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美离不开动荡因素,同时,也需要理性的参与,也就是稳定因素的调控。 这就和传统的看法区别开来了。
杜威的看法
存在的动荡性的确是烦恼的根源,但同时它也是理想性的一个必要条 件;当它和有规则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时,它就变成一个充足的条件了……处 于一个烦恼的世界中,我们渴望有完善的东西。我们忘了:使得完善这个概 念具有意义的乃是这些产生渴望的事情,而离开了这些事情,一个“完善” 的世界就会意味着一个不变化的、纯存在的事物…必然并不是为了必然而必 然,它是为某些别的东西所必需的;它是为偶然所制约的,虽然它本身是充 分决定偶然的一个条件。
李泽厚,朱光潜,宗 白华、蔡仪,蒋孔阳,高 尔泰等。
• 八十年代:
又掀起了一段时期的美学热潮, 代表人物基本上是上一时期代表人 物的学生:朱立元等
与功利欲望联系起来
• 《国语》:“伍举论美”。楚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 曰:‘台 美夫’!”答曰:“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 《墨子》:“非乐” • 《论语》:“里仁” • 《孟子》:“充实” • 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鲍姆加登
A.G.Baumgarten(1714-1762) 1735年《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1750年《美学》第一卷
逻辑学
知 (理性)
美学
情 (感性)
知识
意 (意志)
伦理学
美学学科原初的意思也就是“感性学”此词源于希腊文aisthesne (感性),与逻辑学相对。他使用这个词时用的是拉丁文Aesthetica。 在他看来,“美学(感性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 就是美。”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 解释的学说与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美现象放在一种能 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 本质的思考
在客观的精神世界寻找美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的和谐,是对立因素的统一。
美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 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 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化的人、现实 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成果。”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二人却懂得按照 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 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壮美)
崇高
1、含义:主体和客体的矛 盾冲突。
康德:数学和力学的崇高。
2、表现:
形式上粗犷激荡;
美感上惊心动魄;
自然中浩瀚星河;
审美形态/审美的四个范畴
悲剧 1、含义:“历史的必然要
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 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 突”。(恩格斯-原因) “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 毁灭给人看”。(鲁迅结果) 2、类型:命运悲剧;性格 悲剧;社会悲剧。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主观的精神世界寻找美的根源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堆丑的东西也会被分光。 苏格拉底:美的功用说,心灵表现说。 休谟:“美在心中” 康德:“至于审美的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它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
的。”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四重规定:质,量,关系,判断。无关功利、概 念而具普遍性。
主观派
• 吕荧:“美是人的一种观念”
• 高尔泰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要想超美感地区研究美,事实上完全不可能。”
蔡仪
坚持美在物的客观属性,美感是美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的“反映论美学”。 “美的规律就是典型的规律,美的法则就是典型的法则”。所谓“美在典型 说”。
• 哲学的学习 • 美学史的学习 • 与审美实践的结合
何为美之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 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 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 获得系统理论性的表述,或 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体 现出来。”比如原始文化中 我国半坡、丁村、河套、山 顶洞人等打磨的石具、骨针、 彩陶文化、人面鱼纹盆等等, 均是审美意识的表现。
发生的环境:稳定与动荡状态的混合 发生的动机:马斯洛的理论对稳定状态的追寻 终结的介入:愿望、渴望、预见、假设
第七讲 审美活动的终结性
完满终结是占有与 享受自明性不可言说性
完满终结源自对阻力的克服
(1)传统的看法 德谟克利特:“只要你谈到了美,你就谈到了愉快;因为不愉快,美就不 成其为美。” 贺拉斯:“诗人的目的在于教益或在于娱乐,或在诗中使娱乐和教益相结 合。”
完满终结的工具性
(1)是下次活动的条件和工具。 如《圣经》和后来作品的关系 (2)也体现在活动本身的过程当中。
第八讲 审美活动的连续性 1、过程即“做doing”即艺术 2、新与旧的融会预见、调整、创新
结论: 美与艺术的统一性
审美形态/审美的四个范畴
优 美 1、含义:是对象与主体在 实践中达到的统一、平衡 与和谐状态。 2、表现: 形式上柔媚秀雅; 美感上轻松愉快; 自然中清风细雨;
民间画诀
“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 眼;漫步走,莫多手,要笑千万莫张 口。”
何为美之审美思想的出现
审美思想“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 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不过, 审美思想并非是单独对审美现象所作的 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它突出表现为 综合性的艺术思想。比如中国《诗经》 中的“杨柳依依”,荀况的《乐记》; 柏拉图的对话录、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等。
美学的研究对象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认识论阶 段”(17世纪到19世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今)。审美对象的 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也就是说,各个 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个阶段的审美对象。
• 鲍姆加登:“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主客观统一说
朱光潜 “马克思主义美学却首先从实践 观点出发,证明了文艺活动是一种生
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显出基本一致性”。《手稿》克服了以往美学的片 面唯物和唯心,“证明了心与物都不可偏废”。
客观社会派、实践派
李泽厚 “在我看来,自然的人化说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美学上(实际也不 只在美学上)的一种具体表达或落实。就是说,美的本质、根源来于实践, 因此才使得一些客观事物的性能、形式具有审美性质,而最终成为审美对象。 这就是主体论实践哲学的美学观。”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漂亮的小姐、母马、汤罐,黄金、恰当。“我 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不 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美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使所有美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美的共同原因。)
“型相”(Idea),精神实体。“美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的。”
“从根本上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中,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 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它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现实地存在着的一种存在 方式。” (教材P93)
第六讲:
审美活动的发生
传统的提法 游 戏 说:席勒 生物本能说:德谟克特、达尔文、弗洛伊德 巫 术 说:泰勒、弗雷泽 劳 动 说:普列汉诺夫
与感官欲望联系起来
• 《说文解字》“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唐 徐铉注曰:“羊大则美”。这是同食欲的关系。
• 《列子·杨朱》说:“则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乐,为声色尔”。这是 同安乐的联系。Fra Baidu bibliotek
• 《孟子·告上》“食、色,性也。”则是同生殖欲望联系起来。
与真理问题联系起来
•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之行,美也”。 • 南齐谢赫画法第一即为“气韵生动是也”,沿袭言意之辨。
美学概论绪论
学习美学的目的
1. 获取美的知识 2. 训练生活态度 3. 增强审美判断力
参考书目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李泽厚:《美的历程》 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
学史》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
哲学论》
宗白华:《美学散步》 蒋孔阳:《美学新论》 罗 素:《西方哲
维特根斯坦:《逻辑
学习方法
对实践理解的狭隘化
实践不仅仅是指物质生产,而是包含人类的一切活动。朱立元先生正确指 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着本体论。这是一种‘社会存在本体论’(借用 卢卡奇的提法)。而社会实践是人们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或者说,‘社会存 在’的主要内容即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把马 克思主义本体论概括为社会实践本体论。”
喜剧
1、含义:无价值冒充有价值。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 一切伟大的历史事变和人 物,可以出现两次。他忘 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 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 为笑剧出现。”(马克思)
2、类型:否定性喜剧;肯 定性喜剧。
• 黑格尔: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 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 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艺术而 不是美。
• 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应该研究审美心理现象。比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格 式塔心理学等等。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 都靠在艺术身上,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依然像幽灵 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人们的智慧。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 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哲学问题与美学问题的统一
美学的基本范畴和哲学的基本范畴可以达成统一。所谓本体论的实 践美学,这里的意思无非是说,一,人的所有实践活动,所有实践类型,都 具备审美属性,审美属性并不局限于我们通常在狭义上所理解的艺术。二、 人的审美行为不是来源于、决定于实践的问题,它本身就是实践的属性。
何为美之美学的出现
美学:“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 论,绝大多数(但非全部)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为美学。”
需要注意的是美学思想在美学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美学产生较晚。 另外从历史上看,美学思想往往比美学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
美学学科的创立
克罗齐在自己的《美学史》中,把美学学科创立的功劳归之为维柯 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在《美学纲要》中又说,“审美认识则到维 柯的思想中才出现。” 从理论本身来看,正如蒋孔阳先生所说,“维柯 的《新科学》,主要是探讨人类文化和思维的历史,他的目的并不在于 建立美学。”
在外部物质世界寻找美
泰勒斯:水 亚里士多德:在感性形式关系中寻找美。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结论:本质主义的弊端
凝固性
创造性的丧失
流动性
稳定性的丧失
美属于生成性的过程 (审美活动)
中国美学家对美的思考
•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
涌现出中国当代美学的 基本流派,代表人物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