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条件和条件反射讲义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学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945d683c4bb4cf6ecd198.png)
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姓名:班级:授课时间:主备课人:教师寄语:你的进步是所有关心你的人的期望,你的努力是自己成长的关键。
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能够分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教学难点: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 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有关该图描述,正确的是()A ②是传出神经B ⑤是感受器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 B反射 C传导 D产生神经冲动3.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的解读正确的是()A.a是效应器,能接受c传来的信号作出反应B.b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d能将来自e的神经冲动传至b,引起反射D.e是神经中枢,它不受其它任何结构的调控【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87 至88页三个自然段,填写以下内容:1.生来就有的,称为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的神经活动,由神经系统的参与即可完成。
2.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称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的基本方式,是在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的参与下形成的。
3.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是能对发生反应。
【合作探究】一.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1.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2.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3.经过训练,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活动有什么意义?二.中国的语言可谓博大精深,许多成语也包含着反射的例子,请学生分析:下列反射分别属于何种反射?哪个为人类特有的反射?【A表示非条件反射,B表示条件反射】(1)杯弓蛇影(2)画饼充饥(3)谈虎色变(4)北雁南飞(5)垂涎三尺(6)鹦鹉学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1.教师进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点拨。
2.学生的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疑惑,小组内在进行讨论。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1)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1)](https://img.taocdn.com/s3/m/caad740aa300a6c30c229fd9.png)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河北肥乡第二中学尹素敏设计思路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进行了阐述,但没有做过深的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实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之后,我尝试综合北师大版、人教版两个版本对这部分内容的描述,对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设计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教学。
另外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我注重立足农村资源和教学条件,挖掘各种生活情景中的神经调节因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学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 ,在学生的参与下, 创设相关情景,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条件反射建立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让学生参与训练动物形成条件反射从而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上升理性的认识。
突出本节的重点。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但让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全程自主的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区别。
2.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
3.通过情景体验,概述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 进一步熟悉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2.在训练动物的过程中,养成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人类特有条件反射。
2.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例出发,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教法:以引导启发为主,通过体验、游戏、比较、讨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以突破难点重点。
学法:循序渐进,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积极参与,主动进取。
七年级下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课件
![七年级下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c82636cf84b9d529ea7a4b.png)
讨论
4.请从来没有吃过酸梅的同学听 酸梅二字,他会因此而唾液分泌 增多吗?
不会,没有生活经验,条件反射 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
prune
讨论
5.请吃过酸梅但不认识法文 “prune”(法文的酸梅)的同学 看字条,他的唾液分泌量会增加 吗?
不会,没有经过后天学习,没有 建立联系。
讨论
6.这时,如果告诉吃过酸梅但不 认识法文“prune”(法文的酸梅) 的同学,字条上的单词的含义是 “酸梅”,他听懂含义后的唾液 分泌会增加吗?
吮吸反射
唾液分泌反射
眨眼反射
提出问题
对于人和动物来说,所有的反射活动 都是先天就具有的吗?
实验探究
• 实验目的:观察和体验通过后天学习 获得的反射活动
• 材料用具:酸梅,写有“酸梅”二字 的纸条
实验探究
1.请A组同学闭上眼睛,给每人一 个盒子(内有酸梅)请品尝盒内 食物,感受并记录尝酸梅后口腔 中唾液分泌是否增多。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食物
分泌唾液
这是一个_非_条__件__反射,食物对于 狗分泌唾液是_非_条__件__刺激。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铃声
不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对于狗分泌唾液是 __无__关__刺激。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铃声 ﹢食物
分泌唾液
此时将_无__关___刺激和_非_条__件__刺 激多次结合。
这个过程叫强化
视觉感受器
唾液
C组 看梅字 刺激:文字
唾液腺 视觉感受器
唾液
唾液腺
D组 听酸经中枢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大脑皮层 神经中枢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大脑皮层 神经中枢
唾液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e91f95deddccda38376baffe.png)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条件反射定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特点】后天学习逐渐形成的;高级的;需大脑皮质的参与。
是高级神经活动。
二、非条件反射定义】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
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
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特点】非条件反射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容易退化。
如人类而言,像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和条件反射课件
![非条件和条件反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faa1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c.png)
医学领域
神经调节
非条件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式之一,例如突然的疼痛刺激会引起 缩手反射。
康复治疗
在康复治疗中,可以利用条件反射原 理对患者的神经肌肉进行训练,促进 功能恢复。
2023
PART 05
总结
REPORTING
总结
- 课件内容概述
课件首先介绍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定义、特征和生理机制。
为。
实例
01
02
03
缩手反射
当手接触到刺激物时,手 会立即缩回,这是非条件 反射的一个例子。
眨眼反射
当有异物飞向眼睛时,眼 睛会本能地眨眼,以保护 眼球不受伤害,这也是非 条件反射的一个例子。
咳嗽反射
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身 体会本能地咳嗽以排除刺 激物,这也是非条件反射 的一个例子。
2023
PART 02
俱来的反应。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类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机制,
有助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
特点
01
02
03
04
先天性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 需要后天学习。
固定性
非条件反射的行为模式是固定 的,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改变。
快速性
非条件反射的反应速度非常快,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重要性
非条件反射对于生物体的生存 至关重要,如防御、求生等行
特点
条件反射具有建立、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它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区别, 又有相似之处。
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规律是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消退、恢复。
条件反射的建立要求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相结合,这个过程叫做强化, 强化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关键。实例婴儿一听到妈妈的源自音就会笑, 这是典型的听觉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性行为区别教学内容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性行为区别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493ac617375a417866f8ff4.png)
适应性
适应相对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级,学习行为越复杂
联系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大意义
暂时的、可以消退
看到杏分泌唾液,谈到杏分泌唾液
多变的环境,适应范围大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性行为
产生
与生俱来本能行为
出生后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参与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控制完成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性行为区别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反射类型
形成
反射弧特点
神经联系
举例
适应范围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是永久固定的
固定的,不会小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有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参与,是暂时的、易变的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1)讲述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1)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96c5e69ec3d5bbfd0a74b6.png)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河北肥乡第二中学尹素敏设计思路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进行了阐述,但没有做过深的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实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之后,我尝试综合北师大版、人教版两个版本对这部分内容的描述,对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设计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教学。
另外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我注重立足农村资源和教学条件,挖掘各种生活情景中的神经调节因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学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 ,在学生的参与下, 创设相关情景,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条件反射建立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让学生参与训练动物形成条件反射从而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上升理性的认识。
突出本节的重点。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但让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全程自主的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区别。
2.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
3.通过情景体验,概述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 进一步熟悉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2.在训练动物的过程中,养成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人类特有条件反射。
2.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例出发,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教法:以引导启发为主,通过体验、游戏、比较、讨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以突破难点重点。
学法:循序渐进,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积极参与,主动进取。
12.1.3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2.1.3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5b621ef4050876323012120a.png)
四、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 性反射。 2、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条件 反射可以改建或重建。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刺激性质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两者联系 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建议活动 :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目的要求
1.体验训练小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践过程; 2.进一步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以及条件
反射的意义。
方法步骤
请参考下面范例: 1.准备未经过训练的小金鱼若干条; 2.每天两次在固定的时间内给小鱼投喂少量食物; 3.在每次喂食前,先用手指敲击鱼缸壁3—5次,随即投喂
唾液腺
听觉感 受器
唾液腺
神经 中枢
视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听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知识拓展
1、你能说出哪些描述条件反射的成语?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谈虎色变 惊弓之鸟
不寒而栗 杯弓蛇影
画饼充饥 鹦鹉学舌
狼来了
草木皆兵
知识拓展
2、以下活动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婴儿膀胱尿多了就排尿 (排尿反射) ——非条件反射
提出问题: 这些反射活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低级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 完成。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 吮吸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ppt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63cbd8b0717fd5370cdc12.png)
特点:①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形成; ②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 参与下即可完成,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 ③反射弧永久固定。
先天性行为都是非条件反射
人类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 射、膝跳反射等等也都是与生具有的 反射.
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
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膝跳反射
注意事项:
被试者将一条腿自然搁在另一条腿上,要 完全放松 主试者应迅速敲击被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反射弧: 感受器
五
传入神经
个
神经中枢
部
传出神经
分
效应器
缺一Biblioteka 不可!体操运动员 桑兰
膝跳反射有特点?
(不需要意识支配)
人还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来形成 条件反射,这与大脑皮层中的语 言、文字中枢的功能有关,是人 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而动物通过学习也只能对环境中的声、 光、味、触等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
小明的宠物日记: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了我家, 刚开始它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 觉,可是很不讲卫生,后来经过我的训练 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 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 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我们全家对 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 夸它聪明呢。
婴儿吮奶
笑
你知道这些动物在 干嘛?
求偶行为
育 雏 行 为
动物的行为都是 先天性的吗?
训练海豚
海豹表演
小狗钻火圈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八年级生物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八年级生物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cb70851516fc700abb68fc67.png)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关于神经调节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中只分析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没有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实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和活动建议,在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之后,我尝试综合北师大版、江苏版、人教版三个版本对这部分内容的描述,设计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教学(2课时)。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为了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我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立足农村资源和教学条件,挖掘各种生活情景中的神经调节因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同时以课程标准为指南,综合吸取人教版、江苏版、北师大版三套教材的优势来设计。
二、教材分析1.重点: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区别和人类具有对语言剌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分析:本节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
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 ,在学生的参与下, 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认识,突出本节的重点。
2.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分析:本实验的对象是某种小动物,实验目的是通过训练动物形成条件反射从而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但让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全程自主的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突破难点的方法: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同学对家禽家畜到指定地方取食的现象可以说是熟视无睹,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可以这样处理,把鸡鸭对叫唤声形成取食的条件反射的现象拍成录像,在课堂中让学生观察这些熟悉的场景,同时结合教师配音介绍。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制定“探究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的活动方案,再进行班级交流和改进,训练动物和得出结论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家中进行,另外找时间进行研究成果汇报与交流。
第12章第1节第4、5课时: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案)
![第12章第1节第4、5课时: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99f87931b765ce0508148d.png)
分泌唾液
铃声 + 给食物 铃声 条件反射
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比较表: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比较表:
反射类别 非条件反 射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反射弧特点
神经中枢在 大脑皮 层以下
神经联系
固定,不 固定, 会消退
举例
吃酸葡萄 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后天生活过 程中逐渐形 成的反射
有大脑皮 层的神经 中枢参与
学情分析
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具有丰富的阅历储备,学 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具有丰富的阅历储备, 生理解知识很轻松,分析问题也很到位,再加 生理解知识很轻松,分析问题也很到位, 上学生的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及课件的使用使 上学生的积极参与, 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知识的达成也水到渠成. 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知识的达成也水到渠成.
小 结
通过表解,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表解,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比较表: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比较表:
反射类别 非条件反 射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反射弧特点
神经中枢在 大脑皮 层以下
神经联系
固定,不 固定, 会消退
举例
吃酸葡萄 分泌唾液
暂时,可 暂时, 以消退
看好的小动物(如鹦鹉)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已训练好的小动物(如鹦鹉) 做出条件反射, 做出条件反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要尝试的学 习愿望.同时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训练小动物建 习愿望.同时在课堂上讨论交流" 立某种条件反射"的实验设计思路, 立某种条件反射"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鼓励学生 课外实践这一活动. 课外实践这一活动.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eec3b61c79563c1ec5da718b.png)
大脑的结构和发展大脑
主讲人:贾老师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 反应。
2.反射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组成。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任何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在自然状态下, 反射弧的五个部分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将无法 完成反射
吃梅止渴
条 件 非条件刺激 反 (食物) 射 无关刺激 的 建 (铃声) 立
多次 结合
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
条件反 射建立
人 非条件反射(吃梅止渴) 和 动 物 反 射 共 具体刺激引起(望梅止渴) 有 条件反射 抽象刺激引起(谈梅止渴)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一)认识我们的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1、脑主要分为__、__、__三部分。 大脑皮层 ,有许多_、_和_ 沟 裂 回 ,使 2、大脑表面称为____ 面积 大脑皮层的__大大增加。 协调性 3、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___,维持身体 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3.脑干:主要控制____、____的运动。
(二) 大脑
大脑皮层就 是大脑表层的 灰质结构,这 里有着极大数 量的神经元。 大脑皮层位于 最高级中枢地 位。它的生理 活动叫做高级 神经活动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注意: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大脑皮层一定区 域损伤,将失去相应的功能。
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能够对语言和文字
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概 念 区 别 与 联 系 •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是和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 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是 巴甫洛夫学派生理学专门术语。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 在第一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质 第二信号系统是对第二信号(语言、文字)发生反应 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 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刺激变 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 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语词的信号。 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称为第一信号; 但又反过来影响和支配了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 另一类是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 统必须经常被第一信号系统所校正,才不致歪曲人们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 与现实的关系。 统, •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乃是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 是动物和人共有的。 统共同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动物只有一个信号系统,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 相当于人类的第一信号系统。 统, 是人类所特有的。
条件反射讲义和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讲义和非条件反射](https://img.taocdn.com/s3/m/08b3ddcdfad6195f302ba612.png)
反射弧的组成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 那么,该左腿会( )B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
(A.先喂食)物。,随即给铃声
B.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
C.只喂食物,不给铃声
D.只给铃声而不随即喂食
马戏团演员让小狗成功地表演节目之后,总是随后给它喂食。 这种做法就是用( D )。
A.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B.非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C.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D.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通过语言功能建立的条件反射应该是( D )。
A.看到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马上起立向老师敬礼。 B.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小狗就向主人跑过来。 C.看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停了下来。 D.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哭了。
2.某人患了一种病,当他看到小水坑想 跨过去,可他却跨了大大的一步而无法控 制,其病变部位可能是( B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五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一)认识我们的脑
1、脑主要分为大_脑_、小_脑_、脑_干_三部分。 2、大脑表面称为大_脑_皮_层_,有许多沟_、裂_和回_,使 大脑皮层的_面_积大大增加。
3、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_调_性_,维持身体 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 3.脑干:主要控制循_环_系_统_、呼_吸_系_统_的运动。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C ) A、神经节 B、周围神经系统 C、脑和脊髓 D、身体各处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 ) A、脊髓 B、大脑 C、脑干 D、小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反射弧 特点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 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反射 射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 神经中枢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暂时、会消退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 转变为条件反射的刺 激,叫条件刺激 适应范围广,可适 应多变的环境。
神经联系 固定、不会消退
脊髓
传出神经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跖反射 等,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具有的反射,只要 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
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我们称之为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反射)。
特点:①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形成; ②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 参与下即可完成,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
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 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受并 作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 应的时间。因此缩手反射是天生、迅 速的、不自觉的反应。
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中,是低级 的反射中枢,没有受到大脑控制。 如果大脑认为不应该缩手,事先有 准备,就可能不发生缩手反射。
膝 跳 反 射
实验
③反射弧永久固定。
先天性行为都是非条件反射
日常生活中,手如果被针扎了一上 下,会马上缩回来,但打针时,你 的手有没有马上缩回来呢?你知道 原因吗? 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 的、不自觉的非条件反射。它的反 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是人体的低 级神经中枢,脊髓的反射受到大脑 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 控制)。所以打针时手没有缩回
证据:1)如人一出生就有排尿现象,因此排
尿属于非条件反射,但当人长大后又能有 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它又受大脑的控制。 可以由非条件反射建立起条件反射。 2)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有遗尿现象。 3)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 处折断时,脊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 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1、概念: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 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 活动的神经细胞群。部位在脊髓和脑的灰质里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 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 反射、排便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3、高级的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神经中枢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反射 什么叫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 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 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 射。
练习
判断下列事例是否属于反射
1、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 2、小鸟受惊飞走。
3、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眨眼睛。
4、人一听到谈论杏就会流口水。 5、捕蝇草遇到小虫的刺激迅速合拢。
若给以铃声,不给食物,则不会引起唾液 分泌。
每次喂食前,先出现铃声,再由食物与铃 声同时刺激大脑,久之,味觉中枢与听觉 中枢之间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铃声引起的听觉冲动由暂时的神经联系传到 味觉中枢,再传到唾液分泌中枢,故听觉的 刺激的便引起唾液分泌活动。
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需要经常使非条件刺激 与之结合,才能长时间保持下去.否则,条件反 射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条件反射可以改建或重建.即条件反射没有非 条件反射那么固定,具有”可塑性”. 对于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来说,条件反射 显然要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生来不具有的,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 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学生听见铃声跑 回教室、看见红灯停止过马路、马戏团的动 物表演等,称之为条件反射。
特点:①通过后天学习形成;
②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的高级神经活动;
③反射弧暂时、易变。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意义: 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活动: P74讨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活动(巴甫洛夫实验)
事例: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后来,人们在 狗吃肉前先摇铃,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只 要铃声响起,不给肉,狗也分泌唾液。
狗吃到食物,食 物刺激口腔粘膜 及味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大 脑皮层以下唾液 分泌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引起 唾液腺分泌。
引起反射 感受器接受的直接 的刺激 刺激叫非条件刺激 功能
适应范围小,只适 应不变的环境。
实验研究证明,
人和高等动物的
许多非条件反射
在大脑皮层以下 (脑干或脊髓) 的各个中枢即可 完成。
条件反射一般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大脑
皮层参与下才能实现。
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实验证明,食物的形态、颜色、声音、气味等都可以 成为条件刺激,使人或动物建立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人还能由代表食物具体特征的语言、文字作为条件刺 激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如曾经吃过杏的人,当他人谈 论酸杏的时候,也会引起唾液的分泌,动物则没有这 种功能。
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的排尿活动的 什么证据能支持你的观点?
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 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入到大脑,大脑
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排尿,如
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脊髓完成排尿 活动.不然就告诉膀胱(效应器)再坚持。
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但它又受大脑 的控制。
对刺激的反应
接受信息→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脑 脊髓)
→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二、反射弧 1、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 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2、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思考:什么是神经中枢?低级的神经中枢、高级 的神经中枢分别在哪?
膝跳反射
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一 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搭在另 一条腿上。
另一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小腿不自觉的抬起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肌腱 传入神经
5、识图作答: 1)说出图中各 部分结构的名 称?
E:脊髓的 灰质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效应器
D:脊髓的 白质
感受器
读图
感受器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_____感觉 传入神经 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____传导进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 入____ ,再通过____传达到___ 手便立即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