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多糖含量的准确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请科研资助项目申报书

项目或课题名称:枸杞多糖含量的准确检测

申请单位:宁夏瑞碧枸杞产业有限公司

联系者姓名:

联系者电话:

宁夏瑞碧枸杞产业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二月

一、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

宁夏瑞碧枸杞产业有限公司是由陕西方舟健康产业集团投资,以枸杞汁﹑枸杞干果﹑枸杞冻干粉﹑枸杞提取物等枸杞系列产品为主的专业供应商。目前,公司在宁夏枸杞原汁产业中属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800万,员工63人,与南梁农场等通过有机认证的基地建立了稳定的鲜果原料供应关系,并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枸杞原汁加工线,每榨季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公司严抓质量管理,已通过ISO 认证﹑HACCP认证及Kosher认证。

为加强公司技术力量,我们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北京食品研究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科研开发上不断精进,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工作者近几年来从事宁夏枸杞有效成份分析,认为枸杞多糖是宁夏枸杞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科学试验证明,枸杞里的一种特有成份能使P—24抗体测值增加,促进T淋巴细胞增高。所谓的一种特有成份就是指枸杞多糖(LBP)。研究表明,枸杞多糖是由阿拉伯糖、鼠李糖、术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及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的糖链与蛋白质的肽链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的含肽链多糖,分子量均大于1万。

北京医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对枸杞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且对分子量、结构、基本性质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但在枸杞多糖的准确测量方面研究很少,这为我们的市场开拓带来了很多困惑。当客户要我们提供枸杞的活性成分以及检测方法时,我们并不能拿出令客户信服的数据,这在重视科学数据而又对枸杞知之甚少的欧美市场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了我们扩大欧美市场。

因此本课题力图回答这些问题:得到枸杞多糖样品,用药理学实验证明我们所分离的枸杞多糖的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枸杞多糖的准确检测方法。这个项目完成后将大大增加公司核心竞争力,使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三、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及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枸杞粗多糖的获得和进一步分离纯化,枸杞多糖化学组成分析及进行药理学实验,枸杞多糖准确检测方法的建立。

采用的工艺路线为纯化出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枸杞多糖后,在对枸杞多糖进行结构、成分、紫外吸收特征等研究基础上,改进硫酸苯酚法以适合车间低成本准确检测。

四、本研究创新点及技术关键:

1 本研究创新点

(1)枸杞多糖提取方法选择膜分离,以避免常规提取方法对枸杞多糖的破坏;

(2)本研究在改进硫酸苯酚法时,将对样品提取过程中多糖降解、

小分子糖干扰、以多种组成单糖作对照进行研究。

2 技术关键

分离纯化介质直接关系到能否分离到枸杞多糖和枸杞多糖的纯度,而且在进行后期实验中需要大量枸杞多糖纯品,分离介质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得到大量样品以供药理学实验,因此对分离纯化介质的选择是本项目的技术关键。

五、项目完成后需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本研究完成后得到枸杞多糖1000g,含量大于95%,得到药理学数据,建立枸杞多糖低成本准确检测方法。

六、研究进度:

(1)2008.2—2008.4 查阅资料;

(2)2008.5—2008.11 分离纯化得到枸杞多糖,并对工艺进行完善;

(3)2008.12—2009.1对枸杞多糖组成进行分析,建立枸杞多糖检测方法。

七、成果保护及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本项目完成后将申请专利对本公司知识予以保护。

本项目的完成将增加公司枸杞汁产品的出口,每年可增加数百万元的利税效益,同时也为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对于宁夏经济的繁荣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八、本项目研究的工作基础:

项目主持单位根据市场情况,已经调用相关人力物力进行前提研

究论证工作,但深感力量单薄,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此项工作,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资助,不使此商机丧失。

九、经费预算及主要用途:

查阅资料:40000元,自己筹备;

实验设备:300000元,外部筹措;

人工费:50000元,自己筹备;

药理学实验费:200000元,外部筹措。

十、参加研究人员及分工:

在执行此项目过程中,本公司将投入研发部骨干人员,联合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田庚元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杜永峰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刘新医师以保证本项目的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