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扶贫指导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扶贫指导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根据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保监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应发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计发〔X〕59号)、《中共X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小康社会的决定》(X委发〔X〕10号)、《中共X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X 委发〔X〕12号)精神,结合区情实际,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全面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实现X区“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X年同步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X大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X区农村扶贫开发X规划的目标,以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手段,着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加强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带动贫困村扶贫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发展目标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按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

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要坚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科学设计、项目精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帮贫脱贫、联动联考。力争到X年,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贫困村特色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三、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发展原则。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和安排产业扶贫项目。

(二)一村一品,重点推进,发展主导产业原则。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要确定一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展,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到一村一品。

(三)集中连片、统筹兼顾原则。充分发挥规划作为资源整合平台的作用,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地域自然相连、主导产业一致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贫困村。

(四)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原则。在选择、安排产业化扶贫项目时,要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意愿来确定和安排扶贫项目。

同时,要动员贫困户参与村级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验收和后续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

(六)多元化投入原则。区财政扶持突出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小额信贷机制,完善扶贫资金贴息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和贫困户的投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

(七)产业化经营原则。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生产大户为主体,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效益。

(八)允许适当调整原则。中远期规划是一个纲领性和指导性的文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规模以及各X村实际情况的变化,可以对不适宜的X村或规划项目及其规模做适当调整,以保证项目安排更切合实际,扶持效果更加明显。

(九)坚持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伸出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好用活绿色生态牌。不搞大开发,先发展后治理,切实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确保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兼顾等。

四、主要内容

(一)科学确定贫困村特色产业。结合X区42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总体要求,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一、二、

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提高管理水平、发展特色优势、农旅融合等方面,建设茶叶、生猪、家禽、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鼓励开展农产品产地采后处理和初加工,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生产模式,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撑,实现贫困村、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1.生猪是我区畜牧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在沿X线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贫困村,如X等贫困村,重点发展生猪生态养殖项目,要同时重点发展短平快的林下养鸡、鸭、鹅等特色产业项目。X年计划发展生猪20万头,家禽50万羽,人均增收2535元;X年发展生猪25万头,家禽70万羽,人均增收3442元;X年发展生猪33万头,家禽100万羽,人均增收4278元。

2.利用X山、X山乡镇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在X等贫困村重点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牛、羊、兔。在X等贫困村重点发展林下山地肉鸡、蛋鸡产业。

3.通过对茶叶基地管理专业合作社的扶持,重点培育以X等高海拔地区的中高山茶业基地,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茶种植技术推广、田间路网、渠网、设施农业等配套,同时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机制,引入龙头企业建立高山优质茶叶基地,并开始有机茶园打造,最终创建10万亩观光茶园,打造5万亩有机茶园。

4.扶持建立一定规模的特色种植业基地,在X等17个贫困村发展X产业基地,X的10个贫困村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其余贫困村结合本地实际发展食用菌、藤椒、核桃等产业。

5.茶旅融合发展。重点围绕“生态茶产业旅游文化经济走廊”沿线贫困村发展茶园生态经济集群,通过“茶+贵”、有“鸡”茶等技术推广,在茶园间作观光花木,养鸡、鹅等,并配套星级茶家乐、茶园度假村,主推茶宴、手工制茶、绿色茶园鸡、茶园鹅等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带动茶区旅游经济,同时带动贫困村增收致富。

(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整合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把农旅融合发展与推进大旅游发展、旅游专项扶持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创业型、多功能农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乡村度假、农业观光、康养体验、时尚创意等特色旅游精品村、特色村、示范村,发挥旅游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产业培育成增收脱贫的富民产业。

(三)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培养壮大贫困村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殖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同时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和带动关系。支持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