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诵读开出亮丽的花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开出最亮丽的花朵
昌邑市潍水学校
李坡明乃严李洪敏孙阿丹马晓辉
一、问题解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长河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

把经典诵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的不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熏陶。

通过诵读、熟背中华古典诗文,让学生进入广阔深邃的文化天地,吸收营养,温润心肺,丰富情感,滋养精神。

解读传承经典诗文,还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

而从现状看,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失落!从农村学生来看,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来自农村,并且是来源于四面八方,各种不良习惯都存在。

所以,正是有必要用经典文化熏陶的时刻。

并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

”等理念。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
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措施、手段。

要使学生自觉自愿,兴趣盎然地诵读、背诵经典诗文,并在经典诗文优雅的天地中尽情驰骋,且心情愉悦,精神振奋,陶冶情操,怡养性情,发展智力,我们主要做到了如下几点:
1、时间保证,增进诵读实效。

为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接触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我们教研组结合学校“诵读与写字育人一体化”课题实验,专门制定了诵读古诗文各项措施,首先落实了时间上的保证。

保证时间的合理分配,要求每天早读时间30分钟为诵读经典诗文时间,每节语文课上课前5分钟必须诵读经典诗文,课后开展多彩活动,积淀优秀文化。

如开展“诗文诵读小明星”“诗词大王”“手抄报能手”评选,“大型诗歌朗诵会”、“大型国学操展示”、“晨诵展示”、“诗配画”“配乐诗朗诵”等比赛活动。

2、故事引领,增强诵读兴趣。

古诗文语言精练,但意义难懂,因而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疲倦感,失去诵读的兴趣。

为此,我们采取故事引领的方法,通过讲述古诗文的来历、背景、传说等故事,吸引学生对古诗文的趣味感,从而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

例如在诵读学习《宣城见杜鹃花》时,我先给学生讲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学生感情掀起波澜的时候,再让其诵读这首诗就水到渠成,背诵的时间也能加快。

再如学习《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我就给学生讲述该诗的写作故事,这样
孩子的兴致提高了,学习这首诗就非常容易来了。

3、花样创新,激发诵读热情。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情,我们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诵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从诵读中感受到愉悦感和幸福感。

不但采用齐读、接龙读,还采用了节拍诵读、配乐读、唱读、变换音速读唱结合等的诵读方法,由于诵读不再是单调的,所以引起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

他们把诵读当成了一种愉悦情感,陶冶情操,释放能量的娱乐活动,参与的热情极其高涨。

4、书写跟进,巩固诵读积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为真正使经典文化这株奇葩根植于孩子们心间,我们也狠抓了“写字”习惯的培养。

利用我校新分配的大学生老师知识渊博之优势,采用追根溯源,理解字理法,减少了孩子们写错别字的坏习惯。

要求每个语文老师每天都要给予学生至少10分钟的书写时间,而且每周要拿出一节课指导孩子书写。

为此,我们共同研究写字教学模式,让孩子在课堂中能正确、规范、端正、行款整齐地书写。

5、多元课堂,提升课堂魅力。

随着诵读写字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由原来单一的阅读教学形式,变成了火树银花,丰富多彩的个性魅力语文课堂。

主要有溯源写字课、花样诵读课、诗文阅读比较课、学习方法推介课、读写结合课……正是由于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的产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半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

下面请看四年级二班董晓娟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读写结合课”吧:
开课初,董老师就带领孩子们积累了大量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然后出示桂林山水的风景图,让学生用心欣赏。

在学生陶醉在这青山绿水中时,董老师让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描述这样的山山水水。

结果就有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语言: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进入其中,犹如身处仙境之中。


“太美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高山峻岭,连绵起伏;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大自然真是个魔术师,为我们创造出了这么神秘的景象。

我爱你,美丽的祖国!我爱你,神奇的大自然!”
…………
在学习了本课的语言训练点——排比句时,董老师让孩子们仿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句话写一写另一种景物。

几分钟后,孩子们的作品出炉了。

一个孩子大声读:“昆明湖真秀啊,像一坛诱人的美酒;昆明湖真绿啊,像一颗绿如蓝草的掌上明珠;昆明湖真奇啊,阳光一照,湖面金光四射,那万丈光芒在湖面上像着了火一样。


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我家门前有一棵梧桐树,这棵树真高啊,高过屋顶好多好多;这棵树真粗啊,粗得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过来;
这棵树真绿啊,绿得像一把宽阔的绿伞为我们挡风遮雨。


又一个孩子站起来:“花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像走进了花的海洋;花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在十里之外都能闻到;花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如一位位仙女在翩翩起舞。


…………
听,这就是四年级孩子的心声,他们小小的体内蕴藏着多么丰厚的知识含量啊!究其原因,就是经典诵读让我们的教学成果得以开花结果,让我们的孩子得以增强学习能力,让我们的学校因为有了这样的学生而得以扬名。

三、创新点概述:
1、让故事引领走进诵读课堂,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激发了诵读的积极性。

2、花样诵读,愉悦孩子的情怀,让学生爱上了诵读。

3、多元课堂,让孩子们喜欢语文,喜欢经典诵读,喜欢认真写字。

四、取得的成果与效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经过短短的半年的努力,我们潍水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潍水这片沃土上打造了最优化的教学业绩。

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半年时间的经典文化的润泽下,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迈开了最坚实,最稳健的一大步。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已成为我校特色工作之一。

虽然我们由于建校时间不长,学生取得的成果不多,但学生的内在因素已经
有了很大的变化:进入校园,排队走成为我校的一大风景线;在楼梯走廊上轻声慢语,见到同学老师行礼问好;上课后,端坐室内等待老师上课,自习课都能埋头学习,无一人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见到垃圾自觉低头捡拾……这些行为的发生,都来源于经典文化的熏陶啊!
还有,随着此项活动的开展,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学生的背诗篇数猛增。

全校小学生人均背诵50首左右,多的高达100余首。

2、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素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气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

在上级举行的多项作文评选比赛中,自觉参赛的同学数量较多,最多的班级达到了20多名,全校获奖人数达100多个。

3、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生不仅普通话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4、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优化。

在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反应机敏、口齿伶俐的小节目主持人,一些原来性格忸怩的同学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齐鲁晚报在我校设立了小记者培训站,参加活动的同学有50多名。

5、学生的道德情操再次提升。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是我们诵读活动的不懈追求。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表示:在古典诗词中要学榜样、找差距,听道理、学做人,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
心境更为纯净,在我校共创和谐校园的洪流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文明小学生。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们如何找准自己研究的切入点,进行多元诵读课堂模式的研究,打造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语文课堂,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出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今后诵读经典文化的不断深入,潍水学校打造市级乃至省级最优质教育的理想会早日实现。

引入经典诵读这株奇葩,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含量会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懈地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