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审计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规定和规范,遵循既定的程序,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履行经济责任的范围、情况和程度,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和管理而实行的一项审计制度。目的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洁,全面履行职责;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维护和监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经济责任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对部门或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

(3)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定的对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负责人个人等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判。

2.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如何?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周公建立的罚典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雏形,罚典制度包括对财政的监督和对官吏的监督。其中:对官吏的监督采取将检查结果报告皇帝,由皇帝决定升降去留的方式。我国自1982年《宪法》确定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活动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监督的客观需要。从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4年开始,我国企业陆续实行了厂长负责制、承包制和租赁制,审计机关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有些企业领导人员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弄虚作假、违法乱纪。为此,审计机关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研究探索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思路。1986年底,审计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对厂长(经理)离任审计进行了原则性规定,随后各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了厂长(经理)离任审计。

(2)发展阶段。1999年,中央纪委和审计署等部门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认真总结和推广了各地区离任审计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至此,经济责任审计成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动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国资委组建成立后,应邀参加了审计署牵头组织的五部委联席会议。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入,审计工作程序逐步规范,社会影响明显增加,掀起了一股“审计风暴”。

(3)完善阶段。国资委成立后,积极探索“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有效途径,落实经济责任管理制度,与审计署进行了工作分工,国资委负责53户以外中央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规范审计行为,国资委制定了一系列的审计工作制度,规范了审计行为,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在国家审计署审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出资人审计特点,探索和创新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增加了访谈环节,引入了绩效评价体系,组织专家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充分听取企业和被审计人的意见。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迈上“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在规范审计行为的基础上,国资委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领域,开展了委托经济责任和企业副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什么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的经济活动,以及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审计活动。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联合下发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以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制定并发布的《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第7号令)的有关规定,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党和国家为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正确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正确评判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当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状况如何?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分清企业领导人员本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并由审计署率先对中央管理的53户企业负责人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已经开展40多户中央大型骨干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了审计程序,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国资委成立后,积极探索“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有效途径,对企业负责人开展例行的任期和离任经济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监督企业负责人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工作制度。为加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监督管理,正确评判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定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组织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完成了10户中央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2005年完成了36户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两年的工作,逐步规范了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中央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普遍开展了对各级子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任务,基本实现了对各级子企业负责人“离任必审”的工作目标。武汉钢铁集团等一批企业大胆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方法,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制度和审计规范,落实审计责任,探索审计结果公告方式。

5.为什么要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依法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加快建立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和有效保证,也是帮助促进企业负责人廉洁、勤政、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的有效手段。对国有企业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需要。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国资委,这标志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是实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企业的重要责任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审计企业的财务情况、公正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分清经济责任,既客观评价上任经营者的业绩责任,又为下任经营者提供公正的经营环境。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建立企业负责人任期目标管理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对企业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