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K12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K12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96885852ea551810a687da.png)
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点。
2、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三、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课时:1节五、教学过程【单元引言分析】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出现了许多流派,不同的时期,盛行的流派也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根据单元引言第二段的内容,找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流派是什么?同学们,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来看下毛主席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从毛主席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应,请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从同学们概括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因素是政治的演进。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新课导入】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喜剧各自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及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主流文学是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1. 先请同学们判断下,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2. 但是,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知道,卡西莫多是一个内心很善良的人,雨果在写作的时候,原则是,这又是一种什么写作方式呢?3. 那我们再看下《巴黎圣母院》的内容简介,思考其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是一个道貌岸然、阴险狠毒的角色,我们知道,教会在中世纪有着特殊的作用,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作者这么写,体现出什么思想感情呢?4.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特点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了解了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特点:①创作风格:想像丰富、情节跌宕;对比、夸张、比喻②内容上: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人教版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955365c850ad02de804166.png)
第22课文学的繁荣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及20世纪世界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分析各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体会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的贡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学情分析教授对象是高二文科生,作为一节新课,尤其是有关世界文学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僻,尤其是本课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背景又要对世界史的阶段特征有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学生在此方面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学案课前预习检查情况及学生交谈了解,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提供及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还是比较难整体清晰把握。
3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一)导入:莫言获诺贝尔奖,展示本课理论支撑:一定时期文艺是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在讲授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背景时候,通过提供“政治上动荡的欧洲”、席勒的名言等史料让学生清楚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西风颂》诗词、《巴黎圣母院》视频让学生借助课本自主归纳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通过课本找到相应的代表作品。
接着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当堂反馈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讲授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使,先展示史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人间喜剧》片段介绍《葛朗台》,让学生自主归纳其特点;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自主找到本流派的代表作品。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b2d5b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3.png)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唐宋文学的某一特点,如用词、韵律等,促进深入理解;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或词人,进行创作过程的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
三、教学方பைடு நூலகம்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唐宋时期文学的特点;
2.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文学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包括:
-案例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践性;
-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
1.投影仪和电脑:展示文学作品、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反馈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即时反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
2.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学作品,分享观点,互相学习;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人或词人,体验创作过程,增强代入感。
2.同伴反馈:鼓励学生相互提供反馈,分享学习经验和感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f5a4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6.png)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简答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式导入: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吗?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在文学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量不足,导致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及成就。
2.掌握明清时期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86a32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3.png)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4.教育学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为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背景,包括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解答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3.问题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出发,拓展至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2.问题导向: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学作品或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自我反思: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339409a45177232f60a27c.png)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国家代表人物及作品/概况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巴尔扎克作品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美国马克·吐温《百万英镑》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试说明学习要求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第23课美术的辉煌考试说明学习要求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1.知道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美术作品。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dc21ef1a37f111f0855b03.png)
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苏联文学、亚非拉为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全面分析十九世纪以来各主流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各历史时期主流文学出现的成因,把握它的基本特征;进而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此基础上,认识各主流文学产生及主要成就带来的影响,明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学法指导1.联系语文课的相关内容,学会欣赏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2.关注时代特征与文学的关系,理解它对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苏联文学的成就。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有机引入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
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一、阅读第一目“浪漫主义文学”(1)19世纪3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主流文学是什么?这一文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作品(请注意阅读“前言”、“资料回放”和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6组学生板演预测时期主流文学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国别作者代表作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反封建、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构思奇特、情节跌宕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c039072f60ddccda38a0b0.png)
第22课文的繁荣★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的世界文主要成就2解分析现代主义文产生的背景,解文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对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难点重点:(1) 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与现代主义文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现代主义文和苏联文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过程导课:不知同们都读过哪些外国名著?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流派吗?各文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会对今后产生什么影响?第22课文的繁荣一、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1、欧洲浪漫主义文产生的社会背景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②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③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
2、主要特点:①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列举成就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的特征。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想而斗争。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19世纪30年代后的现实主义文。
现实主义文是继浪漫主义文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文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2《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2《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349413cfc789eb172dc868.png)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课前按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亚非拉美文学把学生分为四组,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
你曾经阅读过哪些世界文学名著呢?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学习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问题情景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导言《西风颂》,然后回答以下问题: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写于什么时候?②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属于哪一文学流派?③同时期同流派的作品还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时间:18世纪未到19世纪初2.特点:深入挖掘人的感情,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3.代表: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补《悲惨世界》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由负责浪漫主义文学的小组介绍上述名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名著)问题情景2: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60898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e.png)
高中历史人授课标版必修3文学的繁华教课方案1、要点: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特色和文学价值。
2、难点: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3、导入新课:你以前阅读过哪些世界文学名著呢?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文学派别?各文学派别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进入本课学习。
4、学习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未到19世纪初2.特色:深入发掘人的感情,想象力丰富的构想和跌宕起伏的情节3.代表: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季的故事》4.历史背景:革命和战争频乱,社会各阶层对启发思想家的“理性王国”的绝望,努力找寻新的精神寄望。
二、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 19 世纪 30 年月此后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利3.特色: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采,深入解析社会生活的实质,揭穿和批评社会的罪恶。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三、现代主义文学1.时间: 20 世纪五六十年月2.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3.特色:强召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荒诞,故事模糊不清,语言风格背叛传统。
4.代表: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候戈多》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四、 20 世纪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1.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如何炼成的》2、亚、非、拉美文学印度:泰戈尔中国:鲁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索卡因五、讲堂小结:由学生疏组议论,列表概括达成教材知识构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5df97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3.png)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讨论。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4.结合实例,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5.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文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092561f111f18582d05a03.png)
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和严密性不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所以还需教师在课堂上以典型的材料积极引导。
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补充大量原始史料,设置多个探究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
=四.教学内容分析“文学的繁荣”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本课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三个方面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
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介绍了19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主要流派,而这些流派在19世纪以来的美术、音乐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均有表现,这些流派就是一条线索,使本课与本单元后两课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6d8bb3b9f3f90f76c61bd6.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点。
2、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三、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的关系。
四、课时:1节五、教学过程【单元引言分析】(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出现了许多流派,不同的时期,盛行的流派也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根据单元引言第二段的内容,找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流派是什么?(边听学生回答,边展示PPT)同学们,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来看下毛主席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展示材料: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从毛主席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应,请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课本P105)从同学们概括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因素是政治的演进。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边说边用PPT 展示)文学艺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集体回答,PPT展示:社会的进步)【新课导入】(展示PPT第二张)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喜剧各自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及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22《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22《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共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495b1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1.png)
7.跨学科融合,丰富内涵:结合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强化价值观教育,培养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够理解并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认识相对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在审美观念和价值判断方面正处于形成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4.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文学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注。
3.结合作品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艺术与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的密切关系。
4.强调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具体步骤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2.提供讨论问题,如: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作者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主题?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图片,如《白毛女》、《青春之歌》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7fb019d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e.png)
1. 唐宋时期文学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2. 唐代诗歌的繁荣及其代表诗人。
3. 宋代散文的崛起及其代表作家。
4. 唐宋时期小说的初步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唐宋时期文学的繁荣背景及其特点。
(2)使学生掌握唐宋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家。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 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分析作业中的常见错误,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1. 多媒体投影仪:展示文学作品、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直观呈现教学内容。
2. 电子白板:用于板书、绘图、标注,增强教学互动性。
3. 计算机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播放背景音乐等,提升学习体验。
4. 网络资源:实时搜索相关资料,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 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和宋朝的文学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吗?”
3. 简要介绍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4. 展示一些唐宋时期文学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如古籍、书法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6d1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1.png)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时讲述的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包括成书文化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影响。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文学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科学掌握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变化和成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熟悉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
2.掌握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3.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与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
2.互动问答式授课。
3.小组讨论式教学。
4.作品阅读与解析。
五、课堂设计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时的话题,简述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2. 讲解教师通过PPT、板书等方式,简述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介绍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案例讨论教师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解析。
要求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及背景,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4. 总结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小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与评价1. 作业1.以“明清时期文学”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探究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
2.选读一本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2. 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877dea0508763231121251.png)
【教设计】《文的繁荣》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浪漫主义文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主要成就。
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特点、社会根。
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和亚非拉美的文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的多元景观。
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生鉴赏文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二、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成就及亚非拉文成就。
②解分析文流派产生的背景,解文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世界文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②情景再现:;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1) 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与现代主义文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现代主义文和苏联文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4caef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4.png)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记录。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
(3)强化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4.教学评价方面: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深入分析其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结合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新文学运动的认识,以及它对我国文学发展的意义。文章要求不少于1000字,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3.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增进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仍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文学流派的演变、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文学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对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的把握不够准确;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缺乏客观、全面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但直到 19 世纪 50 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 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 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888 年 4 月初致 玛.哈克奈斯信》 )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的两大思 潮,①注重事实或现实;②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 观过程;③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 反对一切不切实 际或空想的性格。 代表及作品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 现实的不满)
1789 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 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 19 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 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 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 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 生。 [来源 :学.科.网]
( 3)果戈里《死魂灵》
美国 马克 ·吐温
北 丹麦 安徒生 欧 挪威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名片名作让学生讲。
三、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课件 22—33)
学生看书总结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老师总结为: 两次世界大战、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 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 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 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你曾经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 【讲述新课】 一、浪漫主义文学( 18C 末~19C30S )(课件 3—9))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 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到 19 世纪 30 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巴黎圣母院》《悲惨世
法 国:
界》
大雪仲莱马《《基解督放山恩了仇的记普》罗米修斯》
代表及作品
法国
( 1) 巴尔扎克 小说集《人间喜剧》誉为 资本主义的 “社会百科全书 ”
( 2)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 ( 3)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
英国 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1)普希金 《叶甫盖尼 ·奥涅金》 — 奠定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基础
俄国 (2)列夫 ·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
娜》 《战争与和平》
①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 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 《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
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同时, 学生可以展开比较、 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 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 其中的历史原因。 【教学重难点】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 22 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
表作、 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 拉文学成就; 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 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 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 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学方法】
英 国:
德意 志:
《西风颂》
拜伦《唐璜》 济慈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 话》
一些名著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印象,通过 ppt. 二、现实主义文学: (课件 10---21) 1、背景:19 世纪 30 年代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 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 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 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 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 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 2) 以 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