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科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6)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
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
悉本专业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和开辟新领域作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并具有独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理论学术上或工程应用上能够发挥才能独挡一面。
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
3、能熟练的掌握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4、适于到高等学校、科研、规划、管理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
研、规划、管理或产品设计等高级专门技术工作,能够成为用人单位的专家或学术带头人。
5、身心健康,以适应园林和观赏园艺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4个研究方向:
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包括栽培园林植物和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研究);
2、园林植物应用研究(包括植物配置,以园林植物为主的设计及造景等研究);
3、园林植物育种研究(涉及园林植物引种驯化、良种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抗病、抗虫、和抗逆境等研究领域)。
4、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及各类公园、居住区、高速公路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技术方面的研究。
)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校长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
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
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同时要求研究生有一定教学实践或专业的生产实践,工作量累计应达到120学时或20个工作日,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合格,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方可授予学位。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同等学力者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9学分,余者为选修课程。
公共学位课5学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学位课4学分
现代花卉栽培2学分
园林植物学
园林设计学
景观生态学
园林现代科技发展专题选修课6学分2学分2学分2学分2学分
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园林植物开花生理与调节2学分分子遗传学3学分植物组织培养2学分植物拉丁文2学分高级植物生理学2学分植物生物化学2学分植物地理学2学分数量遗传学3学分地形地貌学3学分植物生态学2学分园林史3学分艺术史2学分园冶注释2学分土地利用规划2学分城市规划2学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学分风景名胜区规划2学分
景观工程2学分园林施工与管理2学分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城市生态学2学分规划设计法规与政策2学分研究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与论文工作的需要,选修上述以外的课程。
来源于工科院校及非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科的研究生必须补修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植物造景三门课程,但不记学分。
2、学位课程说明
(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园林植物学
包括园林植物分类栽培应用
(4)现代花卉栽培技术
包括现代化花卉生产、切花、盆花、盆景、干花、苗木生产技术与理论,花期调控、花卉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的技术。
(5)园林现代科技发展专题
包括栽培园林植物和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以园林植物为主的设计及造景,园林植物生产、园林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6)园林设计学
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农业观光园、各类公园、居住区、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
(7)景观生态学
景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五、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博士生应辅助导师担任硕士生或本科生教学工作量40学时左右的教学实践(如讲部分章节课、辅导、指导实验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设计等)。
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生应安排到有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1—2周。
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环节均需考核,但不计学分。
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导师和学科组要组织博士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和创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