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第13章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临床药师与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与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概念 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 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 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 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 ,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谢惠民主编,《合理用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合理用药的目标和理想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 病人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10
ACCP对临床药学的定义
• ACCP 美国临床药学协会 •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 定义:关于合理用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实
践的药学领域
11
临床药师( Clinic Pharmacist)
临床药师的职业是运用系统临床药学专业知识, 并具有一定医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直接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药学指导与用药教育等相关的 药学技术工作。与医生、护士合作,共同发现、解 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促进药物 的合理使用;与患者交流,尽力维护患者免受或减 轻、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维护患者公平、合理 使用药品权益,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患者用药 安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C. A. Bond.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Mortality Rates, Drug Costs, Total Cost of Care, and Length of Stay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and Staffing[J]. Pharmacotherapy. 2001;21(2): 129-41

最新:临床药理学第二讲 药物相互作用-文档资料

最新:临床药理学第二讲 药物相互作用-文档资料
异大(遗传、嗜好、饮食、合并症、脏器功能、年龄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快/慢代谢型 CYP特异性探针----患者表型/测定药物对酶的活性
▲有害药物相互作用对策
1、详细记录用药史 2、掌握重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3、借助计算机药物相互作用警示系统滥测 4、保证疗效情况下,尽量少用药/用相互作用可能性小的药 5、对治疗窗小的药物提高警惕(抗凝药、抗惊厥药、
分类
3、药物相互作用对(interaction pair)
四、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1、高血压危象(如MAO抑制剂+拟肾上腺素药、DA、三环抗抑郁药、
胍乙啶合用,使NA堆积导致高血压) 2、严重低血压反应(氯丙嗪+呋噻米可致低血压) 3、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强心苷+强、中效利尿药,由于低K+;
强心苷+Ca2+; 奎尼丁+氯丙嗪;维拉帕米+ β受体阻断药) 4、出血(如香豆素+阿司匹林/氨基苷/消胆胺) 5、呼吸麻痹(氨基苷+硫喷妥钠;环磷酰胺/利多卡因+琥珀胆碱) 6、低血糖昏迷(如甲磺丁脲+磺胺/保泰松等,产生置换;甲磺丁脲+氯霉素/保
细胞毒药、奎尼丁、抗感染药、洋地黄、降糖药、 免疫抑制剂、二性霉素B、碳酸锂、氨茶碱) 6、对高风险人群密切观察 7、减少给药次数可减少食物影响 8、多数药物相互作用可通过给药次序、剂量、血药浓度监测 即可避免。
泰松等药酶抑制;甲磺丁脲+ β受体阻断药) 7、骨髓抑制(甲氨蝶呤+磺胺/呋噻米/水杨酸,产生置换;别嘌醇+巯嘌呤) 8、听力减退(氨基苷+呋噻米、氨基苷+抗组胺药)##药动学方面 内药物 相互作用药效学方面
影响吸收(离子、 PH、食物、吸附、胃肠运动、肠吸收功能 其它)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的基本作用?A. 治疗作用B. 副作用C. 毒性作用D. 依赖性作用答案:D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时间B.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时间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时间D.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时间答案:B二、填空题1. 药物的____效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治疗效果。

答案:治疗2. 药物的____效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答案:副作用三、判断题1. 药物的剂量越大,其疗效越好。

()答案:错误2. 药物的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区别。

答案: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而药效学则关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

2. 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有何不同?答案: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非预期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毒性作用则是药物在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时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

五、论述题1. 论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答案: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病情、药物特性、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合理用药可以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安全。

2. 论述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

药动学相互作用主要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如酶诱导或抑制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则涉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相互影响,如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实现个体化治疗。

临床药理学(附习题及答案)

临床药理学(附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标1. 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职能。

2.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习内容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代学、新药的临床实验、临床疗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2.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用、药物相互作用。

3.临床药理学的主要职能:新药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与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三、本章重点、要点临床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四、建议学习策略在熟练掌握临床药理学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主要职能。

五、章节练习1.临床药理学的概念2.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案要点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代学、新药的临床实验、临床疗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2.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第2章临床药动学一、学习目标1.掌握:药动学主要参数的概念和意义,及静脉注射一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的求算。

2.了解:临床给药方案的制订方法。

二、学习内容(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吸收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消化道内吸收(2)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药剂学因素、生物学因素、首关效应(3)消化道外吸收:从注射部位吸收、从皮肤粘膜吸收、从鼻粘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2、分布分布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理学各章简答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言简答题1.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 什么是药物?能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②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药动学简答题30.试述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①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

②个体差异大:变异性较大,常受遗传、年龄、营养状态、机体状态、疾病的影响而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种族、种群间出现酶活性差异,导致代谢速率不同。

③易被药物诱导或抑制: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长期应用酶诱导药可使酶的活性增强,而酶抑制药能够减弱酶活性。

31.简述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区别。

32.试比较一级消除动力学与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①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②半衰期是恒定的;③时量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直线;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①药物按恒定的量消除;②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③时量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曲线。

第三章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简答题1.简述受体的特性。

多样性、可逆性、饱和性、亲和性、特异性、灵敏性2.简述受体分类。

根据受体存在部位:细胞膜受体、胞质受体、胞核受体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等: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偶联受体、核激素受体等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第五章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简答题1.简述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缩瞳毛果芸香碱激动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而收缩,瞳孔缩小。

降低眼内压缩瞳使虹膜向中心拉紧使其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变宽,房水回流通畅。

调节痉挛激动M受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适合看近物,而视远物模糊。

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安全用药

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安全用药

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安全用药刘克辛【摘要】药物转运体是存在于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的跨膜转运蛋白,其功能是主动转运药物.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变化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在临床上,很多药物联合用药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靶点就是药物转运体.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与药物疗效、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安全用药休戚相关.%Drug transporters are proteins of transmembrane transportation in all organs of human. Active transport is its major function. The change in function of transporters affects directly the processes of drug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The transporters on cell membrane are the target sites of drug - drug interaction. Transporter - mediated drug - drug interaction is related to drug therapy, 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 medication in clinic.【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0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转运体;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作者】刘克辛【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001年8月8日,拜耳公司宣布在全球停止销售抗高血脂药物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1-3]。

这是因为西立伐他汀与贝特类抗高血脂药物吉非贝齐(Gemfibrozil)联合应用后可发生严重的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导致肌病 /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增加,甚至使多名用药者死亡[4]。

药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

药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2、药动学是研究()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D、药物的调配E、药物的加工处理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2、药动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一、单项选择题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用药剂量过大B、血药浓度过高C、药物作用选择性低D、患者肝肾功能不良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效应力B、对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效应力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效应力D、对受体无亲和力,并无效应力E、对受体有强亲和力,但仅有弱的效应力3、受体激动药的特性是()A、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亲和力,低内在活性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4、具肝肠循环药,一般是()A、LD50大B、ED50小C、t1/2长D、肾小管再吸收低E、蛋白结合率低5、药物的副作用是指()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长期用药所产生的反应C、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D、药物产生的毒理作用,是不可知的反应E、属于一种与遗传性有关的特异质反应6、药物的效价是指()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C、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D、治疗量的最大极限E、药物的最大效应7、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A、极性增加,利于消除B、活性增大C、毒性减弱或消失D、活性消失E、以上都有可能8、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D、能杀死半数动物的剂量E、致死量的一半9、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A、A药LD50=500mg ED50=100mgB、B药LD50=100mg ED50=50mgC、C药LD50=500mg ED50=25mgD、D药LD50=50mg ED50=5mgE、E药LD50=100mg ED50=25mg10、药物与特异受体结合,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A、药物的给药途径B、药物的剂量C、药物是否有内在活性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11、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ED90/LD10B、ED95/LD50C、ED50/LD50D、LD50/ED50E、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12、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A、毒性愈大B、毒性愈小C、安全性愈小D、安全性愈大E、治疗指数愈高13、某病人服用某药的最低限量后即可产生正常药理效应或不良反应,这属于下列哪种反应?()A、高敏性B、过敏反应C、耐受性D、成瘾性E、变态反应14、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副作用()A、治疗量B、极量C、中毒量D、LD50E、最小中毒量15、下列哪个参数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E、半数有效量二、多项选择题1、下述对副作用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治疗量时出现的作用B、一般较轻、多为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C、药物固有的作用D、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E、是可以设法纠正消除的2、激动药是指()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B、无内在活性C、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D、可引起生理效应E、不引起生理效应3、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反遗效应E、致突变三、填空题1、药物选择性作用的形成可能与、、和有关。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13章抗结核药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13章抗结核药

结核病患者不能坚持合理用药, 可能使结核杆菌对常规抗结核药物 (如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产 生耐药性,造成治疗失败或引起结 核病复发。因此当临床上遇到复治 性结核病时,可选择耐药性低的二 线抗结核药。
左氧氟沙星 ( Levofloxacin,可
乐必妥 )
➢ 抑制结核杆菌DNA螺旋酶,并与其他 抗结核药有协同作用。
第13章 抗结核药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 染病,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
肺结核—— 最常见 肾结核 肠结核 骨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和脑膜炎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接种卡介苗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开展普查普治
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近年,由于思想上麻痹,…… 结核病的发病率提高,已上升为传 染病的第二位,死亡率是传染病的 第一位,每年有13万人死于肺结核。
6.肝药酶抑制剂
异烟肼—抗菌作用
对结核杆菌有高度选择性,对其 它细菌无效。 繁殖期:杀菌,强 静止期:提高药物浓度,杀菌。 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同等杀灭作用。
异烟肼—耐药性
单用: 易产生耐药性。 联合用药: 延缓耐药性,增强疗效。 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
异烟肼—抗菌机制
与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分枝菌酸 的合成有关。
据2000年3月全国结核病大会的 一项调查和预测,结核病有再次流 行的趋势。
结核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特点:
(1) 生长缓慢,可处于休眠状态。 对药物不敏感。
(2)菌体类脂质可对抗溶酶体酶类 的破坏作用,可生活在巨噬细胞内。
(3)易产生耐药性。 抗结核药能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 但需长期治疗,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分枝菌酸是结核杆菌细胞壁的主 要成份。异烟肼抑制分枝菌酸酶,使 分枝菌酸合成受阻, 细胞壁的屏障 功能降低,细菌丧失耐酸性而死亡。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提要
• 有关概念: • 分类与机制: • 对策和小结: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定义:几种药物同时或前后序贯应用时,药物原有的理化 性质以及药动学或药效学发生改变。
相互作用对 (interaction pair) :药效发生变化的药物称为 目标药(object drug 或index drug),引起这种变化的药物称 为相互作用药(interacting drug)。
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 心血管病药物 (奎尼丁、普萘洛尔、地高辛) 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双香豆素) 口服降糖药 (格列苯脲) 抗AIDS病药 (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 ) 抗生素及抗真菌药 (红霉素、利福平、酮康唑) 消化道用药:西米替丁、西沙必利
不合理的多药联用(1)
• 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不甚了解,只是对症 处理, 忽视整体状态
• 酶抑制的过程通常要比酶诱导快得多。
药物相互作用例一
病例1,女,55岁,因“灰指甲”(霉菌感染) 而长期服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次。 (3个月为一疗程,停药3周后,又进行第二个疗 程)。后因高血压,医生又处方硝苯地平(心痛 定),每次10mg,每日3次,5天后,患者出现 心跳加快,血压骤降,经迅速诊治、停药后恢复 正常。
药物相互作用的严重程度
• 重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联用会造成严重的
毒性反应,需要改变剂量、药物和给药方案。
– 如特非那定与酮康唑合用可引起致死性心律 失常,需要停用其中的一个联用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与机制
1.体外相互作用: 合用药物在体外发生直接的物理化学反应, 导致药物性质或药效发生改变。 (1)配伍禁忌:沉淀、混浊、酸碱混合,助溶剂
特非那定酸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进行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进行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及其分类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一起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产生影响的情况。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疗效、毒性或药代动力学,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同机制,通常可以将药物相互作用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最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类型,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可能相互影响彼此的疗效或毒性。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双向调节,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方面,进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有些药物在与食物一同摄入时可能会受到食物成分的影响,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或代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由于患者的疾病状态与药物的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或毒性受到影响。

某些疾病状态可能会改变患者对药物的代谢或排泄能力,使药物的剂量需求发生变化,或者会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加显著。

药物-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药物-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其他物质(如酒精、尼古丁等)一同使用时,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或毒性发生变化的情况。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加剧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结语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用药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正确的认识和管理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至关重要。

医生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类型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合理选择药物组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理学 第十三章 维生素类药及合理用药

药理学 第十三章  维生素类药及合理用药

药理学第十三章维生素类药及合理用药1. 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作用的药物是() [单选题] *A. 维生素DB. 维生素A(正确答案)C. 维生素ED. 叶酸E. 维生素C2. 维生素B1临床可用于() [单选题] *A. 异烟肼中毒B. 脚气病(正确答案)C. 口角炎D. 脂溢性皮炎E. 夜盲症3.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突然停药可能出现() [单选题] *A. 皮肤角化症B. 过敏性休克C. 颅内压增高D. 蛋白尿E. 坏血病症状(正确答案)4. 临床治疗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应选用() [单选题] *A. 维生素B1B. 维生素E(正确答案)C. 维生素CD. 维生素B6E. 维生素B125. 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有() [单选题] *A. 维生素B6B. 维生素CC. 维生素K(正确答案)D. 烟酰胺E. 维生素B26. 对钙磷代谢及小儿骨骼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是() [单选题] *A. 维生素AB. 维生素D(正确答案)C. 维生素CD. 葡萄糖酸亚铁E. 维生素E7. 骨化三醇临床用于() [单选题] *A. 治疗佝偻病(正确答案)B. 婴儿手足搐搦症C. 脚气病D. 防治心脏传导阻滞E.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8. 维生素B2不宜与何药合用() [单选题] *A. 维生素CB. 维生素B1C. 甲氧氯普胺(正确答案)D. 甲硝唑E. 维生素A9. 妊娠呕吐可给予() [单选题]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DD. 维生素B6(正确答案)E. 维生素C10. 大剂量应用可致泌尿道哮喘草酸盐结石的维生素是() [单选题] *A. 维生素B2B. 维生素KC. 维生素C(正确答案)D. 维生素B6E. 维生素D。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共59页文档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共59页文档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药物相 互作用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临床药理学思考题

临床药理学思考题

临床药理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职能是什么?主要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GCP)、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承担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学服务2.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四期,主要研究内容分别是什么?(P5)3.临床试验的伦理要求(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1. 坚持符合医学目的的科学研究2.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3. 知情同意的原则贯穿整个临床试验4. 发挥伦理委员会的重要作用5. 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1、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的特点一级:1)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转运量随时间下降。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恒定,与给药剂量或浓度无关。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与所给的剂量成正比零级:1)等量转运。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不恒定,加大剂量,半衰期超比例可延长,总体清除率可超比例减小,3)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剂量增加,其面积可超比例增加。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P11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膜屏障、器官血流量和膜的通透性、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第三章治疗药物检测和给药个体化1、哪些药物需要进行TDM并举例(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1) 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

此类药物多为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强心苷类地高辛,它们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2)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

(3) 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4) 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过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 长期用要的患者依从性下降;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体外药物相互作用10分钟
2、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25分钟
3、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15分钟
4、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10分钟
5、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防治10分钟
6、总结1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在个别情况下,药物被代谢转化为毒性代谢性,如异烟肼产生
肝毒性代谢物,若与卡马西平合用,后者酶诱导作用将加重异烟肼的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肝毒性。
(二) 酶抑制
肝微粒体酶的活性能被某些药物抑制,称酶抑制。该酶被抑制的结果,将使另一药物的代谢减少,因而加强或延长其作用,具有酶抑制作用的常用药物如表14-2所示。例如口服甲苯磺丁脲的患者在同服氯霉素后发生低血糖休克,氯霉素与双香豆素合用,明显加强双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由于氯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使双香豆素的半衰期延长2~4倍。另外,雷尼替丁抑制肝微粒体酶,可提高华法林的浓度及增强其抗凝血作用。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增强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生理作用或药物效 应,而对药物血浓度无明显影响。
在药效学方面,药物可通过对靶位的影响,以各种方式产生的结果可分为: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一、药物效应协同作用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是指在患者用药之前(即药物尚未进入机体以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即一般所称化学配伍禁忌或物理配伍禁忌,故有称之为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本类相互作用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如在静脉输液中或注射器内即可发生。向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不是任何药物都可以随意加人任何静脉输液中。在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必需重视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沉淀反应、变色和浑浊,特别是形成的沉淀不明显,易为人们所忽视,注入血管内就能引起意外,这可看作为药物中毒的特殊例子,应力求避免发生。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在胃肠道吸收时相互影响的因素有:
(一) pH的影响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主要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药物的脂溶性是决定这一被动扩散过程的重要因素。药物的不解离部分脂溶性较高,易扩散通过膜。pH对药物的解离浓度有重要影响: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以及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的解离程度低,药物的不解离部分占多数,因而脂溶性较高,较易扩散通过膜被吸收。(离子障作用)
药理效应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如同时合用可能发生协同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均可相加。如: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作用)的
抗胆碱药物(阿托品等),与具有抗胆碱作用(副作用)的其他药物(如氯丙嗪、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症药、丁酰苯类)合用时,都可产生性质相加的相互作用,引起胆碱能神经功能过度低下的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毒性精神病,回肠无力症,高温环境易中暑等。非甾体抗炎药
(三)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重吸收主要是被动重吸收。因肾小管上皮亦为类脂质屏障。决定药物被动扩散的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型与不解离型比例以及肾小管滤液的pH值。当滤液为酸性时,酸性药物大部分不解离而呈脂溶性状态,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碱性药物则与上述情况相反。例如碳酸氢钠通过碱化尿液促进水杨酸类的排泄,在水杨酸药物中毒时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
大多数药物由肾排出体外,药物从肾排泄可通过三种途径:
(一) 肾小球滤过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游离型药物,只要分子大小适当者可经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原尿。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二)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分泌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要通过肾小管的特殊转运载体,即酸性药物载体与碱性药物载体,当两种酸性药物或两种碱性药物并用时,可相互竞争载体,出现竞争抑制,使其中一药由肾小管分泌明显减少,有可能增强其疗效或毒性。例如:丙磺舒与青霉素二者均为酸性药,同用时可产生相互作用,青霉素主要以原型从肾排出,其中有90%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腔,若同时应用丙磺舒,后者竞争性占据酸性转运系统,阻碍青霉素经肾小管的分泌,因而延缓青霉素的排泄使其发挥较持久的效果。
2.普萘洛尔不宜与氯丙嗪或哌唑嗪合用。普萘洛尔可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氯丙嗪与哌唑嗪则阻滞。肾上腺素受体,两药合用降压效果明显增强。
(三) 心律失常
1.强心苷 不宜与排钾利尿药或糖皮质激素合用,后两者均可促进钾排出,使血钾降低;强心苷不宜与利血平合用,因两药均可使心动过缓,易诱发异位节律。
2.奎尼丁 不宜与氯丙嗪合用,氯丙嗪对心脏具有奎尼丁样作用,两药合用可致室性心动过速。
3.维拉帕米不宜与B受体阻断药合用,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易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甚至心脏停搏。
(四) 出血
1.香豆素类(包括双香豆素、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可与不少药物如消胆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司匹林、西米替丁等药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药效,引起出血。
2.肝素与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合用,应十分谨慎,后两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合用后抗凝作用大大增强,有出血的危险。与利尿酸合用更易引起胃肠道出血。
二、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可发生在许多方面,这里不可能一一叙述,可查阅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的专著。下面主要列出临床上易见的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不加注意可致恶果。
(一) 高血压危象
如上所述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帕吉林(优降宁)、呋喃唑酮等与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碱、间羟胺、哌醋甲酯)、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前体物(酪
3.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手册 P.格里芬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2、了解配伍禁忌的定义及分类
3、了解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
4、熟悉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6、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7、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
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浓度,从而加强华法林的抗凝血功能,诱发胃出血。二、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作用相反,或发生竞争性或生理性拮抗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时的效果小于单用效果之和。药物可在靶位上通过直接竞争特殊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如在M胆碱受体上阿托晶拮抗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酚妥拉明拮抗肾上腺素对受体的作用。
三、影响生物转化过程
大部分药物主要在肝中被微粒体酶(又称药酶)催化而代谢,使脂溶性药物转化为极性较高的水溶性代谢物,再经肾排出体外,其作用形式有两种:
(一) 酶诱导
一些药物能增加肝微粒体酶合成,即酶诱导,它们通过这种方式加速另一种药的代谢而干扰该药的作用。不少药物具有酶诱导作用,如表14-2所示。由于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后,它们的代谢物失去药理活性,因此酶诱导结果将使受影响药物的作用减弱或缩短。例如:患者在口服抗凝血药双香豆素期间加服苯巴比妥,后者使血中双香豆素的浓度下降,抗凝作用减弱,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因此,如果这类药物同时合用,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才能维持其治疗效应。癫痫患儿长期服用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易出现佝偻病,因为二药均有酶诱导作用,提高维生素D的代谢率,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服用泼尼松已经控制哮喘发作的患者,在加服苯巴比妥之后,哮喘发作次数增加,可能是苯巴比妥增加泼尼松的代谢,降低其浓度使疗效降低。器官移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和泼尼松,利福平的酶诱导作用增加上述二药的代谢灭活,使机体出现排斥反应;合用利福平使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避孕失败。
另外,血浆蛋白含量低的患者结合药物的容量减少,在应用常用剂量药物时,其游离型数量增多,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例如:血浆蛋白水平低于2.5g的患者应用泼尼松(强的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正常者高一倍。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二) 改变组织分布量
一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能改变组织的血流量。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肝血流量,减少了利多卡因在其主要代谢部位肝中的分布量,从而减少该药的代谢,结果使血中利多卡因浓度增高,异丙肾上腺素则相反。
一些药物如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环磷酰胺等能损害肠粘膜的吸收功能,引起吸收不良。(空肠吸收障碍综合症)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方式可表现为相互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改变游离型药物的比例;或者改变药物在某些组织的分布量,从而影响它的消除。
(一) 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药物被吸收入血后,有一部分与血浆白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称结合型,另一部分为游离型。结合型药物有以下特性:①不呈现药理活性;②不能通过血脑屏障;③不被肝代谢灭活;④不被肾排泄。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起药理作用。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各不相同。
(三) 胃肠运动的影响
胃肠运动能影响药物吸收。由于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上部吸收,所以
25分钟
重点介绍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亦称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四个环节影响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改变胃排空、肠蠕动速率的因素能明显地影响药物到达小肠吸收部位和药物在小肠滞留时间。
(四) 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此外,可发生其中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失效现象,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5分钟
讲解体外药物相互作用定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使另一种并用的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后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亦称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其后果均能影响药物在其作用靶位的浓度,从而改变其作用强度(加强或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