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节 变态心理学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

变态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

..........
7
依据两个命题,推出以下的判断:
1、人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 力比多
2、力比多发展有3个阶段:
(1)口腔欲阶段
(2)肛门欲阶段
(3)生殖器欲阶段
..........
8
3、人的心理结构由:
潜意识
前意识
意识
..........
9
潜意识理论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
麻痹性痴呆
..........
45
7、钟情妄想: 被钟情 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 精神分裂症 更年期精神障碍
9、疑病妄想: 精神分裂症
10、内心被揭露感:精神分裂症
其他: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
..........
46
(四)记忆障碍
❖ 记忆增强:见于轻躁狂状态、偏执状态的病人。 ❖ 记忆减退: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均减退
3、思维鸣响: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反射性幻觉:
..........
33
感知综合障碍:
❖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 但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知反常。
视物显大症
1、视物变形症 视物显小症
2、非真实感: 周围事物像布景、没有生机
见于: 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 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
15
环境中的 学习过程 不良因素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倾向 不良反应方式
是破坏心理 健康的根本 原因
..........
16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1-4 zal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1-4 zal
虑”,即“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一些中学生的考试焦虑)
2020/5/20
21
链接:
• 蒂利希将“存在焦虑”分为三类:
一是对死亡和命运的焦虑,即威胁本体上的自我肯定。 二是对无意义感和空虚的焦虑,即威胁精神上的自我肯定。 三是对谴责和罪疚感的焦虑,即威胁道德上的自我肯定。
在这三类存在焦虑中,对死亡、无意义感和谴责的焦虑是 绝对的,而对命运、空虚及罪疚感的焦虑是相对的。
2020/5/20
10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㈠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㈡ 行为主义的解释 ㈢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2020/5/20
11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⒈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 命题 –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020/5/20
12
09-5理论单选
•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
因是( )
– (A)防御机制 – (B)动机冲突 – (C)性的冲动 – (D)克制能力
(C)
2020/5/20
13
⒉基于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
⑴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称为 “力比多”。
⑵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有三 个发展阶段
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 ,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 的反映错误,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 丧失。
2020/5/20
34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 虽然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知、情、意等部分,
但它是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 协调一致的关系,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 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变态心理学概述1

变态心理学概述1
奋和活动过多;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并非 由焦虑或抑郁引起〕;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紧张症性行为。 • 精神病性病症——精神病性问题
5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 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学科性质 研究目的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
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病进行分类; 公元5-17世纪为神学和宗教所垄断,精神病学的开
展停滞不前, 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附身,鞭打、火烧、金
币、捆绑作为驱鬼
7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开展:1861年法国
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帕斯德对身体 疾病提出“细菌理论〞。精神病学的发生质 的飞跃,精神病真正被看作需要治疗的疾病, 比奈尔,法国第一位“疯人院〞院长 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推动了 精神病学的开展,德国学者克雷丕林提出临 床疾病分类原那么
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也叫“伊莱克拉情结”。
18
精神分析理论
3.性器期(phallic stage,性蕾期)
约4岁~6岁
儿童开始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男女 儿童只好认同父亲和母亲,将父母形象内化发 展出成熟的超我,并在心理上进入潜伏期阶段。
19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 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 化
正常心理

异常心
3
• 何为变态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高于一般心理健 康水平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介绍-PPT课件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介绍-PPT课件

测验

张三的本德视觉动作完形测验结果。左边的是要复制的图 形,右边的是张三按照左边的画出来的图形。张三画的图 形的一些特点显示出大脑损伤:旋转,或将图形回转(a );没有能力来完图案(b);很难重叠(c);简单化( d)。
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重要区别
重点不同 精神病学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研究各种障碍 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采用以医学 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 治疗;但是变态心理学主要是对不同的障 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他们产生的原因, 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 干预。

变态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部分
变态心理学介绍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
内容提要
概念 评价标准 评估 分类与诊断 发展简史 研究方法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几个相关概念 变态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异常心理)是指各种各样的心 理异常或者行为异常,是指人的感知、思 维、情感、智能、判断、行为、记忆以及 人格等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发生异常。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 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 科学。
第三部分 精神障碍
第四部分 情绪和行为障碍
如何学习变态心理学

学好基础课,了解正常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及其发 生发展的规律 掌握变态心理的定义、评价标准 了解变态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掌握当今使用的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分类与诊断 结合具体案例来了解和掌握各种变态心理现象的症 状、病因及治疗方法
他们怎么了?
他们怎么了?

有一位高一男生近几年来突然变得很古怪, 常常一个人呆呆的一动不动的坐在在房间里 ,也不说话,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整天懒懒 散散。最近还经常平白无故地打骂邻居的孩 子,砸烂家中的用具。这位男生到底是怎么 回事呢?是心理不正常?还是脾气比较暴躁 ?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
强迫观念
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不必要甚至荒谬,并力图加以摆脱。
多见于─→强迫症;强迫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超价观念
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事实基础,观念片面;
多见于─→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
3、注意、记忆、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
非独立心理过程,一切心理活动共有属性,引起意识、记忆、智能、行动障碍
注意减弱
来自宗教
理论依据
①非实验研究②强迫症、癔病的研究为基础③从潜意识出发
演变
①“经典精神分析”被“新精神分析”替代
②注重“本我”移到“自我”
③“幼儿期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质疑
“认知神经心理”出现,质疑弗洛伊德的症状解释
2、
行为主义
早期记载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
顺行性遗忘
疾病发生以后
逆行性遗忘
受伤前一段
错构
虚构
智能障碍
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感知觉×
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
器质性综合征,非功能性,记忆、智能明显受损,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
假性痴呆
心理应激引起的,大脑无器质性损坏,预后较好
4、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完整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心理异常的区别
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1、统计学角度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2、社会学角度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3、精神医学角度
三、标准化的区分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

二、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一)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所谓无自知力或者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或 所谓无自知力或者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 者说是“自我认知” 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此外,在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 此外,在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 现实检验能力” 与异常的指标。 幻觉— 幻觉—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什么,而在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 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物。 妄想— 妄想—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了现实,或者逻辑思维背离了客观事物的规 定性,并且坚信不移。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二)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 效。 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三)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二)
知觉障碍
1、 、 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在意识障碍的赡妄状态时,错觉常常带有恐怖性质。 2、 、 幻觉 幻觉是无对象性 无对象性的知觉。 无对象性 按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的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感觉器官 按体验的来源 体验的来源,幻觉可分为真性幻觉(来源于外部)和假性幻觉。 体验的来源 按产生的条件 产生的条件,幻觉又有功能性幻觉、思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 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和责存在任 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和责存在任 的冲突

1变态心理学

1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2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2)第二单元学科简史 (2)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2)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2)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3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3)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3)一、标准化的区分(4类判别标准,) (3)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3)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8)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8)第二单元情绪障碍 (8)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8)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8)第二单元心境障碍 (8)第三单元神经症 (8)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 (8)第五单元人格障碍 (8)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 (8)第七单元癔症 (8)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8)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8)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8)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9)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9)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9)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9)第一单元概述 (9)一、用途 (9)二、效度 (9)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9)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因、时、度、泛) (9)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因、时、度、泛) (9)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9)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 (9)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9)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9)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9)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9)一、压力的定义 (9)二、压力源的种类 (9)三、压力源的测评 (10)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10)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 10 一、压力的种类 ............................................................................................................................. 10 二、压力的适应 ............................................................................................................................. 10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 10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 10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10)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①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②有精神障碍的人,心理活动也不全是异常的;③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希波克里特】 朴素唯物主义见解 “体液学说”,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早 他的推论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
一判断的雏形。
期 【布洛卡】
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完全丧失。
【帕斯德】 “细菌理论”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之父
【马斯洛】
人本主义
心理 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古西腊:盖伦,“气质”概念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拓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展 知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完形) 识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分析心理学:荣格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真题】 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C )
A、精神异常 B、心理异常 C、行为异常表现 D、语言异常表现 E、动作异常表现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知识要点(1)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知识要点(1)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知识要点第四章测试题1.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D.特点2.((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的说法符合弗罗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3.巴甫洛夫通过((C)实验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4.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A.防御机制5.以下陈述中正确的是( ab )。

(A)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B)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6.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C)系统治疗7.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包括保障(abc )。

A.顺利地适应环境B.正常地人际交往C.正确地反映世界8.认知的观点认为( (B)心理异常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应)。

9.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 ab )。

(A)内省经验标准(B)社会适应标准10.以求助者社会功能完整程度为根据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是(B.常识性区分)。

11.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12.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B)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1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是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B)心理学原则14.日常生活中,用悲伤的语调诉说令人愉快的事情表明(C)心理活动失去了协调一致性15.关于假性痴呆的特点,不正确的是(B)与环境污染相关16.“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abd )的特点(A)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B)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C)可观察的行为变化17.“思维内容障碍”不包括(B)音联义联18.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B)幻觉体验的来源19.妄想是( ac ).(A)是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脱离现实的病理的思维(C)一种建立在毫无根据设想基础上并违背逻辑的思维20.非现实感属于(B)感知综合障碍21.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abc )。

(A)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B)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C)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22.感觉减退多见于A.抑郁状态23.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A.坚信配偶不忠24.痴呆是一种(ab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精神科医生是为了诊断、系统治疗、预后及康复 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精神疾病并及时转诊到精神专科
2. 系统治疗患者的辅助性心理咨询的范围?
系统临床治疗后病理症状缓解或者基本消失的患者
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的患者 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非真பைடு நூலகம்感/窥镜症)
认知障碍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幻听 幻视 错觉 幻嗅 感觉器官 幻味 知觉障碍 幻触 内脏型幻觉 幻觉
命令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
感 知 障 碍
体验来源(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产生条件(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非真实感/窥镜症)
体验来源(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感 知 障 碍
产生条件(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非真实感/窥镜症)
功能性幻觉:
a.某个器官处于功能活动同时出现的幻觉 b.多见精神分裂症患者
思维鸣响(思维回想):
a.患者能听到自己思考的内容 b.多见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因性幻觉:
成人时表现
升华
反向
吸烟、贪吃、 渴求知识、讽刺、 说话小心、禁烟酒 接吻、贪婪、 品尝家 被动等 挖苦
肛门期 1—3岁
肮脏、杂乱
慷慨大方、喜欢 洁癖、悭吝、过分 绘画 规矩、暴躁、敌意
性器期 3—5岁
爱调情
喜欢诗歌、表演、对性持清教徒态度、 追求成功 过分羞怯
由本我控制追求快乐的人
由超我控制背负着内疚或自卑感的人
社会、文化模式
• 文化背景 • 社会生活事件 • 社会支持

(1~3章)变态心理学重点整理

(1~3章)变态心理学重点整理

变态心理学重点整理(简单版)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的特征:(一)变态心理是统计学的偏离:(二)变态心理是社会规范的偏离:(三)变态心理是个人痛苦的体验(四)变态心理是行为功能障碍(五)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2.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变态心理学是在正常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异常心理活动,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形式和分类,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心理障碍的防治实践。

(2)具体任务包括4点:①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②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③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④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身心健康的维护3.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1)变态心理学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

(2)变态心理学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

(3)变态心理学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觉4.变态心理的定义:(1)广义:泛指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轻重不一的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总称。

(2)狭义:是指这种异常达到一定的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

即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

5.正常心理与变态心理的关系正常心理心理和异常心理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移行、相互转化和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只能是不断变化和相对稳定的连续体。

第二章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一、生物因素(1)物因素又称躯体因素,包括遗传、体质、结构、生理、生化、感染、年龄和性别等对变态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可以找到结构上或有形的病理变化。

(2)常见生物因素:(一)遗传(二)脑结构(三)躯体疾病(四)神经生化(五)化学物质(六)性别与年龄二、心理因素(1)“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个体异常心理形成的内在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点、认知过程、自我知觉、因果性归因、情绪状态、应对水平、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力、心理防卫方式、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状况、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变态心理学(05626)---精品管理资料

变态心理学(05626)---精品管理资料

《变态心理学》(代码5626)第一章诸论名词解释(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名词识记p2 )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7个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识记P3 )定义心理障碍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和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有必要考虑个体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

(P3) 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1。

对变态心理的认识:早期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现在的观点则强调的是系统综合;2。

对变态心理的治疗:从对精神病病人的隔离到人本治疗的发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领会p6-9)经典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它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的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心理障碍的基本元素:痛苦(suffering)、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不合理(irrationality)、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ventionality)、旁观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和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这些元素在心理障碍的判定中都有作用,但没有一个是绝对的,在使用它们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境。

2、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的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有三个标准:心理功能失调、痛苦或功能性损伤和不恰当的反应。

3、在判定心理障碍时,要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相同社会的不同时期,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要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个患者时,可能得出不同的诊断。

要注意判断者的不同角度,旁观者和患者提供的信息通常有很大的差异。

在学习变态心理学时,要避免给自己贴标签,不要把自己表现的某些心理现象与某些心理障碍症状等同起来。

4、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其研究的理论任务是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践任务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5、人类认识异常心理现象的历时是漫长的。

❤史前社会把心理异常看成是鬼神附体;人们使用环钻术(trephination)和驱魔术(exorcism)来治疗心理障碍。

❤古希腊和古罗马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生理异常的结果,希波克拉底认为人脑的正常运转与四种体液(humors)有关,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黏液,相信某种体液过多或过少就会引发某种心理疾病;治疗包括经由饮食和生活形态的改善,来改正潜在的生理状态。

❤中世纪,欧洲回到以鬼神论解释异常行为的时期;在中世纪末,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医院接受治疗,而不是由教士提供治疗。

❤在文艺复兴时代早期,心理障碍患者的照顾和治疗继续得到改善,有些宗教的神殿被用作对心理障碍患者的人道治疗,16世纪中期,心理障碍患者被大批赶进精神病院,处境再度恶化;这种情况在启蒙运动时期(1700—1800)和19世纪,由于道德治疗(moral treatment)运动的开始而有所改善。

❤进入20世纪,体因性观点(somatogenic perspective)重新出现,认为异常的心理功能主要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心因性观点(psychogenic perspective)也同时兴起,把心理障碍看成是心理原因导致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新的精神治疗药物的发现,许多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得到明显改善。

❤20世纪70年代末,精神病患者从医院走向社区,门诊治疗(outpatient treatment)成为心理障碍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6、在中国的先秦古籍里也有很多关于变态心理学思想的记载,这些古籍主要有《黄帝内经》,也有经、史、子书,说明我国对变态心理现象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现代变态心理学是随着西方心理学,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的传入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历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终于获得一个蓬勃发展的契机,发展至今显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并将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1、生物学理论❤生物理论家探讨人类心理的生物过程,他们借助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成果来解释异常行为。

基于此,生物取向的治疗师使用生理和化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解除他们的心理问题。

最主要的方法有三种:药物疗法(drug therapy)、电休克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和精神外科学(psychosurgery)。

2、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理论家认为,人类行为无论正常与否,都取决于潜在的心理动力。

心理冲突的根源可追溯到个体早期的亲子关系和创伤经历。

弗洛伊德最先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

他认为人格结构中有三种仙湖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动力——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它们互动产生了思想、情绪和行为。

其他的心理动力理论,还包括自我理论(ego theory)、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和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

心理动力治疗师帮助人们揭开过去的创伤经验及其内在冲突,他们经常使用的技术有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宣泄以及重构。

3、人本-存在主义理论❤人本-存在主义(humanistic-existential)理论把重点放在人的需要上。

要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人们必须成功地面对一些问题,如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等。

人本主义者相信,人都有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的动力,当这种动力收到干扰时,就可能产生异常的行为。

很多人本主义治疗师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治疗患者。

他们在治疗中营造一种支持性气氛,让患者能够诚实地审视自己并接纳自己,从而为自我实现铺平道路。

有些运用完形疗法(gestalt therapy),这是一种更积极的技术,帮助患者认识并接受自己的需求。

存在主义者相信,异常行为是由于逃避责任所致。

存在主义治疗师鼓励患者对自己的生活负责(responsibility),清楚自己能够自由选择(freedom to choose)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选择生活得更有意义。

4、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者重视人的行为,并且认为行为的发展遵循学习原则(principles of learning)。

行为主义理论家经常用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和操作条件反射(operate conditioning)来解释各种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行为治疗的基本思路是,先确认患者的问题行为,然后以更适当的行为来替代问题行为。

使用的技术基于一种或多种学习原理,例如,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对治疗恐惧症相当有效;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消退、塑造等技术能够帮助患者形成适当的行为。

5、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者相信,只有了解了人类的思想,才能了解人类的行为。

异常行为反映的通常是认知问题,如不合理信念、灾难化、贴标签等。

认知治疗师通常会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他们的错误想法以及不适当的思维过程。

在认知治疗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方法是贝克的认知疗法(connitive therapy)。

6、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家重视影响社会成员的外在环境。

有些社会文化理论家强调家庭系统(family system)的作用。

他们相信某些家庭结构和沟通模式会迫使家庭成员表达出异常的行为方式。

一些理论家探讨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一些理论家重视社会条件(social conditions),以了解患者所承受的特殊社会压力。

另外,还有一些理论家着眼于社会标签和角色(social labels and roles),他们认为,把患者称为“心理变态者”就是一种影响很坏的标签,会影响其行为举止以及外界对他的反应。

社会文化理论的原则经常被用于团体治疗(group therapy)、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夫妻治疗(couple therapy)和社区治疗中。

7、系统整合的观点❤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异常行为进行解释,但没有一种解释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的行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研究者和实践者不仅要弄清对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而且要知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方式。

素质—压力理论(diathesis-stress explanation)和交互效应理论(reciprocal effects explanation)是两种最常见的系统整合的观点。

第三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方法的共同特征❤从事科学研究,必然要秉承怀疑的态度,即对未知事物不断地探究,对前人的研究批判地继承,而不是终结于某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研究者需对客观现象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并且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研究方法,最大限度地将客观性原则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科学研究是一个整体循环,是一个不断从事实到进一步事实的过程。

也就是说,从各种事实中归纳出一定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演绎出各种有关假设,以进一步的事实验证这些假设,从而进入科学研究的高一级水平。

2、遗传学以及跨时间、跨文化研究❤遗传学研究关注行为中基因的作用。

这些研究策略包括家系研究、寄养子研究、双生子研究、基因关联分析以及相关性研究。

❤跨时间行为研究的方法包括横断设计和纵向设计。

两者都关注不同年龄下的不同行为或态度,但是前者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的不同人来进行,而后者则观察同一人不同年龄时的表现。

将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设计则称为聚合交叉设计。

❤临床症状、致病原因、治疗过程及结果都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进行跨文化研究有助于获得对异常行为的起源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3、各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或更多个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密切详细的描述。

尽管个案研究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通常并不能得出带有普遍性的适用于所有人的规律或规则,也不能得出原因与效应的结论。

❤相关性研究告诉我们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可以启发我们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产生想法或理论。

但它不能表明这种关系是否是因果性的,这只有通过实验方法才能确认。

❤实验研究可以采取两种设计方式之一:群体或个体案例。

在这两种设计中,研究者操作一个变量(或一系列变量),并观察其结果,以确定一个因果关系的本质。

第四章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