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领导力_清华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中国的管理智慧——《资治通鉴》导读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张国刚博士
1
绪论:国学与《资治通鉴》
•曾国藩:读书有两门
径:修身不外读经;
经济不外读史。

•曾国藩:“窃以为先
哲经世之书,莫善于
司马温公《资治通鉴
》”。

2
四库全书经



易、书、诗、礼、春秋、孝、群总、四书、
乐、小学、石经、汇编等12类。

—儒13经
一易一书一诗三礼三春秋,惟两子孝尔?
正、编年、纪事本末、别、杂、诏令奏议
传、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
目录、史评、汇编等16类
墨、兵、法、农、医、天算、术数、艺术、
谱录、杂、类书、丛书、汇编、小说家、释
道、耶、回、西学格致等19类
楚辞、别集、总集、词曲、闺阁等5类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等
3
胡三省论《资治通鉴》
•宋元之际著名学者胡三省(1230-1302)说:•“为人君而不治《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后。

”——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按:1256年,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
等同登进士第。

4
(一)比较文明的视野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中庸)•人类的知识体系:
•关于自然的知识
•关于人与社会的知识
•关于超自然的知识(宗教学与神学)
5
6
国史特点:国家治理结构
•封建社会(Feudalism):封邦建国(采邑)•部落长老制度(酋长制)
•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编户齐民(乡里)•礼乐文化:制度(礼)、教化(乐)
•制度建设:选举制度、赋税制度等.
7
8
欧洲封建制度
中国:皇帝最大,可以管理任何阶层
西欧:国王只对他的下一阶层起限制作用(即称为附庸),而对下一阶层的附庸没有直接的关系(即对国王来说,附庸的附庸,不是他的附庸)9
国史特点:市场经济
•范蠡《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经济)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

“货殖”,指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

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

(经商不让陶朱富,货殖当属子贡贤)10
国学与商道:智、勇、仁、强•白圭:从事商业经营,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谋略,像孙武、吴起那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样果断。

如果智不能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善于取舍,强不会守业,就没资格侈谈经商之术。

(“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经商之道:智、勇、仁(取舍)、强(坚守)•白圭经商之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知进知守•宋真宗封白圭为“商圣”。

11
北宋交子、南宋会子
12
元朝宝钞、明朝宝钞
13
(二)关于《资治通鉴》•一九五四年,毛泽东在与
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
鉴》这部书写得好。

叙事
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
本末毕具,读这部书,可
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
取经验教训。

•两年后,在周恩来安排下,
顾颉刚等十二名著名学者
点校的《资治通鉴》标点
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资治通鉴》概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编年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
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
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宋
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959
年),凡1362年。

•作者:司马光(1019-1086)
•内容条贯、叙事清晰;其内容与
国家兴衰、民生休戚相关,其目
的是为了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过
程中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原名《通志》,神宗以该书“鉴于
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资治通鉴”。

关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北宋陕州
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
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
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
《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
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本传)
16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
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
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
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

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
嗜之不厌。

每患迁、固以来,文
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
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
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
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为编年一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

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

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

合三百五十四卷。

•从1065-1084,前后历时19年。

18
《资治通鉴》残稿
19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

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

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曾国藩评通鉴
• 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 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 至当,开拓心胸;(论事)能窃物 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 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 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 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

• 阁下若能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 自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坠。

”(致某 书)


毛泽东读《通鉴》
• 毛泽东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十七遍 。

每读都获益匪浅。

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恐怕 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 间啰……《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 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 • 《资治通鉴》着重政治军事方面,后世又称之 为“帝王之书”,至今仍有人钻研《资治通鉴 》作谋略上研究。

如八十年代日本便掀起一股 通鉴热,研究者主要都是借此书作商战之用。


22


读史之境界
• 胡三省:“《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 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 •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读者于历代兴 亡、人之贤否之中,“可以自淑,可以诲 人,可以知道而乐。


• 读史(本课程)三重境界: ——自淑、诲人、知道而乐


(三)《资治通鉴》的精髓
•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 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 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 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 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 重大影响! • 我们常说,“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司马光更强 调“人君”尤其要负主要 历史责任!


司马光:君主分五类
• 《稽古录》第16卷即《历年图序》中,司 马光把人君分成五类:
创业之君 守成之君 陵夷之君 中兴之君 乱亡之君
智勇冠群 中等才能,能够自我约束 中等才能,但不能自修 才能过人且善自强 下愚而不可改移者


人君“六事”
• 司马光上疏宋神宗(1048-1085): • 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 • 治国之要三,曰用人、曰信赏、曰 必罚 • “臣尝以此六事献仁宗,其后以献 英宗。

今又以献陛下,诚以臣平生 所学所得至精至要者,尽在是矣。




司马光:治国之要亦有三
• 治国之要亦有三,一曰官人, 信赏 二曰信赏,三曰必罚。

”官 人是指干部的任用,赏罚就 是激励机制。

如果说 官人 用人 “仁”“明”“武”是领导 人的领导力,那么“官 人”“信赏”“必罚”则是 治理方略。

一个共同交集点 必罚 就是“用人”。




• “何谓人君之道一?曰,用人是也。

” • 臣光曰:“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 而霸西戎,吴得伍员而克强楚,汉得陈平而 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

彼敌国之材臣 ,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

”(通鉴卷一 百二)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通鉴卷九、卷十)魏得许攸而破袁绍
(通鉴卷六十三)
28


识人:圣贤所难
• 用人首先要知人,司马光把选拔人才放在突出的 位置。

他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 之道,圣贤所难也。

”譬如,如果根据名声来选 拔人才,就会出现竞相博取声名而善恶混淆的状 况;如果根据档案上的政绩来选拔干部,则巧诈 横生而真伪相冒。

说到底,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 于领导者“至公至明而已矣”。

领导者只要出以 公心,明察是非优劣,不以亲疏贵贱或个人喜怒 好恶改变自己的判断,就一定能选拔到合适的人 才。


29


如何知人:“行胜于言”
• 欲知治经之士,则视其记览博洽,讲论精通, 斯为善治经; • 欲知治狱之士,则视其曲尽情伪,无所冤抑, 斯为善治狱; • 欲知治财之士,则视其仓库盈产,百姓富给, 斯为善治财; • 欲知治兵之士,则视其战胜攻取,敌人畏服, 斯为善治兵。

• 至于百官,莫不皆然。

”(《通鉴》卷七十三) • 总之,“行胜于言” 30


(四)《资治通鉴》选讲•中国历史朝代变迁歌谣: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哪些是通鉴中有记载的?
演讲大纲
绪论
一、仁者境界:领导素质
二、君子风范:领导艺术
三、中庸之道:工作方法
小结
32
一、仁者境界:领导素质•什么是仁呢?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孟子谓“居仁由义”:“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33
1.1“仁”的基础: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德之本也。

”(《孝经》)“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

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

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

务本莫贵于孝。

”( 《吕氏春
秋·孝行》)
•《孝经》:“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慈,则忠。

”(《论语·为政》)
34
1.2“仁”的主旨: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大学》)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成就别人成就自己。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郑板桥:“为人处,即是为己处。

”(先给予的是情,后给予的是债。


35
臧洪如何救张超
•张超在雍丘,曹操围之急,超曰:“惟臧洪当来救吾。

”众曰:“袁、曹方睦,洪为袁所表用,必不败好以招祸。

”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但恐见制强力,不相及耳。

”洪时为东郡太守,徒跣号泣,从绍请兵,将赴其难,绍不与;请自率所领以行,亦不许。

雍丘遂溃,张超自杀,操夷其三族。

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

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十月)•评点:要达成自己目的,须从别人的利益出发!36
中华经商古训
•人需所及,生意所至。

(发现需求,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需求,就成功了全部)•利薄不赔钱,忠厚不折本。

•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

•案例:陈寿亭
•成就别人成就自己:做企业要把眼睛盯着客户。

每天要对客户多了解一点,每天要对客户服务得好一点,每天把自己放在客户的角度去想一想,才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37
企业家的启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评点:企业家的“天下”在哪里,企业家的“民”是什么?
38
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企业家最重要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是在市场和竞争中长期保持成功,长期保持企业收益。

这样便可以对社会富裕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最终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致力于企业长期的收益、发展和优化,而不是短期效益的最大化。

长期性的行为符合企业利益,因为它对企业形象和员工动力有着显著、积极影响,使企业在市场和社会中占据优势。

——[德]毛赫尔:《管理圣经》39
1.3“仁”的要求: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克己的具体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评点:“礼”就是社会公德和法制规范!
克己的多层意义:克服自己的缺点;
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冲动。

40
乾卦:成长的模型
元亨利贞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
初蒙、二誉、三忧、四惧、五爻成功,上爻知数
41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五个维度:•自我意识:体会自我感情的能力
•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感同身受: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
•社会技能: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小结: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乃大智。

(要想管理别人,先要能管理自己)
42
二、君子风范:领导艺术
•2.1君子不器
•2.2用人如器
•2.3知人之道
•《论语》中出现“君子”一词达110多次,与“仁”的出现频率相当。

43
2.1君子不器:领导艺术
•唐太宗与张玄素谈及政道:“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通鉴卷192贞观元年)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朱熹: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

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论语集注》卷一)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
44
君子不器:角色定位•“一日万机,一日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评点:刘邦与项羽的比较。

卡内基的墓碑:“这里躺着的是一个能够让比他更聪明的人围绕在他身旁的人。


45
领导力修炼三原则
•一曰仁,二曰明,三曰武。

•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也。

修政治,兴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此人君之仁也。

•明者,非烦苛伺察之谓也。

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

•武者,非彊亢暴戾之谓也。

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

•三者兼备,则国治彊,阙一焉则衰,阙二焉则危,三者无一焉则亡。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
46
领导的层次
下君,尽己之能
中君,尽人之力
上君,尽人之智
——《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47
领导的层次
高层:胆识超脱价值领导
中层:沟通协调效率管理
基层:专业勤勉业绩执行
为什么柯林·鲍威尔说“指挥官是孤独的”?
原因:高处不胜寒,职务越高,越会孤独。

48
不同层次所需的素质
基层中层高层
胆略
人际
业务49
什么是领导力?
•领导力:把握方向、提出愿景,并通过对人们施加影响,使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硬的权力与软的影响力)
•你可以买到一双手,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和热情的根源;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身体,可是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和智慧的源泉。

•刘邦为什么赢项羽?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