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二轮导学案参考答案
二轮 9-3溶液中的三大常数
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盐酸和醋酸的挥发), 用含 a 和 b 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 数 Ka=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 CO 反应生成醋酸消除 CO 污染。常温下,将 a mol· L 酸与 b mol· L
- -1 + -1
的醋
Ba(OH)2 溶液等体积混合, 充分反应后, 溶液中存在 2c(Ba2 )=c(CH3COO
),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 Ka=________________(用含 a 和 b 的代数式表示)。 组风: 团结向上 争创一流 第 2 页 共 6 页
山东省安丘市第二中学
题组三 Ka· Kh=Kw 或 Kb· Kh=Kw 的应用
-
高三化学导学案
6.[2013· 山东理综,29(4)]25 ℃时,H2SO3HSO3 +H 的电离常数 Ka=1×10
化合物 Ksp 近似值
Zn(OH)2 10
-17
Fe(OH)2 10
-17
Fe(OH)3 10
-39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 ZnCl2 和 NH4Cl,二者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离 回 收 ; 滤 渣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MnO2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欲 从 中 得 到 较 纯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 ZnSO4· 7H2O 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 加稀 H2SO4 和 H2O2 溶解,铁变为________,加碱调节至 pH 为________时,铁刚好沉淀 完全(离子浓度小于 1×10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专题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命题分析】对原子结构、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各微粒数量间的关系,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化学键、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等方面上,试题难度不大,一般属于了解层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为工具考查“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该部分内容既能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单独考查,同时也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综合度较高,命题的空间大。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该部分内容是过去命题的热点,未来将是一个必考点。
题型依然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变化不大。
核心考点一微粒结构与化学键1.抓住描述对象判断“四同”(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原子结构中易混淆的4个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3.理清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学案(四)附答案及解析
高三下期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学案(四)附答案及解析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高考知识点汇集:智能点四晶胞及组成微粒计算1.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方法——均摊法2.晶胞求算(2)晶体微粒与M、ρ之间的关系若1个晶胞中含有x个微粒,则1 mol晶胞中含有x mol微粒,其质量为xM g(M 为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又1个晶胞的质量为ρa3 g(a3为晶胞的体积,a为晶胞边长或微粒间距离),则1 mol晶胞的质量为ρa3N A g,因此有xM=ρa3N A。
3.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空间利用率=球体积晶胞体积×100%,球体积为金属原子的总体积。
例如简单立方堆积晶胞如图所示,原子的半径为r,立方体的棱长为2r,则V球=43πr3,V晶胞=(2r)3=8r3,空间利用率=V球V晶胞×100%=43πr3 8r×100%≈52%。
[示例] (全国卷精选)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 –3,晶胞参数a =________nm 。
答案 ①3∶1 ②⎣⎢⎡⎦⎥⎤2516.02×1023×d 13×107 【题型解码·素养生成】微题型2 以推断元素为背景的“拼盘式”考查1,[典例演示2] 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 2-和B +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 、D 为同周期元素,C 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 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和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019年高考化学南方凤凰台高考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案2019年全国二轮化学正文正文答案_part1
无法得到过碳酸钠$$错误&稳定剂是硫酸镁)弱酸性*和硅酸钠)碱 性*的混合物$不会使溶液转化为酸性$且 %),"*' 会与酸反应$不 会更稳定$"4;
,&6""$""5,6 6+6,&,*$" 正确&"5+*.'1&,* 和 <=+*.'0&,*
%
%
中都含有结晶水$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错误% 变式)!"!解析!吸收塔中二氧化硫与 "@,*,09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09 6,&6 6'+*,""","@'6 6'+*,.9 6&,*$硫元素以 +*,.9 形式 存在$! 错误&在中和池中氢氧化钠分别与酸#"@'6 发生复分解反应$$ 错误&中和池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 +*,.9 $加入盐酸酸化的 $)"-,溶 液$可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 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得到的沉淀为 "@)*&*'$( 错误%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高考总复习 二轮提优导学案
化学详解详析
第一篇!高考选择题突破
微专题一!化学与!"!#
!高考回眸"
$% !!解析!宣纸#棉衬衣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素$羊绒衫的主要成 分是蛋白质%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一-化学实验基础与基本操作(含答案)
能力展示1. (双选)(2018·广东高考第23题)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2. (2018·广东高考第9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B. 用BaCl2溶液鉴别S2-4O与S2-3OC. 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备NO2D. 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3. (双选)(2018·广东高考第23题)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 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 实验Ⅲ:微热稀硝酸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 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4. (双选)(2018·广东高考第22题)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 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 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 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1. (2018·广州一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AlCl 3溶液和过量氨水制备Al(OH)3 B. 用NH 4Cl 和Ca(OH)2混合加热制备NH 3 C. 用NaOH 溶液除去苯中的溴D. 用足量铜粉除去FeCl 2溶液中的FeCl 3杂质2. (2018·深圳一模)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aCl 溶液中的Cl 2,可加入酒精后分液B.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入标准浓度的溶液滴定C. 用排水法收集稀硝酸和Cu 反应产生的NO 气体D. 用KSCN 溶液和氯水鉴别FeCl 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 23. (2018·佛山一模)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 (夹持装置己略去)正确的是( )ABCD实验用CCl 4提取碘水中的I 2分离乙醇中的I 2加热分解MgCl 2·6H 2O 得到纯净的MgCl 2配制100mL0.1000mol·L-1K2Cr2O7溶液4. (2018·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且能够防止倒吸C. 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NH3D. 装置④从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1.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间接加热的仪器、不能加热的仪器分别有哪些?2. 当不慎有浓酸或浓碱粘到衣物或者皮肤上时,可否直接用大量水冲洗?为什么?课堂评价1. (2018·深圳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排水法收集NO可以除去其中少量的NO2B. 工业氨氧化法制HNO3,每一步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用NaOH溶液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D. 向含硫燃煤中添加适量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2. (2018·肇庆二模)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试剂和操作现象A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B 向新生成的AgCl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C 向Ca(ClO)2溶液中先通入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溶液先变浑浊,通入CO2后品红的红色不褪去D 向BaCl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3. (2018·广州调研)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B. 将足量盐酸加入混有少量CaCO3杂质的Na2SO4中可除去杂质C. 将混有少量HCl的Cl2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HClD. 将Fe(OH)3固体加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4. (2018·江门、佛山二模)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 KSCN溶液可检验Fe3+ 待测液先后滴入足量氯水和几滴KSCN溶液后变为血红色,证明待测液含Fe3+Ⅰ对;Ⅱ对;无B SO2具有还原性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可见白色沉淀生成Ⅰ对;Ⅱ对;有C NO2和溴蒸气都呈红棕色用水可鉴别NO2和溴蒸气Ⅰ对;Ⅱ错;无D 反应物比例不同可导致产物不同Na与O2反应可能生成Na 2O,也可能生成Na2O2Ⅰ对;Ⅱ对;有[问题思考]提示1. 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集气瓶、启普发生器、洗气瓶、容量瓶等。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三-离子反应(含答案)
化学高考第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4》二、教学目的:1、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会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5、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理解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
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四、考点分析: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
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五、知识网络1、氧化还原反应2、常见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1)Fe 3+与S 2-、I -、-23SO 。
(2)ClO -、-4MnO (H +)、-+-23S)H (NO 与、I -、-23SO 、Fe 2+。
【典型例题】【例1】 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 2H 4(联氨)和N 2O 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2N 2H 4+N 2O 4==3N 2+4H 2O 。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置换反应B 、联氨是氧化剂C 、联氨是还原剂D 、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答案:C分析:该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N 2H 4中N 元素化合价为-2价,N 2O 4中N 元素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N 元素为0价,所以N 2H 4是还原剂,N 2O 4是氧化剂,N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高三化学第二轮化学专题复习参考答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第二分部第二轮基础教学案高三化学参考答案专题一原子结构1-7:BC、C、D、C、A、A、A8、(1)第四、VA、As2O5、Na3AsO4(2)3d24S2 Ti ;4s24p5 Br9、11、Al、Cl、C、4s24p3、四、VA族、P12、(1)1s22s22p63s23p6(2)HCl、H2S、V、极性(3)H2O2、2H2O2=== 2H2O+O2(4)CH4O13、(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As(2)、氧(3)三角锥(4)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5)稳定性:NH3>PH3>AsH3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沸点:NH3>AsH3>PH3 NH3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3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AsH3比PH3沸点高。
专题二原子结构与性质感悟高考:1、A 2、(1)二 VA 弱(2)1s22s22p63s23p4大1-7:BD、C、C、D、B、AD、C8、(1).2.55 3.44 0.93 1.57(2).电负性随原子半径减小而增大,周期性(3).氮 (4).共价键 (5).6,IA9、(1)1、4(2)已成稳定结构、a、Na2O2或Na2O、ⅢA、m10、(1)S C(2)V 形 直线形 SO 2 因为CO 2是非极性分子,SO 2和H 2O 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 2在H 2O 中的溶解度较大(3)Cr 四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1+6 (4)F —H…F F—H…O O—H…F O—H …O专题三 分子结构和性质(1)例题:1、C 2、D 3、BC 4、(1)N 2和CO N 2O 和CO 2 (2)O 3、SO 2 感悟高考:D15、(1)N 2H 62++2OH -=N 2H 4+2H 2O (2) sp 3 V 形 (3)22 CO 2 N 2O 直线形16、 含有17、⑴ 同素异形体 ⑵ C ⑶ 5 ⑷否 ⑸ 1、4、1、4 2专题四 分子结构和性质(2)、⑴平面正方形结构(2分)⑵⑶ 非极性 极性⑷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因为淡黄色固体为非极性分子,较难溶于极性溶剂水;而黄绿色固体为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水。
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焰色反应导学案(含解析)
二轮复习焰色反应导学案讲考点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作焰色反应。
2.操作步骤(1)干烧:实验开始时,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2)蘸、烧与观色:将铂丝(或铁丝)蘸取需要检验的试样,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3)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金属丝表面可能残留的杂质。
3.应用(1)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
(2)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4.常见元素的焰色Na:黄色;K:紫色;Li:紫红色;Ca:砖红色;Cu:绿色。
(1)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焰色属于元素的性质,即同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固体或相应的溶液均会产生同样的焰色。
(2)焰色反应适用于检验某些常规化学方法不能鉴定的金属元素,如Na、K等。
(3)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这是因为大部分钾的化合物里含有少量的钠,钠的黄色火焰会影响观察结果,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杂质钠的焰色。
(4)用稀盐酸清洗铂丝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铂丝表面的杂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沸点较低的氯化物易气化挥发,而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不易气化挥发。
归纳总结(一)钠离子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
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
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
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
国教中心2019-2020学年度高三下期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答案 (4)
1,答案(1)(2)[Ar]3d74s2Mn(3)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2(4)电子云 2(5)4 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2,解析(1)由题给信息知,A项和D项代表Mg+,B项和C 项代表Mg。
A项,Mg+再失去一个电子较难,即第二电离能大于第一电离能,所以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A大于B;3p能级的能量高于3s,3p能级上电子较3s上易失去,故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A>C、A>D,选A。
(2)乙二胺分子中,1个N原子形成3个单键,还有一个孤电子对,故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N原子采取sp3杂化;1个C原子形成4个单键,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sp3杂化。
乙二胺中2个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金属镁离子或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键,故能形成稳定环状离子。
由于铜离子半径大于镁离子,形成配位键时头碰头重叠程度较大,其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较稳定。
(3)氧化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六氧化四磷和二氧化硫是分子晶体,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4)观察图(a)和图(b)知,4个铜原子相切并与面对角线平行,有(4x)2=2a2,x=24a。
镁原子堆积方式类似金刚石,有y=34a。
已知1 cm=1010 pm,晶胞体积为(a×10-10)3 cm3,代入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
晶格能MgO >Li2O。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量)P4O6>SO2(4)24a34a8×24+16×64N A a3×10-30,3,解析(1)AsH3的中心原子A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3)/2=4,包括3对成键电子和1对孤对电子,故其立体结构为三角锥形。
NH3中N的电负性比AsH3中As的大得多,故NH3易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使其沸点升高。
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导学案
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导学案考点剖析1.新情景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1)熟记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及对应产物氧化剂 Cl 2 O 2浓 H 2SO 4HNO 3KMnO 4(H +)、MnO 2Fe 3+KClO 3、 ClO -H 2O 2还原产物 Cl -O 2-SO 2 NO 或NO 2Mn 2+Fe 2+Cl -H 2O还原剂 I -(HI) S 2-(H 2S) CO 、C Fe 2+NH 3 SO 2、SO 2-3H 2O 2氧化产物I 2SCO 2 Fe 3+ NO SO 2-4 O 2(2)配平四步骤①根据题目的流程图或题干信息,确定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
②判断反应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并利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出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④根据元素守恒,补充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为水、酸(H +)或碱(OH -)。
(3)补项两原则条件 补项原则酸性条件下 缺H(氢)或多O(氧)补H +,少O(氧)补H 2O(水) 碱性条件下缺H(氢)或多O(氧)补H 2O(水),少O(氧)补OH -2.解氧化还原反应综合类试题的技巧(1)需要理清反应过程,运用相应的反应规律,如“以强制弱”、“强者优先”等进行判断。
(2)要注意运用守恒规律,无论是计算,生成物的判断、方程式的配平等,都可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规律进行分析。
(3)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反应过程中电子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生成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典例分析按要求完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1)[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ClO+2NH3===N2H4+NaCl+H2O解析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氨分子中的-3价升高到联氨分子中-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次氯酸钠中的+1价降低到-1价,根据化合价升高与降低总数相等和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aClO+2NH3===N2H4+NaCl+H2O。
导学案第2辑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训练案及过关测试参考答案
一、1.D 2.C 3.B 二、4.D 5.C 三 、6.D 7.(1)Ⅰ;据 H2 的体积说明乙 醇 分 子 中 有 一 个 H 与 其 他 五 个
中,加入溴水,充分振荡、静置,溴水褪色的是食用油,出现 分
层现象的是石蜡油 8.加入的 NaOH 溶液恰好中和酸;加入的 NaOH 溶液不足,酸
未完全被中和;加 入 的 NaOH 溶 液 过 量,不 仅 中 和 了 酸,而 且酯已经完全水解 9.(1)B、C、D、E (2)F (3)A 三、10.(1)溶解油脂和碱,使皂化反应在均匀液体中进行,加 快 化学反应速率 (2)NaCl;上;盐析 (3)冷凝回流
一、1.D 2.C 3.C 4.B、D 5.A、C 二、6.C 7.D 8.A 三 、9.B 10.(1)首先亚甲基蓝被葡萄糖还原,还原后的无色物质又被 空
气 中 的 氧 气 氧 化 ,又 成 为 亚 甲 基 蓝 ,反 复 作 用
(2)不 能 ;一 段 时 间 后 葡 萄 糖 全 部 转 化 为 其 他 物 质
(3)不 需 要 。
(4)燃 烧 产 物
炽热 CuO
→ 减 轻 m1 g
浓
H2SO4 →
增
重
m2 g
������
������������������������������������������������������ ������������������������������������������������������
������������������������������������������������������������������������������������������ ������������������������������������������������������������������������������������������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3 离子反应含解析
专题03 离子反应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命题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溶液中的离子共存是每年高考的热点,高考再现率为100%。
在高考试题中,大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但增加了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基本每一个选项都会有干扰,并且加大氧化还原反应的考察。
选择题常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形式呈现,非选择题常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化学工艺流程、实验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相结合,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近几年全国卷命题的热点内容。
离子共存类选择题主要为限定条件下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离子推断类试题Ⅰ卷、Ⅱ卷均有考查,主要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离子存在情况,进而推断物质。
核心考点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中物质的拆分原则(1)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
(2)弱酸、弱碱、难溶盐、单质、氧化物、气体用化学式表示。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如HCO-3、HSO-3等)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多元强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如HSO-4)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开写。
(4)微溶物的处理情况:①当反应物是微溶物的澄清稀溶液时(如澄清石灰水),微溶物应写成离子形式。
②当反应物是微溶物的浊液或固态时(如石灰乳),微溶物应写化学式。
③生成物中的微溶物按难溶物处理,应写化学式。
(5)固体之间的反应(如消石灰与NH 4Cl),固体与特定溶液(如Cu 与浓硫酸)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注意4个两【核心考法】考法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题型预测:选择题)1.(2022·全国)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 2-+2H +=H 2S↑B .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 3++4NH 3+2H 2O=AlO 2-+4NH 4+C .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 23-+CO 2+H 2O=HSiO 3-+HCO 3-D .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 4HSO 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答案】D【解析】A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 2-氧化为S 单质,自身根据其浓度大小还原为NO 或NO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 ++2NO 3-+S 2-=S↓+2NO 2↑+2H 2O(浓)或8H ++2NO 3-+3S 2-=3S↓+2NO↑+4H 2O(稀),A 错误;B .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Al 3+,可以与氨水电离出的OH -发生反应生成Al(OH)3,但由于氨水的碱性较弱,生成的Al(OH)3不能继续与弱碱发生反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NH 3·H 2O=Al(OH)3↓+3NH 4+,B 错误;C .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生成硅酸沉淀,二氧化碳则根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 ,出现白色浑浊:D .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有香味的油状液体:Δ3CH COOCH 浓硫酸.碳酸氢钠受热之后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生成.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利用强酸制取弱酸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混合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有香味的油状液体乙酸乙酯和为2-+323SiO +2H =H SiO ↓,A 正确;B .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23Na CO 溶液中通入过量2SO 发生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32CO +2SO +H O =2HSO +CO ,B 正确;C .乙醇与227K Cr O 酸性溶液反应发生反应,乙醇被氧化为乙酸,2-27Cr O 被还原为3+Cr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227323CH CH OH+2Cr O +16H 3CH COOH+4Cr +11H O −−→,C 正确; D .类比氯气与碱反应可知,溴与冷的NaOH 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Br +2OH =Br +BrO +H O ,D 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导学案参考答案第1讲物质的组成、变化、分类(含胶体)和化学用语【导学案】【典例1】A.错B.错C.错D.对E.错F.对G.对H.错【变式1】BD【典例2】A.错B.错C.对D.错E.对F.对G.对H.错I.错【变式2】(1)D (2) 有利于Na2SO4结晶析出,又能防止Na2Cr2O7·2H2O结晶析出而损失(2分,意思相近均给分)冷却结晶(2分)(3) 在100℃(或较高温度)下,将Na2Cr2O7和KCl配制成饱和溶液后混合,然后降温到0℃(或室温),过滤洗涤,即得K2Cr2O7(3分,意思相近均给分)【典例3】B【变式3】B【作业纸】1.C,2.D,3.C,4.A,5.B,6.C,7.B,8.D 9.A 10.A 11.D12.(1)纯碱(2)CO2-3+2H+===CO2↑+H2O OH-+H+===H2O (3)B(4)①NaOH、Na2CO3③Na2CO3、NaHCO313.(1)(2)CS2+4(3)S+2H2SO4(浓)3SO2↑+ 2H2O(4)2H2O22H2O + O2↑(5)NaNO2第2讲化学常用计量【导学案】【典例1】A【变式1】(1)A.错B.错C.错D.对(2)A.错B.错C.错D.错E.对F.对G.对(3)A.错B.错C.错D.对E.错F.错G.错(4)A.错B.错C.错D.错(5)A.对B.错【典例2】 2Cu2++4I-=2CuI↓+I2① 2MnO4-~ 5C2O42-2 50.2×8×10-3mol4×10-3moln (C2O42-)= 4×10-3mol (2分)②2S2O32- ~ I2 ~ 2Cu2+2 20.25×8×10-3mol 2×10-3moln (Cu2+)= 2×10-3mol K2Cu(C2O4)2·H2O【变式2】(1) n(Fe3+)=2n(I2) =n(Na2S2O3)=0.2500 mol·L-1×30.00 mL×10-3L·mL-1=7.50×10-3 moln(SO42-)=1.165 g ÷233 g·mol-1=5.00×10-3 mol100 mL溶液中含有n(Fe3+)=0.03 mol,n(SO42-)=0.02 mol……………(2分)4.850-0.03×56-0.02×96=n(Na+)×23+n(OH-)×170.03×3+ n(Na+)=2×0.02+n(OH-)n(Na+)=0.01 mol,n(OH-)=0.06 mol…… ………………………… ……(2分)x∶y∶m∶n=n(Na+)∶n(Fe3+)∶n(SO42-)∶n(OH-)=1∶3∶2∶6化学式为NaFe3(SO4)2(OH)6………………………………………… …(2分)【典例3】B【变式3】D【作业纸】1.B,2.C,3.C,4.B,5.C,6.C,7.B 8.C(2)①ABDCE②c③玻璃棒搅拌和引流④偏低偏高偏低9.⎧⎨⎩10、(1)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2)2a + 3b = c + 2d(3)mol 1050.2mol22.4L L 560.0)(CO 212--⨯=⋅=n m (CO 2)= 2.50×10-2 mol×44 g·mol -1 =1. 10g在270~600℃之间,失去结晶水后的样品进一步受热分解放出CO 2和H 2Om (CO 2)+ m (H 2O) = 3.390g ×(0.7345-0.3702)= 1.235gm (H 2O) = 1.235g -1.10g = 0.135gmol 1050.7mol18g g 135.0O)(H 312--⨯=⋅=n n (OH -) = 7.50×10-3 mol ×2 = 1.50×10-2 moln (OH -) : n (CO 32-) = 1.50×10-2 mol : 2.50×10-2 mol = 3:5第3讲 两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导学案】【典例1】D【变式1】AE【典例2】 A【变式2】A 【典例3】CD【变式3】①Cu、H、Cl(或铜、氢、氯)②0.5mol ③提高混合气体中空气的比例【典例4】(1) 2I-+ClO-+2H+==Cl-+I2+H2O SO32-与I2发生了反应,I2+SO32-+H2O==2I-+SO42-+2H+ ClO->I2>SO32-(2)2MnO4―+5H2O2+6H+=4M n2++8H2O+5O2↑【变式4】(1)Na2S2O3+4Cl2+5H2O= 2H2SO4+2NaCl+6HCl,(2)2Fe3++2NH2OH2Fe2++N2+2H2O+2H+。
【作业纸】1.D,2.D,3.C,4.D,5.B,6.C,7.A,8.D,9.C10.(5)(6)第4讲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典例1】A.错B.对C.错D.错E.错【变式1】(1)D(1)D【典例2】A.错B.对C.对D.错【变式2】D【典例3】AD【变式3】A【作业纸】1.D,2.BD,3.B,4.C,5.AD,6.D,7.A,8.D,9.C,10.A 11.B12.(1)dg(2)c f 氮气电子式(3)分子晶体酸(4)氟 VIIA (5)H2O2电子式第5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导学案】【典例1】C【变式1】A【典例2】2N2H4(l)+N2O4(l)===3N2(g)+4H2O(g) ΔH=-1 048.9 kJ·mol-1【变式2】D【典例3】(1)2821.6 (2) 5.52×103 kJ【变式3】(1)a+b (2) 2CO(g)+SO2(g)===2CO2(g)+S(s) ΔH=-270.0 kJ·mol -1【作业纸】1.D,2.D,3.A,4.C,5.BD,6.A 7.D8.(1)=(2)①D②63%(3)-74.8 kJ·mol-1(4)C(5)N2(g)+3H2(g)+CO2(g)=CO(NH2)2(s)+H2O(l) △H=-179.38 kJ·mol-1第6讲电化学基础【导学案】【典例1】BC【变式1】(1)D(2)D (3)负 N2H4+4OH--4e-= N2+4H2O 减小【典例2】(1)C(2)D【变式2】(1)B(2)CO(NH2)2+8OH--6e-=CO32-+N2↑+6H2O【典例3】AC【变式3】C【作业纸】1.B,2.C,3.C,4.B,5.B,6.A,7.A,8.B9.(1)①SO2+2H2O-2e-===4H++SO2-4②HSO-3+H2O-2e-===SO2-+3H+4(2)①O2+4e-+2H2O=4OH-,② 4Fe(OH)2+O2+2H2O=4Fe(OH)3。
(3)正极, Cu2++2e-=Cu(4)4OH—— 4e—=O2↑+2H2O(5)CH3CH2OH+H2O-4e-=CH3COOH+4H+10.(1) MH-e-+OH-=H2O+M(2) 4MH+O2+4e-=2H2O+4M第7讲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平衡【导学案】【典例1】B C【变式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典例2】AD【变式2】D【典例3】C【变式3】B【典例4】C【变式4】(1)①<(1分)<(1分)不一定(2分)②该压强下,CO转化率已较高(90%左右),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且生产成本增加(2分)(2)① 6.25(2分)② b c(2分)③ b = 2+2a 1.8<c ≤2 (各2分)【作业纸】1.D ,2.C ,3.A ,4.B ,5.BD ,6.A ,7.A ,8.D9.(1)ac (2分)(2)CO 一2e 一+O 2一=CO 2 (2分)(3)①该反应△H<0(2分)②2CO(g)+2H 2(g) CH 4(g)+CO 2(g) △H=-247.6 kJ ·mol -1(3分)(4)①3.5×106 Pa ~4.0×106 Pa (2分)②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3分)第8讲 化学平衡图表和计算【导学案】【典例1】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而ΔH <0;(2)6s 时,c (A)=0.20 mol 5 L-0.003 mol·L -1·s -1×6 s=0.022 mol·L -1,根据“三段式”计算可得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80%。
因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且容器容积固定,故加入氩气不引起各物质浓度发生变化,平衡不移动,因而A 的转化率不变。
(3)a 、b 、d 本来就不随着反应变化,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量。
(4)1 200 ℃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K =c A ·c B c C ·c D =10.4=2.5。
答案 (1)c C ·c D c A ·c B< (2)0.022 0.09 80% 80% (3)c (4)2.5 【变式1】C【典例2】AB【变式2】A【作业纸】1.B ,2.C ,3.AD ,4.A 5.AD6.解析 (1)升高温度,K 值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分别求得五种情况下的Q c 的值,若Q c <K ,则说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由K =c 2CO c CO 2,K 1=c CO ·c H 2c H 2O, K 2=c CO 2·c H 2c CO ·c H 2O ,可得K =K 1K 2。
(4) CO(g)+H 2O(g)H 2(g)+CO 2(g)起始浓度/mol·L -1 0.020 0.020 0 0转化浓度/mol·L -1 x x x x平衡浓度/mol·L -1 0.020-x 0.020-x x x 500 ℃时,K 2=c CO 2·c H 2c CO ·c H 2O =x ·x 0.020-x ·0.020-x=9,解得x =0.015,则α(CO)=0.015 mol·L -10.020 mol·L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