时粒子2必下旋,测量到粒子1下旋时粒子2必上旋。假设两个粒子反向飞行相距很远,分别对粒子1和粒子2作测量,于是,只要对它们的分别测量的时刻足够靠近,这两次测量所构成的两个事件将是互不影响的。若对粒子1测量得到上旋,则可以肯定地推断粒子2是下旋。按照EPR的实在性观点,因为我们没有对粒子2产生任何干扰就能确定地预料它自旋向下,粒子2的自旋向下是一个物理实在元。因此,粒子2下旋是它自身的一个性质,与我们对粒子1的测量没有关系,它必定是来自于两个粒子相互作用的那一点,分开时刻就是下旋的。同理,若测量得到粒子1下旋,则粒子2上旋。粒子2上旋与我们对粒子1的测量没有关系,它必定是在分开的时刻就是上旋的。

但是,量子力学否定这种简洁的观点。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直到对粒子1测量之前,粒子2的自旋是不确定的,它处于上旋和下旋的迭加态上,在原理上人们在对粒子1测量时对粒子2的上旋或下旋的可能性可以有干涉——量子非局域性——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爱因斯坦语)。这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论战的焦点。在1964年之前,人们还无法对这两种观点的差异进行可能的实验检验。但就在这一年,Bell证明了他的著名的定理:如果人们在各个方向上对粒子的自旋作测量,粒子自旋的实在性假设对粒子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可以用一个不等式——Bell不等式来描述,它可以被量子力学违背。用数学的语言讲,人们可以根据实在性假设建立经典概率模型来描述粒子的自旋,两个粒子自旋的关联函数满足Bell不等式;此时,Bell定理说的是,经典概率模型不能包括所有量子力学描述的情况。

这种Bell不等式的量子违背源于Bell态是一个纠缠态。量子纠缠是存在于两体以上量子体系中的一种量子属性。现在,这种量子属性已证明可以用于量子蜜钥分配、量子密集编码、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错码和量子计算等诸多方面,是量子信息超越经典信息的力量源泉。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在实际中可操作的纠缠态的判别法。可以想见,第一个有效的判别法就是Bell不等式。在理论上已经证明,经典Bell不等式的一种推广形式——Clauser-Horne-Shimony-Holt (CHSH)不等式可以给出两体量子位体系的纯态是否为纠缠态的准确判别:一个纯态为纠缠态当且仅当它违背CHSH不等式。这就是Gisin定理。(以后我们讲到态都是指纯态,讲混合态时会特别指出。)遗憾的是,业已证明目前已知的各种Bell型不等式不能给出三体以上的Gisin定理。(最近有人给出一个三体量子位体系的概率关联的Bell型不等式,数值模拟表明Gisin定理对三体量子位体系成立,但没有给出数学证明。)特别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多体量子位体系纠缠态的可操作判别法。我们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和目标就是要获得这种数学判别法。

最近,我们结合Wigner-Yanase信息给出了一个Bell型不等式。这种不等式不同于通常的Bell型不等式,不是线性的而是二次的。但是,它在每个位置只有一个局域spin可观测量,且对两体量子位体系Gisin定理成立。这是一个新的迹象,为寻找Gisin型定理,我们不一定要局限于线性形式的Bell型不等式,可以考虑其他的形式。值得指出的是,从数学上看,通常的Bell型不等式都是考虑可观测量的期望值。我们得到的Wigner-Yanase信息的Bell型不等式事实上考虑的是方差(纯态情形)。这提醒我们,我们可以考虑可观测量的方差和矩等有

明显概率论意义的Bell型不等式。这种思路,对于混合态也应该是有效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脱离传统的要从EPR局域实在性角度来获得Bell型不等式的思路。从本质上讲,满足EPR局域实在性与非纠缠态是有区别的,并不是等价的概念。我们要获得的是在量子态中区别纠缠与非纠缠的判别法,它可以表述为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并不依赖EPR局域实在性。直接从概率论的角度考虑也许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当然,反过来,这也会加深我们对量子非局域性的认识。

另一个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所谓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刻画问题。人们公认Bell态和GHZ态(GHZ=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下同)都是最大纠缠态,因此,任何关于最大纠缠态的定义都应该把它们包含在内。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给出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关于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定义。在以前的尝试中,对于两体量子体系,有一个定义说,如果一个量子态的两个边际分布都是最大混合的,那么它称为最大纠缠态。但是,这个定义不能推广到多体量子体系。另外,这个定义事实上是利用了最大纠缠态的高度脆弱性,它应当看作是强关联性的一个从属性质。因此,作为定义来说,它并没有给出最大纠缠态的最本质的属性,因而不能推广到一般的多体情形是自然的事情。另一个用于最大纠缠态的判断的是Bell型不等式。通常认为,最大纠缠态应该最大地违背Bell型不等式。因为Bell型不等式有各种各样,Bell型不等式本身就是不完善的。因此,用Bell 型不等式的最大地违背作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定义是不合适的,至少不是一种简洁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两体高维量子体系,存在混合态最大地违背Bell不等式。然而,对于特殊的量子体系,一类已知的Bell不等式的最大地违背确实可以确定一类量子态。在多体量子位体系中,最大地违背Bell-Klyshko不等式的量子态只有GHZ态。由此,我们得到一条思路,似乎可以用GHZ试验给出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定义:在一个多体量子体系中,满足GHZ定理的量子态称为最大纠缠态。一个例外的情形是两体量子位体系,然而这种情形的最大纠缠态早有定论,就是Bell态,我们的定义是否包含它并不重要。这样,我们就确立了GHZ定理与最大纠缠态的内在联系。为了要确定最大纠缠态,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物理上可实现的GHZ试验。

然而,只有在少数几类量子体系中人们才获得了相应的GHZ定理。事实上,三体量子位体系的GHZ定理的数学形式直到2004年才由申请者给出证明。(两体量子位体系没有GHZ定理的数学证明是申请者2003年证明的)。虽然其他情形已有一些特殊结果,但高维和多体的GHZ定理的一般数学形式并不清楚,没有相应的数学证明。为此,我们来看一看GHZ定理的确切含义,到底说了什么。根据Mermin对GHZ原先形式的简化形式,GHZ定理说的是一组完备的非局域可观测量有一个公共特征态使得它们在这个态上的取值与用EPR的实在性观点给出的结论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只需要一次检验就可以确定!因此,从概率论角度讲,GHZ定理说的是我们只需要一次抽样就可以得知量子力学预言的结果不能用EPR的实在性观点解释。这自然比Bell不等式给出的量子力学违背要强,它要多次抽样后,取统计平均(期望)得出量子力学预言的结果不能用EPR的实在性观点解释。这样,能用于GHZ定理中的量子态要比Bell不等式的要少。事实上,我们要确定的是,在每一类多体系统中除去一个局域酉变换外,只有一个态满足这种要求。这就是我们要定义的最大纠缠态。除此之外,我们自然还需要用其他方式来检验其合理性,比如,达到某种(些)纠缠度量的最大,最大地违背某个(些)Bell不等式,特别是,希望其逆也成立。这在多体量子位体系中我们用Bell-Klyshko不等式已经给出了证明。

我们上面讨论的都是针对纯态而言的,混合态的问题更为复杂。我们希望这些思路也能对混合态给出一些端倪。总之,总的目标是,我们拟解决如下主要问题:

1、结合Wigner-Yanase信息提出若干好的Bell型不等式。

2、获得多体量子位体系纠缠态的准确判别法。

3、获得多体量子位体系的一般形式GHZ定理。

4、给出若干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刻画。

5、研究信息论的公理体系并应用于量子测量问题。

6、从更基本的层次,探讨量子非局域性的基本问题。

最终,我们希望该课题研究能从数学的角度澄清常见的若干量子体系的纠缠态的非经典关联的确切含义。

4、研究方法

我们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一方面,在量子纠缠态的判别和分类方面,该研究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大多都是对于两体的和低维的系统,比如,Schmidt定理、转置判别法和两体量子位的Gisin定理等。如何将这些结果推广到多体和高维情形一直是引人注目的问题。这些问题即使对多体量子位体系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以往尝试过的方法似乎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用Wigner-Yanase信息表述的Bell型不等式,它可以给出一个类似的两体量子位的Gisin定理,而且可以提供多体纠缠态的一个分类,这种分类比以前用二次Bell不等式给出的分类要精确一些。Wigner-Yanase信息是可观测量的方差形式。因此,我们将主要采用方差和矩等概率论中有重要意义的量来描述可观测量的关联。循着这条路线,我们可能找到一些好的量子纠缠态的判别方法,特别是我们希望借此给出第一个关于多体量子位体系的纯态的准确的判别法,即获得多体量子位体系的Gisin定理。

另一方面,在GHZ定理和最大纠缠态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好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所谓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刻画问题。人们公认Bell态和GHZ态都是最大纠缠态,因此,任何关于最大纠缠态的定义都应该把它们包含在内。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给出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关于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定义。GHZ定理的数学内涵是,只需要一次抽样就可以得知量子力学预言的结果不能用EPR的实在性观点解释。由此,从概率论的观点,我们可以用GHZ试验给出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定义:在一个多体量子体系中,满足GHZ试验的量子态称为最大纠缠态。这样,我们就确立了GHZ定理与最大纠缠态的内在联系。为了要确定最大纠缠态,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物理上可实现的GHZ试验的数学内涵。我们已经完成了在三体量子位体系的数学证明,希望这种方法能推广到其它高维和多体的量子体系。

最后,我们还将在混合态方面顺着上述思路开展工作,找到好的数学判别法和最大混合态的数学刻画。这方面研究依赖在纯态方面工作的程度。

5、特色与创新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是目前物理学令人关注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是很广泛的,既有理论上的又有实验上的问题,既有物理方面的也有数学方面的探讨,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当代量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迄今

为止,量子纠缠态仍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制约着实验工作的进程。这些理论问题中有很多是直接的数学问题,比如,量子纠缠态的分类和可操作判别法,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刻画以及量子纠缠态的定量描述等。发展相应的数学理论来刻画量子纠缠态,尤其是提出在实验中可操作的数学判别法已经成为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本课题的特色是在理论上有重要的物理背景在应用上是当代量子信息技术急需解决的数学问题。

量子纠缠理论是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在数学方面,它与代数、几何和概率都有密切联系。代数和几何的方法侧重于量子纠缠态的定性分析,概率论方法对于可操作性判别法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重点采用概率论方法。我们将主要采用方差和矩等概率论中有重要意义的量来描述可观测量的关联。循着这条路线,我们可能找到一些好的量子纠缠态的判别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给出纠缠态的标准度量。

我们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用方差和矩等有明确概率论含义的量来描述可观测量的关联,获得量子纠缠态的数学判别法。以前使用的大多或者是期望值或者是概率关联,都是线性量。在本项目中我们将把此方法发扬光大,拟从Bell不等式和GHZ定理出发研究量子纠缠态的数学刻画和量子非局域性问题。我们将主要从概率论的角度研究各种形式的函数关联、概率关联以及方差和矩关联等的Bell型不等式及其违背问题,获得在物理实验中可操作的纠缠态的数学判别法;研究多体量子体系隐变量描述的确定性违背的GHZ定理,获得多体和高维体系的最大纠缠态的一般性数学刻画等。

6、基础和条件

本课题所在单位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方面工作的少数单位之一,既有试验方面的又有理论方面的研究。从一开始各方面的人员就在一起探讨量子信息方面的交叉研究,形成了我们的特色。

近两年,我们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评论A》连续发表三篇量子纠缠理论的论文,特别是,2004年又在国际最重要的物理学权威刊物《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刻画的论文。这反映我们的研究已进入了国际前沿水平。我们的前期工作(见申请人简历附后)主要是在GHZ定理、最大纠缠态的数学刻画和结合Wigner-Yanase信息的Bell型不等式等方面。2003年我们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在两体量子位体系中GHZ定理不成立;2004年证明了三体量子位体系的GHZ定理的一般数学形式,得到了如下结论:对于三体量子位体系最大违背Bell不等式的量子态与满足GHZ试验的量子态是一致的,都是GHZ态及其局域酉等价形式;特别是2004年我们还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多体量子位体系的最大纠缠态就是GHZ态,从理论上确立了物理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猜测。今年,我们完成了一篇关于Wigner-Yanase信息的Bell 型不等式的论文,该文用方差来描述可观测量的关联,为Bell型不等式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已在《物理评论A》上发表。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开展量子纠缠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7、节点目标

我们在量子纠缠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起步,可以直接进入所计划的研究课题;所拟定的进度和预期成果如下:

第一年我们重点研究结合Wigner-Yanase信息的Bell型不等式。在这方面,

我们完成了一个工作,最近在Phys.Rev.A上发表,它是关于多体量子位体系的。这是用方差和矩等有明确概率论含义的量来描述可观测量的关联的一个Bell型不等式。我们将循着此线路研究高维和其他多体的情形,可望获得好的结果。特别是,我们希望籍此给出第一个关于多体量子位体系的纠缠纯态的准确的判别法,即获得多体量子位体系的Gisin定理。

第二年我们要围绕GHZ定理和最大纠缠态开展工作。我们已经证明三体量子位体系的GHZ定理的数学形式,由此给出了GHZ态是三体量子位体系的唯一最大纠缠态的数学证明。我们将把此结果推广到高维和其他多体的情形,给出若干多体的一般形式GHZ定理,特别是要获得多体量子位体系的一般形式GHZ 定理。

第三年我们的重点要转向混合态和宏观量子态的相应问题研究。关于混合态的判别法是国际上令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混合态的可操作性判别目前只有对两体量子位体系和2×3体系找到了充要条件,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我们希望前述用方差和矩等有明确概率论含义的量来描述可观测量的关联获得的纯态判别法对混合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获得相应的结果。

后两年希望研究信息论的公理体系并应用于量子测量问题,从更基本的层次,探讨量子非局域性的基本问题。

膜材料发展前景与展望

膜材料发展前景与展望 一、国内外经济对膜产业的重大需求 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膜技术是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材料作为核心,在膜两侧推动力下,实现混合物分离、提纯、浓缩的分离技术。与过滤、精馏、萃取、蒸发等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无相变、无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称为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膜技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它就在我们身边。比如,随处可购买到的纯净饮用水绝大部分采用膜技术净化得到;为保持乳品的营养价值及水果的风味,牛奶、酸奶、奶酪等也可以采用膜技术进行除菌、浓缩及杂质去除。 在21世纪的多数工业中,膜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在水资源、能源、环境、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预计到2050年,我国缺水总量将达4000亿m3,因缺水而导致的工业总产值损失大约2000亿元,农业总产值损失大约1500亿元。膜法海水淡化技术、膜法水质净化技术、膜及其集成技术将成为解决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和城市缺水的有效手段。 在化工与石油化工领域,分离过程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70%左右,分离效率低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低能耗地实现高精度分离,是过程工业节能降耗的共性技术之一。譬如,膜法精密过滤代替蒸发,可节能40%以上,减少溶剂消耗量30%以上;膜法渗透汽化技术代替精馏,进行有机物脱水,可节能50%

以上;膜技术是过程工业减排的关键支撑技术,采用膜法处理油田回注水、焦化废水等,可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采用膜法可以实现废酸、废碱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液零排放。 此外,膜技术还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的高新技术,可以说,膜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欧洲等多国政府将膜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促进了膜技术和产业的强劲发展。我国政府对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样十分重视,自“六五”以来,已连续六个五年计划都把膜技术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支持。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性能膜材料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膜技术和膜产业的自身发展,膜应用市场的培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过5O多年的发展.中国膜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膜产业高速增长,总产值从1993年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O8年200亿元(膜行业总产值是指膜制品、膜组件、膜附属设备及相关工程的总值,膜制品与膜组件是整个行业的核心)。 在21世纪的许多工业中,都将膜技术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战略高度。2009年我国膜产业总产值约240亿元,2010年约300亿元。按照目前年均30%的增幅,未来5年我国膜产业有望突破1000亿元。可以预见,膜技术将迎来产值大幅增加的黄金十年,它所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总量更是不可估量。膜技术将在水资源、能源、环境、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_王建锋

高教论坛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王建锋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河南郑州450000) 量子信息科学引入后,重新对计算、信息编码与处理进行了诠释。作为一门高效处理信息的学科,量子信息体现了科技的进步。该 学科融入了多个学科,包括信息科学、 物理学,以及材料学。因此,与传统的计算相比,也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可以看出,自从应用量子 信息科学后,使计算机的更加安全,并且提高了通信的质量。 尽管量子计算机尚在初步发展阶段,但是该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非常有必要。 1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1.1研究概况(1)拓扑量子计算。 拓扑量子计算方案由一位数学物理学家提出。根据拓扑量子不受扰动的特点,完成量子计算机的构造。在此基础上,进行容错量子的计算。当前,该计算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世界上很多大学已经开始了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在进行拓扑量子计算时,每个子都有几下几个特点。第一,有很多准例子,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作用是进行信息的初始化。第二,当每个子进行交换时,只要满足辫群规 则,就能实现拓扑量子门。 然后,完成信息的处理。第三,在拓扑量子计算中,不用考虑环境影响的因素。所以,保证了处理的准确性。当前,美国已经根据相关研究,成功建立了基本的量子位。 (2)单向量子计算。 单向量子是一种新的途径。该计算采用了量子的纠缠态、经典通信,以及局域操作,来传递非局域作用,继而实现等价的非局域哈密顿量功能。所以,成功建立了一种高度纠缠的状态。该状态被称为图态。利用相邻的量子比特进行LOCC过程,可以完成出发端量子比特的逻辑门操作。根据以上原理,有助于完成电路的设计。可以看出,如何高效的转换量子比特数目图态是其模型计算的难点。 (3)绝热量子计算。 绝热量子计算的核心思想是:依靠绝热演化的性能,来等效实现量子玄正的变换。当表现为绝对零度时,系统则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如果不存在能级交叉的现象,那么在理论上来将,系统就会保持基态。但是,在系统演化前后,基态就存在玄正变换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根据绝热的过程,来实现量子计算。以上方案既有优点,也有缺陷。其优点在于保证系统处于基态。其缺陷为能隙缩小,延长了绝热演化的时间。针对以上问题,采用量子仿真技术就可以解决。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1.2实验进展(1)量子点体系。 量子点体系是在微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然后成功研制出单电子晶体管。该体系符合量子力学规律,代表了未来量子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国际上多个单位通过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当半导体量子点具备一定条件后,就可以作为量子芯片。尽管如此,量子芯片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受到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鉴于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必须加大力度。 (2)超导量子电路。 该量子计算的核心是Josephson。根据不同的表征量子比特,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分贝是电荷、相位,以及磁通。研究表明,该量子电路的特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量子电路结构,能够完成 电路的设计、制定。同时,也可以完成对磁通信号的调整、控制。另一 方面,根据当前的微电子制造工艺,提高了该量子电路的拓展性。 (3)离子阱体系。离子阱体系诞生后,首先实现了量子计算。当前,经过不断的研究,该体系已经在实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水平非常高。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提高量子操控的单元技术、体系的拓展 等。 调查显示,美国已经启动了相关的计划,预计能够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2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实施了研究量子芯片的计划。该计划是时候,不仅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而且加大了竞争。随着半导体芯片的快速发展,其晶体管的尺寸也不断减少。目前,与单位流感病毒的大小差不多。其次,晶体管的数目也逐渐减少,量子效应不断增强。在传统模式下,能够达到控制电子的物理极限。当单位晶体管只能容纳一个电子时,也必然满足量子学的规律。可以看出,芯片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一代的量子力学计算芯片。随着半导体 微电子技术被突破后,就出现了量子芯片。 美国竞争力计划推行后,代表了量子芯片的实际应用。由于量子芯片与国家安全、产业安全息息相关,美国相关负责人已经将芯片科技提到重要战略位置。受美国的影响,日本、欧共体等也启动了相关的计划,引发了新的计算机技术竞争。目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给我国电子个工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稳步推行量子调控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不受制于人,实现信息技术的革新。调查显示,近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加快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表现为:在多光子纠缠、量子密码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基础还很薄弱,缺乏原创性的成果,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量子计算机学科主流方向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鉴于此,我国需要迫切开展更富有挑战性的量子计算机计划,同时不断壮大科研队伍,保证技术方面的支撑。只有加强基础建设,才能实现新一轮的突破,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机以强大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发展中,量子计算机必然在世界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如此,该体系在运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技术,完善体系,以此来获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邹奕成,毛杰.量子计算机的发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24):131-131.[2]刘超,梁丽,徐亮.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91-92.[3]潘斌辉,孔外平.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5):4-8.[4]马宏源,李伟.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 作者简介:王建锋(1974-),男,汉族,籍贯: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学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 摘要:与传统的计算工具相比,量子计算机更加先进。应用该工具后,在处理数据上发挥了更强大的功能,解决了以往比较困难的 数学问题。基于此,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在未来的时代中,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量子计算机;发展;现状;趋势;分析57··

量子纠缠及其在量子通信中的应用

量子纠缠及其在量子通信中的应用 吴家燕物理学专业15346036 摘要 量子理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与我们容易感知的由经典力学统治的现实世界有大不同的量子世界图象,而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特有的现象,在经典世界中没有对应。纠缠态的制备和各种测量仍然是现在前沿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这小小的量子纠缠正在当今世界中,从量子密码到完全保密的量子通信,从量子计算机到未来的量子互联网,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 量子纠缠量子比特量子隐形量子密钥量子通信 正文 量子纠缠现象 史上最怪、最不合理、最疯狂、最荒谬的量子力学预测便是“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一种理论性的预测,它是从量子力学的方程式中得来的。如果两个粒子的距离够近,它们可以变成纠缠状态而使某些性质连接。出乎意料的是,量子力学表明,即便你将这两个粒子分开,让它们以反方向运动,它们依旧无法摆脱纠缠态。 以电子的“自旋”作例子,电子的自旋直到你观测它的那一刻才能决定,当你观测它时,就会发现它不是顺时针转就是逆时针转。假设有两个互相纠缠的电子对,当其中一个顺时针转时,另一个就逆时针转,反之亦然。不过奇怪之处是它们并没有真正连接在一起。对量子理论坚信不疑的波尔和他的同事们相信,量子纠缠可以预测相隔甚远的电子对的状态,即便它们一个在地球,一个在月球,没有传输线相连,如果你在某个时刻观测到其中一个电子在顺时针旋转,那么另一个在同一时刻必定是在逆时针旋转。换句话说,如果你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观测,那么你不止是影响了它,你的观测也同时影响了它所纠缠的伙伴,而且这与两个粒子间的距离无关。两个粒子的这种怪异的远距离连接,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波尔所拥护的量子力学方程式表明,相互纠缠的粒子即使相距很远,也可以互相连接。而克劳泽与阿斯佩的实验证明了量子力学的方程是正确的,纠缠是真实的,粒子可以跨越空间连接——对其一进行测量,确实可以瞬间影响到它远方的同伴,仿佛跨越了空间限制。 量子纠缠态特性 经典信息的基本单元是比特(bit),它是一个两态系统,可制备为两个可识别状态中的一个,例如:0或1。量子信息的基本单元称为量子比特(qubit),它也是一个两态系统,且是两个线性独立的态。量子比特的两个可能状态可表示为:|0>和|1>。量子比特和比特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量子比特还可以处在|0>和|1>之间的叠加态(superposition)上,因此量子比特的状态可看成是二维复向量空间中的单位向量。比特可以看成是量子比特的特例。 信息用量子态来表示便实现了信息的“量子化”,这是量子信息学的出发点。信息一旦量子化,量子力学特性便成为信息处理过程的物理基础:信息的演化遵从薛定谔方程,信息的传输就是量子态在量子通道中的传送,信息处理和计算是对量子态的幺正变换,信息提取则是对量子系统实行量子测量。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量子计算的发展

量子计算的发展 摘要:量子计算是量子力学的新进展,它是一种和传统的计算方式迥然不同的新型计算.其概念是全新的,它将使计算技术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对于某些问题,量子计算机可以达到常规计算机不能达到的解题速度.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常规计算机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量子计算由于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可以有效的模拟量子行为的能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含义及其基本原理,以及对于未来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位

目录 引言 (1) 1 2 2 3 3 2.1量子叠加性 (3) 4 3.量子计算的发展 (5) 5 3.2发展前景 (5)

量子计算的发展 引言 自MaxPlanck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以来,量子力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经典物理学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量子计算和量子计算机概念起源于著名物理学家Feynman,是他在1982年研究用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力学系统时提出的。1985年Deutsch提出第一个量子计算模型即图灵机,量子计算才开始具备了数学的基本型式。由此,量子计算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研究者的注意并成为一门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学科。 1. 基本概念 1.1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应用量子力学原理来进行有效计算的新颖计算模式,它利用量子叠加性、纠缠性和量子的相干性实现量子的并行计算。量子计算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计算理念。 1.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实现量子计算的机器。作为其核心器件的量子计算机是个由许许多多量子处理器构成的多体量子体系,每个量子处理器是个两态量子系统。基于量子叠加性原理,采用合适量子算法可以加快某些函数的运算速度,如Shor量子并行算法可以将“大数因子分解”这个电子计算机上指数复杂度的难题变成多项复杂度的“易解”问题,从而可攻破现有广泛使用的公钥RSA等体系。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李世涛乔学亮陈建国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综述了当前透明导电薄膜的最新研究和应用状况,重点讨论了ITO膜的光电性能和当前的研究焦点。指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从材料选择、工艺参数制定、多层膜光学设计等方面来提高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使其可见光平均透光率达到92%以上,从而满足高尖端技术的需要。 关键词:透明导电,薄膜,平均透光率,ITO,电导率 1 前言 透明导电薄膜的种类有很多,但氧化物膜占主导地位(例如ITO和AZO膜)。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为ITO)薄膜、氧化锌铝(Al-dopedZnO,简称AZO)膜都是重掺杂、高简并n型半导体。就电学和光学性能而言,它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薄膜。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TCO:TransparentandConductiveOxide的缩写)的研究比较早,Bakdeker于1907年第一个报道了CdO透明导电薄膜。从此人们就对透明导电薄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从物理学角度看,透明导电薄膜把物质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这一矛盾两面统一起来了。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的SnO2基和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并制备出最早有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膜NESA(商品名)-SnO2薄膜。ZnO基薄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得火热。TCO薄膜为晶粒尺寸数百纳米的多晶;晶粒取向单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TO、FTO(Sn2O:F)。1985年,TakeaOjioSizoMiyata首次用汽相聚合方法合成了导电的PPY-PVA复合膜,从而开创了导电高分子的光电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使透明导电膜由传统的无机材料向加工性能较好的有机材料方面发展。 透明导电膜以其接近金属的导电率、可见光范围内的高透射比、红外高反射比以及其半导体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气敏元件、抗静电涂层以及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SIS)异质结、现代战机和巡航导弹的窗口等。由于ITO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因而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薄膜晶体管(TFT)制造、平板液晶显示(LCD)、太阳电池透明电极以及红外辐射反射镜涂层、火车飞机用玻璃除霜、建筑物幕墙玻璃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很多:物理汽相沉积(PVD)(喷涂法、真空蒸发、磁控溅射、高密度等离子体增强(HDPE)蒸发、脉冲激光沉积(PulsedLaserDeposition,简称PLD)技术、化学汽相沉积(CVD)、原子层外延(ALE)技术、反应离子注入以及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等。然而,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件中ITO薄膜的制备。美欧和日本均在发展ITO产业,其中日本夏普、日本电气和东芝三大公司都在其工厂内开发ITO薄膜。深圳几家导电玻璃公司在进口和国产生产线上制造LCD用导电玻璃。而AZO薄膜由于其在实用上还有许多问题,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综上所述,ITO薄膜性能优异,制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_徐兵杰

doi:10.3969/j.issn.1002-0802.2014.05.001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 徐兵杰1,刘文林2,毛钧庆3,杨燕3 (1.保密通信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2.解放军95830部队,北京100093;3.解放军91746部队,北京102206) 摘要:量子通信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可靠的保密性,是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和发展的通信技术热点之一。首先介绍量子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系统架构、特点优势,然后重点阐述国内外量子密钥分配、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机密共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分析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局限。 关键词:量子通信密钥分配隐形传态机密共享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14)05-0463-06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XU Bing-jie1,LIU Wen-lin2,MAO Jun-qing3,YANG yan3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Communication Security Laboratory,Chengdu Sichuan610041,China; 2.Unit95830of PLA,Beijing100093,China;3.Unit91746of PLA,Beijing102206,China)Abstract: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nd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which possesses higher transmission rate and reliable secure communication advantag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s,development,system architecture,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irstly.Then it focuses on demonstrating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such as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teleportation,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secret sharing.Finally,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limitation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quantum communication;key distribution;teleportation;secret sharing 0引言 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将微观世界的物质特性运用到通信技术上,在高速传输和高可靠保密通信方面具有优势,成为当今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1量子通信技术 1.1基本概念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相干叠加、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由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而产生[1]。从物理学角度看,量子通信是在物理极限下利用量子效应现象完成的高性能通信,从物理原理上确保通信的绝对安全,解决了通信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2]。从信息学角度看,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不可克隆或者量子隐形传输等量子特性,借助量子测量的方法实现两地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量子通信中传输的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2发展历程 量子通信的研究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3]。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iesner提出采用量子力学理论保护信息安全的设想。1979年,美国IBM公司的Bennett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Brassard提出了将Wiesner的设想用于通信传输的 第47卷第5期2014年5月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Vol.47No.5 May.2014

量子纠缠:意识居然还存在在宇宙中!

量子纠缠:意识居然还存在在宇宙中! 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如果按照他们的理论,脑细胞里存在着大量的纠缠态的电子,那就不可避免地有量子隐性传输存在,因为宇宙中的电子和大脑中的电子都来源于“大爆炸”,是可能纠缠在一起的,一旦纠缠,信息传输就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隐性传输了。按照专家的理论,我们的大脑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纠缠态电子的话,而且我们的意识是这些纠缠态电子坍缩而产生的,那么意识就不光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细胞之中,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电子可能是纠缠在一起的。这样一来,人的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之中,也存在于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个地方不确定。量子纠缠告诉我们,一定有个地方存在着人的意识,这是量子纠缠的结论。如果人的意识不光存在于大脑之中,也通过纠缠而存在于宇宙某处,那么在人死亡的时候,意识就可能离开你的身体,

完全进入到宇宙中。所以他们认为有些人的濒死体验,实际上是大脑中的量子信息所致。在这个时候,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失去量子状态,而大脑中的量子信息并没有被破坏,它只是被干扰驱散到宇宙中去了。如果一个人死后复生,苏醒过来,量子信息又回到他的大脑中去,此时他会惊讶地说:“我经历了一次濒死的经验。”如果这位患者没有死而复生,最终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将离开身体,从而可能被模糊地鉴别为灵魂。如果是用量子信息的方法来解释,说人的大脑意识真是产生于量子信息的状态,有量子纠缠存在的话,那么人体的信息是不会消灭的,只会回到宇宙的某一处。他们认为人体的这种信息可以模模糊糊地定义为灵魂。不是和大家说的那个灵魂一模一样,但是它的状态与我们过去说的灵魂非常类似。现在的科学家正在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人的大脑中是否存在量子纠缠态的电子。已经有一批实验做出来了。2003年到2009年之间,有个叫康特的人做了一系列实验,他证明了人的精神也就是意识状态,存在着量子纠缠的现象。总之,关于量子意识理论的实验仍正在进行之中,目前还很难下结论。但是毫无疑问,物理学已经从任何事物都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方向往佛学的境界上又靠近一步了。世界上可能存在着类似灵魂的东西,它在人生结束之后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去了。这种观念跟唯识的根本-阿赖耶识学说是相

光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光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电子计算机主宰了过去的一个世纪,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计算机开发公司诸如英特尔、IBM 公司和AMD公司仍然继续使用电子电路开发更小和更快的微处理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展,更加高速、携带信息更多的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强烈需求。计算技术的未来在于光子计算这些技术包括纳米技术、量子技术、光交换技术等。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第一个研制出光子微处理器的国家将毋庸置疑地占据在计算技术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并且确保巨大的经济收益。 正如我们所熟知,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贮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它由激光器、光学反射镜、透镜、滤波器等光学元件和设备构成,靠激光束进入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阵列进行信息处理,以光子代替电子,光运算代替电运算。光的并行、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子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高运算速度。光子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光子在光介质中传输所造成的信息畸变和失真极小,光传输、转换时能量消耗和散发热量极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电子计算机低得多。随着现代光学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在不久的将来,光子计算机将成为人类普遍的工具。 相比过去的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拥有更多优势。首先,光子不带电荷,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电磁场相互作用在自由空间中几束光平行传播、相互交叉传播,彼此之间不发生干扰,千万条光束可以同时穿越一只光学元件而不会相互影响。其次,光子没有质量,它既可以在半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电子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快得多(约1000倍),也就是说,光子携带信息传递的速度比电子快计算机内的芯片之间用光子互连不受电磁干扰影响,互连的密度可以很高。最后,使用光量子计算器,能够实现超大规模的信息存储容量以及能量消耗小,散发热量低等。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也存在不少因难。目前国际上量子计算机研制的四大技术难关是:量子隐性远程传态测量中的波包塌缩;多自由度系统环境中小系统的量子耗散;量子退相干效应;量子固体电路如何在常态(常温、常压等)中运行量子态。既然可供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尚未问世,那就说明量子计算机研制仍然面

量子纠缠态的制备

量子纠缠态的制备 摘要: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中最重要、也最为神奇的一个课题.量子纠缠是一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在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量子密钥分配以及在量子计算的加速、量子纠错、防错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在量子信息中,信息的处理离不开量子态及其演化.而量子纠缠态毫无疑问是各种量子态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可用于检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而且也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信道.所以,纠缠态的制备和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简要介绍量子纠缠态的定义、量子纠缠态的度量及分类、量子纠缠态的制备,并介绍纠缠态的一些应用. 关键字:量子纠缠;腔QED;离子阱;生成纠缠;蒸馏纠缠

Quantum Pestering Condition Preparation Abs trac t: T he q uantum entanglement is o ne o f the most impo rtant subject, and also the supernatural part of q uantum informatio n sc ienc e. As an important quantum resource, the entangled states are p laying the key ro le in many sorts of quantum informatio n process, for examp le, quantum t e le p o r t a t io n,q u a n t u m d e n s e c o d in g,a n d q u a n t u m k e y d is t- rib utio n as we ll as q uantum co mp utatio n acc elerat io n, the q uantum correct-erro r, guard-error and so on. In q uantum informatio n sc ience, informatio n process ing cannot leave the quantum state and it’s the ev- olution. But quantum entanglement cond itio n is witho ut a doubt in each kind o f q uantum s tate the mos t imp o rtant o ne kind. It may us e in examining the q uantum mec hanics the b as ic p rinc ip le, mo reo ver also realizes the quantum correspondence important channel. T herefore, the pes tering co nd itio n p rep aratio n and the op eratio n app ears esp ec ia lly impo rtantly, artic le brief int roductio n quantum entanglement cond ition definit io n, q uantum entanglement co nd it io n meas ure and c lass ified, q u a n t u m e n t a n g le me n t c o nd it io n p r ep a r a t io n, a nd in t r o d u c t io n e n t a n g l e m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o m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Key word: Quantum entanglement; Cavity QED; Ion trap;Formation of entanglement;Disillation of entanglement

量子信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量子信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量子信息论是经典信息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本文综述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了为人们所熟知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本文以介绍量子信息论的基本理论框架为主, 同时也介绍了量子信息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量子信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研究进展 1、引言 自19世纪进入通信时代以来, 人们就梦想着像光速一样( 甚至比光速更快)的通信方式. 在这种通信方式下,信息的传递不再通过信息载体( 如电磁波) 的直接传输,也不再受通信双方之间空间距离的限制, 而且不存在任何传输延时, 它是一种真正的实时通信. 科学家们试图利用量子非效应或量子效应来实现这种通信方式, 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为量子通信.与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 量子通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 自1993年美国IBM的研究人员提出的量子通信理论以来,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正在着手研究此项技术, 欧盟从1999年开始研究, 日本也2001年将量子通信纳入十年计划. 我国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在量子通信领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对量子通信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2、量子信息的基础理论 现有的经典信息以比特作为信息单元, 从物理角度讲, 比特是个两态系统, 它可以制备为两个可识别状态中的一个, 如是或非, 真或假, 0或1。在数字计算机中电容器平板之间的电压可表示信息比特, 有电荷代表1, 无电荷代表0。量子信息的单元称为量子比特( qubit ) , 它是两个逻辑态的叠加态| U> = c 0 | 0 > + c 1 | 1 > , | c 0 |2+ | c1 |2= 1 ( 1 )经典比特可以看成量子比特的特例( c0 = 0 或 c 1= 1 ) 。用量子态来表示信息是量子信息的出发点, 有关信息的所有问题都必须采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 信息的演变遵从薛定谔方程, 信息传输就是量子态在量子通道中的传送, 信息处理( 计算) 是量子态的幺正变换, 信息提取便是对量子系统实行量子测量。在实验中任何两态的量子系统都可以用来制备成量子比特, 常见的有: 光子的正交偏振态、电子或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或量子点的能级、任何量子系统的空间模式等。信息一旦量子化, 量子力学的特性便成为量子信息的物理基础, 其主要的有: 1) 量子纠缠: N ( 大于1) 的量子比特可以处于量子纠缠态, 子系统的局域状态不是相

膜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_吕晓龙

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日益关注水资源短缺问题,作为污水深度净化处理与回用的重要手段,由于具有高效节能等优势,微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在工业、市政及生活污水处理,微污染水处理等领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膜装置数量和处理能力快速增长,如图1。 从超微滤膜的应用领域看,图2显示,国外主要用于饮用水净化处理,废水处理与再利用也占了很大比例,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将超微滤膜用于自来水厂,随着国家自来水标准的提高,超微滤膜在自来水厂的用量也将迅速增长。 二、常用超微滤膜材料 膜技术的核心是膜分离材 料,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 问题就是膜污染。膜污染控制的 途径主要从膜过滤工艺和膜材 料选择两方面考虑,本文从材 料学角度对常用的膜分离材料 做简单介绍。 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膜分 离材料,主要分为有机与无机两 大类。 有机高分子类膜材料主要 有:纤维素衍生物类、聚砜类、 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酯 类、聚烯烃类、含氟聚合物等。 无机膜材料主要有:金属及 金属氧化物类、无机陶瓷类等。 下面对常用的有机高分子膜 分离材料做简单介绍。 1、纤维素衍生物类膜材料 纤维素是资源最为丰富的天 然高分子,经化学改性成的纤维 素酯类或醚类,是研究和应用最 早的超、微滤和反渗透膜材料。 醋酸纤维素膜材料具有较好的亲 水性,从而使膜具有较高的通量 和较好的抗污染性。其缺点是: pH适用范围窄,pH=3-7;使用 温度低,耐微生物降解差,抗压 密性差等。 纤维素类膜材料的性能与 取代基团的种类和取代度密切相 关,可以通过调节取代基团的种 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该类 材料及膜的性能。 最常用作膜材料的纤维素衍 生物有醋酸纤维素(CA)和三 醋酸纤维素(CTA)等。 膜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 文 / 吕晓龙(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 海水淡化,纳滤和低压反渗透,超滤和微滤 图1 膜分离装置应用情况图2 国外超微滤膜应用领域分布

量子纠缠态的制备

量子纠缠态的制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量子纠缠态的制备 摘要: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中最重要、也最为神奇的一个课题.量子纠缠是一种有用 的信息“资源”,在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量子密钥分配以及在量子计算的 加速、量子纠错、防错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在量子信息中,信息的处理离不开量 子态及其演化.而量子纠缠态毫无疑问是各种量子态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可用于检验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而且也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信道.所以,纠缠态的制备和操 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简要介绍量子纠缠态的定义、量子纠缠态的度量及分类、量 子纠缠态的制备,并介绍纠缠态的一些应用. 关键字:量子纠缠;腔QED;离子阱;生成纠缠;蒸馏纠缠 Quantum Pestering Condition Preparation Abstract: The quantum entangl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and also the supernatural part of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s an important quantum resource, the entangled states are playing the key role in many sorts of quantum information p r o c e s s,f o r e x a m p l e,q u a n t u m t e l e p o r t a t i o n,q u a n t u m d e n s e coding, and quantum key dist- ribution as well as quantum computation acceleration, the quantum correct-error, guard-error a n d s o o n.I n q u a n t u m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i n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c a n n o t l e a v e t h e q u a n t u m s t a t e a n d i t’s t h e e v-

量子计算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年2月21日下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国大陆地区首发,其中量子计算机技术入选其中,量子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科学领域,同时也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研究性的课程,这就是许多科学家被它所吸引的原因之一。量子计算机能够分析的科学多种多样,对各个学科的分析详细到位,需要用到量子计算机的课程一般是物理学、材料分析学、信息科学、生物学等,所以量子计算机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值得科学家们去开发和进一步研究。 量子计算机的特点包括运行快、处理信息的能力强、适用的范围广等。相比普通的计算机而言,信息的处理量越多对量子计算机的运算就越有利,更能保证运算的精确性,而普通的计算机对于信息的处理速度就比较慢,难于满足人们的需求。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目前虽然比普通的计算机缓慢,但是明显比普通计算机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拥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量子计算机和许多计算机一样都是由许多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软件方面包括量子算法、量子编码等,在硬件方面包括量子晶体管、量子储存器、量子效应器等。量子晶体管就是通过电子高速运动来突破物理的能量界限,从而实现晶体管的开关作用,这种晶体管控制开关的速度很快,晶体管比起普通的芯片运算能力强很多,而且对使用的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很强,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晶体管是量子计算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量子储存器是一种储存信息效率很高的储存器,它能够在非常短时间里对任何计算信息进行赋值,是量子计算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量子计算机的效应器就是一个大型的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这些组成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中占领着主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运用。 量子计算机相比普通的计算机拥有很明显的优势,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快、计算更准确,所拥有分析信息的功能更强大,能够同时进行的运算多;它能够轻易战胜目前的RSA 公钥密码体系,在拥有这么强大的运算能力的背后不仅仅是以往0 和 1 信息单元的储存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运行,而是0 和 1 的升级,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7397684.html,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刘冬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7年第01期 【摘要】量子通信是指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是量子理论 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目前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实验走向实用化。英国《自然》杂志曾指出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是一支世界劲旅,我国在为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硕果欣喜的同时也发现它在实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弱相干光源安全性问题、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光子源产生单光子效率低问题两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量子通信发展存在问题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是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开启性时代,其实从历史角度看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要早于这个时间,早在20世纪70年代威斯纳已经写出了“共轭编码”这篇著名文章。量子通信技术是在量子力学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的新领域,它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存住诸多问题。 一、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弱相干光源安全性问题分析 根据量子通信技术研究表明量子通信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量子纠缠是指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粒子间的距离不论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粒子变化的一种现象。因此,量子通信技术离不开光源技术。由于单光子源技术难度太高,我国量子通信技术一般采用弱相干光源技术,但是这种光源在实用发展中存在诸多安全性问题。 1、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单光子分离攻击问题。光子是光最小的单位,单光子是不可再分的。但是我国通信技术使用的弱相干光源技术,它的脉冲中不止一种光子,在理论上这种脉冲中所包括的光子是可以再进行分割的。量子通信系统的基本部件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三部分组成,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量子密码编码等,按量子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分为两大类,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原物信息分成经典和量子两种信息,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传递给接受者,在传递过程中量子通信的通道损耗非常大。对于单光子源技术来讲,即使通道损耗再大也是安全的,因为单光子不可再分割。但对弱相干光源来讲就会存在安全隐患,窃听者可以通过光子分离攻击假冒量子通信技术的通道而获得全部密码,并且不会被量子通信技术发现。 2、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木马攻击和侧信道攻击问题分析。量子密码编码是量子通信技术使用中主要涉及部分之一,木马攻击就是利用量子密码信号源和接收器等部件的设计漏洞进行攻击,有效窃取量子通信技术里的量子保密系统的内部信息。这种窃取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侧信道攻击、光能部件高能破坏攻击和大脉冲攻击等。[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