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 菌株或品系(Strains)
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病毒粒子)繁殖而成 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 培养物。
同种的不同个体。
二、种的命名
➢俗名(Common name)
地区性的名字 “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用于表示结 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体)
例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发展史:
二界→三界→四界→五界→六界→三域
(一)两界系统
动物、植物
(二)三界系统
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三)四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四)五界系统
必须大写,种名加词小写。
在文章连续出现相同属名时需要缩写,一般为属名第 一各字母,后面需要加圆点。
当描述某微生物时,只能确定到属,而不能确定到种
时的书写为属名(斜体)+sp.(spp.)(正体)spp.
为sp.的复数形式,sp.:species
学名=属名十种的加词 + (首次定名人) + 现名定名人
细菌域(Bacteria)
旧称古细菌域(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 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域(Eukarya)
+ 定名年份
如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Cohn 1874 缩写:B. subtilis
(二)三名法
当某微生物出现亚种或变种时用三名法书 写。在种名加词后面加上亚种符号subsp或 变种符号var,然后再写亚种(变种)的加 词。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 (斜体)+ (subsp.或var.) + 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斜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按照“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并且得到国际 学术界公认的通用正式名称。
➢学名的表示方法
双名法 三名法
பைடு நூலகம்一)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
1735年,林奈(Carolus Linnaeus)建立
一个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文字组 成。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光合式营养吸收式营养摄食式营养
(五)六界系统
植物界 动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真细菌界
古细菌界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 真细菌界、古细菌界
植物界
藻界
真菌界 动物界
八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 古真核生物界
古细菌界
真细菌界
(六)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
4. 新种(species nova,sp. nona 或nona sp.)
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没有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 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存放在权威保藏机构,保证 其他研究者共享。
5、种以下的概念
① 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是种进一步细分的单元, 指某一个明显而且稳定的特征与模 式种不同的种。
② 变种(Variety,Var.)
变种与亚种是近义词,两者经常混用。命名法内没有地位了。
③ 型(Type,form)
位于亚种以下。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它们之间有差异, 但又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种或亚种。例如生物型(biovar)、 化学型(chemoform)。已经废除。
④ 类群(Group)
分类上物地位的名词。非正式指定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 彼此不易严格区分,在研究的某一阶段还不准备作进一步鉴定 组,称为“群” 。
20世纪70年代,C.RWoese 利用16S和18S RNA的序列, 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的新系统。“域”比界 (Kingdom)的界级分类单元高。旧称原界 (Urkingdom)。
三域:
古生菌域(Archae)
旧称古细菌域(Archaebacteria) ,包括产甲烷 细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 发展趋势微生物系统学
第一节 通用的分类单元
一、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一)7级分类单元(taxon category)
分类单元:又称分类单位、分类阶元或分类群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自上而下分为7级:
界(kingdom)(拉:Regnum) 门(Phylum)(拉:Phylum)或 Division(拉:Divisio) 纲(class)(拉:classis) 目(order)(拉:order) 科(Family)(拉:Family) 属(Genus)(拉:Genus) 种(Species)(拉:Species)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 •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等级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
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 学。 • 任务:
➢ 分类(classificontion) ➢ 鉴定(indentification) ➢ 命名(namendature)
通常由一个属名(generic name)加一个种名加词 (specific epithet)构成。 属名
表示该微生物主要特征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 来源于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外来词、或两者的组合。第一 个字母大写。
种名加词
又称种加词,表示一个微生物的次要特征。首字母一律小写。
书写规则
属名和种的加词必需用斜体字书写,属名第一个字母
分类单元
(二)、种的概念
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种”的定义。
1. 种(species)
一个基本分类单元,为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及 其接近的菌株的集合。
2. 典型菌株(type strain)
具有种典型特征的代表菌株。
3. 模式种(type species)
说法是否准确,争议很大,也很混乱。典型菌株的实体。 有时典型菌株=模式种。
动物界、植物 界、真菌界、原 生生物界和原核 生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真菌界
原核生物真核单细胞生物真核多细胞生物
真菌界Fungi :酵母菌、霉 菌和担子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原 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粘细菌等。
原核生物界Monera (prokaryotes) :细菌、放 线菌和蓝细菌等。
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病毒粒子)繁殖而成 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 培养物。
同种的不同个体。
二、种的命名
➢俗名(Common name)
地区性的名字 “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用于表示结 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体)
例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发展史:
二界→三界→四界→五界→六界→三域
(一)两界系统
动物、植物
(二)三界系统
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三)四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四)五界系统
必须大写,种名加词小写。
在文章连续出现相同属名时需要缩写,一般为属名第 一各字母,后面需要加圆点。
当描述某微生物时,只能确定到属,而不能确定到种
时的书写为属名(斜体)+sp.(spp.)(正体)spp.
为sp.的复数形式,sp.:species
学名=属名十种的加词 + (首次定名人) + 现名定名人
细菌域(Bacteria)
旧称古细菌域(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 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域(Eukarya)
+ 定名年份
如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Cohn 1874 缩写:B. subtilis
(二)三名法
当某微生物出现亚种或变种时用三名法书 写。在种名加词后面加上亚种符号subsp或 变种符号var,然后再写亚种(变种)的加 词。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 (斜体)+ (subsp.或var.) + 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斜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按照“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并且得到国际 学术界公认的通用正式名称。
➢学名的表示方法
双名法 三名法
பைடு நூலகம்一)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
1735年,林奈(Carolus Linnaeus)建立
一个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文字组 成。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光合式营养吸收式营养摄食式营养
(五)六界系统
植物界 动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真细菌界
古细菌界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 真细菌界、古细菌界
植物界
藻界
真菌界 动物界
八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 古真核生物界
古细菌界
真细菌界
(六)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
4. 新种(species nova,sp. nona 或nona sp.)
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没有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 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存放在权威保藏机构,保证 其他研究者共享。
5、种以下的概念
① 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是种进一步细分的单元, 指某一个明显而且稳定的特征与模 式种不同的种。
② 变种(Variety,Var.)
变种与亚种是近义词,两者经常混用。命名法内没有地位了。
③ 型(Type,form)
位于亚种以下。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它们之间有差异, 但又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种或亚种。例如生物型(biovar)、 化学型(chemoform)。已经废除。
④ 类群(Group)
分类上物地位的名词。非正式指定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 彼此不易严格区分,在研究的某一阶段还不准备作进一步鉴定 组,称为“群” 。
20世纪70年代,C.RWoese 利用16S和18S RNA的序列, 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的新系统。“域”比界 (Kingdom)的界级分类单元高。旧称原界 (Urkingdom)。
三域:
古生菌域(Archae)
旧称古细菌域(Archaebacteria) ,包括产甲烷 细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 发展趋势微生物系统学
第一节 通用的分类单元
一、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一)7级分类单元(taxon category)
分类单元:又称分类单位、分类阶元或分类群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自上而下分为7级:
界(kingdom)(拉:Regnum) 门(Phylum)(拉:Phylum)或 Division(拉:Divisio) 纲(class)(拉:classis) 目(order)(拉:order) 科(Family)(拉:Family) 属(Genus)(拉:Genus) 种(Species)(拉:Species)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 •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等级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
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 学。 • 任务:
➢ 分类(classificontion) ➢ 鉴定(indentification) ➢ 命名(namendature)
通常由一个属名(generic name)加一个种名加词 (specific epithet)构成。 属名
表示该微生物主要特征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 来源于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外来词、或两者的组合。第一 个字母大写。
种名加词
又称种加词,表示一个微生物的次要特征。首字母一律小写。
书写规则
属名和种的加词必需用斜体字书写,属名第一个字母
分类单元
(二)、种的概念
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种”的定义。
1. 种(species)
一个基本分类单元,为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及 其接近的菌株的集合。
2. 典型菌株(type strain)
具有种典型特征的代表菌株。
3. 模式种(type species)
说法是否准确,争议很大,也很混乱。典型菌株的实体。 有时典型菌株=模式种。
动物界、植物 界、真菌界、原 生生物界和原核 生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真菌界
原核生物真核单细胞生物真核多细胞生物
真菌界Fungi :酵母菌、霉 菌和担子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原 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粘细菌等。
原核生物界Monera (prokaryotes) :细菌、放 线菌和蓝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