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的实证分析
中央银行论文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货币金融学领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研究方向来论述。
本文首先会简单介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和经济增长的趋势,然后分析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具体的关系,最后对此关系拓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经济增长正文: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恰当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理论派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与通胀偏差问题密切相关。
正是基于对通胀偏差问题的考虑,逐渐形成了CBI理论主线:一条是1977年基德兰德( 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创立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在此基础上,Barro&Gordon(1983)引入了信誉机制,增加了预期形成理论,从而详细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中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另一条是1985年罗戈夫(Rogoff)创立的罗戈夫模型并随之提出的保守型中央银行管理方法,以后的学者正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批判吸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模型的基础上创立、发展了各自的理论,同时也推动了CBI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摘要中央银行已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权力机构之一,但中央银行在国家公共权力体系和金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持续有效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央银行拥有较强的独立性,较少受到政府干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参战国的政府开始通过中央银行增发纸币以满足军费开支。
战争结束后,一些国家继续沿袭战时做法,通过增发货币来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结果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因此于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
这是中央银行发展史上第一出次比较集中地提出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20世纪30年代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政府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明显加强。
到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再次被提出。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及理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组织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是否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与任期是否受到政府的影响;②职能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能否抵制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③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无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
应指出的是,无论在上述三个标准上有何差异,中央银行一般拥有技术上的独立性,即技术上的垄断性和信息上的垄断性。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争论:1.支持独立性的理由,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偏向。
从美联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可以发现,中央银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债券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
2.反对独立性的理由,金融是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应服从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中央银行独立性论文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摘要: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保持中央银行的高度独立性是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的。
本文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阐述,第二段分析了中央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三段总结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概述有关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其定制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形式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中央银行有管理通货的职能,因此在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拥有一定的自主性。
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必然会涉及货币政策的目标与货币政策手段两方面的问题。
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括了确定目标的独立性和运用工具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由于中央银行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国都非常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反映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
许多中央银行都有综合性的目标以保持经济稳定。
在具体的目标追求中,可能是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低的失业率、快速的经济增长、协调财政政策、稳定的汇率。
其次,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也成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新内容。
这在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有明确提出。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授权的范围内独立地或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制定货币政策,并运用其拥有的货币发行特权和各种政策手段,利用其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组织货币政策的实施。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波动。
中央银行独立性浅述:基于美联储的实证分析
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以美联储为例内容提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不断演变和中央银行职能的不断扩展,中央银行的活动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力日趋加深。
正是由于中央银行所具有的这种特殊重要地位,所以围绕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而展开的争论是从未停止过。
本文重点描述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状况,以及这些情况对中国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央银行、组织结构、货币政策、思想解放运动引言:自从1656年瑞典银行和1694年英格兰银行设立以来,中央银行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中央银行处于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是信用制度的枢纽,最重要的公共权力机构之一,担负着调控宏观经济、管理其他金融经营活动的诸多职能,维护着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中央银行要保持独立性,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述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定义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一般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于实施货币职能时的自主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最为根本的内容就是在执行特定的职能方面所拥有的独立性。
尽管现代中央银行承担着众多的职能,但无论是从有关的理论分析来看,还是从一些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银行独立性并不涵盖上述中央银行的所有职能领域,而主要集中表现为中央银行在履行通货管理职能时的自主性。
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必然要涉及到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手段两个方面的问题。
[1]费舍尔(Stanley Fischer)把中央银行独立性划分为目标的独立性与手段的独立性两个方面。
目标的独立性(政治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时的自由度,手段的独立性(经济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自主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内容论及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必然要涉及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手段。
因此费雪(Stanley Fischer)才把中央银行独立性划分为目标的独立性和手段的独立性两个方面。
费雪认为,如果一个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没有被严格的界定,即中央银行被赋予了自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的权力,那么,它便拥有目标的独立性;如果一个中央银行充分拥有自主判断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其目标的权力,那么这一中央银行就具有手段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的权力机构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大的国家多设单一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就是金融业的主管部门。
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或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对金融业的监管机构是多头的。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制定政策方面。
除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2.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资金关系上看,很多国家严格限制中央银行直接向政府提供长期贷款,但又要通过某些方式对政府融资予以支持。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资金往来关系,是衡量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
3.从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与税收管理上看,中央银行有着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和股票分红,还有一部分剩余上交财政。
中央银行不需要财政拨款,因此减少了政府的制约,这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其它政府部门的地方。
但是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收入扣除必要分配外,全部要上交。
这又是它作为政府部门性质的体现。
二、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次金融改革比以往更强调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并指出要组建货币政策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因为,各国市场紧急发展的实际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从法律角度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几种模式从立法角度规定中央银行在政治体制中的法律地位,是决定中银行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中银行在法律地位上独立于政府,直接向最高权力(立法)机构(如果会、议会、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含义及其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主要是看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独立性,另外一种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本质上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即在制定政策跟实施时能否保持独立,而不受政府干预和影响或是干预跟影响程度较小。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从中央银行的职能上来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由制定和执行政策跟业务的独立性来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所以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一个与财政部有相同等级的政府机构,在人员人面上跟经济上明显不可能做到具体的独立,所以衡量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只能从两个方面的考虑,即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与业务的独立性。
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但是,无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与否,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则无明确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本文论述了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意义,介绍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并对我国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政策建议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Improving StrategiesAbstract:Central bank,as a country’s moneytary policy makers and implementers,its policy concerns about i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can run smoothly.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he worlrd’s financial theo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central bank,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and finally,present a few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isis of the status quo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our central bank.Keywords: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status quo; policy recommendations一、引言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是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稳定。
案例 十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宏观经济
案例12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宏观经济
各国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差异很大,美国的中央银行是最为独特的,它是由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的联邦储备体系。
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大多由于原来的一家商业银行演变而来。
因为组织形式的差异和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各国中央银行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或总裁是由政府任命的(加拿大是个例外,它的中央银行行长由该行的管理委员会任命),但在美国,美联储总裁任期长达14年。
在有的国家,行长或总裁由政府任命后往往不对政府负责,而是对国会或独立承担政策负责,保持着类似美国那样的独立性。
在部分国家,中央银行似乎完全被政府控制,独立性较差。
在一些国家,如日本、法国,以政府角色出现的财政部拥有向中央银行的建议权。
除此之外,许多国家中央银行有向政府提供透支、方便政府借款的义务。
表1 代表性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比较
注:表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1(最不独立)到4(最独立)排列
在发达国家,以德国、瑞士、加拿大、荷兰和美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强;独立性最差的卢森堡、希腊和西班牙。
新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也被设计得高度独立。
中央银行的独立与一国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值得研究。
中央银行的鼓吹者认为,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改善宏观经济的运行。
因为这样,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把货币稳定作为政策的唯一目标。
独立性差的中央银行可能为顾及其他目标而牺牲货币稳定目标。
表1的内容较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1、你认为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如何?
2、你认为中国有没有成立银监会的必要?。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通货管理职能,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指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即监管者在操作上的独立性即贯彻其决定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组织上衡量,央行是否隶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和任期;从决策上衡量,能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从经济上,是否依赖与财政拨款,有无可独立支配的财源。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48年2月。
以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组织机构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节制。
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二、职能决策上,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
其他的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需报国务院备案。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策委员会这一在国外习惯的决策机构定性为咨询议事机构,其成员除金融专家外,其余代表主要是政府官员,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货币政策议案时采取一人一票主义,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的委员表决通过。
这样的政策议案显然体现了极强的政府意志。
三、经济财务上,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代表任何私人利益,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预算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
另外,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
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摘要: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背景下的我国,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我国进一步走出危机,恢复国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中集中体现独立性的银行与政府关系方面出发,对我国中央银行目前的独立性状况作出评价,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提出增强和完善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评价;建议一、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义一般而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及相关机构之间能否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自由度。
具体来说,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作为货币当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所享有的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且不受或者基本上不受政府千预的能力。
中央银行独立性应当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相对于本国政府的独立性1.职能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否具有货币政策决定权。
2.组织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
当然,在人事任命上要将政府完全排除在外是不现实的。
3.经济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拥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政府是否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中央银行获得信贷以融通政府支出的能力。
(二)相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及其参与者的独立性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中央银行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调控金融。
与此同时,中央银行也受到来自金融市场和参与者的影响。
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客观中立,按照经济金融发展本身的规律来制定政策和开展业务,而不能过多受到上述机构影响。
(三)相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立性这是因为,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中央银行在新的国内、国外金融环境中保持独立性变得更不容易。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摘要】:文章利用国外经济理论说明了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 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中央银行独立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自行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在行政当局规定的、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的多个目标中,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哪个目标具有排他性,使其相对于其他目标处于更优先的地位。
二是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在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立法、司法和政府。
由于各国的中央银行都逐步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独立性”问题研究的焦点就集中在: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政策工具操作实现物价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央银行为何需要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进行论证说明。
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时间非一致性”理论和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1. “时间非一致性”理论时间非一致性理论论证了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的无效性。
该理论认为,政府为了使扩张的货币政策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使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为此可行的办法就是政府明确承诺实行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然而,一旦经济主体形成了零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放弃其已经做出的承诺,转而采取通货膨胀的政策就将成为其最佳的货币政策选择。
因为实际通货膨胀率与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存在着的差距将扩大就业和增加产出。
这样,对于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来说,最优的货币政策选择在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前后就发生了变化,即存在时间不一致性。
然而,在经济主体具有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就不可能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最终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因为由于经济主体考虑到了政府企图,所以在最初就自然调高了通货膨胀预期。
即通过反复博弈,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最终达到一致的水平。
中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分析
中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极为突出,它不但是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着。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完美,其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独立性的强弱会影响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讨论,发现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分析(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和研究,目前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双层含义的分析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央银行只有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其业务活动;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虽然中央银行需要按照政府的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是由于其作用的对象而政府人员并是不很了解,所以应该给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再者,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的、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而缺少独立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况。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1.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立法与惯例不同,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独立性较强的如德国、美国;独立性居中的有英国;独立性较弱的有意大利。
2.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1983年以前这段时间内中央银行是严格地按照财政部门的指示来进行金融活动,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央银行几乎是没有独立性的。
但是在这一期间有关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及独立性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就是1952年,在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对我国的金融次序进行整顿,接管旧的官僚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新中国的银行体系。
这一期间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侧重于金融体系的完善。
1953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银行的工作重点也转变到支持经济建设上面来,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财政部门的资金配臵部门将所获得的资金统一分配到各个经济发展项目上去。
央行的这一职能基本上延续到改革开放前期,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到1983年我国逐渐成立了专业性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的职能并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十项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也就逐渐体现出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才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的地位,其独立性也得到了很大部分的加强。
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中央银行学作业经济学院论述: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自1983年开始,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银行。
经过31年实践,我国依然未能有效的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难题。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常常受到政府的干涉或影响,因而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我国央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央行存在的问题:(一)多方因素干扰央行目标独立性我国央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策目标不仅受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限制,还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间接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降低央行的目标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受到多目标约束,包括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还包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
央行一边在分、支行的建设上存在放权不够的问题,而一边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目标通常都是繁荣当地经济,因而存在着地方势力结盟,共同影响人民银行的目标达成,央行在不得不考虑地方势力要求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身目标的独立性,支农再贷款造成的反作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政府干预央行货币发行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总是把中央银行作为资金供应机构。
希望中央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扩大投资。
这就说明了中央银行难以摆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干预,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来制约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
导致中央银行掌握的货币、信贷杠杆始终是作为应急措施。
随时被用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问题。
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在平衡信贷收支,实现宏观金融调节方面遇到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可操作性低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金融市场规模不大、制度不完善,这直接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力度;人行虽控制着政策工具,但是却难以使其效用最大化,这也是对央行实际独立性的削弱。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尚不能在宏观调控中发挥很大作用。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一)独立性的表现我国央行在法律和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立性在不断加强。
1983 年国务院授予了央行履行其职责所必须的权利和相对独立性。
1995 年在法律上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明确规定了央行独立于财政和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和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1998 年国务院对央行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省级分行,改按经济区设置九大分行,以上措施从法律及组织上逐步加强了我国央行的独立性。
2003 年4 月,十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成立银监会的决议。
银监会的职责是分担了原来由央行承担的金融监管的职责,使央行不需再分心考虑银行的安全及自身监管的责任,可以专门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并根据整个宏观经济的需要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决定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因此央行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二)独立性不足的表现和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必要性由于各种历史、现实的原因及条件的限制,我国央行的独立性仍然没有达到独立行使货币职能所需的水平,央行在政府面前的独立性仍旧较小。
从其性质上看,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首先是国家行政机关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进行金融行政管理和调控国民经济的工具;其次它又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统领全国金融业并履行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职能。
从与政府的关系上看,它既不像美国、德国的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像法国,韩国等完全受政府领导。
其总行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发挥职能,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独立而又不独立”的法律地位,从而导致了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职能、组织、人事、经济等方面欠缺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独立性不足。
央行的法律地位低,在组织上隶属于国务院,仅“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相对独立”。
所以在很多时期,央行仍需服从国务院的指导,不能完全随经济形势而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分析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分析在中央银行实施改革的进程中,如何保障其独立性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其对货币政策的落地生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主要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加以分析和探讨,着重对美国以及欧洲央行独立性的特征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对当前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实践中涌现出的诸多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我国央行更好的保持独立性。
标签: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定义与内容我国央行主要通过三方面举措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是调节利率水平;二是对信贷数量进行控制;三是对货币供应进行控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主要指的是央行无论在对通胀率、汇率还是货币政策目标进行公布的过程中,均能依照自身的判断和操作作出货币供应以及利率水平的决策,而在此过程中,央行的行为不会被政府所干涉,同时其无论在管理方面还是财务方面均可保持独立性。
央行独立性具体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二是政策;三是人事;四是财务。
从组织层面来说,独立性主要指的是央行究竟隶属于那个机构,由什么机构对其加以领导,同时其所作出的行为对谁负责。
从政策层面来说,指的是央行在对货币政策进行设计以及出台的过程中,其决定是否保持独立自主。
从人事层面来说,主要是指无论是央行行长还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在选拔任命的过程中,其是否取决于政府的意愿,是否能够保持独立性。
从财务层面来说,所谓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央行会不会接受政府的要求通过批准贷款的方式对政府财政赤字予以弥补;二是央行是否有权自主的设计、制定并贯彻落实自身的年度预算。
2美欧中央银行独立性2.1美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913年,在美国国会的批准下,《联邦储备条例》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次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正式成立。
对于美国经济社会而言,美联储便起到了央行的作用,其一方面对国会负责,另一方面则独立于美国政府,享有独立的对货币政策进行制定以及贯彻落实的权利。
中央银行独立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 20 世纪 20 年代,但只是散见于有些经济学文献, 并没有进行过系统讨论。20 世纪 20 年代末的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并在此后的几十年 中一直统治着经济学领域的大半个江山,所以有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很少有人提及。从 70 年 代开始的滞涨以及由此而驱动的国际货币体系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货币主义的影响越来越 大,由此货币问题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经济学家的关注。弗里德曼的名言“一切通货膨胀 都是货币问题”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的信条。 70 到 8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以及货币学派的影响力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各 个国家货币当局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知道:在现代经济中,各国的中央银行发行各个 国家流通的货币。不论这个国家的政府或者统治者如何影响其中央银行的各种行为,其中有 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论各个中央银行家是根据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自身的意愿)还是 依据其最高统治集团的要求来发行货币,其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总是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论是 依据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和自身的判断,还是遵照最高当局的指示都会很自然的联系 到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包括下面几个问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如何测度?中央银 行的独立性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围绕这个问题国内外许多知名经济学家 做了许多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根据数量方程式,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尽管在最近二三十年的实践中 发现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有很大的波动,其原因可能是经济周期引起的波 动以及金融创新的影响) , 所以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率一定的情况下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变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
-1-
Abstractபைடு நூலகம்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especially the inflation rate, started in the 1970s when the world was experiencing stagflation and when Keynesianism fell into gridlock. From then on, economis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on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heory anlysis and empirical approach, and these researches, based on data from OECD country mainly, produced some conclusion. The history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is short, China’s State Council declared that People’s Bank of China was the exclusive outfit to operate the function of central bank in 1983, People’s Bank of China shook off its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with the set-up of the four commercial banks in 1984, so the history of real central bank of China began in 1984. Due to its short life, deep-analysed work about China o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s ba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ts basic components. Starting with inflation, we disscuss the influence of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on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then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nflation and GDP growth rate. Based on work above, we come up with some conclusion. The innovative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our data are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of one country, instead on section data of a lot of countries.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entral bank political independence, tha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has stronger relationship with inflation.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的实证分析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的实证分析摘要:一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对该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因素有许多种。
下面,我将主要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宏观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采用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
首先,我通过文献的搜索找到相关的统计数据,然后通过对十四个指标的分析测度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接着应用相关性的测度和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并且对方程进行相关性的检验,从而初步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宏观经济相关性测度引论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GDP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而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所以宏观经济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有一个很准确的把握,才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调整宏观经济。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一国当局的货币政策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可能对一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上可知,宏观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与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文将通过一定的数据范围,研究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对我国各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作出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文献综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散见于一些经济学文献,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讨论。
但是70到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以及货币学派的影响力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各个国家货币当局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现代经济中,各国的中央银行发行各个国家流通的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的实证分析摘要:一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对该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因素有许多种。
下面,我将主要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宏观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采用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
首先,我通过文献的搜索找到相关的统计数据,然后通过对十四个指标的分析测度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接着应用相关性的测度和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并且对方程进行相关性的检验,从而初步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宏观经济相关性测度引论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GDP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而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所以宏观经济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有一个很准确的把握,才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调整宏观经济。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一国当局的货币政策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可能对一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上可知,宏观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与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文将通过一定的数据范围,研究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对我国各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作出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文献综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散见于一些经济学文献,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讨论。
但是70到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以及货币学派的影响力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各个国家货币当局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现代经济中,各国的中央银行发行各个国家流通的货币。
不论这个国家的政府或者统治者如何影响其中央银行的各种行为,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论各个中央银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还是依据其最高统治集团的要求来发行货币的,其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总是来源于中央银行。
不论是依据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和自身的判断还是遵照最高当局的指示都会很自然的联系到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包括下面几个问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如何测度;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经济学家做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各种实证研究一般都得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是负相关的,而与经济增长是不相关的结论。
Bade和Parkin(1985)用指数法来研究OECD12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成反向变动关系。
而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也得出的相同的结论。
而Alesina 和 Summers (1993)研究OECD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和宏观经济表现时发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通货膨胀有反向变动关系,但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没有显著关系。
考虑到不同国家执行法律的力度不同,Loungani和Sheets (1997)对剔除相关因素的东欧和前苏联12个转型国家进行分析,仍得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负的相关关系。
Siklos对部分亚、拉丁国家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以对战胜通货膨胀的作用做了研究,结论表明,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战胜通货膨胀有正作用,这从侧面说明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反向关系。
我国学者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论述不少,但主要集中在理论论述,进行实证研究的较少。
大约一致的观点是:我国中央银行应该随着经济转型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加强其独立性。
马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3)对我国的时段数据做过相关的分析,得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反相关,而与经济增长率没有显著关系,与大多学者在其他国家的实证结论相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一)LS方法测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的国家,Lounganni&Sheets 方法是最合适的。
下面我将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个方法的过程。
LS方法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为三大类:目标独立性、政策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
目标独立性主要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法是否明确规定将物价稳定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政策独立性包括很多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官员的任免程序、政府参与中央银行董事会议的程度以及中央银行董事的任期;经济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资金、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的自主程度。
在这三大类的基础上给出了14个指标,根据各个中央银行的不同情况对问题作出答案,再根据答案赋值,然后加总,产生一个数值即表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数值越大表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
表1 中央银行独立性测试目标独立性1.中央银行法是否将货币稳定列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的中心目标? 经济独立性2.中央银行是否有权控制货币政策工具(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要求和贴现率)?3.是否存在对政府向中央银行直接融资的法律约束?4.政府是否被禁止接受中央银行的直接融资?5.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受制于政府的指令?政治独立性6.在对货币政策存在冲突时,中央银行总裁能否被国会或者行政部门解职?7.中央银行总裁的任职期限是否超过竞选周期?8.中央银行董事局成员任职期限是否超过竞选周期?9.中央银行总裁是不是由行政部门指定的?1O.中央银行董事局其它成员中是否存在由行政部门指定的人选?11.中央银行董事局成员中,行政部门指定的人数是否超过其它实体指定的人数?12.政府官员或代表是否进驻中央银行董事局?13.政府官员或代表是否进驻中央银行董事局并享有投票权?14.政府官员或代表是否进驻中央银行董事局并享有否决权?上表的评分标准为:问题1、3、4、7、8的答案为“是”则分别计1分,问题5、6和9—14的答案为“否”也分别计1分。
在问题2中“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一项为“是”计1/3分。
答案含糊的计0.5分。
(二)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测度首先,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以计划经济为主,因此对其研究没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我将从1978年开始进行分析。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测度,我分别对14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赋值。
阶段的划分标准是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大事件,从而做纵向分析。
Q1(指标一):1993年之前货币政策目标的官方描述为“稳定货币,发展经济”。
1993年国务院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所以1993年之前为0,1993到1994年为1/2,之后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双重目标中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只能赋值2/3。
Q2: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1994年开始进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6年正式开始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
1997年开始中央银行开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的贴现业务。
1998年建立一级交易商制度,健全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2003年之后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在公开市场上买卖金融债券”一项。
之后虽然三项业务都健全,但是在操作上都受国务院的影响,要通过国务院的审批。
综合各种情况,1984年之前为0,1984-1995为1/6,1996-1997为1/3,1998-2002年为1/2,2003至今为5/6。
Q3: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政府直接融资。
1995年《中央银行法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二十九条有“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但国务院觉得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2003 年《中央银行法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二十九条有“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但国务院觉得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可见从法条上说,95年和0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在这方面的规定没有差别。
但是可以发现其中“但国务院觉得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这句削弱了其效力。
另外,中国商业银行的国有化程度使得对银行的融资有了政府融资的因素。
除此之外,中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存在软约束和不良再贷款。
综合以上各个因素,1993年之前为0,1994年为1/3,1995年之后为2/3。
Q4:和问题三有相似之处。
分析除问题三之外还有两点。
一、1998年改成大区分行体制,2001年进行内部体制调整,有利于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划清界限,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2003年中央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采用中央汇金公司美元注资方式,增强了独立性。
因此,1994年之前为0,1994为1/3,1995-2003为2/3,2004至今为1。
Q5:在1995年之前受到绝对指令。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由此可见,在重要的货币政策执行方面,人民银行接受国务院的指令,所以这个问题所有赋值均为0。
Q6: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九条“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条有相同的规定。
可以看出中央银行行长有人大或者人大常委决定,有由国家主席任免,因而此问题赋值0。
Q7:中国的选举周期为5年。
中央银行的历任行长为:李葆华(1978年5月-1982年5月)、吕培俭(1982年5月-1985年3月)、陈慕华(1985年3月-1988年4月)、李贵鲜(1988年4月-1993年7月)、朱镕基(1993年7月-1995年6月)、戴相龙(1995年6月-2002年12月)、周小川(2002年12月-现任),任期分别为4、3、3、3、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