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合集下载

第至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

第至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习题(一)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D )A 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 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C )A如果边际收益非常大,他或她就不用考虑机会成本B进行最小机会成本的选择C比较该选择活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D只有当总利益非常大时,他或她才会选择使用其稀缺的资源3.机会成本(C )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4.如果两个人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D )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能够受益5.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B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6 .一个国家(C ),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7.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D )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8.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那么棉花的价格(),棉花的生产数量(C )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下降;减少9 .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C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0 .经济学家作出这样的假设:作为一种目标,消费者总是在追求(A )A其效用最大化B其收入的最大化C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D以上选项均不对(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是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Micro-Basi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本章结构m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m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l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l主要分析工具l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贸易利益m国际贸易的起因l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l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l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l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l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m国际贸易l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l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m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区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理由:l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流动程度低得多m劳动力l国际贸易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m贸易保护主义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l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和国内的流动程度的差别引起的对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l现实中人为的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实证分析l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l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对国内经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规范分析l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规范分析(也称为福利分析)好不好、应不应该、什么才是最佳的——评价现在规范分析通常涉及政策评价l国际贸易理论的规范分析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提出依据(自由贸易vs贸易保护)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两者联系实证分析为规范分析提供基础规范分析为实证分析提供社会意义两者密切相连,不可分割例:对进口关税的结果的分析实证分析揭示这一政策所造成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整个国家的得失规范分析解释如何看待这些利益和损失以及这些得失的重要性国际贸易部分(International Trade)⑴国际贸易纯理论(Pure Theory)⑵国际贸易政策(Trade Policy)①贸易基础(the Basis for Trade)②贸易模式(the Mode of Trade)③贸易收益(the Gains from Trade)①贸易政策工具的影响②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l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l主要分析工具l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贸易利益l 不涉及货币因素l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l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l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22××()二、主要分析工具l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l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 生产可能性边界l生产可能性边界(PPF,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 0.5%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01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01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O
X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市场出清:
MRT x p y p MRS x p y
X X c p Y Y c p
p
带下标c的变量表示对应商 品的消费;带下标p的变量 表示对应商品的生产
图1-5
(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图1-6
图1-7
O
pw
X
图1-10
(二)国际均衡价格
Px/Py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1
O (a)
X
O
(b)
Xp-Xc
图1- 11
Px/Py
Px/Py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O
(a)
X
O
(b)
Xc-Xp
图1-12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 w 格(1 Pxw / Py 2 ): Px/Py
(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本国(A国,图1- 8)与外国(B国,图1- 9)同 时存在的情形:
图1-8
图1-9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MRT x p y
MRS x p y p
p
Y C
Q
w (Y Y ) 贸易平衡: Pxw( X c X p ) Py P c
过程推导(略)
(1)生产函数: X Fx (K x , Lx )
Y F (K , L ) y y y
(2)充分就业条件: K K x K y L Lx L y w MRTS (3)利润最大化约束条件: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贸易条件改善 贸易条件恶化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
Y
PW T′
C′
C
U2′
U2
PW′
E
U1
F
E′
PD
O
T
X
图1-8 开放经济下的贸易利益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
PW
Y
C
U2
T′
E
U1
F
E′
O
TX
图1-8 开放经济下的贸易利益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偏好都相同;规模收益不 变和完全竞争。
E
UA p
O
X
图1-16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 Y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
相同;
B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A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 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 O 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国际贸易利益,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 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 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地区) 每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够交换回的产品数量。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Y B′
E U0
O
BX
图1-5 国民收入预算线与均衡消费点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初级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 国家(A国、B国)、两种商品(或部门:X商品、 Y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 ,资本K )。 即所谓2 × 2 × 2 模型 。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假设条件
(1)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K和L); (2)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3)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4)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5)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6)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7)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1 Pxw / Pyw 2 ):
Px/Py
2
A国过剩 供给曲线
1
O
图1-13
B国过剩 需求曲线
X 过剩供给或需求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 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 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相同;
B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A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 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 O 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pa pb
A/ B/ X 图 1-17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生产技术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需求方面的差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章的内容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 主要分析方法及主要分析工具,重点是理解 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

国际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X Y 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01.

01.

01.
Pw
01.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U1 PD Pw
O
F
T
E’
X
贸易前该国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为E点,相对价格水平为PD=PX/PY,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1。
1
贸易后,生产均衡点为E’点,相对价格线为Pw。 消费均衡点移到C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2,,显然要高于贸易前水平。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是指增产一单位的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比如因为资源有限,一国要增产大炮,就要减产黄油。
X
Y
O
E1
E2
Y1
Y2
X1
X2
边际转换率MRT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反映了X的变化量所引起的Y的变化量,等于两个部门边际成本之比。 MRT=MCx / MCY
A到B时K/L的比例是递增的,表现为OxA的斜率小于OxB的斜率。这表示此时契约线是向右下方偏移的。
生产契约曲线有三种形状,上页是可变要素比例的情形,意味着随着X和Y的产量变化,投入其中的要素比例是递增的情况。对应现实中随着X或Y产量增加,K或L释放后价格变化促使生产技术调整的情形。 其他两种情形请课后自行练习
生产利益(专业化利益):是指国家之间通过贸易,从差能扩张上取得的福利。社会福利水平从E点到C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从U2扩到U3 (假定价格未变,仅考虑生产调整)
U1 U3 PD
T’
01
O
Y
02
贸易利益的分解图
E
03
F
F
04
Pw
U2
05
T
C
06
E’

0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0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X=FX(KX,LX) (1.1) Y=FY(KY,LY) (1.2)
资本的总供应量为 K
劳动的总供应量为 L
K
= KX + KY
(1.3 )
L
= LX + LY
(1.4 )
KX , LX , KY, LY ——X和Y两种产品所使用资本和劳动投入 FX (·)和FY (·) ——X和Y的生产技术条件 FX (·)和FY (·)均为线性齐次函数 ——生产技术遵循规模收益不变规律
(1)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 并且规模收益不变; (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假设
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一般均衡分析
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分别在封闭和开放两种情况下 分析一国一般均衡或相对价格的决定
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 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 X Y 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相对价格并不改变
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特征二 2 *2 *2模型
阿罗不可能定理
假设一个只有甲、乙、 丙三个人的社会, 有三种不同的商品组 合,A、B、C, 表1-1给出了甲、乙、 丙三人关于这些商品 组合的偏好顺序(由 高到低)。 三人投票,以多数票 来决定集体偏好排序
例 表1-1个人偏好排序
偏好 甲 排序 1 A 2 3 B C
乙 B C A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相对价格: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 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

含义: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X与Y交换可能得到的数量。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3国际贸易的产生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件,及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的基础之上。

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国富论》批判重商主义,一国财富的衡量标准不是其所用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贵重金属所能够买的商品数量。

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2在定义上,若ax>bx,则A国在X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若ax/ay>bx/by。

则A比较优势。

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2H-O定理: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供给能力不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4要素价格均等化: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种商品相对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并最终打均衡,在这过程中,两国的丰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稀缺。

下降,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较小的方向变化,随着同种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必然达到均衡,即国际贸易使两国同质的要素获得相同的收入。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国通知生产要素价格也会趋于一致5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一章节国际贸易理论微观基础

一章节国际贸易理论微观基础

(b)
❖ 将两国旳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 格(1 Pxw / Pyw2 ):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2
1
O
图1-13
B国过剩需求曲线
X
过剩供给或需 求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旳衡量
❖ 经过无差别曲线所体现旳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U2

U1
Q
p
pw
O
X
图1-14
(二)贸易利益旳分解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旳基本分析措施 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措施旳特点 ❖ 不涉及货币原因 。 ❖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
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 ❖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措施。
❖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 ❖基本假设: (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商品旳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3)生产要素旳总供给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 过程推导:
(1)生产函数: X Fx(Kx , Lx) Y Fy(K y , Ly) ((23))充利分润就最业大条化件约:束条K件K:x MK yRTSLwLx Ly
r
(4)契约线:
图1-1
由此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2
2.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递增 见图1-2(a) ❖ 机会成本不变 见图1-2(b)
MRT px py
MRS px py
Xc X p Yc Y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递增(递减): 为增加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 他产品的生产数量不断增加(减少)。 机会成本不变: 为增加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 他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 (1)生产资源不是同质的。当越来越多的增加一种 商品的产量时,必须从其它商品生产中转移出来 的、相对于这种商品生产技术特征而言效率较低 的资源。 (2)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的影响。当生产要素数量 不断增加,商品产品的增量减少。 机会成本不变的原因:产品要素生产组合比例相同 机会成本递减的原因:规模经济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1. 生产成本的差异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2. 要素禀赋的差异 (要素禀赋理论) 3. 需求的差异 (重叠需求理论) 4. 规模经济 (新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不完全 竞争与国际贸易)
本章小结
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 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分析也是国际贸易 理论中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常用的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在完全竞争的假 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相对价格差决定了比较优势的表现。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 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的根源。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 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条件的相对价 格之间。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方都有好处,贸易利益包括 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在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的前 提下,具有同等技术、要素禀赋和消费者偏好的国家,将会有 同样的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因而也就没有进行贸易的动 机。因此,各个国家必须 在这些方面(至少一个方面)有所差 别,才能产生比较优势,从而引发国际贸易。
3.商品市场均衡 均衡的决定: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预算线PxX+PyY=M (Y=M/Py-X*Px/Py)相切达到国内市场的均衡点,其中预 算线的斜率表示均衡价格(用相对价格表示) 假设前提: 商品市场与要素 市场完全竞争 均衡条件: 商品的价格 等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Δy / Δx 预算线斜率: -Px / Py 均衡时:Δy / Δx =- Px / Py -Δy / Δx = Px / Py X的机会成本 = -Δy / Δx,X的相对价格 = Px / Py X的机会成本(MRT,边际成本)= X的价格 = Px / Py MRT(边际转换率)= Px / Py(生产达到均衡)
(二)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曲线
(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发生是以两国相对价格差异为先 决条件的。


相对价格差异是贸易的基础(贸易发生的 原因)

思考:造成价格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一般均衡条件:
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 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 ) 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 B.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 C.平均成本下降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
4.以下说法中,( )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 相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 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 际贸易发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 存在差异为前提的
生产达到均衡:边际转换率 MRT= Pwx / PwY
消费达到均衡:边际替代率 MRS= Pwx / PwY
贸易达到平衡:进口额等于出口额
Pwx *(Xc-Xp)=PwY*(Yp-Yc)
变换为
PwxXp +PwYYp=PwYXc+PwYYc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图
贸易三角
(二)国际均衡价格(自学、理解)
则Xo与Yo相切
契约线
由契约线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Y
O
X
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X
机会成本递减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Y
O
X
机会成本递减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X
2.机会成本
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 品的生产数量。也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切线的绝对值。 如:大米的机会成本=减少的小麦产量 / 增加的大米产量
费点
(2)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
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与个体无差异曲线衡量
个体福利是一样的
国民收入预算线
Y
3.均衡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达到均衡。 边际替代率 MRS = Px / Py(消费达到均衡)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生产达到均衡:边际转换率 MRT=Px/Py
1.不涉及货币因素 X商品的相对价格 Px/Py
水稻4 服装10
1水稻的相对价格=4/10=0.4服装
表示1单位水稻可换0.4单位服装
2.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 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生产要素 (2 ×2 ×2 )
3.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4.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二、主要分析工具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章 预习重点

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


商品市场均衡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前期准备
消费无差异曲线: 高鸿业 微观部分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二节至第四节 厂商的均衡: 第四章 生产论 第四至第六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2)消费达到均衡:边际替代率 MRS=Px/Py
(3)市场出清:各种商品的消费等于其生产量
Xc=Xp
平、生产及消费。
Yc=Yp
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上图描述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一般均衡状 态。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 异曲线相切的切点E,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共 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的相对价 格p,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 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 在E点,生产者利润达到了最大化,因为生 产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 格;消费者也同样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因为社 会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相对 价格。另外,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所以 两种商品的生产均等于消费,即市场出清。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 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两种产品:X、Y 两种生产要素:K、L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 国家之间通过专门从 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 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 益(U2到U3)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自学、理解)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无贸易假设 1.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 规模收益不变 5.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外部性
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条件: MRTS = w / r
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MRTS = -ΔK/ ΔL C = wL + rK 斜率= - w / r
两种产品的均衡:
假设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则两个部 门X、Y的K、L的要素价格趋同,两个部门 所采用的要素投入组合点所对应的要素边 际技术替代率应当相同,即 MRTSx = MRTSy = w / r
如何确定国际均衡价格?
一国过剩需求(供给)等于另一国过剩 供给(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就是国 际均衡价格。
五、贸易利益(自学、了解)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的变化来衡量
同的资 源禀赋或偏好,通过 商品交易均可改善各 自的福利(U1到U2)
边际转换率

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反 映了X的变化量(△X)所引起的Y的变化量
(△Y),等于两个部门的边际成本之比。
MRT MCx / MC y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需求方面,个体无差异曲线是描述单个消费者偏 好与福利的重要概念。但在国际贸易中,我们更关注 整个国家的福利,即判断国际贸易对一国福利而言究 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因此,在研究国际贸 易问题时,需要一种能衡量整个社会需求与福利的分 析工具。 我们假设所有个体的偏好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 集体的偏好与单个个体的偏好保持一致。由于每个人 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都是相同的,那么社会无差异曲 线的形状和性质与个人无差异曲线也应一致。由此我 们得出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研究目的
1. 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问题(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和
国内的流动程度的差别引起的对国际间资源配
置问题的研究)
2. 现实中人为的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1.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2. 规范分析 Normative analysis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研究对象
1.国际贸易:狭义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 广义包括商品贸易和要素贸易 2.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
二、区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理由
1.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流 动程度低得多,如劳动力 2.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如贸 易保护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