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导致众多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1.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都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意识到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和生活上的困境,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导,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
2.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态度大学生普遍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切和同情的态度,认为留守儿童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他们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尽量陪伴和照顾孩子,而不是把他们留在农村。
二、大学生的参与度1.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然而,调查发现,尽管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注态度,但实际参与度不高。
大部分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观望态度,认为这是教育和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非他们个人的责任。
2.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的必要性然而,正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具备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去关注并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建议1.加强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举办座谈会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并了解如何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2.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能够与留守儿童建立起情感联系,关注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农民工的扶持和保护,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从社会层面,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留守儿童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系特困学生家庭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
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雪,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
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
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
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
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
重视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重视留守儿童教育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离家在外工作,而在农村故乡由长辈或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其特殊的群体身份和教育需求备受重视。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分析留守儿童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子陪伴,留守儿童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其次,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学习环境较差,影响了其学业发展。
同时,由于缺乏家人的监督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走上不良的道路,陷入犯罪等问题之中。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亟待解决。
二、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重视留守儿童教育是确保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果不加以关注和改善,容易加剧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重视留守儿童教育还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降低社会治安成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三、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必须重视和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要提供开放、宽容、有爱的家庭环境,与父母保持心理联系,增强亲子沟通。
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四、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需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增加学校和教师资源。
其次,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
此外,还可以引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拓宽留守儿童的学习渠道和机会。
五、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鼓励留守儿童的父母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加强亲子关系。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主题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主题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不得不与父母分离,并面临着独自面对学业、成长和心理压力的困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父母外出务工成为他们寻求经济改善的唯一选择。
其次,农村家庭观念保守,传统观念认为孩子需要留在身边照顾老人,故而不愿意携带孩子外出。
再次,教育体制差异加大了孩子间的教育机会差距,逼迫一些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往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第二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给孩子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缺乏父母关爱和指导的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也随之而来。
其次,缺乏家庭环境的培养,留守儿童在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方面常常存在困难,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再次,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通常较差,这会限制他们的发展和未来就业机会。
第三部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引入专业机构和社工人员,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再次,鼓励各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提供亲情支持和陪伴。
此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以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部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未来展望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的挑战依然存在,但通过持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改善他们的处境。
随着农村发展的加速和城乡差距的缩小,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为农村家庭提供更好的选择,减少父母外出务工带来的分离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论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亲分离,缺乏充分的关怀和照料,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本文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关注等方面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
一、家庭环境导致留守儿童厌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法与父母亲共同生活,往往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和孤独。
其次,家庭环境的不完善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些留守家庭的条件较为简陋,缺乏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再者,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对学业的重视程度降低,易生懈怠情绪。
二、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厌学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学习环境,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资源和师资力量,一些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资源。
其次,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缺乏归属感和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学情绪。
再者,由于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措施,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社会关注对留守儿童厌学的影响社会关注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投入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领域,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改善农村小学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家庭教育支持,鼓励父母亲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再者,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
首先,学校应提供更加友善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增加课外活动、文体娱乐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探析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统计,该校有94名留守儿童,他们来自各个年级,年龄主要分布在6到12岁的学龄期。
其中,女生51名,男生43名,父母主要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务工,最短一周、最长一年回来探望一次。
除少数几个托付给邻居或者亲戚照看的儿童以外,多数的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
由于较长时间和父母的疏离,这些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依恋类型也不相同,总体上体现出,年龄较小的儿童依恋程度较高,年龄较大的儿童依恋程度较低甚至有一些由于依恋缺失产生了较轻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对外界的好奇心较重,在最初的接触中,对陌生人警惕性较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以后,他们对社会工作人员的依恋程度较高,希望从我们这得到关爱的需求度明显提高。
除了由亲戚或者邻居照看的高年级儿童住在学校里,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住在家里,且离学校的距离都不太远。
处于学龄期的儿童,通过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获得勤奋感,从而形成自信心。
刘德才与刘德志为9岁和11岁的弟兄俩,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他们每天早上7点起来结伴步行15分钟去学校,中午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吃饭,晚上6点半左右到家,干一点农活,然后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写作业。
他们的父母一般一个星期会打一次电话回来问家里情况,在电话中教导子女学习和生活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意识,独立自主能力强,但学习成绩差,注意力集中水平较低,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监督能力不强。
在生活方面,他们缺乏父母的教导与关爱,自理能力强,但情感需求强烈,容易出现冷漠、烦躁、情绪反应略微迟钝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1.学习问题该小学留守儿童总体上成绩较差。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监督,使许多孩子自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久而久之,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二是和留守老人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还要帮助老人做一些家务劳动。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篇一《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
[1]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
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综述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综述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文献,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外出打工,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生活的现象。
根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他们普遍面临着教育和成长环境的问题。
由于缺乏性别角色的指导和亲子关系的互动,留守儿童易受到欺凌、性侵犯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面临精神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二、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挑战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挑战和影响。
首先,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机会受到限制,缺乏家庭关怀和指导,导致学业成绩普遍较差。
其次,心理健康方面,他们易受到孤独、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困扰,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还面临照料不周、生活不便、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父母的教育意识,通过家长参与教育、亲子关系建设等方式,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其次,加强社区和学校的支持是必要的。
社区可以提供各类兴趣活动、教育资源等,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以及智力开发等辅导。
同时,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也是有效的解决手段。
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并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四、前景展望尽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但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留守儿童问题毕业论文

留守儿童问题毕业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工作,将孩子留在家乡或农村的一种现象。
这一问题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本篇论文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影响和可能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1.1 经济因素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许多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将父母一方或双方送往城市工作,而将孩子留在家乡。
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无法承担在城市生活的高额成本。
1.2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校设施和教育质量都存在问题。
因此,父母希望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选择将孩子寄宿在城市的亲戚或朋友家中。
1.3 社会问题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导致家庭关系松散,亲子沟通不畅。
缺乏关爱和监护,留守儿童更容易面临心理和行为问题。
2.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2.1 心理问题与父母分离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长时间的独立生活可能导致他们对家庭和亲情产生怀疑,对周围人缺乏信任感。
2.2 学业受损留守儿童常常需要独自应对学业问题,没有足够的监督和指导。
缺少父母的关注和鼓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会受到影响。
因此,他们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
2.3 社交问题和行为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处,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缺乏监督和教育,留守儿童更容易陷入不良行为,比如早恋、吸烟、酗酒等。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能方案3.1 加强家庭教育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可以通过短期休假回乡或者安排孩子在假期回家,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
同时,提倡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
3.2 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和关怀,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3.3 学校建设和教育改革农村学校需要改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并加强与城市学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农村留守儿童单亲论文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单亲论文范文[正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迅速变化,农村地区逐渐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亲属照看,或者是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照顾孩子。
单亲留守儿童则是指仅有一个父母在外打工,另一方或者两个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儿童。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单亲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和社交问题等。
首先,单亲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他们的学业可能受到影响。
很多单亲留守儿童无法及时完成作业,无法得到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单亲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没有亲人的陪伴下,心理健康容易受到伤害,可能产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此外,由于长期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单亲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单亲留守儿童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机会,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和志愿者关注、照顾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家庭和情感的支持。
此外,学校、社区、家庭都应加强对单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信心。
最后,建立单亲留守儿童交流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和能力。
在个人层面上,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并在有条件时多回家探望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关注单亲留守儿童问题,呼吁更多人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单亲留守儿童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单亲留守儿童的支持和关爱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发展机会。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a2bac00975f46527d3e161.png)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一):一、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留守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构成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家庭、学校、社会就应共同行动起来,帮忙他们打下一个健康的人格基础。
(一)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摇篮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块基石,是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摇篮。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习惯对子女有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应率先垂范,务必首先做到,使子女从小模仿家长好的做法和习惯,逐步构成良好的品质。
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父母需要有奉献精神,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就应多为下一代思考,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更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的家长首先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不仅仅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除了与孩子经常持续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孩子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要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必须要选取文化素养较高并且有必须职责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我孩子的亲朋好友作为监护人。
总之家长要透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渐领悟善恶、美丑和是非的界限,构成了最初的思想品德和心理,为孩子健康人格的构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主阵地学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方面应担当“主角”: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突出“以人为本”;第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尤其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的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的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通过研究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呼吁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具体而言,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能途径。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独自生活在农村,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
首先,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其次,由于生活条件有限,他们面临着营养不良和严重的卫生问题。
此外,由于缺乏监管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他们的学习机会也受到了限制。
第二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经济压力是迫使农村父母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通过外出工作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农村教育资源以及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缺乏也导致父母远离家乡。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与家庭观念、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有关。
第三部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能途径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政府应制定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
同时,应加强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加强关爱和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爱和温暖。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时间离开农村家庭,留守在乡村中的儿童。
这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些孩子面临着许多社会、心理和教育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1. 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现象。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城市打工,无法在家中照顾他们。
这些孩子的主要照料者通常是年迈的祖辈、亲戚甚至是邻居。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面临许多问题。
2. 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面临困境。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常常缺乏家庭温暖和情感支持。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缺乏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此外,留守儿童还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3. 心理问题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
长期的情感缺失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面临着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支持。
教育不公平问题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孩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机会。
5. 解决办法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可能的解决办法:5.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
5.2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陪伴。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育儿责任。
5.3 引入亲友帮扶制度鼓励父母在城市工作的同时,引入亲友帮扶制度。
通过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他们的社交资源和情感支持。
5.4 发展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提供在线教育资源。
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

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由于工作、迁移等原因长时间离开家乡,而留在农村或城市中的家里成长的儿童。
这一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涉及到了大量的儿童,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本论文将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他们在没有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下,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较差。
2.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经常长时间离开父母,缺乏亲情关爱,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悲伤。
长期的孤独感、无力感和失落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低下、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3. 社交问题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不如同龄人。
他们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和能力,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问题给他们的身心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1. 心理健康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和疲惫。
这些负面情绪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容易导致抑郁、焦虑、自卑等问题。
2. 社交能力影响留守儿童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和能力,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较弱的社交能力也会影响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适应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3. 学业成绩影响由于缺乏家庭的指导和学习资源的支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常常较差。
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1. 家庭关爱政府和社会应当重视家庭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父母尽量减少离家时间,增加与孩子的陪伴时间。
2. 学校关注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doc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2020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关键词:优选,留守,关爱,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简介: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内容: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论文题目: 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教育公平摘要:留守儿童导致农村学校在教育公平的发展方面受到很大的阻力, 近年来, 特别是中国移动"和教育"推广, 解决了不少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为学困生的转化, 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利用这个平台, 用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助力教育公平进程.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公平; 留守儿童; 强化; 助力;近些年来, 有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 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 使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因为孩子在家缺少父母的教育和监管, 与祖辈生活在一起, 祖辈因为知识层面差, 思想落后, 不能对他们实施有效监管, 导致留守儿童养成各种不良习惯.留守儿童自律意识较差, 学习缺乏资源, 课后教育辅导困难.久而久之, 他们缺乏学习自信心, 上课不认真听讲, 作业不能完成, 学习成绩欠佳.致使农村学校在教育公平的发展方面遇到很大的阻力.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一、推广"平台"使用, 实现家校互动, 健全"公平"措施列夫·托尔斯泰说:"与人交流一次, 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思想必定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 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许多问题和烦恼, 需要有渠道倾诉, 有亲人的安慰.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有的半年或一年才能回家一次, 很难跟他们沟通思想, 倾听烦恼, 给他们足够的关怀.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移动为我们提供的"校训通"平台, 将学校、家长、学生联系在一起, 使学校能向家长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 家长能在遥远的地方了解自己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情况并向教师反馈他们孩子的信息.学生能每天与父母沟通, 倾诉心声, 使家校互动得以实现, 有力地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有必要将这一"平台"推广使用, 健全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教育措施, 使缺失的教育得到有效的补偿.如, "校讯通"平台在我校使用以来, 有不少家长来电话说他们每天都可以关注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 孩子完成了哪些作业, 哪些作业未完成, 为什么没完成;学习中有哪些困难;有什么心理烦恼等.孩子都向他们说了什么, 有什么要求、想法.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那些"问题学生",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 教师的努力, 家长的关心, 逐渐改进了不少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几个家长还来信息说明他们用"和教育"平台中的"教育资讯""在线答疑""学科资源"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情况, 向教师请教相关的知识.父母都关心自己的子女, 子女对父母都是有亲情的."只要功夫深, 铁杵也能磨成针."教育的缺失我们要补偿, 要补偿就要有行动, 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措施, 有措施、有渠道才会有可能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二、落实"平台"应用, 注重"习惯"养成, 形成"公平"条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人的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影响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受益一生, 好的习惯可以使一个人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好的交际方式可以让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 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有很多, 如:早睡早起, 准时, 讲究个人卫生, 今天的事今天做, 不说谎话, 遵守规则等.但是,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它是长时间行为的积累形成的.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 尽自己的义务, 把行动落到实处, 用自己的好习惯成就学生的好习惯.我校在使用"校讯通"业务平台, 建立了QQ群、微信圈以来, 学生许多好的习惯逐渐形成, 特别是利于学习, 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习惯不断形成, 使那些平日里缺少家庭关爱、呵护的留守儿童能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正常地接受教育, 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 现今人们每天玩手机似乎已经形成为一种习惯, 许多留守儿童每天都会因为在玩手机的同时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 看到家长留给他们的"关爱", 同学们在"群里"的分享, 这无疑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有的同学还因此与其他孩子、家长或教师在QQ群、微信圈里就相关学习内容聊上一会儿, 或发表自己的意见, 或倾诉自己的烦恼, 或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有的同学喜欢教师上传的微课资料, 对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风景名胜、历史人物、科幻故事等还整理加工, 分类建成自己的文件夹, 在"群里"跟大家分享.就连平时胆小不敢大声说话的几个留守儿童也因他们的带动在"群里"大胆发表了许多自己的观点.由于教师、家长的配合、坚持, 如今许多留守儿童已经逐渐形成勤于动脑, 认真观察, 工整书写, 及时复习巩固, 不断扩大阅读范围, 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意见的良好习惯.总之, 面对农村众多的留守儿童, 我们不能冷眼以待.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工具和手段, 尤其是"和教育"为我们提供的便利,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关爱那些因为家庭和父母的缺失造成的教育困难的学生, 使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能正常、健康的发展, 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发展而努力![1]曹占江.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策略[J].甘肃教育, 2013 (21) .[2]马廷安.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甘肃教育督导, 2013 (9) .[3]铁丽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 2017 (7) .王刚.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教育公平[J].学周刊,2018(05):112-113.。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论文留守儿童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亲戚、邻居或寄宿家庭照顾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特殊的困境与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社会议题。
1.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影响1.1 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加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选择外出务工寻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逐年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数千万。
1.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陪伴,留守儿童易受到情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由于父母的长期缺席,他们也可能缺乏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丧失了一定的动力和目标。
1.3 学业与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教育资源,常常在学业上面临较大的困难。
而且,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一些地区的留守儿童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从而造成教育机会不均衡的局面。
2. 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2.1 经济原因经济压力使得很多农村家庭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以谋求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
然而,他们的务工时间较长,无法照顾孩子,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
2.2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普遍较为匮乏,缺乏良好的学校和教育设施。
这迫使一些家庭将孩子留在农村,以继续接受低质量的教育。
2.3 家庭结构问题一些农村家庭由于亲属关系和居住条件的限制,无法将留守儿童带到城市,只能选择将他们寄宿在亲戚家或寄宿家庭。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3.1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2 增加学校数量与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农村地区学校的数量与教育资源的配置。
通过改善农村学校条件和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中期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中期成果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成长问题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生活在农村家庭中但陪伴他们的成年人不在身边的儿童。
这一现象在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普遍。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探讨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在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这一现象主要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寻求更好的经济条件,而无法将孩子带到城市居住。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使他们感到孤独和心理上的不安。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护人,容易受到欺凌、虐待和性侵犯等各种伤害。
此外,缺乏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导致身体发育迟缓和健康问题的出现。
最后,由于缺乏教育资源,他们普遍面临着学业困难,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次,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此外,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关爱。
最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严惩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行为。
五、启示与建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家长应尽量减少离家时间,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心理辅导。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充当他们的良师益友。
六、总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中国农村地区来说是一个严重而普遍的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并共同努力找到解决的途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我们才能够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综述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综述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长期寄宿在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家中、或是独自留守在家中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需求。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展开综述,旨在全面了解其现状和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容忽视。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突显。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的离家务工,他们失去了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关爱,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教育资源不平等,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
其次,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易产生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攻击性行为、内向、自卑等。
另外,留守儿童由于成长环境缺乏规范和监管,更容易接触到负面影响,如早恋、犯罪等。
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资源不均的状况。
其次,父母需提高对子女的关注度,尽量减少留守时间,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社会组织、各界爱心人士也可提供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未来展望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多方合作。
除了政府、家长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外,也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改善现状。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平台,提供远程教育资源,让他们在家中也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此外,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抗压能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和利用科技手段,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性格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性格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性格特点及其对其成长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往往呈现出与城市儿童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其成长的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缺乏亲人的陪伴,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孤独的环境中。
这种孤独感会使他们性格上更加内向和敏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 独立性农村留守儿童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比如做饭、洗衣服等,因此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独立性。
他们习惯独自面对问题,尽力解决自己的困难,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信。
3. 内向农村留守儿童与外界接触较少,社交机会有限,因此他们的性格通常比较内向。
他们较为内向的性格特点可能导致他们在与人沟通、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4. 坚韧不拔长期处于农村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经历了许多困境和挫折。
这些经历使他们变得坚韧不拔,面对困难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二、农村留守儿童性格特点对其成长的影响1. 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农村留守儿童通常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这种独立性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们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独立思考和决策,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责任感等优秀的品质。
2. 缺乏亲情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人的关怀和陪伴,这可能对他们的情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缺乏亲情关怀可能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情感上相对较为封闭。
3. 社交能力的欠缺由于留守儿童在农村环境中接触较少的人群,他们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弱。
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可能阻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4. 忍耐力和逆境应对能力的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成长环境使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韧。
他们经历了许多困境,学会了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乐观和坚持不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班主任————以大竹园小学留守儿童为例大竹园小学志莹引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孩子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情感、心理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地区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是概括性的对全国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提出普遍性的解决策略,停留于问题现象的揭示和讨论上,而具体实施操作方案还有待解决。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大,大竹园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随机访谈、促膝谈心、调查以及文献法,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向网络有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咨询有关教育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儿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走访部分村民(大部分为监护人)、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的心理状况。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盘龙区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供建议,为大竹园教育的发展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力求独辟发展之路,引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走出窘境。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把爱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把爱献给他人。
以爱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能让班级充满友爱、活力和。
班级管理回归爱,尤其要注重细节,班主任必须巧妙的利用班级管理艺术,形成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友爱的合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摘要: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潮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其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大竹园村亦然。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小学学生的主体,隔代教育也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流形式。
再加上农村小学条件差,受教育的学生人数锐减,教育整合, 学生上学的路程明显增长。
做为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班级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化;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该村地理环境优势突出,教师人力资源独特,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利用优势采取独到的教师“跟生”教育等的一系列具体特色解决方案,从留守儿童问题现象的揭示和讨论层次上,深入根本解决问题。
关键词:爱班主任解决方案(一)大竹园村留守儿童现状大竹园村全村总人口2700多人,农业人口占98%,在外务工人口1400多人人,约占52%。
全村委会儿童有400多人,留守儿童达240多人,其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80人,占75%,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60人,占25%,数量相对较大。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95%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2%的由其他亲戚照看。
87%的留守儿童经常和父母联系,8%的和父母偶尔联系,4%的和父母经常不联系。
对父母外出打工70%的同学表示满意,41%的表示不满意。
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87%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辛苦,约78%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34%的同学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学习没有影响,50%的同学认为影响较大,35%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影响,5%的同学表示不知道。
从学习态度来看,64%的同学积极好学,53%的同学厌学,23%的同学又逃学现象。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再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45%,中等的76%,又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拉帮结派的占13%。
一.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表现(一)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现状堪忧四世三代全靠种地耕田的大竹园人,先由村里几个中青年出外打工,两三年时间回来,与村里人截然不同了,经济宽裕了,从祖祖辈辈务农蜕变成“准城市人”了,又由于外地房事建业、工程工地量多量大,包工头找进了大竹园村委会,单纯的农民想:与其在家忙的起早贪黑的,不如打苦工打的分明,每天有吃有钱,农民嘛!缺的是钱,多的是力!村里某某农民如是说:“跟着老板,每天供吃供睡,满一个月老板发工资,怎么说也是一两千,在家混一天是一天啊,到时谁给你啊,庄稼还得靠老天赏,左后还落得个嘴尖胡子长的,赚啥呢?”他们普遍的观念是出外打工赚钱是出路,赚了钱来教育孩子也不迟,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身边,想什么时候教育就什么时候教育,钱啊,要趁着年轻的时候挣,多出外走走!说的都有自己的理,也时尚,听起来却觉得很自私,又为他们不懂教孩子的愚昧无知而担心村里的下一代,是否重复他们的足迹:挣钱——养娃——挣钱——养娃——一遍重复一遍,外出打工使得众多家长错失了帮助儿童生长发展的良好时机,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多种问题,最后只能在时代的鞭策下,缓慢地向前行。
大竹园村委会现在出外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初中毕业的占23%,小学毕业的占50%,高中生10%。
大竹园村委会单亲在家的占全户口数的50%,双亲在家的占20%。
逢年过节后,喧闹的村庄又落入沉寂,经常看到满脸疲惫的妇女背着大包小包的农作物,在夕阳下艰难地行走,远远尾随于后的便是失去笑语的孩子们“噼哒噼达”脚步声。
而且,近年已有中青年女子出外打工的趋势,主要是、等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全村主要劳动力都到了外面,因此,女子“半边天”的现象日益明显,家长女子担任。
因为全村女性较多,大事小事必经过问“半边天”们。
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出外打工的“爷们”回来了,揣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披霜戴月的妇女们,此时满脸泪纵横呐!强憋着一肚子的辛酸小声的陪笑着,抢着上前帮着丈夫搬东西。
孩子们尽情欢快蹦跳地嬉戏,小村满载着了长年的劳累和久违的亲情进入甜蜜的梦乡!自父、母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们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割牛草,学会了......一孩子在问到想不想爸爸妈妈时,双眼立刻模糊地小声说:“想,里爸爸说要好好学习——听妈妈话,过年时爸爸就买新衣服给我!”双亲在外的,多在、、、等地,由于路途遥远,路费贵,一出门便是两三年,与孩子们唯一的联系只是,每逢父母的,孩子们便是:“爸爸、妈妈,我好想你——”哭着不挂。
本村一留守儿童某,四年级下学期,父在打工,常年由妈妈带着,家里的十多亩土地,妈妈一个人撑着,另外还有一个年老的爷爷,身体不支,不能做重活。
一般间隔一二个月,爸爸会寄一些生活费回来,小姑娘在家里勤快懂事,在班里学习也很好,每天上学来回跑着两公里的路,回家后主动帮着妈妈做家务。
由于妈妈不识字,家作也只能是独自完成,农忙的时节,妈妈连孩子有没有作业也不问了,平时也只是偶尔提起罢了。
当问起她们孩子所持教育态度观点是,即满脸的不屑和满口的“读书无用”论,即使是孩子有本事,我们还没本事供她呢!索性由着她混个毕业证算了。
和孩子邻居的关系,小姑娘有空闲的时候便喜欢来找我说话谈天,每次谈话中谈说中,总忍不住感慨小姑娘那份想念爸爸的情怀,以及她聪明、好奇的心灵,想念之极,还不由自主地说:“要是爸爸在,那该有多好啊!”真想不出小姑娘是如何把作业完整的做好的,更不敢奢望她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繁忙的长期单亲家庭环境里,身心健康发展。
健全发育已不易,只能希望她们能坚持、坚持!(二)“第一个老师”教育残缺单亲、双亲出外打工,便留下孩子们跟随着监护人,物质上的,父母每月寄送,而精神心理上的,一切留给了传送,父母走了,孩子们交给了监护人,而监护人则把他们交给了学校,在收割农忙时节,便是监护人无所谓的占据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即使农闲时,也是监护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更不用说在忙时了,从学校出来,便放下书包背上大小农具走进农田帮着做农活,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变成了田野的忙碌和体力劳动实践,稍有差迟,便是监护人粗暴的吼叫和辱骂。
家庭教育成了孩子们空谷飘荡的回音,回顾的眼眸留给了村头遥远的身影,从此,家庭教育变幻成了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糖果、玩具、新衣服。
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地位,行知在就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时曾说:“婴儿出世后,仅仅取了一个名字是不够的。
要想婴儿成家立业,必定要用尽心血去教他,养他才行。
”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以便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行知曾重提议成立“新的父母学校”来培养新父母,以培养更幸福的后一代。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界一代尊师,也不少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家喻户晓,曾子为教育孩子从小养诚信的品格,决然杀猪教子。
村里一村户某某,1995年上打工,结婚生一儿子后,留他在上面就读,直到四年级,把孩子带子带回大竹园小学就读,现在读六年级。
在问到他在上学与在大竹园上学有什么不同时,小男孩好似一摊宁静了许久的湖水一下子风生水起,一时滔滔不绝,言语间常流露着他怀念在上学的日子,上学放学有爸爸接送,劳累一天的爸爸还能教他做作业,每次开家长会爸爸都卖东西奖励我!现在,我除了要读书外,还要照顾弟弟,妈妈只是偶尔问我的学习成绩……像小男孩这样的情况,村里占有20%左右,他还算情况好一些的,能在大城市上过学,其余的孩子则与妈妈,或祖辈常年在一起。
上学环境固然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然而,单亲、双亲出外打工,长年地与孩子们分处两头,孩子们出生后的能“第一个老师”的教育与影响便没有了,时断时续的联系又怎能弥补孩子全部的心灵缺失与伤残?还何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养儿女呢?还真要说,养不教,父母之过也。
(三)隔代抚养,亲情饥渴父母外出打工,监护人和学校就是儿童的学习源地,然而,其基础影响作用的还是取而代之的监护人教育。
其一,儿童与监护人的情缘较学校深,监护人大部分是祖辈或亲属,教育影响更大;其二,儿童与监护人相处的时间更长,相对学校,监护人更了解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习惯,更有利于交流沟通。
而学校教育,相对于监护人的教育,则显得刻板生硬和强制,科学而无心灵的触动与交流。
但是,父母亲情的出空,代以监护人传统经验的教养、抚养,以旧思想、观念、方法教养他们,隔代抚养成为历史惯性。
由于监护人“家庭教育”的鸠占鹊巢,一面是传统的“封建”旧观念教养,另一面却是学校的现代人文“生活教育”的科学培养,二者交替影响,把孩子们的“白板”心灵刻写得纷乱复杂,以致于出现反应呆板、性格怪异、冷淡的各种综合怪癖症的儿童,学习成绩一直居下不高,与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难以和谐相处,日积月累,逃课、旷课、甚至辍学,最终走上社会流浪的一分子。
小学至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往往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依赖性和独立性共存、自卑和自尊交替以及自闭性和开放性共存等几个方面,他们心的成长最需要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农村留守儿童连与父母团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时刻都感受着父母的温情与关怀了。
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
二.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方案(一)发展当地经济,就地转移当地劳动力随着我国一步步的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大转型过渡时期,这是整体发展下带来的乐观形势,这是一个渐进、持续发展的进程阶段,在此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