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06血液循环(3)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做倒立; 倒立时;血 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吗
心脏肌肉发达;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 压入全身各处;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又 由于动脉瓣与房室瓣的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因此即使你做倒立;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
心脏的四个腔是怎样工作的
心脏工作原理: 收缩的动力——发达的肌肉组织
(肺肺)(肺)动肺脉
肺 动 脉
右右 心心 室室
左 心 室
主 动脉
全(身全身()全身)静腔脉
上腔 、下静脉
上右 、 下心 房
右 心 房
血液流向图
肺循环
左 心 房
肺 静脉
肺细血
肺 部
管毛
肺 动脉
右 心 室
左 心 室
主 动 脉
各 级 动脉
全各
身 毛 细血
全级静身脉
腔上 静脉 下
右 心 房
管
体循环
血液循环
3 主动脉与 左心相室连;肺动脉与
相连右;心室
4 体静脉与 右心相房连;肺静脉与
相连左;心房
5 能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的是 毛细血血管管 ;
6 在显微镜下看鱼尾鳍血液流动时;将鱼头放
载物台的左边;视野中血液自左向右的血管是
血管;
静脉
选择 :
1 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 B A 肺 B 心脏 C 毛细血管 D 组织
左心室
右心室
心脏解剖图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 相通;不同侧的心 房和心室不相通;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上房 下室
血液循环-生理学课件
房缩 0.1s 房舒 0.7s
室缩 0.3s 室舒 0.5s
(三)特点:
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②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 ↓→心舒期↑
④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
动的指标。
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
40
变 异:10岁心指数最大(4L/min.m2以上); 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渐降,到80岁时接近2L/min.m2。
意 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
(三)心脏作功量
因心脏收缩不仅射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使这部
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和较快的流速。
在动脉血压不同的个体,心脏要射出等量的血液,
动脉血压高者的心脏就必须加强收缩。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
特点: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
心室容积迅速↓
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
②用时少(≈收缩期
减慢射血期
1/3),射血量大。
(3)减慢射血期: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
心室容积继续↓
↓
室内压略<动脉压
↓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
心室容积继续↓
↓
心室舒张前期
↓ 心肌初长度↑
↓ 心肌收缩力↑
↓ 心搏出量↑
↓
异长自身调节:心 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 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现象。
特点:调节范围小(∵ 心 肌 初 长 度 ≯ 2.25 ~
2.30um)。
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
输出量。
Starling定律: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和药物】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蛙心夹;铁支柱、双凹活动夹、线、小烧杯、滴管、胶泥;任氏液。
【实验其仰卧在蛙板上,约在肩带下方1~2厘米处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粗剪刀将皮肤剪出一块呈顶端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用镊子夹住胸骨下端,剪去同样大小的一块肌肉组织(连同胸骨、上喙骨、喙状骨、前喙骨和锁骨在内),暴露心脏。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毫米。
【注意事项】
1.剪胸骨和胸壁时,伸入胸腔的剪刀要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
2.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在改变心脏某局部温度操作中,所接触的局部位置要准确,可暂不滴任氏液,尽量减少该局部温度过快波及其他部位而影响结果。
4.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迟迟不能恢复跳动,可做斯氏第二结扎加速其恢复。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刚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心肌的自律性------------------6.2:蛙心起搏点
心肌的兴奋性------------------6.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血管反射---------------------6.4: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
心电图---------------------------6.5: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
第六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人体的血液循环课件(共59张PPT)
静脉
动脉
比较三种血管
种类 分布 管壁 管腔 弹性 血流速度 功 能
动脉 较深 较厚 小 大
快
运输血液 心脏 全身
静脉 较浅 较薄 大 小
毛细 血管
全身 各处
非常 薄
极小
极小
慢 最慢
运输血液 全身 心脏
物质交换 的场所
学以致用
1.打吊瓶时针刺的是什么血管? 手臂上的青筋——静脉
①管壁薄,易穿刺 ②分布较浅,易识别。 ③血流慢,避免针刺不当,出血较多。
学以致用
2. 根据出血情况,判断哪种血管受到损伤?
①
毛细血管出血
②
静脉出血
③
动脉出血
02 心脏
心脏的位置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的形状、大小
心脏像倒置的梨,与各人拳头大小相似。
心脏就像一台水泵,它的搏动使血液在体内不 停地循环流动。
心脏的结构
• 1.心脏有几个腔?每个腔是否相通? • 2.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 3.比较左右心室肌肉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 4.瓣膜的功能是什么? • 5.分析心脏内的血流方向。
B.肝脏
C.肾脏
D.胃
4.静脉瓣的作用是( B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B.防止静脉血液倒流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03 心率
心率
心率:指单位时间(1分钟)内 心脏跳动的次数。 脉搏:指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而搏动。 心率和脉搏的次数是相同的。
人体某一器官患病,常会在脉搏上表现出来。中医正是 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用“切脉”来诊断疾病。你知道是 谁发明了“切脉”吗?
04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大全PPT课件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 第三节
心脏的泵功能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第五节
特殊器官循环
.
1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 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循环系 心脏 统组成 血管
血循环的动力,泵 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
.
2
.
3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6
心室肌和窦房结. 动作电位模式图
7
(一)静息电位
形成原理与骨骼肌和神经 纤维的静息电位相似
静息状态下 内向整流钾通道 IK1(开放, K+外流) 钠内向背景电流
静息电位初于开放, 去极化-20mV以上, 通道几乎堵塞,外流
量几乎为零
IP(少量内流)
.
8
(二)动作电位
❖ 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
❖ 不同的心肌细胞,其跨膜电位的幅度、
持续时间、波形、产生机制亦不相同
Slow
Fast
说明:形成它们的离子流的基础. 不同
9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特点: ①复极过程复杂 ②持续时间长 ③升降支不对称
.
10
1 2
0
3
去极化达阈 电位,通道快
速激活,也启
动失活过程
4
去极化过程:
去极化过程:
膜电位去极化到 -30~-40mV时激 活,但迅即失活.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
28
2、自律性活动发生的原理
所有自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除极)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HDL-C)的水平。
防止动脉硬化
通过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 血液循环运动可以防止动脉硬化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3
常见的血液循环运动
拉伸运动
肩部拉伸
有效放松肩部肌肉 ,改善血液循环。
大腿后侧拉伸
能够减轻腿部疲劳 ,促进腿部血液循 环。
骑行
骑行方式
可以选择室内骑行或户外骑行,户外骑行可以欣 赏风景,对精神也有益处。
骑行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骑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骑行3-5次 。
作用机理
骑行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扩胸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双手伸直,向外扩展胸部,同时抬头挺胸,然后放松 。
作用机理
通过反复扩展胸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瑜伽
瑜伽类型
如阿斯汤加瑜伽、流瑜伽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瑜伽类型。
练习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练习3-5次。
作用机理
瑜伽能够调节呼吸、放松身体,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压力。
提肛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同时深 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呼出。
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肺 部和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 量和养分。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循环通过调节体液成分和渗 透压等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
07
血液循环运动在健康管理 中的应用
提高心肺功能与健康水平
增强心肺耐力
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血液循环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的血液循环理论
古希腊哲学家盖伦提出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认为血液在体内沿 固定的路径流动。
哈维的发现
17世纪英国医生威廉·哈维通过实验证实了血液循环的存在,并提 出了心脏负责推动血液流动的理论。
现代血液循环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 了许多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05
02
详细描述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 分组成,具有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清除废 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功能。
04
详细描述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则参与免疫反应和防御感染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06
详细描述
血液还具有调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和内环境 稳态等功能,对于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至 关重要。
04
血液生理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总结词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 基础。
01
总结词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无 机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 ,维持着渗透压、酸碱平衡和体温等
生理功能。
03
总结词
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 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
碳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心脏的输出量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心率、心肌收缩力和 血管阻力等。
心脏的电生理
心脏的电生理是指心脏的电活动过程,包括心肌细胞的电兴奋和电传导。
心电信号的产生和传播是心脏兴奋和收缩的触发机制,对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常用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生理学专题(3-人体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专题(3-人体的血液循环)SYSU-Her某 D-2023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0、(预备知识)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概述: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
血液循环的意义?1运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须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产物。
2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运送激素及体液因素到靶器官,实现体液调节。
3止血及防卫功能4体温调节循环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器官--右心房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气体交换--左心房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①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其中兴奋、自律、传导是电特性)兴奋性(e某citabil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lity)②心肌细胞的分类:I.是否产生节律:自律性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浦肯野纤维)。
非自律性细胞(工作细胞:心室肌、心房肌)③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跨膜电位:静息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内向电流:去极化生成内向电流(Na离子的离子通道打开,外部的Na离子进入胞内)外向电流:超极化过程中生成外向电流(3Na离子出,2K离子进,整体的电流还是向外的)跨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1、膜的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2、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跨膜离子流的形式:易化扩散,通过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配体门控通道(化学门控))心肌静息电位:心室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K通道是打开的),对其它离子通透性很低,K+顺其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至平衡电位:钾平衡电位。
其他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心房肌:乙酰胆碱依赖性钾通道(IK-Ach)最大舒张期电位:浦肯野细胞-90mv、窦房结细胞-60mv心肌动作电位:1、形态复杂2、持续时间长3、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完美版课件
学以致用
2. 根据出血情况,判断哪种血管受到损伤?
③
②
①
毛细血管出血
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
心脏
位于____中部_____,在____之间
胸腔
偏左
两肺
心壁
四个腔
瓣膜
心脏的结构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心脏壁主要由_____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
(2)静脉
特点:
管壁薄
弹性小
管腔大
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
静脉瓣
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3)毛细血管
适合于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有什么特点?
管壁最薄、
血流速度最慢、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毛细
血管
分析讨论
(从管壁厚薄、血流快慢、数量、分布来分析)
三种血管的关系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人体内3种血管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血管种类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管壁___、管腔___、弹性____
静脉
管壁___、管腔___、弹性____
毛细血管
管壁由___层上皮细胞构成
薄
大
一
深
浅
全身各处
小
厚
小
大
1.打吊瓶时针刺的是什么血管?
手臂上的青筋——静脉
①管壁薄,易穿刺
③血流慢,避免针刺不当,出血较多。
血管总长约:96000公里,地球一周:40000公里。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ppt课件
结(右侧)、房室交界(左侧)、房室束、
心房/心室肌
ppt课件 4
正性变时作用:窦房结细胞, Ica和If电流↑ ,4期舒张 去极化速率↑,心率加 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房室交界, 0期去极化速率↑ ,传导↑。 正性变力作用:肌膜和肌浆网Ca2+通道开放↑,心肌收缩能力↑ 。
右侧交感神经以变时作用为主,左侧交感神经以变力作用为主。
ppt课件 13
(三)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
心血管反射主要感受短时程、快速血压变化。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① 传入和传出神经:
A. 传入神经:
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B. 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和支配血管 的神经
ppt课件 14
② 反射路径 动脉血压↑→动脉管壁被牵张↑→颈动脉窦/主动脉 弓压力感受器↑→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舌咽/ 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心交 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 →心肌收缩力↓,心率↓,
在生理学中,将控制心
血管活动的相关神经元集中
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
ppt课件
12
1.脊髓心血管运动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心血管中枢。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核部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核部 ·心抑制区:延髓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最高心血管中枢。 ·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 ·下丘脑 ·大脑 ·小脑
ppt课件 9
· NE与α1型受体结合能力强于β1型受体,因此缩血管神经
纤维兴奋时主要引起血管收缩。
·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发放低频冲动,称为 交感缩血管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紧张↓→血管舒张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等。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许多重要器官如脑、心脏和肺等的正常运作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的成分、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来详细阐述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之间不断运动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动脉和静脉两个部分。
动脉是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而静脉则是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从身体器官和组织中带回心脏和肺部。
血液循环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因为它确保身体的所有部分都能获得它们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二、血液的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个组分组成的。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而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免疫细胞,可以抵抗感染和病毒。
血小板帮助止血和愈合伤口。
血浆是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液体部分,如水、电解质、蛋白质和激素等。
这些成分构成了血液循环的基础,并确保身体能够正常运作。
三、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脏和血管系统是维持血液循环的关键。
心脏是将血液泵入体内动脉的中心器官,而血管则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的管道。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左心室是最强大的腔室,它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负责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右心室则将血液带回到肺部,以从新纳氧。
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管道。
动脉与心脏相连,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静脉则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回到心脏和肺部。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小分支,它们是每个组织中的关键部分,因为它们使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到达每个细胞。
四、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流的科学,它是血液循环的一个关键方面。
血液流量和血流速度是血流动力学的两个主要参数。
高血流量和流速通常意味着身体某些部位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如在运动中或发烧时。
人体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29
五、微循环与组织液生成
(一)微循环的概念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 环称为微循环。
30
(二)微循环的组成
• 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中间微动脉(后 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 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接通路)、动静脉 吻合支、微静脉组成。
力学。 •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
为血流量。 • 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血流量(Q)与血管
两端的压力差(ΔP)成正比,与血流阻力 (R)成反比,即:Q=ΔP/R。
9
• 血流阻力包括血液内部的摩擦力以及血液与 血管壁的摩擦力。
• 血流阻力(R)与血管长度(L)及血液粘滞 性(η)成正比,与血管半径(r)的4次方成 反比,即:R = 8ηL/πr4。
• 功能特点? 管径变化可调整局部血 流和外周阻力,故常 把小动脉和微动脉称 为阻力血管。
6
(二)毛细血管 • 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是进行物质交换
的场所。 •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控制着毛细血管床的关闭和开
放。平时仅小部分毛细血管开放,组织活动增强, 局部缺氧或代谢产物积聚时,开放的毛细血管增 多。
• 微循环的血液可通过三条通路从微动脉流 入微静脉: 1、直捷通路 2、动静脉短路 3、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
31
返回
32
(三)微循环的功能
1、物质交换: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是微 循环最根本的功能,物质交换的方式有三 种: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吞饮。
2、体温调节:皮肤内的微循环,动静脉吻合 支较多。环境温度升高时,动静脉吻合支 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环 境温度降低时,吻合支关闭,有利于保存 热量。
2024版人体内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ppt课件•血液循环概述•心脏结构与功能•血管类型与特点•血液成分及功能•血液循环调节机制•常见血液循环障碍及疾病血液循环概述01定义与功能定义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功能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
血液循环系统组成心脏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
血液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具有运输、免疫和止血等功能。
血液循环路径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心脏结构与功能02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位置心脏呈倒圆锥形,大小约相当于本人的拳头。
形态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通常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处,可触及心尖搏动。
心尖心脏位置及形态位于心脏的后部与左下方,其后壁两侧有四个入口,即左、右各两个肺静脉口,左心房前下部有一个出口通向左心室。
左心房位于心脏的右上方,有三个入口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右心房出口为右房室口。
右心房位于左心房的左后方,在两尖瓣的前尖左后方及后尖右前方与左心房壁之间的窦部,有主动脉口。
左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在肺动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形成心室腔的尖部,称动脉圆锥。
右心室心腔结构与特点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心脏瓣膜及作用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保证血液循环由左心房一定向左心室方向流动和通过一定流量。
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抑制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回流入左心室。
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保证血液循环由右心房一定向右心室方向流动和通过一定流量。
位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抑制射入肺动脉的血流回流入右心室。
心肌细胞特性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血液循环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机能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其他废物转运至排泄器官。
本文将对血液循环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以及作用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生理过程。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和历史血液循环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哈维(William Harvey)。
哈维通过解剖实验证明了血液在体内的循环流动,提出了“心脏驱动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泵)的学说,为现代人体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血液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1.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它通过收缩和松弛的运动,将含氧的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血管:血管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心脏将含氧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管道,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中回输至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液流动的最细小的血管,直接连接动脉和静脉,起着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作用。
3.血液:血液是血液循环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其中溶解着多种营养物质、激素、抗体等。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并运输至各个细胞,而白细胞则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则起着凝血的作用,防止出血。
三、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液循环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供氧作用、营养输送作用、代谢产物转运作用以及协调和调节作用。
1.供氧作用:血液循环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满足细胞的呼吸需求。
不断循环的血液为细胞提供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2.营养输送作用:血液循环通过血管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满足其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3.代谢产物转运作用:血液循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物质转运给排泄器官,如肾脏、肝脏和肺部,以便其从体内排除。
4.协调和调节作用:血液循环还通过携带激素、抗体等物质,协调和调节身体的各项生理过程。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教学课件
症状
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
治疗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冠心病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而引起的心脏病。
病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进而形成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
症状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治疗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
心力衰竭
定义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能满足身体组织代谢 需要的综合征。
症状
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病因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心脏疾病导 致心肌损伤,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治疗
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心脏移植等。
静脉曲张
定义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静脉迂曲、扩张。
病因
久坐久站、重体力劳动、妊娠等原因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回流障碍。
症状
下肢沉重、酸胀不适、水肿、色素沉着等。
物等。
分布位置
毛细血管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中,形成密集的血管网
络。
04 血液成分及功能
血浆成分及作用
01
02
03
04
05
水
蛋白质
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酸等
占血浆总量的90%以上, 是血浆的主要成分。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 维蛋白原等,维持血浆渗 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提供能量来源。
无机盐
激素、酶、维生 素等
血液
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具有运输、免疫、止血等功能。
血液循环路径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汇合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此路 径中,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三)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三)(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6.00)1.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A.心室肌舒张末期压力降低B.心室肌最大张力减小C.心室肌缩短初速度减慢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缩短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在正常情况下,心肌前负荷增加时,即心肌初长增加(心室内血液充盈)时,心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
2.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B.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C.容纳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D.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E.回心血量受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的影响(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静脉回心血量受体位改变的影响,当从卧位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跨壁压升高引起静脉扩张,潴留较多的血液(可多容纳500ml),所以回心血量减少。
静脉容量大,容易被扩张,又能收缩,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对血液循环适应机体各种生理状态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人体突然由卧位转变为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因而回心血量减少;由立位转变为卧位时则出现相反结果。
3.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A.皮肤血管 B.骨骼肌血管C.内脏血管 D.脑血管(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皮肤血管。
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占其次。
脑血管和冠脉最少。
4.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因素都有关B.心室收缩时可释放动能和势能C.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D.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向主动脉射出60~80ml血液E.左心室射血是间断的,动脉血流是连续的(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在有足够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动脉血压是由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形成的,但由于心脏射血是间断的,所以舒张压的形成与大动脉弹性是密不可分的。
人体生理学血液循环
2.决定和影响传导性旳原因
(1)构造原因 (2)生理原因
①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旳速度和幅度 与静息电位水平有关: 静息电位处于正常旳极化状态时,Na+通道效率 高→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传导速度快。 静息电位处于处于去极化状态时,Na+通道效率 低→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低→传导速度慢。
① 细胞外[K+]; ② 细胞膜对K+旳通透性。 (2)阈电位水平:一般不变。 (3)Na+通道旳状态
2.心肌兴奋性旳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RP) 从0期到3期复极化至-55mV为绝对不应期,从55mV至-60mV为局部反应期,两者合称为有效不 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不论多强旳刺激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二)心率对心输出量旳影响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心率在40~180次/分旳范围内变动时,心输出量 随心率旳加紧而增长。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 状腺激素、体温升高→心率加紧。
(三)心脏泵血功能旳贮备(心力贮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旳能力,称 为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
五、心脏泵血功能旳调整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搏出量
前负荷:心舒末期容积/压力
心肌收缩力← 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能力
(一)搏出量旳调整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旳影响 心室肌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前负荷增长→心肌收初长度增长→心肌收缩力 增强→搏出量增长。 心旳定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增 大可增强心室收缩力。 心室功能曲线。 异长调整 Frank-Starling定律,Frank-Starling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 合后,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输 出量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 素能受体有α和β2两种类型,皮肤、肾及胃 肠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多为α型,但骨骼肌、 肝脏和冠状血管的平滑肌上则主要为β2受 体。α受体可使血管收缩,β2受体则使血管 舒张。E能与α、β1及β2受体结合,故E的 总效应是使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 出量增加,使皮肤、胃肠的血管收缩,而 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舒张。
• 血管内皮细胞还能释放内皮素等缩血管物 质。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 肽,是已知的强烈缩血管物质之一,正常 情况下,血中内皮素含量极少,但在组织 或血管损伤时,内皮素释放量增多,可减 少血液流失。
2、激肽类物质
• 体内的激肽释放酶可将激肽原分解为激肽, 激肽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毛细血管的通 透性增加,参与血压和局部血流的调节。 局部组织损伤、炎症、抗原抗体反应等可 激活激肽释放酶,促进激肽的产生。
3、组织胺
• 组织胺由组氨酸脱羧而来,具有舒血管作 用,并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 组织胺含于肥大细胞中,在组织损伤、炎 症或过敏反应时均可释放,使局部血管舒 张。
4、前列腺素
• 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不同 类型的前列腺素对血管平滑肌有不同的作 用,例如前列腺素E2和前列环素(前列腺 素I2)有舒血管作用,而前列腺素F则引起 血管收缩。
• 动脉血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变化时,主要 是通过肾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来实现对血 压的调节。 • 细胞外液量增多时,血量增多,动脉血压 升高,血压升高将直接导致肾排水和排钠 的增加,使循环血量减少,血压又恢复到 正常水平。 • 肾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血管加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 酮系统、心钠素等。
二、脑循环
• 脑组织新陈代谢率高,血流量较大。 • 安静状态下,每100g脑组织的血流量为 50~60ml/min,整个脑的血流量约为 750ml/min,约占心输出量的15%。 • 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的变化较小。颅腔 容积是固定的,脑、脑血管和脑脊液的总 量也是固定的,使脑血管舒缩受到相当的 限制,所以脑血流量主要受血压的影响。
(二)心血管中枢
• 从脊髓到大脑皮质均有与心血管活动有关 的神经元群,统称为心血管中枢。 1、脊髓的心血管中枢 • 脊髓的心血管中枢包括脊髓灰质侧柱内支 配心血管活动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以 及脊髓骶段支配血管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脊髓心血管中枢的活动受高位心血管中枢 的控制。
2、延髓心血管中枢
• 脑血管的神经调节作用不大。在各种心血管反射 中,脑血流量一般不受影响。颈动脉窦的压力感 受器对脑内血流量的维持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 脑组织的局部化学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血 管的舒缩。如: • (1)过度通气时,CO2呼出过多,动脉血CO2分 压降低,脑血流量就减少,可引起头晕。 • (2)脑各部分的血流量和脑组织的活动程度有关。 脑的某一部分活动增强时,该部分的血流量就增 多。
(四)血管活性物质
1、内皮舒张因子和内皮素 • 内皮舒张因子是最重要的舒血管物质,目前推测 可能是一氧化氮。它可激活血管平滑肌内的鸟苷 酸环化酶,使cGMP浓度升高,引起血管收缩。 许多因素可刺激内皮舒张因子的释放,如高渗、 低氧、血流对血管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去甲肾上 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加压素等。内皮细胞 表面存在5-羟色胺、P物质、ATP及M型胆碱能受 体,它们被激活后也能引起内皮舒张因子的释放。
5、心钠素
• 心钠素是心房肌细胞产生的、由28个氨基 酸残基构成的多肽,能使血管舒张,也可 引起心律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心钠素 作用于肾集合管上的受体,可增加肾对水 和钠的排出,故又称为心房利尿钠肽。心 钠素能抑制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抑制肾 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抑制下丘脑释放抗 利尿激素,这些作用均可导致细胞外液量 减少。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
• 肌源性自身调节是指平滑肌本身的生理特性 对局部血流的调节。 • 多数血管的平滑肌能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 并在受到牵拉时,其紧张性收缩增强。 • 当血压升高,器官灌注压增大时,血管平滑 肌受到牵张,紧张性收缩增强,管径变小, 从而使器官血流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动脉血压下降或肾血流量减少可刺激肾的近球细 胞分泌肾素,肾素能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 解为10肽的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肺内 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变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 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升压作用,其途径主要有: ①缩血管作用;②增加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 素的释放;③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促进 肾小管重吸收Na+和水,增加循环血量。
(2)心迷走神经
•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迷走神 经背核和疑核,节前纤维走行在迷走神经内,故 称为心迷走神经。节前纤维进入心脏,在心内神 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 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心房肌,心室肌只有少量 迷走神经纤维支配。 • 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 • 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也有与心交感神经相同 的左右差别,右侧心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作用构和功能不同,器官内的血管 分布和循环调节机制也不同。
一、冠脉循环
• 冠脉血流非常丰富,每100g心肌的血流量 约为60~80ml/min,中等体重的人全部冠 脉血流量约200~250ml/min,占心输出量 的4%~5%。 • 在剧烈运动,冠脉达最大舒张状态时,每 100g心肌的血流量可达300~400ml/min。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调节
• 血管紧张素Ⅱ在血管紧张素酶A的作用下, 形成7肽的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Ⅲ的 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Ⅱ的10%~ 20%,但它对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有较强 的刺激作用。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 作用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作用取决 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及受体亲和力。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升压反射)
• 血液中缺氧、CO2分压升高或H+浓度增高 时,使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兴奋,由窦神 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到延髓,主要兴奋缩血 管中枢,使外周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3、心肺感受器反射
•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血管壁内存在许多对机械 牵张敏感的感受器,统称为心肺感受器。其传入 纤维走行在迷走神经内,并投射到延髓的心血管 中枢。大部分心肺感受器(如冠状血管壁内的感 受器)的传入冲动是使交感紧张性降低,使迷走 神经紧张性升高;也有的心肺感受器(如腔静脉 壁内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可使心率加快。 此外,心肺感受器兴奋时,还能抑制肾素和血管 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影响心血管的活 动。
4、其他反射
• 还有其他一些传入和刺激也能引起心血管反射。 如: • (1)肌肉活动、疼痛、皮肤的冷热刺激等往往引 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 (2)肺、胃、肠、膀胱等空腔性器官受到扩张时, 常可引起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等效应。 • (3)脑缺血可引起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加强, 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称为脑缺血反应。
6、促红细胞生成素
•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影响红细胞数量,进而 影响循环血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产 生,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髓内红细胞的生 成。组织中氧分压降低、红细胞比容下降, 将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
三、局部血流调节
• 去除外部神经和体液调节因素,在一定的 血压范围内,器官、组织的血流量仍能进 行适当的调节,称为局部血流调节(或自 身调节),其调节机制主要有两类:代谢 性自身调节和肌源性自身调节。
• 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三个部位的神经元: (1)心抑制区:位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2)缩血管区:位于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C1 区),神经元内含肾上腺素,其轴突下行至脊髓 灰质侧柱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心交感紧张也源 于此区的神经元。 (3)舒血管区:位于延髓尾端的腹外侧部A1区, 神经元内含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时抑制C1区神经 元的活动。
3、高部心血管中枢
• 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下丘脑、大脑边 缘系统和新皮层中,均有与心血管活动有 关神经元,主要是调节心血管活动与防御、 攻击和逃避行为、情绪反应以及精神活动 等相适应。
(三)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
•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减压反射)
• 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程度增 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管壁内的压力感 受器发放冲动增多,分别经窦神经(加入 舌咽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 传入延髓,与孤束核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 系,然后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心迷 走中枢的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 中枢的活动减弱,结果心脏活动受到抑制, 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 最后导致血压回降到正常水平。
• NE主要作用于α受体,对β2受体的作用很 小,故对大多数器官有缩血管作用,使血 压升高,因此,NE能激起较强的减压反射, 使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强,超过NE对心 肌的正性变时作用,反而使心律减慢。
(三)血管加压素
• 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由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经 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并释放入血液。生理 剂量时ADH主要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增加细胞 外液量和循环血量。超过生理剂量时有强 烈缩血管作用。急性大失血时,ADH可能 对血压的回升起着重要作用。
(2)舒血管纤维
• 少数血管有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分两类: ①交感舒血管纤维:分布于骨骼肌血管和颜面皮下 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平时无紧张 性活动,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发放冲动; ②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分布于脑、唾液腺、胃肠道 的腺体、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的血管,节后 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主要是调节局部血流, 对外周阻力影响较小。
• 冠脉血流量受心肌节律性舒张和收缩的影响。 冠脉的大部分分支埋于心肌内,心肌收缩时 冠脉血流阻力增大,舒张时血流阻力减小。 • 心肌代谢加快时,冠脉血流量增加。 • 刺激交感神经可使冠脉血管先收缩后舒张, 前者是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后者是因代谢 产物积累的继发作用。 • 迷走神经对冠脉血管的直接作用是舒张,但 整体内迷走神经对冠脉血流量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