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推荐序(0708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序:全书结构和内容提要830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于1966年,那年,彼得·德鲁克57岁。全书共有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组织成果源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组织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与发挥,源于组织对人“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有效性作为一种习惯是可以学会的。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管理者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如何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

1、管理哲学的改变

在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成堆的企业中,“管理的有效性”是一个挑战,我们还没有学会。“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对别人管理”的有效,而在于“对自己管理”的有效;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

如果我们企图像对待“体力工作者”一样去管理别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对待知识工作者,我们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管理者必须学会使自己的工作有效。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工作,使整个企业有效,使知识转化为成果。

管理者是企业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生力量的源泉。管理者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他人、他职务、他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产生积极的成果。因此,德鲁克把那些“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视同为“管理者”;包括各级经理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组织命运的是这些管理者,他们思考或生产的知识,用于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和决策,这些行动和决策会影响组织运行的有效性,最终影响到组织的成果。

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从领导或听命于上司,也不在于提供各种精专的知识、工具、观念和术语;更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

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思考”或脑力活动,是无形的活动。“思考”的结果是知识、创意、信息、见解或智慧;而不是价值或财富。“思考”可以是一件很无效的事情,一旦思考无效,就等于没有成就,思考本身也不会持续。而且,别人或管理当局无法对此“思考过程”进行干预或管理,必须依赖这些管理者的自我引导;通过自我管理的“有效性”,使知识转化为他人的行动,转化为企业的成果或绩效。知识不等于成果,只是产生成果的一种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知识才能转化为成果。

然而,每个管理者都处在分散的状态,分头参与组织各个领域、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自我管理的结果,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必须强调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这种“自我管理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或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不然,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或“花钱折腾人”。

这种“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致力于把事情做正确。包括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为他职务、他部门和整个企业做贡献,重视发挥自己、同僚、上司和下属的长处,等等。为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及下属的成长和完成任务承担责任;促使知识转化为行动和成果。不然,就是“无事忙”或“给他人制造麻烦”。

概言之,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强调的是把“知识转化为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做正确的事情或把事情做正确。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陷于日常事务,陷于内部复杂的关系,穷于奔命,被现实的压力牵着鼻子走。忽略产

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的深化,使他们更看不到外部的机会以及协同的必要。

2、善用有限的时间

时间是稀缺资源,很容易流失;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不可靠。某公司的董事长,非常肯定自己的时间安排,1/3用于研究业务,1/3接待客户,还有1/3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实际这三方面没有花什么时间,只是想象中“应该是这样”。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弄清楚时间用在何处、怎么消耗或被谁掠夺了?

在时间问题上单凭感觉不行;可以说,没有时间观念,把时间浪费在没有贡献的事情上,浪费在无聊的应酬或没有多大意义的社交上,是一个管理者失效的原因。当然,很多应酬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弄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弄清楚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如此才能建立相应的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责任,成为一个重任在身的人;最终学会安排时间,学会如何拒绝、周旋和规避,如何应对来自他人的压力;至少不会去招惹麻烦。

管理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管理者的自由支配时间很有限,大约只有1/4的时间;而且,地位越高,自由支配时间就越少。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的“管理关系”就越复杂,协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越少。所谓“二个人挖一条沟需要二天时间,四个人挖一条沟需要四天时间”。

善用时间的管理者,必须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于一件事情,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弄碎了,零星时间等于没有时间。比如,腾出一、二天时间,集中处理疑难问题或真正重大的事情。有一位有效的管理者,每天上班之前,在家中,不接打电话,排除一切干扰,用90分钟时间研究工作。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就难以集中;“不够90分钟”难以处理好一件事情。

每个管理者,只有通过工作的研究,才能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下定决心,该放就放下。放下那些次要事情,或不重要、无关紧要、与贡献没有关联的事情。专注于关键事情,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权。

也只有通过工作研究,才能弄清楚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本溯源、抓住本质,从源头上或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没有头绪,也就没有成效;理出头绪,事情反而简单。不然,按下葫芦浮起瓢,新的问题、新的麻烦,以及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会接踵而来、永无宁日。

3、在贡献上下工夫

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重视贡献”是一种意识,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贡献意识”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专长、技术、职务和部门”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机会或客户的需求,看到产生成果的地方,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注重“贡献”,懂得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成果”,为“贡献”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成效结合起来。缺乏“贡献意识”,思考就会停止,工作就会失效,甚或一事无成。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直接成果”比较容易理解,诸如,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医院护理或治疗病人的结果,等等。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协同”越来越困难;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体失效或难以产生成果。这就需要管理者的“贡献意识”,包括对“贡献”做出承诺和努力,使整个组织协调起来。这也是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围绕着“直接成果”,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要使上司或管理当局能够做出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