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琵琶行并序锦瑟课件苏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文】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 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 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
诗集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观刈
麦》等。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 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曾任县 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受“牛李党争”的影响,遭人排挤,终 生潦倒,内心苦闷。他的诗多抒写对时代离乱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诗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 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 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 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尤其他那首被顾况称赞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 是千古传诵,全诗是这样的:
中充满着感伤情调,给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爱情诗。他的诗歌多用象征
手法,意象绮丽、活泼空明。他的七律诗有独特风格,对诗的艺术形式的发 展有重大贡献。
著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有《无题》《安定城楼》《贾生》等。
2.背景解读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 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 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 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所作的《赏花》《新井》 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蛮瘴之地”,州司马虽 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吏,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 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 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诗。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 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因为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讨生活,落 魄潦倒,故晚年回顾生平坎坷不遇,辛酸悲痛,不可胜言,所以这首诗的感情 特别哀伤悲愤。
琵琶行并序
*锦瑟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百度文库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 课后悦读
书香晨读
国学讲堂
开卷有益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 子•告子上》 【译文】 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假如两样不可 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希望拥有的,道义也是我所 希望拥有的;但假如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牺牲生命而坚持道义。 【领悟】 在“鱼”和“熊掌”的价值选取对比中,人们倾向于价值高的 熊掌。在“生”和“义”的对比中,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义”。因为 人的一生中,“义”比活着更为重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舍 生取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高尚的价值取向。
3.古代文化知识 (1)歌、行、引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谣的三种形式,源于汉魏乐 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演变为古代诗歌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 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2)新乐府 所谓新乐府,是指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 新标题的诗。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 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二是主张用浅明平易、 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在长安并无名气。白居易也
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 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接过诗集一看署名 ‚白居易‛,便取笑说: “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诗中的名句,诗句通俗浅显,但含蕴极为 深刻,给全诗增添了活力,使之如古原春草一样,生命不衰,成为千古绝唱。
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自主学习
白居易(772-846),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为直言 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官至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75岁,谥号文, 世称白傅、白文公。早年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 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 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咏物诗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
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的思想感情大体分为四类: ①单纯咏物,表达喜爱或赞美。如贺知章的《咏柳》。 ②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咏人与抒情。如李纲的《病牛》。 ③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 ④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
所缺少的才能。
【领悟】 “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曾益其所 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 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导入阅读
白居易名噪京师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 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