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现阶段国企改革(曹延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与现阶段国企改革

曹廷求博士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

E-Mail: tqcao@

曹廷求简介

曹廷求,安徽安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长期从事公司金融、公司治理、银行治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2001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倡导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研究。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高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提名奖),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为多个大型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和讲座。

课程目标

•理论深化:熟悉公司治理相关的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国内外进展

•国际视野:了解此领域的国际化倾向、国别化差异

•实践能力:中国特点以及有针对性的应用能力

主要内容

•公司治理发展脉络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做法

•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

国企目标

股权结构与股东行为

董事会

高管激励

公司治理理解的东西方差别

•Shleifer and Vishny: 保护投资者正当投资收益的机制

•张维迎:把最有能力的人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李维安:相互制衡、决策科学

规则、合规、问责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治理与管理的联系

公司治理模式→企业发展战略

→各项经营管理制度

全球公司治理逐步演進

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

•公司治理开始兴起

•以美国公司为研究蓝本

•对企业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争论的主要问题:董事会、高管薪酬、并购市场

第二阶段(90年代中前期)

•1992年英国Cadbury报告

•英美、日德模式的特征比较

•股东至上与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

•传统企业与新型公司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开始兴起

•转型和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问题

•集中型股权结构及其挑战

•公司治理模式国际化差别原因分析,特别是公司治理法律观点开始兴起

•公司治理从微观概念上升到宏观层面

•公司治理评价成为新潮

国企改革的历程

•国企经营权层面的改革(1979¡ª198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9年,《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决定》

•1983、1984两步利改税

•1985年拨改贷

•国企改革向所有权层面过渡(1987¡ª1992)

•两保一挂¡±承包制:保上缴利税、保企业技术改造、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92¡ª¡ª)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993年,公司法

•1996年,《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抓大放小

•2002年,十六大报告,调动地方积极性,管事、管人、管资产相结合

•2003年国资委

基本判断

•国企改革进入了公司治理新阶段

•中小问题基本解决

•大型国企改革思路需要重新设计

•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

主要做法

•股权

•董事会

•监事会

•考评机制

•社会监督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特殊性

•¡°新兴+转轨¡±

•集中的股权结构

•政府股东

•党政合一

基本背景

•对近100年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背景

•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对近100年的思考

•大国经济、大国金融

•现代的企业制度、金融制度基本都是“舶来品”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宏观背景

1896-1936年中国商业银行数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两个断层

•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银行业与现代商业银行的断层

•1937-1979年间的断层

中国通商银行排除行政干预的措施

•股本全部来自民间,不要政府出资,保证了商办的性质

•制定了“悉由商董自由经营”的原则,为排除行政干预设定了制度前提

•聘请洋大班具体经营管理银行,为排除行政干预设置了人际障碍

•将总行设置在金融中心上海而不是政治中心北京,为排除行政干预设置了地理障碍。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背景

•国企改革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

•资本市场的发展

•如何理解?如何评价?

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一、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由弱到强

1、3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1987年提前3年实现GDP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1979-2007年,GDP

(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9.2%,年均实际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0%。

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8.5%)

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2、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

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3、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30年来,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GDP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

•人均GDP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GDP的变化

1978-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1978年和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2、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

•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6%,集体工业占22.4%,;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比重下降到29.5%,集体企业占2.5%。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三、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1978-2007年财政收入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四、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五、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