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
4.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5.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类应如何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使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
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付之于行动。
教学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说明人类改良环境与破坏环境的不同结果,加深自己对可持续发展
理论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
2.要及时收集各种新闻媒体传送的有关事例,归纳、分析,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并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实际,特别是要提高自身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规范和培养自己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第一课时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板书)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板书)
[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并讲解) 1983年,为了探索如何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
未来》报告,开始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上国际议程,并强调它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
的适用性,从而使这个概念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和普及。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讨论]: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让学生
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最后由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1)经济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发展”,而经济发展,尤其
是工、农业发展更是“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
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是,可
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
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
(2)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以“物”为中心,以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为中心,解决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
之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则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解决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问题。由此看出,二者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和目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求得整个国家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体公民过上美满、愉悦、幸福的生活。1991年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从社会科学角度,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
融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这一定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
(3)生态可持续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
协调,寻求的是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阅读]:中国在消除农村贫困上的成就
(2)持续性原则[阅读]:承载力
(3)共同性原则
(4)阶段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承转: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那么,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应以实际行动来
体现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与必然性。
第二课时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的第三部分,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认识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3.我们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同学们阅读完课文后,对于上述三个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内容加以点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就其社
会观而言,主张公平性,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
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
自然和谐相处。这些观念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
的变革。我们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我们是否认知、愿意接
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只有首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
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
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如
不吃野生动物,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不捕捉青蛙、益鸟,不随地吐痰,不
乱丢果皮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攀折花木等,并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宣传员。课堂
活动:通过上面的学习,组织学生阅读清洁生产循环图,了解清洁生产的含义,并完成以下问题:投影展示:读下面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1)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清洁的______过程和清洁的______。
(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______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
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并拓展到______。
(4)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效益与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
利于人类实现______发展。
(5)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______基地,为保护环境,国家已决定将______市列为全
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
(2)末端废弃物
(4)经济环境可持续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唯一办法是()
a.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
b.禁止工业排放“三废”
2.持续发展的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