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2--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及解析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能量流动的过程
(1)概念理解 输入⎩⎪⎨⎪⎧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散失⎩⎪⎨⎪⎧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2)过程图解
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观察下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补充说明:1、对生产者(一般为绿色植物)来说同化量是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光能,即总初级生产量(GP)。

2、对于消费者(一般为动物)来说,同化量表示消化道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

3、对分解者(一般为腐生生物)来说是指细胞外的吸收能量。

而对于化能自养生物,同化量是固定的能量,而与太阳能无关。

(2)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2. 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3. 能量传递的相关“最值”计算
(1)如食物链A→B→C→D
①已知D 营养级的能量为M ,则至少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20%)3
,最多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10%)3;
②已知A 营养级的能量为N, 则D 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

(2)在某食物网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易错警示 有关能量流动的2个提示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2)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总结: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从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
2、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产者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以热能散失到大气中)
5、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个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
7、当生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的能量等于或大于输出(形式为热能)的能量
8、对光合生物:同化量(生产者同化的量就等于它固定的能量)是某一营养级从外环境中得到的全部化学能。

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
①表现为这一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
②该营养级流向下个营养级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该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④该营养级的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量。

9、摄入的能量:等于同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1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各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只是一少部分,只有同化的能量的百分之10-20),还包括自身的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的、未利用的。

1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通常以营养级为前提
12、为什么只有百分之10-20的同化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13、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只有它可能倒置)、生物量金字塔之间的区别?
14、生产者能量被最大的消耗时,应选食物链最长的、选取最小传递效率为百分之10、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少的能量
生产者能量被最小的消耗时,应选食物链最短的,选取最大传递效率为百分之20、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的能量。

15、桑基鱼塘(桑基鱼塘基本上构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包括了。

既可以用生态学的系统学来解释。

)模式所遵循的原理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6、生态农业的优点: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整个生态村的各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17、生态农业的最大优点是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18、桑基鱼塘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体系,它具备的特点是
绿色、环保、污染小、低消耗、资源利用率高、多层次多功能。

19、生态农业系统的主要功能:1、是能量流动,2、是物质循环,3、是信息传递(4、是价值转化)
20、生态农业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农作物
21、生态农业中的沼气池中接种的菌种:甲烷菌、接种后应密封隔绝空气,因甲烷菌为厌氧型生物,有氧存在对其有危害。

22、设计生态农业时应遵守的生态学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23、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1、实现对量(物质)多级利用2、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物种的危害3、减轻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稳定性。

24、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了取决于本生态系统的自动节能力以外,还主要取决于人工控制(农民的生产活动)
25、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

26、为什么动物性食品的成本高?因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所以动物性食品的成本高。

27.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外系统的能量补充
28、岩石圈中的碳以无机盐(碳酸盐)形式贮存,所以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29、水圈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HCO3-。


30、大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

31、碳循环为带有全球性性质的循环。

例1、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简析:W1、D1(只是上一个营养级的一少部分能量)代表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如是生产者,代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A1、A2代表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B2代表未被利用的能量;C1、C2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D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一个营养所同化的能量;)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中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会消失,有别于能量流动)。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

2.碳循环
(1)无机环境中存在形式(也是无机环境中的起点):CO2和碳酸盐。

(2)生物群落中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主要)-(人体内的碳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
环境则是通过呼吸作用(碳循环也需要水的参与)和微生物分解实现的。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
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5)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缺少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不能正常进行的.
(6)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并不是只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的,还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7)大力植树造林,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彻底解决温室效应还应从控制源头做起-温室气体的
排放.
(8)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转变成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分”C”暂时脱离循环,一经开采支到
地面燃烧,仍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
(9)碳出生物群落的途径(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化石燃料的燃烧
(10)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11)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的有机物
(12)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1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二者本质的区别: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以热能的形式消失。

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往复,不会消失。

(14)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主要渠道是
(15)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为目的,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农田中往往不足以使农作物高产,加上农产品的源于系统的输出,其中氮元素等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要施加氮肥等,这与物质循环不矛盾。

(16)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循环构成了一个物质自给自足的系统(这
个系统仅指生物圈,其它的系统需要不断补充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平衡,不能自给自足。

)。

(17)判断不同土壤中的分解者能力的强弱标准:给提高相同的环境条件,再提供相同的有机物,经过相同的时间后,检测土每块土壤中有机物的剩余量,用提供量减去剩余有机物的量的值,看哪个值最小,哪块土壤中的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就越强,反之。

1.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①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②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以化学元素形式流动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
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
图示
易错警示
(1)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2)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
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模型法判断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
(1)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

其他各个成分都
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CO2库。

(2)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剩余的成分为消费者。

模型一
分析:E为生产者;F、D、B都为消费者;C(CO2库没有箭头指向的其余都有箭头指向)为分解者;A(万夫所指的是CO2库)为大气中的CO2库。

模型二
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

模型三
分析: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

模型四
分析:A为生产者;B、C都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经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2.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四个去向:一部分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储存于有机物中;一部分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即: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有效传递率只有10%~20%。

4.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流动的特点。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2.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3.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
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 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
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 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
4.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6.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120㎏B.160㎏ C.60㎏ D.100㎏
7.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8.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9.以△形代表生态金字塔,当△等宽,下列组合中能量利用最充分的是
A.B. C .D.
10.在一片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 A.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变化较小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11.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一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
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人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12.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 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 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 D.更多的个体数
13.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14.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1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 和C 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A .A →
B →
C →E 、捕食和竞争
B .A →B →E 、竞争和捕食
C .A →
D 、竞争
D .A →
E →C 、捕食和竞争
17.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18.目前地球大气的CO 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 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剧增,呼出CO 2增多
B .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 .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19.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这种现象说明了
A .DDT 是挥发性物质
B .DDT 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 .考察队将DDT 带到南极
D .含DDT 的动物曾经在施药地区生活过
20.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21.根据下列自养生物合成有机物(CH 2O )的反应式,推测三类生物在进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参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种类
Ⅰ:蓝藻(需氧型) CO 2+2H 2O
(CH 2O )+O 2+H 2O Ⅱ:红硫细菌(厌氧型) CO 2+2H 2S (CH 2O )+2S +H 2O Ⅲ:硝化细菌(需氧型) 2NH 3+3O 2 2HNO 2+2H 2O +能量
2HNO 3+O 2 2HNO 3+能量
CO 2+2H 2O (CH 2O )+O 2+H 2O
进化顺序:①Ⅰ→Ⅱ→Ⅲ ②Ⅱ→Ⅰ→Ⅲ ③Ⅱ→Ⅲ→Ⅰ
参与碳循环种类:④Ⅰ、Ⅱ、Ⅲ ⑤Ⅰ、Ⅱ ⑥Ⅰ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⑥
22.在一个实验中,某研究者想测算一下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

观察发现一只虫子平均一天吃2平方厘米菜叶。

为了估算方便,又做了以下一些测量:
W :该菜叶每平方厘米平均干物质量 X :每天每只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Y :每天虫子粪便的干量 Z :每天每只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根据这些数据,可估算出每天一只虫子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
A .
B =2W -Y B .B=W -Y -Z
C .B=2W -X
D .B=2W -X -Y
23.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 .
B 2=A (10%~20%)
B .A =F +B 1+
C 1+
D 1+
E 1 光 光合色素
光 光合色素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能量
C .A -(B 1+B 3)=C 1+C 2+C 3
D .C 3=B 2(80%~90%)
24.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

它原来是放在
A .恒温培养箱里
B .窗台上
C .药品橱旁
D .冰箱冷藏室里
25.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A
.草→昆虫→青蛙→蛇→鹰 B .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
C .
D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

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 、a 1、a 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 、e 1、e 2表示呼吸消耗量。

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 1和d 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 2.a )、72J
/(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 2.a )和24J/(cm 2.a )。

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____________。

27.根据右面碳循环示意图回答: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中进行。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____形式贮存,所以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水圈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碳循环为带有____________性质的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

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 。

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2)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已有成分外,还需要有 。

(3)图中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它们能为树木提供 。

(4)如果一只鸟生存需要100 m 2的取食范围,那么一条蛇生存,至少需要 m 2的取食范围。

29.一位生态学家研究了一块玉米地的能量流动情况,得到如下数据。

·这块玉米地共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 ,其中共含碳2675kg
草 小鸟 田鼠 兔 鹰 草
鹰 田鼠 昆虫 食虫鸟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2045kg
·1kg葡萄糖储存1.6×107KJ能量
·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KJ
(1)计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___________,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比例是____________;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是_____________。

(2)根据计算,请画出能量流经该玉米种群的图解,图解中应标明各环节能量利用和散失的比例。

(4分)
例1、C
参考答案
1~5 DCACA 6~10 BBCAD 11~15 CBACA 16~20 BDBBA
21~25 BDDBC
26.(1)W1.N1>W2.N2(2)P的b+c+d+e(3)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15%
27.(1)线粒体(2)无机盐(碳酸盐);HCO3-(3)全球性(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营养;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6)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28.(1)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分解者;CO2、H2O和无机盐(4)500 29.(1)1.4×1011KJ 23.4% 1.65%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