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治制度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2、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3、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6、完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途径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制度体制进行改革。

7、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8、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改革成果:
(1)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2)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3)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4)实施公务员制度
(5)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6)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

(8)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9)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和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10)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9、我国要想加强制度建设,就要着重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1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制定国家法律、监督法律执行、任免最高国家机关负责人、订立对外条约等权力。

同时它有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某些职能。

13、在社会主义建立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1)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14、1982年,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自此党中央形成了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员会三个层次的领导体制。

14、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5、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经济利益,通过制定法律制度,以确定其政治统治权力的。

而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统治的工具。

16、人民民主专政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创造的合适我国情的政权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式。

17、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特点: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联结起来。

(4)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1、国家形式的含义:国家形式,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
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和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
2、在国家本质与国有形式的关系即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3、君主立宪制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形式。

5、决定一个国家采用单一制还是复合制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民族问题和宗教因素等。

6、国家形式分为几种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即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利关系的形式。

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联邦制)两种形式。

(2)单一制,是指有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

(3)联邦制,是指由共和国、洲、省、邦等联邦成员组成的联邦国家。

7、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制度的实质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按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8、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

(4)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

(5)我国的单一制形式基于历史和显示的状况,有自己的特点。

9、国家机构含义:政府职能变化是国家机构变革的根本依据,而政府职能是由社会需求产生的。

10、自国家产生以后,任何国家其国家职权主要分为三部分:议事立法权、行政管理指挥权、司法权,并依此设立三大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11、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有一院制和两院制两种基本组织形式。

12、社会主义国家元首,一般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

14、我国国家机关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可以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利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15、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它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构。

16、中国国家机关设置主要遵循三个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议行合一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7、自由选择是选举的关键,选举与自己、民主相联系,是自由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

18、选举程序包括建立选举机构、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计票方法、确定当选等。

19、第二部选举法颁布后,根据选举实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员对第二部选举法,分别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正。

20、第四次修正规定对于县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是否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受到两个条件的限制,一是年龄条件的限制,必须年满18周岁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政治条件的限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2、选举的平等原则首先表现在“一人一票”上。

23、《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市级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所代表的人口数。

24、我国选举规定了投票的四种类别:“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25、中国县级和县级一下(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

26、《选举法》第7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的选举。

27、县级人大代表名额基数为120名,每5000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

28、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是:
(1)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后新满18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

(2)对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

(3)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4)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29、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1)被判除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脱政治权利的。

(2)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没有停止其行使选举权利的。

(3)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正在受拘留处罚。

30、选民登记后,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

31、直接选举人民代表时,代表候选人按选区题名提名产生:(1)按选区推荐候选人。

(2)确定代表候选人。

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的5日以前公布。

(3)介绍代表候选人。

32、《选举法》规定可以提名代表候选人的:(1)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2)选民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33、获取过半数选票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

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多少的顺序。

按照选举法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

34、另行选举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

35、《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36、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人民。

37、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解放军单独组织选举产生,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决定。

38、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可以增加一名代表,直辖市每2.5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但是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1000名。

39、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和正式选举
县级以上地方合计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题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

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代表,也可以在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