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现就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做出如下决定:
一、建设科技城的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去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近1000亿元,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的新材料优势细分领域,集聚了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新材料科技城,有利于发挥我市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有利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有利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指导思想。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特色引领、资源整合、辐射带动,坚持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协同推进,坚持创新资源布局与产业基地建设深度融合,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科技城,使之成为全球新材料领域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产出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三)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放在新材料科技城的首要位置,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特色引领。充分发挥新材料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聚焦新材料优势细分领域,打造新材料特色品牌和产业集群,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特色竞争优势。
——坚持资源整合。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端创新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整合市域范围内新材料领域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形成资源集聚效应。
——坚持辐射带动。发挥新材料科技城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人才集聚、产业引领等特色功能,强化其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功能定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将新材料科技城功能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具体是: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链接全球新材料高端创新资源,推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对接,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重大创新成果,建设新材料研发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创新驱动先行区。加强新材料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推进装备升级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先进模式和制度创新,成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行区。
——新兴产业引领区。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及创业孵化载体,引领全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各产业功能区发展,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领区。
——高端人才集聚区。对接民营资本和产业优势,汇聚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引进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政策,创新人才流动及转移机制,努力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生态智慧新城区。加快培育城市服务功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宜居宜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端科教产业新城区。
(五)发展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新区现有办公楼宇和土地资源,快速启动、尽早见效。
近期目标:到2016年,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成效明显,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显着提高,基本建成新材料领域国际创新中心。
——创新能力显着提高。核心区集聚国家级新材料领域科研机构5家,各类研发机构300家。创新平台达到30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300万平米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掌握20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
——产业规模明显壮大。新材料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0%,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不低于1000项。累计培育新材料领域创新型初创企业超过2000家,引领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
——人才集聚效应显现。新材料科技城内新增自主申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人、省“千人计划”人才50人以上,入选市“3315计划”累计达到150人以上。科技人员占从业人数比重不低于30%。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新材料科技城内公共配套基本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智慧技术得到较大程度应用,宜居宜业新城区初步显现。
远期目标:力争用20年时间,集聚一批新材料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建设一批创业创新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全球主导权的新材料细分行业,将新材料科技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区。
二、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点任务
(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按照“一城多园”模式优化新材料科技城空间布局,着力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核心区由国家高新区、高教园区北集聚区、镇海新城北区3个区块组成,范围包括:东沿东外环路,南至通途路,西至世纪大道,北达绕城高速,以及国家高新区世纪大道以西的1平方公里区域(东至世纪大道、西至福明路、南至通途路、北至江南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该区域以高端资源密集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高端研发、创业孵化、总部基地等功能建设。延伸区是与核心区紧密联系的产业化功能区,先期以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鄞州经济开发区、象山滨海区块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园、加速器等建设,引导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实现产业化。联动区是与核心区有效联动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先期以北仑滨江区块、鄞州创业创新基地、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区、慈溪新兴产业集群区区块、奉化滨海区块为重点,主动接受核心区辐射,推进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七)巩固提升新材料优势产业。做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打造2-3个具有全球主导权的新材料细分行业。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粉末冶金汽车结构材料和特种钢材料等。先进高分子和合成新材料,重点发展改性通用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工程塑料,加快推广绿色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技术,开发高分子膜材料等功能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发展平板显示材料、磁控溅射靶材材料,鼓励发展电子封装材料、硅基材料等关键信息材料,开发新型传感器/芯片等产品。
(八)培育发展新材料先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基础好、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的新材料先导行业。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军民两用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材料,推动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示范、产业化及应用技术推广。无机纳米材料及技术,加快发展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无机纳米粉体、微纳薄膜涂层等纳米材料及技术,推动纳米技术在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特种功能材料,大力发展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代表的能源材料,积极开发高性能海洋新材料,推广先进表面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